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依法治国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和坚持党的领导方面论文例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依法治国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3-12-23

《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和坚持党的领导》

该文是有关依法治国论文例文跟依法治国和新时代和坚持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摘 要:从法律、法制、法治、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等几个密切关联、层层递进的概念及历史沿革推导,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党的政治选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实践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历史逻辑,也是现实必然.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10-0028-02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概括地说,法治是普适性的,是一般意义上的法律之治.而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的政治选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一、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一)法律、法制和法治及其沿革

  “法”原写作“”,水指平之如水,引申为公平;“?”即獬豸,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独角神兽,断狱,触不直者.“律”初见于《管子·七臣七主》:“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引申为规范[1].古代中国,法、刑、律同义通用,但基本都是单独使用.至明末清初,法律才作为一个独立合成词广泛使用.法律就是法的规范.理论上说,法的外延比法律大.法制一般理解为法律与制度,其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与制度[2].法治一词的使用亦有悠久历史,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3];中国的韩非子则认为:“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4].可以看出,古代西方强调守法精神和法的正义性与道德性,古代东方将之作为一种举措或工具,两者并非一回事,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更是大相径庭.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其标志是国家以一套完善的法律与制度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来治理国家,从而产生社会秩序.

  中国在隋唐时期法制已比较成熟,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唐律,体系严谨、内容详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不仅成为后世中国法律的蓝本,而且被当时的朝鲜、越南、日本等国效仿.但在封建社会,皇帝有着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最高权威,希望依靠德政来治理国家,而德治却常常通过否定法治最终走向人治.

  (二)依法治国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必然

  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5].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之后,国家话语权体系当中更多强调“法治”.这是中国法制史上的一次飞跃,也是新中国法治建设的一次飞跃.

  一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历史地看,法律、法治的产生与发展和社会经济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西方法治思想源于古希腊,近现代法治文明则肇始于资本主义崛起之时,均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勃兴相吻合,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契约精神的追求相一致.而中华几千年文明,世代兴衰更替,农耕经济却一直占着主导地位.虽有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与民国初年民族资本的发育,但都未能充分发展便被打断.因此,在经济上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政治上就要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另一方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条件.中国传统中,圣贤政治造成了人治的统治方式,法律缺乏独立的品格和地位.1949年,虽然建立起人民的国家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观念还是容易被人治的观念所遮蔽.如果没有法治的保障,无论是对人民,还是对敌人,最终都会走入误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和发育.从理论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有了相应的社会基础,人治的政治空间已经被逐渐压缩.但从实践上看,在人们的观念领域,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是意识不到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对一些重大违法案件,还是习惯用道德和舆论来审判.因此,依法治国才尤为重要.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对依法治国的深化与丰富

  党的十八大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思想,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以“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主题[7].全面依法治国,包含了依法治国,又对依法治国进行了全面的深化,进一步地强调和丰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三十三次提到法治,十九次提到依法治国,其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八个明确(思想内涵)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中,第三个明确“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的“四个全面”之一;第五个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个坚持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8].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一)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由中国的本质及其与国家的关系决定的.有着辉煌文明的古代中国,到清朝中期开始迅速衰落.西方发展资本主义,中国仍停滞在农业时代.近代以降,中华民族处于深重的灾难之中,无数有志于拯救民族危亡的政治集团、仁人志士上下求索.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采西学制洋器”;19世纪50年代洪秀全、洪仁?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维新;20世纪初孙中山、黄兴的中华民国等等,无一成功.可见,历史的机遇眷顾过清廷、袁世凯、北洋政府、国民党政权,但由于阶级局限性,他们均没有把握住历史机遇.只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走上历史舞台后,历史才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现实的必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政治上没有实行制,经济上没有全面私有化,但成绩足以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在政治和军事上,捍卫了祖国的独立与尊严,并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经济上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虽然其间走过弯路,但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堪称奇迹,成为许多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之谜”.这个谜底就是中国的领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9].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8].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成立,也再次回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三)全面依法治国任重而道远

  在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后,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8];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8].这个定位表明我们在经济上和法治上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提醒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不能急躁冒进.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第四部分提出,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

  参考文献:

  [1]管子[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24.

  [2]虞崇胜.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法治化的深远意义[J].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2):6-17.

  [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202.

  [4]张觉.韩非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52.

  [5]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1997-09-1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EB/OL].(1999-03-15).[2018-04-23].http://baike.so.com/doc/7922150-8196305.html.

  [7]中国第十八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

  (2014-10-24)[2018-04-24].http://www.xinhuanet.com/

  zgjx/2014-10/24/c_133739200.ht.

  [8].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9]中国十八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6.

依法治国论文参考资料:

依法治国论文3000字

综上所述,这是大学硕士与依法治国本科依法治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依法治国和新时代和坚持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