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深圳图书馆论文范文检索 和从经典阅读到返本开新的文化建设以深圳图书馆南书房经典阅读空间为例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深圳图书馆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29

《从经典阅读到返本开新的文化建设以深圳图书馆南书房经典阅读空间为例》

该文是深圳图书馆论文范文检索和南书房和经典阅读和文化建设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张岩

摘 要 喧嚣的现代文明演进需要文化守望与深耕,倡导经典阅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返本开新的文化建设.深圳图书馆于2013年创建“南书房”经典阅读空间,推广人文阅读、经典阅读、深阅读,取得显著效益.文章介绍“南书房”经典阅读空间建设缘起,包括为城市设一张安静的“心灵书桌”、数字阅读时代需要书香坚守等;述评“南书房”经典阅读推广系列活动,包括“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经典诵读与演绎、“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分析“南书房”经典阅读空间的特点,包括以空间再造搭建公共思想文化平台、以推荐书目打造经典藏书示范、以“图书馆+”探索创新发展新模式等.

关键词 经典阅读 文化建设 深圳图书馆 南书房

引用本文格式 张岩从经典阅读到返本开新的文化建设——以深圳图书馆“南书房”经典阅读空间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6 (1):61-66

2013年11月1日,在深圳最美的读书季节,以“南书房”命名,以推广人文阅读、经典阅读、系统阅读、深阅读为使命的家庭书房式的阅读空间在深圳图书馆诞生. “南书房”经典阅读空间约300平方米,设计风格时尚、典雅、简约,配置有精心挑选的中外文史哲经典书籍6000余册:全年365天、每天7-23点开放,策划经典阅读推广系列活动.“南书房”集阅读引领、思想交流与图书馆服务宣传展示等功能于一体,“扬经典阅读之风,弘优秀文化之善”,市民在这里可以驻足心灵,品味经典,触摸历史,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人们的阅读方式、生活方式正随科技发展悄然改变.在深圳这座先锋城市,一向以新技术应用领先的深圳图书馆为什么选择开设一个在国内公共图书馆还不多见的家庭书房式的阅读空间,旗帜鲜明地倡导经典阅读、人文阅读?这与时代精神是否相符,与城市气质是否契合?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1 “南书房”经典阅读空间建设缘起

1.1 为城市设一张安静的“心灵书桌”

深圳作为首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是其与生俱来的使命.作为新兴城市,深圳虽然历史积淀不算丰厚,学术人才相对不足,但深圳人坚信唯有文化才是创新的源泉,故自特区成立以来向学崇文之风长盛不衰.从“经济特区”到“文化立市”,从创办全国第一个“读书月”到首倡建设“图书馆之城”,从政府、图书馆持之以恒地推动到民众对阅读与知识的主动追求,既是经济对文化的反哺,也是为城市未来发展积蓄文化潜能.近年深圳常住人口人均访问图书馆为2人次以上:1989年至今,深圳人均购书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这些数据从侧面反映出深圳人的向学精神.深圳因此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2013年荣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但是,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年轻城市节奏飞快,世道人心共识不足.在国家动荡、战火纷飞的80年前,参加北平“一二·九运动”的学生发出“华北之大,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喟叹;而在天下太平的今天,在物质较为充裕的表象之下,人们却在对物质的追逐之中迷失,普遍缺少共有的心灵家园、思想港湾,亟需一张安静的“心灵书桌”.在深圳市中心开辟“南书房”这个具有经典藏书示范功能的公共人文阅览空间,其深意在于为城市设一张安静的“心灵书桌”,“以大气压制浮躁,用优雅驱逐粗俗”,引领“宁静致远”的城市价值与人文追求,具有象征意义.

1.2数字阅读时代的书香坚守

当前数字阅读蓬勃兴起,移动阅读方兴未艾,一方面阅读变得似乎触手可及,另一方面阅读呈现出快餐化、碎片化现象.为此,一些发达国家在新阅读方面十分慎重.比如,日本政府认为“弃书投网”现象可能会导致文化危机,近10多年陆续颁布《文字·活字文化振兴法》等法律,增建公立图书馆,充实学校图书馆馆藏.而8000多万人的德国是全球第二大图书市场,有7700家书店,1.4万家图书馆.

