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灵魂叩问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灵魂叩问,情何以堪?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灵魂叩问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03

《灵魂叩问,情何以堪?》

本文是有关灵魂叩问论文如何写和叩问和情何以堪和灵魂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读完我州作家万国华先生的长篇小说《苍生梦痕》,胸臆间总是萦回这么一种意绪:灵魂叩问,情何以堪?

《苍生梦痕》是万国华历时五年创作的47万字长篇小说,2015年秋末冬初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这部作品,通册洋溢着淳朴厚重的滇东南之山川气息,历史的巨手,给每一位人物命运划上鲜明的印记;在那些个性丰满、命运环环相扣且跌宕多姿的人物身上,折射出不可能完美、甚至灰色感较强的人性内涵;在深邃的历史足迹与厚重的风物画卷交相辉映中,折射出一连串的生动人物线条、趣味盎然的情趣场景、鲜活耀眼的人物个性、进而演绎出意蕴绵长且目不暇接的社会生活大观.

作品中,作者将一系列的故事框定于1942~2012年共计七十年的红尘风雨中,并以多种趣味盎然的叙事方式与细节描写,深刻展现两户宅门深院里,四代人之间,囿于人生观念之小同大异,因而随着时起时伏的红尘波浪,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生存状态.通过世事浮沉与心灵深处的情感碰撞,不仅引发人性善恶的交错博弈,激起一阵又一阵、一波又一波扣人心弦的情感波浪,而且揭示出每一位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其情感的多义性、生命足迹的复杂性与鲜明性.同时,亦在不同的社会大环境中,展现出斯时斯地,某种艺术化的聚焦与嬗变、诙谐与幽默,鲜明与晦暗、诚笃与奸佞、自得与无奈等一系列的情感叩问与楚痛意绪.总之,小说通篇洋溢着“唯善为宝”的传统美学以及“人不经忧患,则德惠不成”的忧患意识,令人掩卷之后,深感嚼头不少,思索良多,韵味绵长.

作者在《苍生梦痕》自序里如此留言:“人生一世与草木一秋殊途同归,其内涵都是情感燃烧.”此言道出了一个“情”字,“情”为何物,古往今来,众说不一,但唯一能肯定的是,它贯穿了生命的所有层次且能左右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论你是位高权重的掌权者,抑或是人微言轻的平常人,各色人等皆有情感,都会面临在情感的重压之下,如何抉择的难题.缘此,作者在多义性的情感长河里拨动清波,层层深入,试图去探寻人之情感更深层次的.小说《苍生梦痕》的时间跨度长达七十年之久,其中涉及的主要人物有二十余位,算得上脸谱众多、意绪纷纭了;然而,作者通过对于细节的开掘,总能把他们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轨迹,呈现于不同时代的苍穹下、厚土上,让他们的情感与时代、情感与人生发生剧烈、甚至惨烈的碰撞,进而在何去何从的抉择中,展现人们精神世界的驳杂性、变异性和丰富性.

小说的核心人物赵大宝,是两户宅门深院之一的赵家独子,更是两户人家的“桥梁”与“轴心”;他在两户人家的生命交响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起承转合作用;又因一生的红尘命运跌宕坎坷,也绚丽多姿,且与多名女人“写”下了八十六年生命历程中难以诠释的生命,被云平镇民众喻为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人生之所以传奇,或许因他感情的多番变故,继而延伸、演变了命运的多种可能性.赵大宝第一次婚姻新婚丧妻,第二次婚姻妻子背叛,第三次婚姻妻子因不愿共度困境而与之离异;而每一次的情感打击,都无疑就是一次灵魂的重创;如此多舛的人生际遇,可谓情何以堪.赵大宝是面对还是逃避?人生难,难在对于衣食住行之攻关,更难在情感之寄托与归宿.为此,睿智的作者为读者设定了一个充满哲理的想象的空间,即读者与作者在思想的互动与共振中,产生某种无体积无分量、却又倍感欲罢不能的催化性感应,两者相互参与,相互渗透,共同探寻包裹着情感重压下的生命个体的坚持、选择、疼痛、叩问……借以求证生命的价值——一切的情感经历,都是生命的经验,不论它是珍贵的、美好的,抑或是伤痛的、难过的,它都是唯一且无价的,因为有了这些强烈经验的存在,才说明生命必须存在的价值.

