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经济学家类论文范文 与经济学家马晓河眼中的改革相关论文怎么撰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经济学家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22

《经济学家马晓河眼中的改革》

该文是关于经济学家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马晓河和经济学家和改革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从贫穷的低收入国家跨入较富裕的中上等收入国家,离发达国家仅剩“一步之遥”.同时,我国又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间区域,依靠投资打头、出口导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的老模式已行不通,要顺利实现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目标,仍需创新和突破.未来如何走下去?新时代经济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近日,本刊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改革开放40年对当前改革有何意义?

马晓河:时期最大的功绩是实现了中国的独立自主,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二是为中国建立了庞大、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经济体系,为后来中国改革开放40 年,经济起飞,奠定了牢靠的物质基础.

以为代表的这一代革命家,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带领着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基本富裕,实现了经济腾飞,实现了国家富裕,使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了中上等收入国家,跨越了低收入、中低收入、中上等收入三个台阶,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高收入台阶.

现在我们已经在第三个台阶上7年了,正向第四个台阶迈进.改革开放40 年,为新时代经济改革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1978 年人均国民收入为200美元,处于低收入国家行列;1998 年人均国民收入800 美元,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2010 年人均国民收入4000 多美元,跨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2017 年人均国民收入达9000 美元.全世界有两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 万亿美元,分别是美国19 万亿美元、中国13 万亿美元.日本4 万多亿美元、德国3 万多亿美元,已被中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新时代经济改革,新在哪里?

马晓河:新时代经济改革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目标导向.改革开放初期,没有经验可借鉴,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探索着走.现阶段不一样,经济改革目标已定好: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50 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是系统性更强.围绕经济改革目标,整体推出了“6+1”,并以此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和基础,六个经济子体系加一个经济体制,把国内怎么改、国外怎么开放都写得很清楚.其中“六个体系”包括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是分阶段整体推进.围绕不同的阶段目标,我们需要完成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今的改革是紧紧围绕着发展目标,进行整体的配套改革,而不是零散的、随机的.这些都是新时代经济改革不一样的地方.

这轮改革的重点在哪?

马晓河:在2015 年11 月财经小组会议上,总书记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是年12 月经济工作会议,也要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 年全国之后,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毫无疑问,今后若干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我国政府管理经济工作的主线.

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的是什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围绕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推进改革.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以需求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路径是以市场为导向增加资源配置活力,动力是以改革为引擎增加有效制度供给,最终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形成供求结构高效对接、生产力得到解放发展、经济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结构性改革的内容是,去除无效供给,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改造传统落后供给,增加新供给,补短板.同时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供给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还要强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新制度供给.

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已上升到国家最高决策,“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五大新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灵魂,本质上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充分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的也是供给侧动力结构转化接续问题.2016 年是落实供给侧改革任务的第一年,2017 年也是宏观管理转折的关键之年,这两年宏观政策的主要内容、“五大任务”以及政策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降成本、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还要丰富的多.

正面临着哪些挑战?

马晓河:在谈经济改革之前,先看一下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经济环境.一是中低端产能过剩.表现为大部分中低端产品卖不出去,内销动力不足,出口困难.二是外国的低端制造正在出现供给替代.金融危机后,世界上有一批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学习中国的模式,大办园区,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将更多的中低端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三是高端制造正在向发达国家回流.为了应对和抢抓世界产业技术革命新机遇,不少发达国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一些高端制造的领域、环节、人才向本国回流,而且这些国家具有高端制造的技术优势.

在当前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再用原来的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将面临重重困难,需要新方式、新办法.可是改革总是会遇到一些困难,目前我国经济改革正面临以下几个难点:第一,既得利益的问题.在原有体制下,经济经过长期的高速发展,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群体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利益诉求,有人想改革,有人不愿意,特别是获得巨量利益的人,不愿意改,甚至还阻碍改革.既得利益群体可能会阻碍改革,对改革形成阻力.