据2014年深圳图书馆读者调查相关数据显示,84%的读者更喜欢纸质阅读;深圳图书馆“2014年度全市业务统计报表”显示,2014年深圳“图书馆之城”图书外借量达1001.65万册次,比上年增加3038万册次,是2002年的6.2倍.而据香港公共图书馆统计,近年书刊外借量一直在5000万册次以上,是馆藏量的近4倍.这些情况表明,所谓阅读方式的改变尚未对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外借造成根本影响,纸质阅读不仅依然是主流,而且还有巨大的潜在需求.

相比之下,数字阅读虽有其独特优势,不少机构也在着力推广,但即使在深圳这样的发达地区,图书馆电子书的使用情况仍然面目不清——统计口径不一,统计数据只能从数据库商处获得,导致真实性存疑.在纸质图书已实现全市大流通的情况下,数字资源在共建共享方面反而壁垒重重、制约多多,导致各图书馆数字资源库的重复建设、读者使用不便……对图书馆来说,数字阅读从渠道、内容到使用终端的局限,与人们的期望相距甚远.

其实纸质和数字只是不同载体与形式,作为知识信息的管理者、服务者、传播者,只要大众阅读,图书馆人都乐见其成.作为专业机构,图书馆不仅关注公众的阅读需求,还应关注阅读内容与效果.因地制宜,发挥所长,竭尽所能为读者阅读创造便利,是图书馆的职责所系.

1.3现代社会的文化守望与文化深耕

图书馆是“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服务早已从文献借还演变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综合体”,其中围绕各类文献资源载体的精神文化建设与服务成为主体.面对众说纷纭的所谓“趋势”“挑战”“预测”,图书馆人应理性地既拥抱现代文明作为服务之“器”,又善待作为源头活水的传统文化之“道”,使公众从图书馆获得更多养分.“南书房”阅读空间就是这样一个尝试.在信息泛滥的今天,通过精选馆藏,主题推荐,整合智力资源,引入社会力量,开展与思想文化关系密切的各类活动,达到凝聚人气、激发兴趣、碰撞思想、“以文化人”的目的:使人们通过读书求知、知书达礼,获得理想人格与内心幸福,进而不断培育城市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此项工作非一日之功,持之以恒,成效可期.

“南书房”之名来自清代.康熙皇帝设“南书房”,备读书、顾问、谈诗文、论经史之用,士人视为清要之地,以能入内为荣,后成为决策中枢要地.世易时移,深圳图书馆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南”可以理解为深圳市莲花山以南的“南”,南方以南的“南”,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的“南”,温暖冬季北燕南归的“南”;“南”意味着阳光、温暖、开放、希望,民众进入这个超长时间开放、无干扰、全自助服务的宁静空间,可以思接东西文明,神游历史长河,自由享受毫无功利与压力之阅读带来的启迪与收获.

2“南书房”经典阅读推广系列活动

2.1“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

读书自选书始.然而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繁多,读者该如何选择主次先后?阅读经典有一定的难度,读者从哪里得到必要的指导?“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经典阅读应如何关注家庭阅读,让中国家庭藏书、读书的传统得以延续?基于这些考虑,2014年初,深圳图书馆与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联合策划启动“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推荐项目.

“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是一项长期计划,从家庭阅读角度出发,着眼于文化回归,旨在指导家庭经典阅读,鼓励、帮助家庭建立自己的经典阅读书架.深圳图书馆拟于每年“世界读书日”发布30种书目,预计10年可达到一般家庭经典书架的基本容量.书目注重人文性、经典性和可读性,打造家庭阅读“够得着的经典”,通过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引领社会阅读风气.

