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四个全面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和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辩证法思想类本科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四个全面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03

《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辩证法思想》

该文是关于四个全面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跟辩证法思想和全面战略布局和辩证法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继科学发展观之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四个全面”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全面”体现了辩证法的总特征,体现了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四个全面”;辩证法总特征;对立统一;扬弃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7-0011-03

2014年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四个全面”战略内容的首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是我党在客观分析和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四个全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一、“四个全面”体现了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四个全面”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恩格斯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1]23在哲学范畴中,联系指的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作为一个为适应形势发展而提出的新战略,“四个全面”有着完整的系统性与鲜明的科学性特征.这一系统包含目标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保障系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系统,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系统,全面依法治国是控制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是保障系统.“四个全面”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的奋斗目标,其余三个“全面”成为目标实现的三大主体支柱,稳固地支撑起小康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四者之间有着环环紧扣、相互促进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为例,改革是社会建设发展的直接动力,其目的在于为生产力发展破除前进阻力,更多依靠新机制、新思想、新观念来推动建设.因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革故鼎新、破旧立新,为建设带来新的生机、活力.为此强调,“四个全面”需要协调推进,需要“全面”地协调发展,不能顾此失彼,还要区分轻重缓急.

(二)“四个全面”具有显著的发展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永恒发展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互相作用,而互相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四个全面”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从“四个全面”形成的思想基础看,它是党的几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治国理政原则思想的认识延续.如“四个全面”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思想基础就包含有、等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思考.自时代起,我国已经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探索,以、等为代表的前一代领导集体更是通过实践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及如何建设党的问题.这些积极的实践探索,尽管有经验也有失误,但都已成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宝贵财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系列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建设理论和战略.“四个全面”战略所包含的对小康社会建设全面“建成”的目标制定,是对较早之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全面从严治党也是对在时期就已开展的党的教育活动的深化.只不过随着时展和国内外环境变化,社会建设与从严治党的形势更加复杂,需要全面推进、不断深入,而思想发展的继承性亦可见一斑.从理论自身的发展来看,“四个全面”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由“两手抓”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由“三个代表”到“全面从严治党”.

二、“四个全面”体现了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2]148.“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2]141.

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是矛盾规律.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即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即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而“四个全面”战略充分体现了以为总书记的党对决定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的认知与运用.

(一)“四个全面”体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认知与运用.在党的领导下,团结最广大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是维持矛盾同一性的表现;而坚定不移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则是对展现与解决矛盾斗争性的体现.在处理矛盾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那么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通过在经济、政治领域推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来推动发展,只有这些矛盾性的问题得到解决,小康社会的目标才可能实现.当然,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受到同一性的制约,同一性为斗争性的发展提供了目标和方向,那么在贯彻执行深化改革、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国等方面,就必须注重坚持党的领导,以此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任务、总目标.关于“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关系,总书记阐释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体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是达成这一总体性目标的重要的“斗争性”方法,这样的一种关系就恰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二)“四个全面”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认知与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事物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属性,但不包括事物的全部特点,较之共性,个性更为丰富,但不能全部融入共性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中国多年来领导、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这一经验告诫我们,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发展必须以我国的特殊国情为依据.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现阶段我们要致力于深化改革,理顺关系,重点从制度层面出发,发展难题.而从“四个全面”发展的内部逻辑看,每一个“全面”都体现了全面与重点的统一.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是一项惠及十几亿人口的“伟大工程”,但其仍以优先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为前提.在广东、河北两地考察时,指出,“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当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不是一刀切,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各省区市甚至各市县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届时都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也不现实”,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强调要以各地发展为基础.当然,全面深化改革也是一次包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内容于其中的全方位改革,但即便是全方位的改革仍有重点领域和侧重点.已经明确现阶段的改革仍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如何更好地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

(三)“四个全面”体现了均衡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而且矛盾又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分.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重点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同时又不可忽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四个全面”战略充分体现了这一辩证思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先强调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谈道:“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要求全面深化改革.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3]由此可见,“四个全面”战略充分体现了“均衡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在建设小康社会问题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4]26,而经济建设重点应关注农村的贫困地区.他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16.如何解决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进一步指出,“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要努力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建设美丽中国”[7].

在深化改革问题上,针对目前改革存在的不全面、不彻底、不协调等情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在总目标的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这里,每一项改革都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这是均衡论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议题,就改革的重点做出明确规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此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问题上也坚持了均衡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是“均衡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集中体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要求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强调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这是客观科学的辩证思维的形象体现.

三、“四个全面”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这两种因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相互转化,并促进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从“四个全面”战略的形成发展来看,它深刻体现了辩证否定观.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为例,其内容形成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目标是“五位一体”,这是党的几任领导核心立足于我国发展实际,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创新而逐渐形成的.

是“五位一体”的奠基者,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对“五位一体”也做出了贡献,提出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对“五位一体”有重大发展,将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之一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进一步深化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理论.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经济建设重点应关注农村的贫困地区.他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而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如何建设精神文明问题上,以为总书记的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强调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上述论述无疑是对“五位一体”论的创新发展.

从全面深化改革来看,它也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全面深化改革是对我国三十多年来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离开来,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这样的分权方式不仅直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更凸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有效改革使得当时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广大农民有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的愿望和要求.为了顺应农民发展意愿,2016年,颁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明确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设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了农村土地分置的难题.显然,这是新时期我国在农村地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举措.

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后,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普遍开展,尤其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发展,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逐渐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有一个不断演变深化的过程.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党的十四大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前后历经十多年的改革实践.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最早在1979年就提出了,“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而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命题则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被首次提出.党的十三大强调,要运用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手段,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而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及作用,我党也经历了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时期,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党一直强调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提出应“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综上所述,“四个全面”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它是对当代世情、中国国情与党情的深刻把握,既继承了前人的理论成果,又克服了以往的消极因素,是批判与继承的有机统一.在变与不变的认识中,“四个全面”深化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认识,并成为指引我们前进的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G]//列宁专题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在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9月17日)[N].人民日报,2013-11-14.

[4]文献研究室.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文献出版社,2015.

[5].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G]//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北京:文献出版社,2015.

[6]在湖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3年7月21日—23日)[N].人民日报,2013-07-24.

[7]携手合作,共同发展(2013年3月27日)[N].人民日报,2013-03-28.

四个全面论文参考资料:

简而言之:此文是一篇关于经典四个全面专业范文可作为辩证法思想和全面战略布局和辩证法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四个全面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