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现当代论文范文文献 与和记忆有关现当代艺术中媒材的表现力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现当代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19

《和记忆有关现当代艺术中媒材的表现力》

本文是关于现当代论文范例跟表现力和媒材和记忆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陈海影

(福州大学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摘 要:日常生活经验的审美化、开放的艺术表达方式为现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表达空间.本文从“记忆”的角度切入,探讨艺术创作中与人记忆相关的特殊媒材,在艺术家的处理手段中开启了新的意义阐释模式,与记忆有关的力量随着作品崭新的视觉模式便不断地被开启出来.

关键词:当代艺术;记忆; 媒材;艺术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08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3-9481(2016)01-0024-02

一、现当代艺术创作媒材的扩延

二战以来的社会环境,使得艺术家开始对当下的社会状态进行整体反思,反叛思潮和新的审美理念使艺术家得以更加自由和开放的态度进行创作,他们不再局限于架上艺术的个人情感表达,转而尝试将各种媒介和材料甚至人类的行为都囊括到艺术的概念中来.在视觉艺术领域,从传统的的金属、石木材料,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日常用品,甚至一个特定的空间、建筑、场所都能成为一种媒介被艺术家纳入到作品的表达当中.可以说,日常生活经验的审美化、开放的艺术表达方式为现有的艺术家创作开启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媒材的广阔和丰富性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艺术家创作的各种可能性,而如何恰当地择取媒材,再经过恰当的手段进行创造加工,使作品呈现出新的富有意味和力量的视觉模式,这也成为了现当代艺术家不断探索的方向.

事实上,世界上的每个现成物品、媒介、事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起源、日常经验属性、历史含义和意识形态力量,一部分艺术家关注“记忆”,从切身相关的个人记忆到一个时代背景下的普遍记忆,即“集体记忆”,艺术家们对这些现成品材料的择取,往往是因为这些物品承载的一些特有的时间和历史痕迹,在艺术家的择取和提炼等艺术处理手段中,使这种媒材呈现出新的面貌,它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记忆,成为了一种阐释的通道,使作品提升为另一种新的视觉体验.

二、桃瑞丝·沙尔塞朵的生命隐喻

1958 年出生于哥伦比亚的艺术家桃瑞丝·沙尔塞朵,对自身所处的国家的灾难事件有着强烈的痛苦经历,哥伦比亚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和灾难夺走了她身边许多家人、朋友的生命,家庭的离散、年轻生命被无辜地杀害,这些都成为她记忆里深深的痛苦之源.在上世纪90 年代她经常将这些特殊的历史事件作为她创作的切入点,并利用日常生活中累积了多年的物件进行创作.在作品《忧郁》中,她将受害者遗留下来的鞋子,放置在墙壁内的小阁子里,阁子外面紧紧地封上一层动物纤维薄膜,并用外科手术线缝合起来,如同被强行修补的伤疤.作品中这些单件或成对的鞋子都是从一些受害者家庭里收集来的,它们的女主人都消失了.地上有一些用同样动物皮做的小箱子,就像一具具棺材,每一件物品都意味着一位无名的人,它们的穿戴者,都能让人们想起那些曾经存在的鲜活的生命.在作品《非地域——孤儿的束腰外套》中,艺术家将两张高矮不同的桌子截断后强行地拼接在一起.这两张被锯掉双腿的桌子看起来脆弱而不牢固,并且在两张桌子连接处的桌面上被钻开了无数个细小的孔,艺术家花了大量的时间将真人的头发丝植入到桌面上,仿佛是在用这些脆弱不堪的发丝缝合住结构更加脆弱的两张桌子——这是为哥伦比亚家庭中因为迫害而失去父母的孤儿创作的.被拦腰截断的桌子象征残缺的家庭,而通过发丝的“缝合”也代表了创作者希望修复创伤的愿望,无奈的是在现实中却仍然只能维持一种看似稳固的假象,沙尔塞朵深深地体会到,这些渴望受到关注的群体,却像隐形人一样被这个社会遗忘了,她说:“我的任务是把这些痕迹变成这样一种遗物——使我们能了解其他人的经历,就像我们自己或集体的经历.”她着迷于这些材料中所能够唤起的特殊记忆的力量,在她的绝大多数作品中,这些老物件保留着人使用过的痕迹,毛发、鞋子等遗留之物成为了生命体的隐喻,主体缺失的“物”在这里转而成为另一种显现——“缺失”成为一种曾经存在的提示,加强了此刻的“不在”和“消逝”.

不论是将鞋子用薄膜封存的方式,抑或是在伤痕累累的老家具上植入毛发来进行“缝合”,这些细微的处理,都流露出艺术家对受害者的同情,而不是地展示暴力,她认为:“艺术的作用并非公开展示暴力,而应当尽可能地掩藏暴力,最吸引我的是那种藏而微露的、潜在的暴力.”沙尔塞朵委婉且谨慎的叙述方式,也间接地将我们的记忆推移到与此相关的过去曾经发生的恐怖事件当中去,这些日常事物所生发的意象和隐藏的创伤,都使整个空间都回荡着一股遥远的无声哀悼.