何为经典,可谓见仁见智,况且古今经典图书灿若繁星,一份年度30种的书目自难穷尽.深圳图书馆经过论证,最终书目的选择标准定位为“家庭”“经典”“深圳个性”,并依据这三项标准确立书目入选的五个原则:推荐书目是我国大陆公开出版发行的正式出版物;立足家庭亲子阅读需求,关注读物的可读性,部分入选典籍为“选本”或“译注本”;经典图书需要时间淘洗和沉淀,入选图书侧重于历久弥新之作;以文史哲经典图书为主,兼顾社会科学、科学普及读物;为便于阅读,推荐书目均推荐通行版本.遵循这五个原则,入选书目可谓万里挑一,其中外国经典书目约占三分之一.“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已发布两期.推荐书目的初选书单由长期致力于文献学、阅读文化研究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余光教授主持编制.王教授带领团队,将中外历史上出现过的100个经典推荐书目建成数据库,结合家庭阅读需求与深圳城市特点筛选出备选书单,随后经专家论证会审议,广泛征求图书馆界、社会科学界意见,形成推荐书目.配合书目推荐,在“南书房”开展了推荐图书书目展、推荐图书版本展、获奖征文展、经典图书导 读讲座、沙龙系列活动,吸引读者参与其中.

2.2经典诵读与演绎

经典有广义、狭义之分.为增强时代性,与城市气质及社会发展相适应,赋予经典阅读丰富的内涵,南书房经典阅读书目定位于广义的经典,6000多册藏书中,相当部分是权威机构评选出的获奖图书,虽然尚未经过时间淘洗,但应是普遍意义上的“好书”.在这个意义上,经典阅读推广也是推动民众读好书.相应地,近年围绕各类经典与好书,深圳图书馆联合社会各界开展了丰富多元的经典作品的诵读、演绎活动.比如2013年启动“国宝诗经十年耕读计划”,选择具有丰富的上古文化内涵和不朽诗史意义的《诗经》为开篇,每年举办30场品鉴活动,每场活动由专家与市民共同精读细品一首,用10年完成《诗经》305首诗的赏析分享.品读方式有诵读、吟唱、演奏、舞蹈等形式,如举办“风·雅·颂——诗经原创主题音乐会”,引领读者体验诗经歌赋的创作源头,立体呈现《诗经》之美,再如,每个周末举办吟诵活动.“南书房”专门收藏了一批适合诵读的大字本图书,既包括中华传统经典,也包括近现代中外经典美文.每逢周末,由民间阅读组织训练有素的志愿者负责领读,大人、孩子自由参与,跟随诵读.诵读经典是一个文化熏陶与人格培养的过程,尤其是通过集体方式或亲子参与方式,一边感受中国汉字的魅力,一边接受心灵的洗礼,有助于形成共同的文化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增进情感、陶冶情操.此外,还推出由经典名著改编的电影欣赏、以演员朗读对白演绎经典名著的“读剧”和“经典诗文朗诵”等系列活动,营造经典诵读与演绎的氛围.

2.3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

“南书房”自开放以来,如何善用这块文化宝地,推动城市学术文化构建,成为深圳图书馆思考的又一方向.经与深圳市社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反复研究,决定创办“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文化沙龙,主旨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思想交锋,贴近市民公众,打造学术品牌,物化思想成果,推动学派构建.在形式上,以各学科领域为依托,以深圳本土学人为主体,由嘉宾主讲或由其邀请同道开展对话,读者自由参加并参与互动交流.在内容上,立足学科背景,结合深圳本土实际,以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实现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学者与大众的融合,进一步兴盛鹏城求学问道之风.

“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文化沙龙首场于2014年11月8日举行,截至目前已开展20余期活动.第一季为儒学系列,主题包括:为什么是儒学-21世纪中国文化的复兴、儒学是宗教么、儒学是怎样的人文精神、儒家思想是普适价值么、新轴心时代的儒学发展、儒家的人格理想——君子小人之辨、文化的对话(上)——儒家与道家、文化的对话(下)——儒家与佛家、儒学在民间、儒学在海外的发展,第二季为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系列,以“四书五经”九本典籍为切入点,逐本讲读,主题包括:经典阅读与现代社会、我们今天如何读《论语》、孟子精神的时代意义、儒学中的“大学”与“小学”、《中庸》与中庸之道、诗教之美——《诗经》漫谈、儒家文明与中国的历史观(《尚书》)、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礼记》)、我们今天如何读《周易》、以《春秋》看儒家文明.第三季聚焦于国学与诸子百家.著名儒家学者秋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勇以及深圳本地知名学者艺衡、韩望喜、景海峰、王绍培等文化界、学术界人士参加对话,并与观众互动.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还委派学生参与,将大学课堂部分内容引入公共图书馆,使学术走出塔,与市民互动.每期夜话的文字记录由《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整版推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扩大了文化辐射力.