第二,原有发展方式适应不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支撑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即投资打头、出口导向、劳动密集产业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在新时代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因此,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引领性作用,促进消费结构转型,但这离不开体制改革,例如收入分配制度、财税制度和消费环境的改善等,这些实现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营商环境不利于新动能、新产业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制度易成本高,成为企业正常进入和推出市场的系统性梗阻,对产业结构转型和创新驱动形成了瓶颈制约;二是原有体制下,企业税费负担较重,虽然税费改革后有所减轻,但仍有很大的空间;三是垄断导致的不公平竞争,主要表现为行政垄断、自然垄断和市场垄断,这会导致生产要素成本高,从而使得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上升,最终提高消费品成本,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第四,科技体制改革对科技创新不利.共性技术、关键基础性技术需要集中式创新和国家引领,但产业结构整体转型和新兴产业系统成长,更需要民间大众创新,依靠市场竞争力提升.社会民间科技创新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市场主体创新需要充分的市场自由;第二,市场主体需要公平的竞争空间;第三,来自不同地方的创新者获得支持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然而实际情况是行业垄断、地区分隔、城乡二元,民间创新的基础服务供给不足.

面对改革难题,您有什么建议?

马晓河:第一,进一步减少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降低企业的制度易成本.本届政府已经减少和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但依然还有进一步改革的空间,比如继续减少审批项目、缩短审批时间等.

第二,减少买方卖方垄断,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减少垄断要从国企改革做起,竞争性领域和竞争性环节必须退足退够,纯公共性领域要进足进够,同时纯公共性领域也要按市场原则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有限竞争.

第三,企业减税免税还应继续,从而进一步降低企业进入门槛.企业税费过重,会使企业发展成本和消费成本提高,最终导致全社会商品和服务高于其他经济体,进而引起国家竞争力下降.因此,降税减费是对企业福利和居民福利的一种返还,有利于近期社会需求扩张和未来潜在生产力的增长.

第四,改革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政府调整公共投资主体、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国民收入通过各种方式向消费主体倾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调整公共投资政策安排,适当控制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禁止投资一些不切实际的“高大上”项目,为民间投资留下余地,也为社会消费腾挪空间,提高对居民社会福利支出的比重,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贫困救助标准,调高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补助标准等,减少贫困,提高中产阶级的比例.二是降低个人所得税率,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简化减少征收档次,加快实施以家庭收入为基础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三是建议子女教育、养老支出、购买首套住房的贷款利息等可通过个人所得税抵扣或税收返还.随着国民收入结构调整,必然会带来财政减收增资问题,可以通过压缩公共投资带来的结余、提高国有企业上交财政的利润比例、提高资源环境税税率等来化解.

第五,推进城镇化是加快推进新动能转换的重点工作.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最大的障碍有两个:一是全国中等以上的城市绝大多数都设置了外来人口落户的门槛标准,这些标准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起的作用,是限制而不是促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了实施差别化的五条标准落户政策,有些城市并没有放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限制,反而加强了.二是进城农民落户城镇所需要的公共成本缺乏相应的承担主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生的公共成本,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养老保障、义务教育、就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供给等.面对诸多成本,各个城市都乐意保持现有体制,享受农民进城的红利,而不承担由此带来的公共成本.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即人的城镇化,改革还需再进一步.首先,建立有利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成本分担机制.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生的公共成本中,科学、合理的划分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各方的支出责任.为了有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更好地解决社会保障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建议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义务教育的支出,主要由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政府承担50%、地方政府承担50%.

上述负担项目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账户、统一机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就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供给等公共服务完全由地方政府负担.同时,要调动企业支持进城农民工市民化的积极性.农民工所在企业也要承担相应责任,比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以及职工技能培训等成本应按有关规定依法依规缴纳.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可以采取降低缴费标准、免除其他行政收费项目等激励政策.其次,还要进一步健全基础性制度,重点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社会诚信体系、资源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以及深化对外开放,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基础性制度支撑.

第六,推动科技创新,核心是淘汰落后,改造传统,培养新兴,走中高端路线.针对我国创新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和各方积极性,加大创新投入,努力补齐创新短板.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创新研究,提高企业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行动能力和参与度.二是鼓励科教融合发展,支持一批大学和科研院所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三是优化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环境,给予他们充分的市场自由、公平的竞争空间,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四是培育和保护企业家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完善市场化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五是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放宽对科研经费支出权限的管制,全面下放创新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分配权,支持科研人员有序流动.六是持续增加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本投入,加快培育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经济学家论文参考资料:

经济学家期刊

经济学家杂志订购

经济学家杂志

经济学家杂志社

本文汇总,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马晓河和经济学家和改革方面的经济学家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经济学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