三、雷切尔·怀特里德的封闭式“建筑”

如果说沙尔塞朵更多地从隐喻人类生命体的媒材当中表达精神诉求,以此唤起观者的历史记忆,那么英国艺术家雷切尔·怀特里德的作品则是试图通过一系列对建筑内部空间的直接的“封存”,通常以“纪念碑”的方式呈现,来表达房屋内部空间永恒记忆的深刻性.

1993 年,怀特里德创作了她最宏大也最著名的作品《房屋》,她把这座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古典样式的排屋作为一个巨大的铸模——而这座将要被拆迁的房屋也是艺术家本人曾经居住过的空间,用一种“建造”的方式把搅拌完毕的混凝土灌注到房子的内部,使其凝固,并保留了房子内部原有的生活状态.在剥离并拆除了房屋原有的建筑材料以后,房屋内部凝固的混凝土带着先前屋内的生活印记裸露出来.房屋内部的历史时空被粗糙的混凝土凝固在某一个瞬间,诸多细节都是对人的生活状态的纪录,曾经住在这座遗留建筑内的生命和所发生过的往事似乎也被翻刻在铸件上.她以创作这件令人联想到石棺的作品,不仅仅为我们保存下对时间及曾经逝去的生活的印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对人的生存空间的追忆和怀旧来强调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和存在感.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把那些实际存在却被人们视而不见的时空场景凝固成一个视觉实体.而这些视觉震撼力所产生的根源,与我们的“记忆”有关,这个建筑尽管是私人的居所,但作为公共社区的其中一个,它是观者对“家”的普遍情感认知的记忆载体,当它原有的视觉呈现方式被艺术家转换,以一种“纪念碑”的方式稳固地矗立在这片社区中的时候,这种原本被忽略、不被重视的空间形态便被强调,这个崭新的视觉艺术作品将原有的物质形态所承载的记忆和文化内容,在“凝固”和“封存”的视觉冲击中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意味.

而后2000 年艺术家受委托为维也纳设计了大屠杀纪念碑《无名的图书馆》,该纪念碑为追念二战期间惨遭纳粹屠杀的65000 多名奥地利犹太人而建.这个大屠杀纪念碑外形酷似图书馆,外墙为几千册图书书脊造型,它的墙面是从真实的书架上翻制而成的,保留了书架上缺失的书籍的空间,并且在底部的基座上刻上了牺牲于集中营当中的犹太人名单.这个无法进入的封闭式“建筑”,似乎将我们召唤入其所保存的那个特殊历史事件的记忆之中,玲琅满目却无法真实阅读的“书籍”也暗示着那些原本鲜活的生命尚未对人们倾诉的故事,它产生了更为深刻的纪念意义.

不得不说的是,当这个项目在实施的时候,竟然在地基处挖掘出一间建于1421 年中古世纪的犹太教堂废墟,而更令人吃惊的是它的消亡与更早一些时候的反犹太攻击事件直接相关.正当工人们踌躇该如何将这个项目继续下去的时候,许多奥地利犹太人达成一致意见:认为这个废墟将是更有历史意义的纪念地点,应当被永久保存于《无名的图书馆》之下……

四、结语

艺术家择取媒材是创作表达的需要,而媒材的被选择是因为它蕴含着具有艺术家所需要的表现力.不论是沙尔塞朵的生命隐喻之物,还是怀特里德的象征性“建筑”,这些媒材都是在被人使用过以后,承载了人生命中某一段时间的经历和记忆,这些特殊的媒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那些熟悉的物质表象,更多的是其所蕴含的历史的、文化的“记忆”,能向我们传达出表象背后更多更加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关人的生命、身体,有关人的存在方式和生活经历,与人息息相关,使得作品更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产生亲切感和共鸣.同时,这些被艺术家择取之物,通过挪用、解构或重构等手段,使其从日常生活中的能指意义中解脱出来,突破人们惯常的思维框架, 重新构造物与物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陌生化”的处理, 使物从日常的遮蔽中敞开,这些媒材作为一种物质化的记忆载体,通过艺术家独特的创造方式,以可感知的视觉形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领我们寻找那些被忘却的记忆,重新审视现存的社会现实,从而使作品的解读和阐释提升为另一个具有所指意义的层面中来.

参考文献:

[1]( 美)乔纳森·费恩伯格.一九四零年以来的艺术[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英)爱德华·路希·史密斯. 二十世纪视觉艺术[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德) 哈拉尔德·韦尔策. 社会记忆:历史、回忆、传承[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陈海影(1986- ),福建霞浦人,硕士,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师.

现当代论文参考资料: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题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现当代文学论文

概括总结:上文是一篇关于表现力和媒材和记忆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现当代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现当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