之所以选择以传统文化作为话题,原因之一是“深圳乃是一个文化先锋之城,也是经济富庶之地.凡经济富庶之地都会成为人文渊薮,但是,这个人文渊薮的构成如何,则跟我们的选择有关.拥抱接纳现代文明不仅是时代潮流,也是理性决定”.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在新文化建设中应有一席之地,尤其是“最近几年,深圳有识之士就曾经将儒家的传统价值‘仁义礼智信’提炼锻造,赋予既有时代气息、又有普适意味的蕴涵,以交响乐的方式进行文化推广与价值输出,产生了良好的回响.至于在民间社会,各种国学课堂和国学讲座,春风化雨,早就将儒学的点点滴滴洒向鹏城大地,深圳市民跟儒家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其实‘不隔’.因此,在深圳谈儒学是有基础、有铺垫的……返本的目的是为了开新”.

学术文化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早在1996年,当“文化沙漠”之声不绝于耳之际,深圳人即以非凡的学术自信提出“深圳学派”的文化理想,引发全市知识界共鸣.近年深圳图书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建立“深圳学派”文献专区,实施“深圳写作人作品典藏计划”,策划推出“学术百家”展览、举办“深圳记忆”讲座等系列举措助推城市学术文化发展. “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文化沙龙则使本地学者有了“深圳表达”的公共平台,以宽松、开放又不失严谨的方式架起连接学术与大众互动的桥梁.

3“南书房”经典阅读空间的特点

3.1 以空间再造搭建公共思想文化平台

一种文明的关键部分往往隐藏在经典之中.现代社会注意力稀缺,图书馆需要“精品馆”“压舱石”,并能贴近民众,易于传播.因此,在“南书房”创意设计之初,就希望以此作为深圳图书馆文史哲等优秀馆藏的集中展示阅览区,使读者能短时间、一站式亲近人类优秀文化典籍;它还应是开放、舒适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由读者做其主人.因此,“南书房”利用现代科技,在服务方式上大胆创新,打造图书馆界的“7-11”:全年365天早7点至晚11点连续开放;采用“全开放、全自助”、馆员不在场的管理模式,使读者与书籍、知识自在地融为一体;是各类品牌活动陆续开展的阵地;也是宣传教育的窗口,设置导览牌、显示屏,通过温馨提示、视频播放等“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展示图书馆服务内容,引导 读者文明阅读,由读者与幕后馆员共同塑造环境优雅、秩序井然、和谐温馨的文化空间.从实践效果看,“南书房”改造初衷顺应了读者需求,彰显了图书馆馆藏优势、空间优势、人才优势,取得了良好效果.自开放以来,数百场各类活动秩序井然,读者阅读安静又自在,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思想交流平台、展示城市较高文明程度的公共文化空间.

3.2以推荐书目打造家庭经典藏书示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书香之家才有书香社会,“南书房”经典阅读尤其关注家庭.在文献配置上,倡导人文阅读,藏书以优秀文史哲书籍为主.书架上摆放的既有制作精美、普通家庭难以收藏的大部头,如《钦定四库全书荟要》、《丛书集成初编》、“二十四史”,也有权威机构推荐的优秀图书,如“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茅盾文学奖”获奖图书、深圳读书月推荐的历年“年度十大好书”;在书目推荐活动中,定位为“家庭经典阅读书目”,在阅读的出发点、内容、版本、成长性等方面充分考虑家庭特点,并创办《行走南书房》公益刊物,引导 读者直面经典,有效带动家庭阅读.

书房历来是读书人至爱之所.为营造轻松的阅读环境,“南书房”在设计风格上贴近家庭书房,色调清新,既有阶梯状长凳,也有落地窗边的舒适座椅,中国风橘色灯座和朱砂色墙壁给人古典厚重的感觉,流线型的白色书架、隔断与疏密有致的绿色植物又带来清新时尚之感.在自由出入的“南书房”,读者可体会到在家一样的自在舒适,享受阅读名篇佳作带来的充实与快乐.

