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工程专业类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和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和类本科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工程专业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25

《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和》

本文是关于工程专业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与地质工程和实践与思考和硕士研究生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王丽华,曾昭发,李宏卿,范超颖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6)

摘 要:地质工程专业硕士是以专业应用型硕士培养为目标设立的,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秉承目标引领和理论支撑的理念,改革了主干课程内容,重视了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建设了多模式的实践教育平台,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型硕士培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地质工程;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实践基地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1.03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121—03

收稿日期:2016—08—03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3 年吉林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校企联合培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模式改革与实践”资助,项目编号:2011G094.

作者简介:王丽华(1964—),女,辽宁锦州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研究生教学管理与研究.

曾昭发(1966—),男,广西全州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应用地球物理.

李宏卿(1972—),女,吉林大安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应用地球物理.

范超颖(1969—),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图书资料.

一、引言

为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2009 年3 月19 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 号)文件,决定从2009 年起扩大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招生范围,我国在所有硕士专业(军事硕士除外)中,开展了全日制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研究生教育,实行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吉林大学地质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也是从2009年正式开始招生.

地质工程是研究人类的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便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对于专业学位来说,地质工程专业的研究领域相当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是以数理化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球物理技术、地球化学技术、钻探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由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招生时间不长,其课程体系还不成熟,课程内容还不全面,许多学校还是沿用学术型硕士或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地质工程专业也不例外.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课程体系建设是首当其冲需要完善和健全的内容.

二、课程体系建设理念

(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而制定,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完全不同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目标,一是人才类型定位,由“研究型”调整为“应用型”;二是在能力培养方面,将“从事科学研究”调整为“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增加了素养要求,即“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故其课程体系建设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二)以目标引领理论学习,夯实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还要求毕业生“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与学术型硕士的区别:一是由“学科”变为“专业(或职业)”;二是专业知识由“系统的”调整为“宽广的”.故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和课程设置中,要始终突出目标引领,在夯实基础理论的同时,还需拓宽专业知识;要以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为主要教学方向,合理设置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

(三)以理论支撑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紧密衔接,理论教学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和实践教学可以在指导教师所研究的科研项目野外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以理论支撑野外实践和实际工作,提高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

三、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与学术型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体系内涵相似,主要包括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模块的优化和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内容的改革:要强调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应用原理、实验验证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内容.课程内容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处理好目标、内容、组织、评价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工程目标为导向、以内容为载体、以组织为纽带、以评价贯穿全过程,使得课程建设真正落到实处,触及本质.改革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目标的核心指导作用,目标一经决定,内容的选择和活动的组织都要以达成所定目标为取向.改革要在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指导下,加强课程教学目标、内容、组织、评价之间的融合与完善,通过目标性和过程性评价进一步加强四者的联系.

(二)课程模块的优化: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一般都包括公共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选修课模块等四大模块.前三大模块的课程都为学位课,也是必修课,选修课模块可由各研究方向根据需要设置.课程模块的优化是在总学分一定的前提下,对其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等课程的学分比例是合理和最优的.课程模块的优化,还要重视同一模块内和不同模块间课程的整合与优化.在满足基础知识和拓展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让研究生有较大的自主选修权,这样才更有助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目标.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应有利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把研究生课程内容和野外实践相结合在整个培养模式中,要加强课程教学与实践训练间的联系.要把课程体系的构建放眼于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更大的环境中进行全面考虑,即从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工程生产等培养环节,全面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改革,才能真正发挥课程教学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

四、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

吉林大学地球信息探测技术学院地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面向基础地质调查与地质资源探查与开发领域的需求,培养以应用型为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才,分为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球物理探测仪器等四个研究方向.

(一)四模块式课程设置:课程学习阶段采用了学分制结构体系,每个研究方向在总课程学分不低于32 学分的前提下,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等四大模块(如图1),公共基础课模块为全校所有研究必选课,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和政治修养能力,4 门课可获得9 学分;专业基础课模块为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而设置,按不同的研究生方向设置课程10 门课,共22 学分,而每个研究方向只需选择5 门课,可获得12 学分;专业课模块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四个方向共设置了13 门课,共26 学分,每个研究生可按研究方向和个人爱好选择4 门课,可获得8 学分;实践教学课模块为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其教学课程内容也不同,每个方向不低于6学分.

(二)三段式培养模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 学年,将其分为“课程学习+生产实践+毕业论文”三个培养阶段,各1 学年.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两段式的培养模式,即“课程学习”为1.5学年,“科学研究+毕业论文”为1.5 学年.减少了理论学习时间,增加了生产实践的时间,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双导师制指导论文:建立健全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的“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为第一导师,由学院本专业硕士生导师担任,以校内导师为主,负责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指导等;企业导师为第二导师,选聘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第二导师,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参与研究生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一体化教学基地建设:课堂学习和生产实践离不开教学基地建设,我们构建了“四个基地交互融合延伸”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教学基地,校内教室和实验室为第一教学基地,“校内导师的科研实验室”为第二教学基地,校内“国家-省-校级”重点实验室为第三教学基地;“校外的产学研平台”为第四教学基地.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硬件建设是指建设研究生公共实验室,软件建设是指依托基地提供的各种研究生创新课题及各类研究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加强校内教学基地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广泛利用校外教学资源,与校外近十多家单位建立了产学研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为各单位培训人才,另一方面,为地质工程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和实训平台.

五、实践效果与思考

通过七年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我院已有四届全日制专业学位毕业研究生,除一部分学生继续攻读博士外,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于国土资源、石油化工、工矿企业、工程设计院、资源勘查与评价,工程测量与测绘等单位,从事设计、施工、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吉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按不同的研究方向分布在三个学院,本文主要介绍了地球信息探测技术学院的课程建设情况,还有建设工程学院地质工程方向和地球科学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研究方向未做介绍.整个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本文研究仅是一个方向,也只是初步探索,其课程体系建设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完善.

课程体系建设只是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的一个方面,为达到培养目标所确定的人才水平,还需在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的考试考核模式、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双导师队伍建设、研究论文选题、开题和撰写、以及论文公开发表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与探索.

专业学位研究生虽然深受社会和许多用人单位欢迎,但受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质量的影响,有一些用人单位和考生对其产生误解,许多优秀考生首先选择报考学术型硕士,招收的学生也大多是调剂到专业学位的,严重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广斌,王永静.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石河子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06).

[2]何鑫,何仙林.面向地质工程的地理信息系统分析[J]. 城市地理,2014(14).

[3]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

[4]文冠华,姜文忠,陈宏量.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08).

[5]章丽萍,金玺,顾建民.研究生课程建设:从理念到方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3(07).

工程专业论文参考资料:

轮机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能源和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金融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

该文结束语:这是一篇关于经典工程专业专业范文可作为地质工程和实践与思考和硕士研究生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工程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