作者在人物的情感创设中,似乎有意将麻白凤这个人物,确立为最具煸情性质的情感争议者.麻白凤,原是赵大宝的二婚妻子,因其父是封建社会权倾一方的镇长,故而从小心高气傲,行事大大咧咧,我行我素,与赵大宝生得一子后,在赵大宝外出逃难之时与人苟且,东窗事发,不得已十分被动地与赵大宝离婚,之后对其子的成长也是关怀甚少,更因心中怨忿赵大宝,而不予抚养其子,使孩子与她之间的嫌隙越来越深,越演越烈.然而,终究是血浓于水,当造反派在批斗会上百般侮辱她,批斗她过往的种种不堪行为之际,本想一再忍辱、坚持抗争的麻白凤其人,无意间看到了亲生儿子在批斗会现场,因为她当年一些丑事而“表情复杂”,以致心中方寸大乱,在内心的煎熬之下趁人不备决然跳水自尽.细细思忖,致使麻白凤真正跳水自尽的原因,其实早已一目了然——对于儿子她本已亏欠甚多,自己受辱是罪有应得,但若因此牵连身为人民教师的儿子遭人羞辱、让人耻笑,作为一名对孩子曾经有所亏欠的母亲,她是万不能容忍的.于是,内心的自责,情感的挤压,使一个人人眼中乏善可陈的女人,最终以结束生命的方式,保护了儿子免受羞辱.对于麻白凤的描写与刻画,作者既从容细腻,又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从而使一个可怜,可悲,可叹,却也可赞的麻白凤跃然纸上.品咂之余,若稍加思索,便不难发现,在麻白凤情感轨迹的铺设中,隐藏了作者深邃的洞察功力;他没有刻意地与生活保持距离,去抵抗那些黑暗与幽闭;恰恰相反,他主动观照生活,探寻情感的本真与困境.为了将人物冲突推向极致,在前期的叙述中,他将麻白凤在不同时间与节点的心理状态,细致入微地展现于读者眼前,还原真实的现场,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人物在情感旋涡中的内心选择与独白,从而感知生命中最隐秘的疼痛.此外,作者有意把细节和情感揉成面团,从而使人物和事件在读者的心头,悄然发酵并随之引发了强烈的共振.这样的艺术效果,实为一种心灵深处的震撼.倘若没有数十年之生活积累与较为娴熟的写作功力,实难驾驭如此具有广阔社会画面与史诗意趣、尤其政治环境相结合的厚重题材,更难将其中若干情景,写得入木三分.

小说《苍生梦痕》里,除上述所列人物之外,其他人物皆有身陷情感困境的时刻,如麻白凤的母亲桑花,前半生犹如“一双让人穿了又脱、脱了又穿的旧鞋子”,走投无路之时被自己曾轻视过的人们雪中送炭时的惭愧与感动;赵大宝的父亲赵家昌,一生行为温良恭俭、厚德载物,在不断遭遇家庭的各种变故时依旧宽以待人,忍辱负重;赵大宝与麻白凤之子赵春山,一生不重亲情重名利,身败名裂之时,遭遇妻儿唯恐避之不及的炎凉世态等等,充分表明万先生其人,能把情感的冲击和急剧遽变,不同程度却恰到好处地烙印在各色人等的身上,呈现各色人物在同一主题下的众生相,继而引发读者的深思与叩问——生命的凄美,生命的困惑,生命的无奈,生命的吟唱,生命的活力,生命的花朵……究竟是生命的本能和性格所致,还是时代的无形之手,所造就、所演绎的人间玩笑与沧桑故事?作者用他的文字,为我们打开了思想的大门,让读者寻着他的思维路径,继续深入,继续探索.

每个人于世间之存活,其实内心都是苍茫的;他们苍茫于命运的不可预知与无可奈何;面对了无形迹、却又纷至沓来的苍茫世态,有的人心怀善念,主动作为,尽管时运不济,困难重重,却收获良多,展现了生命的张力与韧性,体现了生命的价值与节操,如赵大宝、赵家昌、赵小兰、张天强、玉儿等;而有的人,却委身于困境,怯懦退让,在外因与内因的双重挤压下,做出了错误的选择,终是悔矣,晚矣!如麻白凤、赵春山、马晓波等;此外,还有的人错过,悔过,但能够在困境中不断修行,过滤心性,完善自我,经过岁月的磨练而终于修得正果,成就了最好的自己,也赢得桑梓民众对之高看的目光,其中的桑花其人,就是最为打动读者的精彩人物之一.

