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文学论文范文资料 跟《18721949文学期刊信息总汇》读札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学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25

《《18721949文学期刊信息总汇》读札》

本文是文学方面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与《18721949文学期刊信息总汇》和18721949文学期刊信息总汇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夜幕低沉,灯光幽明,看着列于桌前的刘增人先生等人编撰的这部《1872—1949文学期刊信息总汇》(以下均简称《信息总汇》),四卷皇皇巨著,因其厚重令人望而生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为写就它时已满头霜雪的编者,其中所耗费的精力,遭逢的种种苦辛,是常人难以想象和体会的.翻阅刘增人先生的前言与后记中对自己与文学期刊种种机缘的剖白,不由得感叹人一生有多少时间,可以一心在一件事上面,人又有多少精力可以为一件事反反复复地奔波.因而当下笔要书写所谓评论时,更觉自己才疏学浅、言辞无力.笔者只能根据自己使用和阅读过程中的体会,从索引方式、收录体量、编撰内容等几个方面约略谈谈对此书的看法.

《信息总汇》主要是以时间经、以空间为纬进行排布整合,同时附录了笔画和拼音音序两种索引方式.可以说,这种编写方式既吸收了前人的经验,又有自身的独到之处.首先,纵向上按照创刊历时的排序方式并非首创,唐沅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期刊目录汇编》即采用的此种排序方法,从1915年的《新青年》(《青年杂志》)始,一气呵成,列至1948年《华北文艺》.但是刘增人先生的这本书在遵从此种索引方法的基础上,更加具体的将于同一年创建的期刊归为一体,例如,在1919年的时间线中,共列《新潮》《国民》《文学杂志》……62种刊物.这样的归类划分相较于前人的索引目录更加细致清晰,令读者一目了然,增强了工具书的应有的便捷度,发挥其可利用性.

同时,空间上以刊物创办的地点为索引依据,是这本书的一个创新之处.此前这类的工具书,或以时间顺序为依据,或按照首字母音序排列,或辅以笔画检索的方式,很少见按照创刊地点进行归类整理.这样的索引方法,与时间顺序的索引目录交错配合,纵横相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经纬网,使得所囊括的数量众多的刊物以更加立体完整的形态呈现出来.通过空间上的划分,不同省份地区所创刊物的种类、数量多少,影响大小,都可逐一从此书中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来.例如,在刊物的地域分布上,上海、北京、广东三地所占比例较大,分别占有597页、159页、133页,这与当时这三地印刷业发达,思想活跃,文人集中的历史背景是相契合的.这种整理不仅仅是对期刊信息的一个简单汇总,更是为重回文学的“历史现场”提供了很好的范式.

此前,现代文学研究者们已经为现代文学期刊的整理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如198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期刊目录汇编》共收刊物276种,附录4种,时间跨度为1915年至1948年12月.201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吴俊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期刊目录新编》共收刊物657种,时间范围是1919年至1949年.而刘增人先生的《信息总汇》,直接将时间线延伸至举国公认的中国第一份文学期刊《瀛寰琐记》创刊的1872年,以1949年10月1日为结点,共涵盖了10100种刊物(刘增人先生表示实际数量应该是10207种),全书凡500万字.四卷皇皇巨著所贯通的时间之长,涵盖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举例来说,在这三部关于文学期刊索引的工具书中,以“现代”为名或以“现代”开头的文学期刊,唐沅先生的汇编中收录了《现论》《现代小说》《现代文学》等6种,吴俊先生的新编中收录了《现代电影》 《现代诗草》 《现代文录》等7种,而这套《信息总汇》中则所收多达91种.数量上的丰厚也正是这部著述最大的特点及优势.

面对如此数量庞大的文学期刊,纯粹的文字记述所带来的感受力,对今日的研究者来说还是太薄弱了,而图片则是对旧期刊更为真实有力的呈现,尤其在许多旧期刊已经逐渐被“损毁、湮没、散佚和流失的今天”.文字和图像不是割裂的,翔实的辑录配以丰富的图像,可以呈现出一个更加完整的文学期刊的世界.因而在《信息总汇》中所出现的1510张图片尤为难能可贵.前言中一长串的致谢名单除了表达了刘增人先生的感激之情,更默诉出收集这些图片的艰难不易,将这些原本散落四处的图像汇为一体,意义非凡.

