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居委会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面向未来的居委会干部什么样?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居委会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05

《面向未来的居委会干部什么样?》

本文是居委会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跟面向未来和居委会干部和居委会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过去的居委会干部,走街串门与居民打成一片,从家长里短到公共纠纷,样样都能应对,也因此被称为“小巷总理”.

然而如今,新时代面临新挑战:有的年轻人只知物业,不知居委会;有的居民维权意识特别强,过去说情讲理那一套难以应对,更需要居委会干部对法律政策融会贯通;再加上如今正逢“80后”“90后”年轻社区干部渐渐成为居委会主力,新的社交平台、新的协商话语、新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层出不穷,未来的居委会干部究竟应该具备什么能力?

多元化的社会需要更专业的知识

“居委会,这个耳熟能详的组织,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唐有财说.

他是华东理工大学社工专业副教授,多年从事社区相关的调研.在他看来,居委会工作已经不再像过去那般,仅凭一腔热血就能解决各种矛盾,还需懂得更多专业知识.

比如,新的小区里,居委会很难敲开年轻人的大门.他们觉得自己和居委会不需要有交集,也不愿意去了解、去参与居委会开展的活动.一位年轻人对唐有财形容自己印象中的居委会干部:一群阿姨妈妈,组织小区老年人唱唱歌跳跳舞,彼此聊不到一块儿.

大部分居民表示物业公司必不可少,但凡涉及停车问题、治安管理问题,或者家里硬件出了问题等,于公于私,大家第一时间都会去找物业公司.

但是有年轻人对居委会“一问三不知”,居住多年,不知道居委会究竟做什么,不认识居委会干部,也不知道居委会办公室究竟在哪里.

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多元化的社会,复杂的邻里纠纷、难解的公共问题,非居委会一家之力可协调.

比如停车难,几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小区内部空间挖潜,涉及居民利益,难;与外部资源协商错峰停车、夜间路边停车等,涉及社会不同主体,也难.

诸多公共事务管理中,物业、业委会、居委会三方,在有的小区是彼此互相监督,有的小区是彼此互相捆绑,还有的小区2打1,各执广词.有居民讲情理,有居民只讲法理.过去人情社会、熟人社会那套有时候没那么管用了,协调矛盾的难度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考验居委会干部的专业素养、沟通协调和心理素质,还考验法治素养、媒介素养、文化水平.

又比如,微信群已经成为居民们喜爱的沟通手段,涉及小区公共利益时,只要有人在微信群里说几句,立马引起共鸣,有的人不了解情况盲目跟风.

一位居委会干部感叹:“我们在群里看着也很焦虑.不知道该发声音还是不发声音,如果跳出来说几句,能管用吗,能安抚情绪吗,会不会起到反效果?如果不吭声,会不会被居民认为我们不作为,没担当?有时候真的很没方向.”

沟通时不时“卖萌”,居民们非常吃这套

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究竟如何,口说无凭,还得看第三方调研.

唐有财的团队首先在上海黄浦区开展社区工作者调研.令人意外的是,平常听到的抱怨,在实际测评中并不是问题.

1500多份有效问卷显示,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平均一周约50小时,大部分人表示满意,并没有想象中的“叫苦叫累”,他们对工资和福利待遇也表示认可.尤其让人欣喜的是,目前社工们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70后”“80后”“90后”都有所覆盖,青壮年成为主力,已经形成一个舍理的梯队.学历明显提升,专业社工证书的持证比例显著提高.

根据调研分析,年轻人愿意来应聘居委会社工,有几种情况:一是认为社区工作稳定,虽然工作时间不确定,值班加班不少,但是离家近,节省上下班时间,性价比还不错;二是有公益情怀,愿意和人打交道,对社区工作有好感,觉得这份工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三是此前有工作经历,觉得社区工作也是另一种挑战;另外还有因企业转制等原因,工作岗位需要变动,本人愿意回归社区等等情况.

调研中,有几个现象值得注意.一位老年人直接说:“我孩子都不在身边,看到年轻人上门很开心.”居民们喜欢“80后”“90后”的社区工作者.

