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绘画专升本论文范文 跟论拉斐尔前派的绘画风格与技巧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绘画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20

《论拉斐尔前派的绘画风格与技巧》

本文是关于绘画学术论文怎么写与拉斐尔和拉斐尔前派和绘画风格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蔡潇倩 武汉轻工大学

摘 要:拉斐尔前派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哥特复兴运动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其作品风格和技术的分析、与当时学院派主流画风的对比,以及与维多利亚社会现实的隐射联系,来探讨拉斐尔前派的独特画风和技术以及其形成的背景、原因和内涵.

关键词:拉斐尔前派;哥特式;原始主义;现实主义;等级制度;物质主义

作者简介:蔡潇倩(1988-),女,汉族,湖北省阳新县人,武汉轻工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国文学和艺术.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137-02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代表画家之一,“拉斐尔前”指16世纪前的艺术形式,即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初期(Prettejohn 18),那一时期的艺术被称作“哥特式”.因此,拉斐尔前派的名字彰显了他们的艺术风向标——哥特复兴.1848年,拉斐尔前派成立,共七名成员,其中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和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是画派的创始者和代表人物.

一、原始主义和现实主义:对维多利亚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摒弃

在19世纪的英国,拉斐尔时代之前的意大利及北欧艺术都被视作“原始”(primitive),与拉斐尔及后来时代的所谓成熟的艺术以示区分(Barringer 8).前拉斐尔派的作品彰显着原始艺术风格.在1848年首次画展中,亨特、罗塞蒂和米莱斯的作品均仿效意大利壁画、使用白垩色木板作背景;鲜艳的色彩、无透视法的平面描绘、在受限空间里不协调的排列组合,不禁使人联想到中世纪教会流行的泥金装饰手抄本.其中,罗塞蒂的《圣女玛丽亚的少女时代》(The Girlhood of Mary Virgin,图1)被认为是“拉斐尔前派最哥特的作品”(Barringer 8).圣母玛利亚、她的母亲圣安妮和父亲约阿希姆的名字均以拉丁文出现、他们头顶金色光环,都是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艺术手法的继承.鲜艳的色调、对白鸽和花草以及刺绣的细节处理、圣女的纯洁形象,还有简单的直线描摹,给人一种清新纯真之感,如同中世纪虔诚的宗教画卷(Barringer 8).此外,米莱斯从早期的《西门与伊菲革涅亚》(Cymon and Iphigenia)到此次展出的《伊莎贝拉》(Isabella,图2)所表现出的巨大变化突显了画派的原始风格导向.之前的曲线条变成了断断续续的角线;之前大片的光和影搭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颜色和线条组合;娇美而面庞雷同的仙女变成了轮廓清晰可辨而个性化的形象;前者讲述的浪漫童话变成了意大利早期社会的紧张冲突.《伊莎贝拉》所用的长方形的画板、呈现出的线条感和色彩感以及有棱有角的人物刻画都让人联想到意大利公墓的雕刻品.

拉斐尔前派的另一个重要的艺术风格是现实主义,或称作自然主义,这项原则同样与当时的艺术和社会传统相悖.拉斐尔前派把学院派繁复慵懒的画风看作矫饰和虚伪,认为他们隐藏而非揭示真实的生活;相反,他们描绘的每一物件都参照大自然和日常生活,每一个人物都以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为模型.仍然以《圣女玛丽亚的少女时代》为例,上文提到这幅画被公认为拉斐尔前派“最哥特”的代表;即便如此,它明显充溢着生活气息.其中的人物并非传统的宗教人物形象,而是以生活中真实的人物为模型来描摹、面容独特而鲜明——罗塞蒂的妹妹和母亲分别充当圣女玛利亚和她母亲的模特.此外,画里的花草皆取自大自然,每片叶子、花瓣、都清晰可见,显而易见是不是中世纪的作品,只可能属于十九世纪这个同时开启科学、摄影术和植物分类学的时代(Barringer 8).

二、全新绘画方式和视觉角度的开创

拉斐尔前派摒弃透视法、质疑构图秩序这一最基本的绘画传统.他们的作品给予每个细节同样的关注和强调,不可避免地打乱了构图的平衡感和协调性(Prettejohn 63).这些和学院派的主流做法背道而驰:学院派强调前景和背景、光和影,以及人物排列的区分——主要人物占据画面最为显著的位置,其他人物依据他们与主角的关系亲密程度在两旁依次排开,最次要的人物被安在画面最偏远的角落.相比之下,拉斐尔前派的作品导致观众在视觉上无法直接获取绘画要传达的主题、不能轻易辨出主要人物;相反,他们要足够专注、仔细观察和分析才能悟出图画的真谛.这些方面自然会激怒一些买家,但恰恰是他们哥特复兴运动的重要理念:他们借此批判学院派有层次或分等级的布局方式,以及英国维多利亚的阶级差异、性别区分和社会等级制度.

以米莱斯的《伊丽莎白》为例,这幅画源自意大利诗人薄伽丘《十日谈》里的一个故事:伊莎贝拉小姐爱上了家仆洛伦佐,他最后被伊莎贝拉的两个哥哥谋杀,因为他们想她嫁入豪门.这个古老的故事很容易在当代社会找到共鸣.爱情因为阶级差异被阻断在等级森严的维多利亚社会是再常见不过的事;资本主义商业社会的英国堪比故事背景里文艺复兴时期的商城弗洛伦萨;过去的富商阶层也象征当代权位显赫的工业大亨;这个故事直接呼应1848年席卷欧洲的平民革命,在伦敦则表现为宪章运动的一次集会.米莱斯这幅画里的人物形象在画纸上依次排开,家仆洛伦佐与伊莎贝拉和她的两个哥哥在同一张饭桌旁坐着吃饭,没有所谓地位优越的主角,彰显了对阶级制度的抨击和对底层阶级的同情.这幅画所有的人物形象都由他们自己的成员和伙伴作为模特,因而可以被理解成一次拉斐尔前派的聚会,象征着他们反抗艺术权威和社会等级制度的共同理想.

结语:

拉斐尔前派的作品通过对中世纪哥特式艺术的内容、主题和技术手法的继承和创新,反射出维多利亚社会在工业革命和社会转型深入期出现的种种问题,揭示其浮华背后的丑恶.他们通过原始主义、现实主义画风,通过对透视法的摒弃和无主次差别的构图技巧,告诫维多利亚人远离物质主义、虚伪矫饰和势利做作,呼吁一个无阶级差别、性别歧视和社会等级制度的自由世界.

参考文献:

[1]Barringer, Tim, Reading the Pre-Raphaelites (New Hen;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Fraser, Hilary, The Victorians and Renaissance Italy (Oxford: Blackwell, 1992; repr. 1995).

[3]Harding, Ellen, Re-frame the Pre-Raphaelites: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essays (Aldershot: Scolar.Press, 1996).

[4]Hunt, William Holman, Pre-Raphaeliti and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2 vols (London;. New York: Macmillan, 1905).

[5]O’Gorman, Francis, Late Ruskin: New Contexts (Aldershot: Ashgate, 2001).

[6]Prettejohn, Elizabeth, The Art of the Pre-Raphaelites (London: The Tate Gallery, 2000; repr. 2008).

[7]Rossetti, William Michael, The P.R.B. Journal: William Michael Rossetti’s Diary of 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1849-1853, ed. by William E. Fredeman (Oxford: Clarendon,1975).

绘画论文参考资料:

绘画论文

幼儿绘画论文

幼儿园绘画论文

评论,该文是一篇关于拉斐尔和拉斐尔前派和绘画风格方面的绘画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绘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