作为一部文学期刊的信息总汇,刘增人先生的著作重在对各类期刊进行总体概述,通过简要介绍刊物的创办及发展过程、主要栏目及撰稿人等,让人对某一刊物有粗括性的把握.这种概括性的书写突出体现为刊名后附注创刊时间及创刊地点等信息的表述方式.这种表述方式可以简要地交代出同一个刊物其前后期的变化,如对《小说月报》的前后期变化即表述为《小说月报(前期)》(1910·上海),《小说月报(后期)》(1921·上海),这就清楚地说明了该刊的前后分期及其时间地点的变化.同时这种表述可以清晰简明地将同名刊物区分出来,例如,同名《新生》的刊物多达14种,《新生》(1926·北京)、《新生》(1929·湖北武昌)、《新生》(1948·重庆)……加注了创刊时间和地点后彼此的差别便一目了然.另外,一个刊物若出现更名或出版地迁移变化的情况,也可以用这种标注方式简略地传达出来,如《文艺月刊·文艺月刊(战时特刊)》(1930·江苏南京、湖北汉口、重庆),即表明《文艺月刊》后更名为《文艺月刊·战时特刊》,出版地经历了从南京到汉口再到重庆的三地转移.这种标注看似只是细微的变化,却显示出编者的用心良心,况且将数量如此庞大的刊物加以附注一一甄别,其中所耗费的心力难以估量.

完成这样一项的工作,需要超于常人的热情和毅力.刘增人先生用情至深,卷首对提供图片者的感谢,列了7页有余,每一张图片由哪一位提供,都详尽的记录在册,哪怕只提供了一张,也没有吝惜自己的感激之情.刘增人先生心志坚毅,半百光阴与期刊结缘,从于山东师院中文系做学生开始,到自己培育出了满园桃李;从仅凭着自己的兴趣对期刊做些收集整理,到有目的有系统的去编辑汇总;从参与《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的系统工程,到主动承担起《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史》的项目,出版《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史论》《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叙录》,最终到这部《信息总汇》,这种种转变中透着的不变,是一位现当代文学学者为还原和构建更为完整的现当代文学生态环境的赤诚之心.

因为定位的不同,《信息总汇》舍弃了之前相类书籍对刊物目录的汇总,也略去了馆藏信息的梳理.虽说是遗憾,但每种辞书都有其侧重点,也正因此,使得各类辞书可以相互补足.当然,作为如此庞大的一项工程,要做到尽善尽美,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笔者对本书中“主要撰稿人”的辑录标准有疑惑,既然强调了是“主要”,那必然存在主次之分,然而笔者将本书中《宇宙风》《现代》《新青年》几本刊物中的主要撰稿人,与唐沅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期刊目录汇编》中所收录的相应期刊的目录进行对比,发现“主要撰稿人”,即是将所有在该杂志上刊登过文章的作者通通收入,即便是翻译的外文,译者和原作者也都一齐纳入.譬如《宇宙风》条中将马克吐温也算作主要撰稿人,事实上马克吐温只是有一篇《谈女仆》,由时甫翻译后,刊登在1946年6月30日发行的第143期上,况且马克吐温早已于1910年去世,将其囊括进“主要撰稿人”,是否有些欠妥?另外,对撰稿人罗列式的简单呈现,使得作家检索的可操作性不强.虽说这部辞书亦有缺憾,但世间尽善尽美之事何其微渺?一切都是在不断地弥补和不断地被弥补中相互推进,这也是笔者作为现当代文学的后生存在的理由和努力的方向罢.

每每谈到“意义”这一词,总觉得太过宏大而缥缈,且很多事物的意义不是靠文辞去言说才能得以呈现,事物本身大约就已经蕴含着意义了.刘增人先生的这部《信息总汇》,以其庞大的体量为现代文学期刊的整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后人们在触及现代文学期刊研究时,必然绕不开这部辞书.它并不是编撰者耗费数十年功力完成的一场自娱自乐的盛宴,而是为后来人筑造了一条通往文学历史现场的更便捷更广阔的道路!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文学论文参考资料:

文学刊物投稿

文学杂志投稿

外国文学期刊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文学杂志排名

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18721949文学期刊信息总汇》和18721949文学期刊信息总汇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