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家庭农场类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与美国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模式的经验类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家庭农场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26

《美国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模式的经验》

本文是关于家庭农场专科毕业论文范文跟家庭农场和经营管理和模式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房加帅

(信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信阳464000)

摘 要:家庭农场是美国现代农业的基本载体,其经营管理具有市场化导向、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技化耕作、合作化发展等显著特征.为有效引导、扶持和规范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美国政府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对中国家庭农场发展中的土地制度、耕作方式、扶持政策、人力支持、保障体系等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美国;家庭农场;农业经营模式

DOI:1013856/jcn111097/s201601009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20%,出口约占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40%[1].美国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其余13%是合伙制农场和公司制农场,也是以家庭农场为依托[2].据此,借鉴美国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将有助于创新中国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化解农业现代化在“四化”同步发展中的短板效应.

1美国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模式的特征

11市场化导向

在长期发展进程中,美国家庭农场呈现较强的市场化导向.一是坚持客户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面向市场确定生产方向.美国家庭农场主要采用订单式生产,以销定产.其中,家禽制品的订单化率达到85%,花生、烟草、乳制品等农产品的订单化率在50%以上[2].二是坚持质量是生命线、信誉是底线的理念,围绕市场组织生产、流通、销售等活动.美国家庭农场紧盯市场需求选择作物品种,规范生产耕作,按精确的时间和程序进行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无害化处理、包装储藏、残次品退回销毁等,严把质量关.能自觉遵循公平、稳定、透明原则,及时供货到位,积极提供周到细致服务.三是坚持效益是目标的理念,依靠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美国家庭农场非常注重成本控制,地租、农机、农药、化肥、灌溉等费用相对稳定,而劳动力成本非常高.据此,其能够根据生产规模和季节性需求,降低劳动力资本投入,尽量减少雇工,农场主及其家庭成员一般都充分参与到生产中.

12专业化生产

21世纪以来,美国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10个农业专业化特定生产区,每个生产区主要生产1~2种农产品,形成区域化种植格局.如北部和中部平原分别是小麦、玉米生产区,南部平原和西部山区主要是牛、羊饲养区,大湖地区主要是乳品生产区,太平洋沿岸则是蔬菜、水果生产区.依此区域化布局为基础,相关生产区家庭农场一般只生产1种或有限的几种产品,在年销售额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农场中,3/4以上所生产的产品不超过3种.如有家庭农场专门生产供鲜食的黄瓜,有的则生产供腌制加工的黄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工业化、商品化程度提高和农场规模不断扩大,借助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家庭农场主往往只承担某一产品某些环节的生产活动,其余诸多职能都被分解出去,交给农业专门服务机构承担,进一步促进农场生产经营专业化.

13规模化经营

美国家庭农场以大中型为主.美国农业部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2004—2010年,家庭农场的平均面积均在169hm2以上(表1).其中2010年的220万个农场中,面积在5~72hm2的就达125万多个,中型农场所占比例非常大(表2).从销售额看,2010年美国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农场中家庭农场占88%,而生产的农产品占全国农产品总量的79%,年销售额小于25万美元的小型家庭农场一般都不以农业生产为主,大都为休闲农业,仅以经营农场为其生活方式、兴趣和爱好[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农场主通过租赁土地扩大农场规模,小型家庭农场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大中型家庭农场的数量相对固定但规模不断扩大,土地经营进一步集中.

14科技化耕作

美国没有纯粹的农业概念,而是将农业融入到工业化整体进程中.农业工业化、科技化、现代化是美国家庭农场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一是科技改变美国家庭农场耕作程序.美国运用遗传学工程对粮食种子进行特殊处理,使之具有抗草性和抵御虫害的能力,从而简化耕地、播种、除草、病虫害防治等耕作环节.二是科技改变美国家庭农场耕作模式.美国是典型的“地多人少”农业现代化模式,追求人力成本的节约,推崇精准农业.2008年,美国每千名农业劳动力拥有拖拉机1644台,其数量是中国的476倍,是世界的75倍[4].目前,美国家庭农场中,几乎所有大型农场和80%的中型农场都已安装全球定位系统(GPS),已有20%的美国农场使用直升机进行耕作管理.三是科技改变美国家庭农场信息获取方式.美国家庭农场能通过科研机构、图书馆的数据库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掌握市场供求、产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最新数据,进行有效决策.

