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设计教学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与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打造有效数学课堂方面论文范文集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设计教学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13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打造有效数学课堂》

该文是设计教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精心设计和课堂和数学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数学内涵,在亲身经历对现实生活进行数学化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用数学符号描述生活现象,进行数学建模,享受富有生命气息的数学学习.作为教师,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下功夫,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有效地利用教材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因此,教师就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大教材”的眼光去分析教材,挖掘教材资源,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如: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因为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其的理解和接受很难一次到位,因此,新教材将分数的学习分解到几个学段来完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数节课,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二是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三是充分发挥电脑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个目标符合分数初步认识的定位,学生可以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观察、比较,在实践中理

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学会几分之一的读与写.

二、紧密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是为了引导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创设情境一定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联系教学内容、遵循儿童心理的发展和认知规律而创设.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到教学内容的现实原型,那么我们可直接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即可.如果数学内容本身没有相应的现实原型,可直接由数学知识本身引入,开门见山,引导学生联系以往的知识经验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一种突破.为了搭建学生认知突破的阶梯,在本节课教学之初,我就创设了贴近学生实际,而学生又非常感兴趣的中秋“吃月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切分月饼”这样一个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

师:每年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就会吃月饼.如果有四个月饼,要把它们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几个?(生答)

师:如果有两个月饼,要把它们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又可以分几个呢?(生答)

师:如果只有一个月饼,也要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又可以分多少呢?(生答)

通过给两个小朋友平分月饼的情境,引入分数,使学生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三、提供时间和空间,促成有效的合作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传递的,而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来,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师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时,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还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和良好合作习惯的培养.

如教学《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一课时,首先,组织学生复习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之后,我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只要有三条线段是否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在学生讨论后,我给出3cm、4cm、6cm、8cm、lOcm的6根小棒代表5条线段,让学生先猜一猜,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拼一拼,看哪三条线段能拼成三角形,哪些不能,并作记录.学生试验后,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分别展示出来,我再组织学生进一步分组讨论:能拼成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不能拼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又有什么关系?并填写下表:

通过学生的试验和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知道:只要有两条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边,就不能组成三角形.之后,让学生重点观察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形后,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最后,让学生举例验证是否所有的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条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猜想,然后合作试验,小组讨论、交流、验证、应用,教师提供素材,并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也学会了“猜想——试验——归纳——验证”的学习方法.

四、了解学情,把握有效教学的生长点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当今的学生,哪怕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也并不是“零起点”.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对学生的认知起点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以此作为自己教学预设的基础和依据,有的放矢,这样才能使教学有效,课堂高效,才能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生长”新知识.

以《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为例,学生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并也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而且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则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而且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因此在本节课教学“面的特征”时就不需花很多时间,应把重点放在“棱和顶点特征”的学习中.本节课,教师就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模型,进一步直观而形象地认识棱和顶点的特征;通过观察长方体棱、顶点的特征,将棱分成三组,得出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就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这样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详与略的有机处理,使得学生原有的长方形知识结构得到了补充和完善,也比较完整地形成了对长方体知识的认知.

五、抓住课堂的生成资源,进行有效引导

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随时关注并捕捉课堂中生成的新信息、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注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精心预设学情,为有效利用预设性生成资源做准备.其次要有效利用自然生成的资源.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尽管我们在备课时会尽量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设计教学过程,但总会有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因素.如课堂中学生发生的错误,有的老师不想节外生枝,采取的是回避的态度.但对于教学来说,学生暴露问题也是一件好事,如果我们能好好利用,学生的错误也能再次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六、设计有效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一个严谨、科学、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能使学生处于一种自主的学习状态,进入积极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二是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三是教师的提问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教学更为新鲜而有趣;四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首先来自于活动前的问题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要用数学问题的魅力引发学生探窕的兴趣.如学习《合理利用时间》一课时,教师创设了一个家里来客人的情境,让学生思考:怎样合理利用时间来招待客人,才能让客人能尽快喝上茶、吃上茶点?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学会了这些方法,学生回家可以马上用上.教师启发学生用模型动手操作、用图表进行演算,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很快得出了正确方法.

七、精心设计练习题,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练习题的设计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把新知部分让学生掌握就行了.笔者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应该把练习放到一个和新授知识同样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与课堂教学内容保持一致,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紧密联系.

课堂作业应设计与典型例题类似的题型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力求当堂训练,及时面批、反馈,当堂掌握.课外拓展练习,要通过设计探究性的、拓展性的作业,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智力的效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

可以说,只有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精心地设计与组织教学流程,创造性开展课堂教学,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高效.

责任编辑郑占恰

设计教学论文参考资料:

小学教学设计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机械设计和制造期刊

毕业设计说明书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此文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设计教学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精心设计和课堂和数学相关设计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