3.3以“图书馆+”探索创新发展新模式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服务对象为社会公众,需集社会之智,借社会之力.因此,在公共财政为基本服务兜底的基础上,图书馆应以更广阔的胸怀、更开阔的视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空间优势、平台优势,探索“图书馆+”发展新模式,与一切有意愿、有能力且志同道合的社会机构、团体与个人合作,以最少的财政投入使图书馆的智慧能量充分释放.“南书房”在这些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如从设计、施工到室内设施等,均动员爱心企业给予协助或赞助.

在展出文献上,部分本地学术文献是向深圳市社科联、深圳大学等重点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征集而来,如深圳大学著名教授胡经之、深圳市美学家彭立勋向深圳图书馆捐赠了全部个人学术成果及部分珍贵著作手稿、重要书信往来等,部分公开出版物在“南书房”展墙上集中展示.此外,还联合海天出版社举办“精品图书回顾展”,为地方出版社多出好书鼓与呼.

在推广活动上,积极寻求与机构、团体、专家学者合作举办经典阅读、学术沙龙、公益讲座,形成社会教育的合力.比如,“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与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联合举办:“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与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合办,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全力支持,还得到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经典诗文朗诵会与市朗诵家协会合办;其他众多活动与深圳读书会、深圳诗乐会、三叶草公益小书房等民间阅读组织合作,活动开展、读者引导等工作则得到图书馆志愿者支持.

在“互联网+”“文化+”时代,跨界与融合成为社会发展新形态,以图书馆资源、空间、平台为核心的“图书馆+”发展模式在“南书房”运作中得到很好的实践,成为图书馆整合社会力量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3.4以经典阅读推广助推返本开新的文化建设

“文以载道,止于至善.”“南书房”经典阅读空间的成功运作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肯定.自2013年11月开放至2015年9月,共举办各类阅读活动569场,接待读者近38万人次.一些市民甚至因“南书房”而改变了自己的阅读和生活习惯.欧女士就是这样一位读者,她家住在莲花山附近,工作地点也不远,“南书房”开放后,她专门制定看书计划——每天早上上班前去“南书房”阅读40分钟.欧女士认为“南书房”满足了“我自己的书房”的要求,“对于热爱读书的人来说,深圳是一个好地方,只要你有读书的愿望,深圳图书馆乃至整个深圳都会满足你”.

“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的开讲首场即以精准的文化定位,被誉为与“市民民化大讲堂”、“深圳晚八点”并驾齐驱的深圳公益文化品牌“三驾马车”:“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主要邀请海内外名家来深讲学;“深圳晚八点”一般为新书作者、出版者与市民交流互动;“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则旨在推动深圳本地学人与公众的思想交流与碰撞.正因如此,时任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现为国务院参事室参事的王京生先生对“南书房”寄予厚望:“希望这个地方成为深圳学人互相切磋、互相砥砺的文化圣地.””

哲学家翁贝托·艾柯认为,数百年来图书馆一直是保存集体智慧的最重要方式,它们始终都是一种全人类的大脑,让我们得以从中寻回遗忘,发现未知.我国著名学者钱理群表示:“最好的经典的意义都是原创者和阅读者、研究者共同创造的,任何经典都是这样,所以有一个过程.从经典变成学说,如儒家从《论语》《孟子》变成儒家学说,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解经者,解释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是有新的创造的.”现代文明自身的问题越来越多,亟须从传统文明中获得帮助,任何伟大的学说随着时展都应返本开新.回归人文阅读,回归经典本身正是为了建构新的文化.“南书房”建设及其经典阅读推广是图书馆人致力于文化深耕的一种尝试.假以时日,当我们的文化土壤聚集更多能量时,公共图书馆将成为人们更乐于栖息的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 张岩,女,深圳图书馆馆长.

收稿日期 2015-09-10

深圳图书馆论文参考资料:

图书馆文献

图书馆期刊

图书馆论文发表

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杂志

图书馆建设杂志

点评,此文为关于深圳图书馆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南书房和经典阅读和文化建设相关深圳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