15合作化发展

美国家庭农场的合作化与组织化意识较强,农场主往往通过与专业服务机构签订合同的方式,把种子培育,生产工具供应,农作物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活动分解出来,交给农业服务机构承担,由此催生美国社会非常发达的涉农服务机构,实现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一体化.截至2011年,美国农业合作社数量达到2285家,总资产达到785亿美元,销售总额超过2100亿美元,合作社雇员184万人,社员总数超过230万[5].而美国家庭农场总户数约为220万,农业合作社社员人数远远超过家庭农场总户数,表明家庭农场往往参加多个农业合作社.

2美国政府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支持

政策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美国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模式的形成,有其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原因,更离不开美国政府积极有效的引导、控制与政策扶持.

21制定清晰规范的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家庭农场发展的“操控力”

(1)允许私人购买国有土地,推动并保障土地私有化.182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务卿杰弗逊关于建立家庭农场制度的提议,并颁布《农业经济制度》,规定将公有土地低价卖给农户建立家庭农场;1862年颁布的《宅地法》鼓励拓荒,规定只要在公有土地上耕作5年以上,年满21周岁,任何个人或家庭均可免费获赠160英亩(1英亩≈0405hm2)的土地.之后,美国又相继颁布了《荒地法》《新地开垦法》《土壤保持和国内配额法》《联邦土地政策和管理法》等法律,以国家立法形式确定家庭农场的土地产权以及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责任,确定政府在土地的征用、规划、税收等方面的管理控制权以及对行使这些权力的限制性条件,确保家庭农场的土地权益清晰、规范.

(2)允许土地自由交易,建立并完善土地交易市场.美国政府采用信贷支持、补贴、利息调节等经济手段和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土地向家庭农场集中;同时建立严格的地籍管理、地产交易、捐赠、继承、仲裁等管理制度,确保土地资源配置高效有序进行.目前,土地有偿转让的大多是使用权和经营权,一般不涉及所有权,年销售额在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农场中,大约2/3只拥有农场部分土地,其余则通过租赁获得.

22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补贴政策,增强家庭农场发展的“牵引力”

农业补贴是美国一贯的引导保护政策.早在1933年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就颁布实施了《农业调整法》,开始对农业实行引导性政策补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届政府的完善,形成了以项目补贴为基本形式的农业补贴体系.

(1)土地储备和环境保护项目补贴.美国政府推行“绿色补贴”政策,对避免农业土地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的耕作方式进行补贴,将保护家庭农场收入与改善环境质量目标挂钩;政府对部分环境敏感型土地实行土地退休项目补贴,大约73%的退休家庭农场、居住或生活方式家庭农场以及低销售家庭农场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储备保护项目补贴和湿地保护项目补贴.

(2)农业商品项目补贴.美国政府采取直接支付、销售贷款收益、农业灾害支付、反周期支付等形式,对大宗农作物进行全方位补贴;补贴与农作物的面积和产量挂钩,向大中型家庭农场倾斜;为拓展海外市场,美国政府积极实施农产品出口补贴,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美国长期保持世界最大农产品出口国的地位.

(3)农作物保险和反危机项目补贴.美国政府从1939年开始推行农作物保险计划,对家庭农场的农业保险费用、经营管理费用等方面进行补贴;建立完善的农业信贷体系,向家庭农场提供各类低息或贴息贷款服务;推行出口信贷担保政策,降低家庭农场出口销售贷款未能按期支付的风险.

23制定务实高效的科教兴农战略,增强家庭农场发展的“推动力”

(1)大力推进农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美国政府坚持以先进科技为依托发展家庭农场,1862—1914年,逐步建立健全“高校—农业试验站—农业推广站”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体系.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给相关高校,针对家庭农场的现实需要进行农业科技研发,并与农业推广站、家庭农场主密切配合,让新技术及时走进家庭农场.近年来,针对性的科技研发与高效率的成果转化极大地提升了美国家庭农场的管理效能.

(2)加强农场主教育培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农场主通过与专家在科研、教育、试验及推广新产品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与综合素质;专家定期访问家庭农场,对农场主进行技术和经营管理指导;政府和相关培训机构针对农业从业人员开办不同层次培训班,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有力地推动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24完善全面全程的社会服务体系,增强家庭农场发展的“系统平衡力”

(1)构建完备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国家农业统计服务,提供家庭农场数量、生产、土地价值以及商品生产等方面信息;开展农业市场服务,监控并提供主要农产品市场信息;扶持家庭农场服务机构,管理并发布商品支持项目运作及执行情况,发布项目预算支出情况;国外农业服务,监视并公布美国及国际农产品供求数据;系统研究与分析家庭农场及非家庭农场经济运行情况等.