《苍生梦痕》的作者似乎在轻言慢语地强调:在作品中的众多人物身上,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与历史意蕴,更是蕴含这些人物对于社会进程中,某种特定环境生发悲剧的哀婉倾诉与沉重吟叹,大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意味.或许,这正是作者有意将书名浓缩于所谓“梦痕”的神秘意象吧?所谓“梦痕”,即幻化中模糊的风景?然而,虽为梦痕,而且一切都不确定,却是具有沉重的警世作用.

笔者深知,作者数十年来长于思考,勤于写作.三十余载的文史编辑历程,锻造了他深厚的写作功底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度追问能力,《苍生梦痕》之所以通篇洋溢着一种深沉的况味,或许,渊薮在于此节点.小说中,每一章的前言或称小序,可谓别具慧心.它虽不是小说故事发展前后衔接的内容,但却是整章内容思想核心的精粹提炼与导引.细加研读,便能窥见作者独特的创作思想以及他对于情感与生命的自我内省和深邃追问.譬如第四章的前言:“......小媳妇被熬成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其中要历经万千的人生变数,更少不了几多屈辱乃至心灵深处血流如注的惨痛教训.所以,焉能简单地用暂时的权势与财富,去衡量世间之哲理乎?要悟到这一层次,委实不是易事.之所以小人嘛,说到底,则只能是小人矣.”第十章的前言:“......于是,无论如何,竟都慨叹人的胸臆就像无垠之苍穹,时也命也,纵有经天纬地之才,谁能穷尽其深奥无比的内涵呢?虽然,也曾想到乘风而去,却又偏偏欲罢不能,欲说还休;因为诸多世事,纷纭如织,迷离如雾,无论物质方面也好,精神方面也罢,终究难以割舍,难以放下.莫非,生命的意绪,也像永远不老的苍茫天地一样,迷离得让人思之不尽?”如斯文字,字字珠玑,直击人心,它是作者内在经验与文本的一种互动,也是作者重视文本内在的深度开掘与人性思考的精髓所在.所以,作者就在这种行为艺术的对接中,试图阐释自己的价值判断.即生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丰富;面对生命,情感无处不在,因为它是一种生命体验;确切地说它是人类对于生命的态度体验,面对命运的无常,人们在经受纷繁复杂的体验中,是以怎样的心智与态度来面对?其中,万先生用情节的巧设与人物性格的细腻刻画等技法,艺术化地展现了他的思索,同时也不吝笔墨,在故事中穿插其价值判断;莫非,他之创作目的,不仅仅是在告诉我们一种结果,而是希冀我们能因此打开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的空间?此般匠心与运笔之力道,应是他年龄、阅历在思考创作方面,一种水到渠成的验证与收获.而且,他写作此大著,居然不像别人那样率先做出写作大纲,而是将思考得近乎成熟的一个个情景,直接地、环环相扣、层层相因地写将出来,而且边写边发表.由此足见,其对于这个题材的深思与熟练程度以及总览作品全局的能力.

《苍生梦痕》还是一部颇具地域色彩风物性的小说.故事的承载体框定为滇南某古镇.有人说,其水流意象酷似壮乡八宝,其沙啦河就是与文山城唇齿相依的盘龙河,其街名即指砚山,其人文状态就是作者的出生地平远镇;而其三七意绪,应是文山各地.这就验应了鲁迅先生关于写作技巧之一乃“大抵有一点见过和听到过的缘故,但绝不全用事实……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又在山西”的灼灼箴言,进而构成一种特定的艺术环境与特定氛围.当然,此作就是一幅鲜活的滇东南大地——三七古邦文山州的故园世态图.这是无可置疑的了,也算得上是文山文学的一道亮丽景观.让人们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还能领略与感受到别具特色的边地风情、以及名贵药材三七的无穷魅力.比如作者在文中常常提到的“麻氏一族”,对于三七的研制和运用颇有一手,且表现得十分传神,这是作者在深谙三七药理之基础上,巧妙编织故事,达到博人心志的艺术技法.由此足见,作者热爱家乡,亲吻家乡并以艺术化的形式宣传家乡之用意,不言而喻.另外,故事中展现的桑梓风俗、红白喜事、衣食住行、农耕稼穑、房舍建筑、古董意趣等元素,也为作品增色不少,笔者不再罗列与赘述,只待更多的读者细加品赏,细加玩味.

总之,长篇小说《苍生梦痕》的灵魂,其实就是作者对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与生命、灵魂与价值的一种深刻探究与思考,进而也导引读者,去探寻我们生命与灵魂的丰厚意义,这虽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却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

灵魂叩问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答辩一般会问什么问题

此文评论,该文是一篇适合叩问和情何以堪和灵魂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灵魂叩问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灵魂叩问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