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立意类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跟精准辨析概括提升从审题立意角度谈文章如何写得更深刻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立意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27

《精准辨析概括提升从审题立意角度谈文章如何写得更深刻》

本文是关于立意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与文章和立意和辨析方面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阅读与写作是互逆的两个过程:阅读是分析别人创作的文本,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写作则是创作出文本抒发情感让别人接受.对于高考作文而言,命题人提供一则材料,让同学们阅读,并从中判断出中心,这就是审题.明确材料中心之后,围绕这一中心确定自己的写作范围和方向,建构文章,这就是立意.因此,审题和立意正如阅读与写作,是互逆的过程.对于一篇考场作文来说,能否写得深刻动人,其实在审题立意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所以,每一个考生在平时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都应该重视这个环节.

下面,笔者就从三道作文试题出发,来讲讲如何在审题立意环节将作文打造得更为深刻.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2017 年适逢苏轼诞辰980 周年,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某班的学生利用大数据研究苏轼,对苏轼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苏轼为什么喜欢西湖等课题进行大数据分析,最后形成了23 份研究报告:《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

据校方介绍,做这类研究是该校教学的常态,学校从低年级就开始要求学生做小课题研究.此次研究由老师参与指导,家长只在技术工具等方面提供帮助,调查报告都是学生独立撰写的.

①有人质疑:“没有‘清华爸爸’,小学生还能遇到苏轼吗?”

②也有人担心:“这样的培养对孩子来说不是拔苗助长吗?”

③还有人指出:“对词语使用频率、苏轼为什么喜欢某处风景名胜之类的问题进行研究,真的就能读懂苏轼的诗词吗?”

④清华附小方面认为:“教育意味着尽最大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我们正是结合自身实际,力图让每一个学生个体及其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⑤某偏远地区的一个小学校长感叹道:“对我们这类地处农村、缺乏高学历家长资源和优质教师资源的学校来说,组织学生做课题研究是一种奢望.”

请从上述观点中选取一个或两个进行思考分析,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题目材料分成了两个部分:事件讲述和各方评论.事件讲述部分,交代了事件的经过,借校方之口,强调了学生研究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评论部分由五条各方观点构成.就评论者的类型分类:①②③是社会各方“吃瓜群众”的评论,④⑤是教育参与者的评论.就评论内容分类:①②主要针对小学生成长问题,③对小学生开展研究的方式进行了质疑,④⑤各自对教育组织的方式进行了评论.“任务”部分提出“请从上述观点中选取一个或两个进行思考分析”,那么,对评论进行有效的分类整合就是将作文写深刻的第一步,关键在于找到合理的分类标准,分类准确了,就可以选定角度、站定立场、稳定论述.

但仅仅分类组合是不够的,深入地辨析观点更为重要.在上面五个观点中,③是最大的陷阱.实际考试的过程中,很多考生只看到“读懂苏轼”四个字,结果文章就以“读懂苏轼”为话题展开,而忽略了“对词语使用频率、苏轼为什么喜欢某处风景名胜之类的问题进行研究”一句提示,不知道在这道题中,“苏轼”只是一个研究对象,事件本身的矛盾焦点并不在苏轼这个人,而是在小学生群体里如何开展研究上.这就提示我们,审题的时候,必须完整掌握材料中的每一个分句,并且精准辨析分句间的联系,切不可只抓“树木”,不见“森林”.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慨叹:四美具,二难并.关于“四美”,一注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一注为“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四美就是指“音乐、饮食、文章、言语”.其实无论哪种理解,都表现出人们对生活中“美”的理解和追求.正如罗丹所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而这些“美”,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追寻……

请以“谈身边的美”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这道题目材料内容明晰,任务指向明确,审题不存在难度.那么就要在立意方面下功夫了.请看一篇文章的立意图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立意在逐层加深,且文章转合有度.首先,作者从“身边的美”出发,以春天的各种美景开头,通过“春天”这一定语,给“美”附加内涵.在考场上,大部分考生都只能做到这一步,顶多给“春天”并列上“夏天”“秋天”“冬天”,想脱颖而出,自然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将概念进行内涵迁移.这篇文章就是这样,作者在简单罗列春天美景的时候,对应了很多描写春天的诗句,将“自然美”迁移到了“文化美”.写到这一步,也只是简单罗列,在文采上有一些突破而已.因此作者对属于春天的“文化美”又进行了特点挖掘转折.作者发现,大凡写春天的诗歌,总是和“悲伤”联系在一起,所谓的“春天美”总是以“悲”的形态呈现的,“以悲为美”才是“春天美”的真正内涵.行文至此,已经显出作者与众不同的观察力了,但作者并没有就此停止思考,其继续剖析“以悲为美”的原因.诗人为何会在生机勃勃的春天感到悲伤呢?原来,春天的繁花似锦往往非常短暂,美好易逝,生命易逝.这里,作者把对“美”的理解,上升到了生命的高度.最后回扣题目,既然生命易逝,那么就要珍惜生命、珍惜身边的美好.

题目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高三同学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关键词有:高考、做题、微信、网上购物、择友、赚钱、尊严、前途、美食、时政、军事.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真实的高三生活,写一篇能让人读懂高三学子的文章.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前面两道题,一道讲了“审题深刻”,一道讲了“立意深刻”.这道题就讲讲如何通过修改审题立意来达到深刻,姑且称之为“修改深刻”吧.先看一位同学就这道题进行的三次立意尝试.

【第一次立意】

作者在第一次立意时,对高三关键词进行了分类,分类的标准是高三生活的方方面面:辛苦、快乐、顽强.第三点“顽强”是对前面两点的融合,最终回归自身,落脚到“苦中作乐”这个论题上.这次立意,基本覆盖了材料中所提供的主要内容,完成了分类.但是采用了彼此对立的两个类别进行横向分类,显得平面化,过于简单.文章结尾力图建立的“有机关联”,也只不过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所以很难写得深刻.于是作者尝试进行修改.

【第二次立意】

第二次立意,作者试图用一个关于河流的比喻,按照奋斗的三个过程“拥有梦想”“扎实奋斗”“反思提升”进行纵向分类.虽然在建立“有机关联”方面有了进步,但是仍然缺少真正的深刻提升.

【第三次立意】

第三次立意终于有了突破.“外”和“内”将分类抽象化,从而可以很好地利用材料所给的词汇给抽象化的概念附加内涵.“发”和“止”两个动词,起到了内涵迁移的作用.两个部分合而为一,更是把高三学子需要具备的品质有机融合,完成了题目所给的任务,并真正读懂了高三学子.

三次修改,每一次修改都解决了立意上的一些不足,最终通过抽象化的概念提升,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立意论文参考资料:

此文汇总:上述文章是关于立意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章和立意和辨析相关立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