(2)构建完备的农业集体服务体系.农业集体服务组织主要包括农场主合作社、农业信贷合作组织、农业协会等,涵盖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事务性、技术性、服务性工作等;政府用立法、信贷、补贴等手段鼓励农场间土地合作,扶持和规范各种农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确保家庭农场得到及时高效服务;各类合作组织都由农场主自愿结合而成,管理层由农场主直接从同行中选举产生,具有很强的活力和效率.

(3)构建完备的农业私人服务体系.在农协带动下,美国农业部在各城市都发展数量众多的农民交易市场,主要由从事农用物资生产、销售,农产品运销、加工等活动的私营工商企业组成,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促进农场商品交易,对保障家庭农场系统协调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3对中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启示

以家庭为单位实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成为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农业部调查,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已有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176亿亩(1亩等于1/15hm2),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6].中美两国土地资源相当、气候条件相似,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借鉴美国经验,发展壮大中国家庭农场,是实现现代农业,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渠道.

31解决“土地怎样规模化”问题

家庭承包经营制符合中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有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作为农村基本制度应长期坚持.然而,其所内生的土地经营细碎化、土地产权不清晰等问题,也造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在“四化同步”的发展新时期,如何将家庭承包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直接关系农业现代化的进度与效果,而发展家庭农场是其中的重要关节.

(1)解决好土地流转中的“权”.土地流转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必经之路,其立论基础在于“三权分立”,即农村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相互分离.换言之,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民愿意将土地经营权完整地出让给愿意接手的家庭农场,并获得相应收益回报.据此,一是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清晰界定土地产权,让仍具有小农心态的中国农民消除土地财产权利丧失的担忧,在尊重土地流转主体的前提下实现有序流转.二是明确政府对农地的管控权,一方面基于土地所有者角度,保障农民拥有土地转让、出租、收益、抵押、继承等各方面的完整权利;另一方面基于土地流转过程角度,严密监控土地用途,对撂荒或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者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尤其是“下乡涉农”的工商企业,防止土地“非农化”或“非粮化”.同时,采取委托流转、股份合作流转、季节性流转等多种方式,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明确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优先序列地位.

(2)把握好土地规模化的“度”.土地适度规模化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前提.一是解决“适度”问题.中国“地少人多”,农业生产不能一味追求土地规模.家庭农场规模是否适度的评价尺度有两个: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低于第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的长期平均成本最低.根据现有研究,家庭农场规模因“户”、因“地”、因“时”、因“需求层次”、因“发展阶段”而不同,要根据城镇化推进程度和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技术进步水平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水平[7].据此,中国平原地区耕作大田作物的家庭农场规模不宜超过20hm2[8].二是把握“速度”问题.必须根据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推动农业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既要避免“农场驱赶农民”的问题出现,产生诸如拉美国家、印度等的城市边缘大量贫民窟现象,又要避免“有地无人种,有人无地种”的矛盾,影响农业生产区域平衡.

32解决“怎样种地”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农业基础设施老化、缺失问题严重,加上土地耕作机械化、科技化程度仍较为有限,影响了土地产出效率.如2011年美国单产水稻比中国高1503%、籽棉单产比中国高7797%、玉米单产比中国高7588%[9].“如何种地”是家庭农场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一是机械化耕作是方向.加快土地整治,强化标准农田和交通、水力、电力、通信等多种生产辅助设施建设,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逐步实现由传统作坊式、小农化生产方式向全程机械化耕作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二是科技化耕作是灵魂.完善科研院所、农业推广站与家庭农场密切联系的产学研有机融合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力度,科学施用农药化肥;加大良种培育力度,合理推广良种普及.三是可持续耕作是关键.结合属地自然条件和特定需求对家庭农场类型进行科学规划和总体部署,建设生态、有机、循环、可持续、精准、绿色农业.

33解决“怎样融入市场”问题

中国家庭农场尚处起步阶段,各种配套扶持措施仍不健全,存在融资困难、风险规避能力弱等问题,难以全面应对市场与自然的“双重夹击”,政策扶持尤为必要.

(1)赋予独立的法律和市场地位,“放开手脚”.一是确认家庭农场的法律地位,界定与保护土地转让合同的期限及权责,尽快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制度.二是明确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地位,以便其与其他市场主体进行平等交易和自由竞争.

(2)强化政策补贴和金融支持,“激发造血功能”.一是健全农产品补贴制度,实施统一的地域保护措施,优化信息披露机制,协助家庭农场主合理安排生产;对农用物资进行统一监管和指导,引导家庭农场主把握生产成本;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要并重,新增补贴向符合一定规模和相关标准的家庭农场倾斜,加大以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二是建立农村金融信贷体系,创新信贷品种,健全信贷手续,允许家庭农场以大型农业设备、流转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建立财政支持的担保公司,通过政策调节来引导农业担保机构为家庭农场提供担保贷款;引导和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生产性流动资金提供贴息贷款等,拓宽家庭农场融资渠道.

(3)构建风险保障机制,“解除后顾之忧”.一是建立政府支持的农业巨灾风险补偿基金,结合属地情况,以“从宽原则”确定保险范围,尽量分散家庭农场经营者风险.二是加大农业政策性保险力度,扩大农业保险服务范围,增加险种,建立再保险制度.

34解决“谁来种地”问题

农村转移人口成为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此背景下,农业接班人危机成为舆论讨论焦点.相关数据显示,全国47亿农业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8%,初中占48%,高中及以上只占14%[2],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仅为16%,受过中等及以上农村职业教育的比例不足4%[10].当前,“跳出农门”依然是农村主流价值追求,针对农民的培训很少涉及农业技术与经营管理,“谁来种地”成为困扰家庭农场,乃至农业生产的重大瓶颈.克服“农无传人”的威胁,核心是营造人才生根发展的良好环境,培养职业农业从业者.一是培植职业农民是一种正当职业的观念.运用舆论引导、利益强化、制度约束及政策宣传等多种途径,提炼农民职业精神,鼓励农村致富能人、科技示范户、返乡创业农民、大学生村官、复员军人等精英群体投身农业,这将是家庭农场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二是营造懂技术会管理才能成为合格的职业农民的氛围.有针对性地建立各具特色的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模式,逐步完善家庭农场主颁证制度;对大学毕业生、城市务工人员等新进入农业领域者,必须通过正规教育形式完成既定教育年限,通过结业考试,获得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对于所有家庭农场主,建立由财政扶持的农民职业教育定期培训机制,融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于一体.三是畅通农业人才进出机制.无论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还是农业人才反哺,都应该构建完善的流动市场,依靠“职业化”方式来实现顺畅进出.

35解决“靠谁组织”问题

家庭农场规模有限,必须靠农民自律组织才能实现高度组织化.目前,中国涉农中介组织发展不足,到2014年11月底,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1267万家[11],占农业经营主体总数不足04%,且相当一部分由政策通过行政力量来推行,强制性制度变迁色彩浓厚,存在组织不力、信息不畅、缺乏调度等问题,难以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支撑.据此,一是扩大涵盖领域.扶持农业协会和民间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公司、专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主体的繁荣与发展,形成由乡镇到市县乃至全国的层次结构.二是规范组织方式.家庭农场可按不同生产类型自发成立专门的行业协会,每个协会可根据行业特点采取或紧密或松散的运行方式,提高决策程度.三是发挥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相关涉农中介组织负责人由家庭农场主推选产生,为家庭农场服务,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信息沟通、对外合作、行业自律、法律维权等作用,降低农业生产综合成本,提升农产品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丕屹美国“烧粮”遭批[EB/OL](20120821).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8/21/c_112786477htm

[2]沈琼现代农业大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经验[J]世界农业,2014(6):1013,27

[3]HopperRobertA,DidE,etalStructureandfinancesofUSfarms:familyfarmreport,2010edition[R].USDA,EconomicsResearchService,2010(7)

[4]吴夏梦,何忠伟,刘芳,等国外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模式研究与借鉴[J]世界农业,2014(9):128133

[5]SarahAli,JacquelineEPenn,etalCooperativestatistics(2011)[R]USDA,RuralDevelopment,2012(10)

[6]张红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趋势研究[J]农业经济研究,2015(1):104109

[7]陈锡文中国农业发展形势及面临的挑战[J]农村经济,2015(1):37

[8]党国英家庭农场应避免急于求成[N]人民日报,20130219(5)

[9]汪发元中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比较及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4(10):2632

[10]张照新,赵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困境摆脱及其体制机制创新[J]改革,2013(2):7887

[11]国家工商总局2014年11月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报告[EB/OL]中国经济网(20141208)[20150303].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412/08/t20141208_4074546shtml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项目“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实验区土地制度创新与河南实践”(152400410154).

作者简介:李京福(1973—),男,河南孟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

家庭农场论文参考资料:

家庭暴力论文

家庭医药杂志

家庭杂志投稿

家庭理财论文

婚姻家庭法论文

家庭杂志

小结,该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家庭农场本科家庭农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家庭农场和经营管理和模式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