一个典型例子是,一位“90后”女孩,讲话方式比较可爱,在过去可能会被斥为“幼稚”,但是她和老人家沟通时不时“卖萌”,居民们非常吃这套,对她总是客客气气.调研时,她坦率表示,其实也没有多做什么,定期上门听老人讲话,居民们并不需要她当即解决难题,老年人就是比较寂寞,喜欢和年轻人说话.

“黄浦区是一个老城区,独居老人多,情感需求其实很重要.”唐有财分析.调研中发现,有一批老年居民,别看他们时常来居委会“坐一坐”,或者“投诉”“提建议”,其实心里并不指望家里的难题其能解决,不过是希望和人说说话、叹叹苦经罢了o他们发自内心地认为,居委会很重要.这批人的诉求和那些敲不开门的年轻居民情况截然相反.

年轻人能够略微抚慰老年居民们的情绪不假,但他们真能解决实际问题吗?遇到事隋,能派上用场,从容应对吗?

就拿走访来说,为了鼓励社区工作者多走访、多了解居民情况,区社建办专门有一个信息系统,社工需要定期填写具体走访了哪位居民,对方情况如何.这一招监督效果显著.但有些年轻人并不善于沟通,和居民们聊家常聊不下去,几句话结束,走访只为完成任务,有悖于走访的初衷,还让有些居民感到“被打扰”.

“我们有多少居委会工作已经和居民平常生活脱节,需要与时俱进?又有多少工作真实有效,可以进一步发挥?目前还在探索中.”区社建办相关负责人说,黄浦区社建办希望能借助高校“智库”,引入高校专业团队,培养社区治理优秀人才,使专业知识和既往经验能碰撞出火花.

更加考量情与法之间的协调

马骥是一名“80后”,在居委会工作已经9年多.他从小喜欢和人打交道,所以尽管大学专业读的是理工科,但毕业后毅然选择社区工作,凭着热情和能力,如今已是五里桥街道紫荆居委会的书记.

紫荆居委会所在的小区并不好带.有一批居民学历高,法治和维权意识强.多年前,这里创新的“三会制度”(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就—直是全区亮点.如今三会制度进一步完善,有了一整套小区自治流程.

马骥举例说,每半年,居民们自发提交小区相关的提案,提案必须10个以上居民联名,找到社区相关的委员,由委员代表统一提交.提案内容必须涉及居民的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私利.如涉及资金,需要写清楚预算大概多少,有多少居民受益.提案在小区公示15天,随后召开听证会.

一般每年收到提案约30个,设置了议事范围、规则、使用方法.居委会初步筛选后,约16项提案进入听证会现场集体表决.比如给小区75岁以上老人免费安装扶手,具体到什么样的扶手,品牌、颜色、款式如何,经费怎么规划,老年人万一摔倒责任怎么划定等.听证会集体全部通过后,才能真正统筹资源落实.资金来源往往比较多元,比如业委会出一点,党组织出一点,共建单位出一点,居民焱筹再出一点.

去年,大家给小区安装了电网防盗.前年,小区重新改建了活动广场,还把废旧自行车区改成小区健身房,这个项目获得认可时,通过微信众筹,你1元我1元,最后4170位居民参与,众筹款项2万多元.

紫荆居委会干部的做事风格常常被同行羡慕地夸赞“时尚年轻范”.但一些老小区的年轻社区工作者感叹:“我们很难推广:”

毕竟居民情况不同.居民自治协商,需要遵循一整套议事规则、程序,发言有理有据.不然想说什么说什么,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就会难以收场.对年龄较大的居民来说,流程一复杂,操作难度就比较大.更别提后面还涉及一系列法律问题、责任意识的划定,以及利用微信众筹等互联网手段.

王晴是淮海中路街道志成居委会的书记,她坦言,所在地区二级以下旧里多,老年人口多,困难人口多,外来人员多.所以,志成居委会大部分精力用来解决传统的邻里纠纷、家长里短,当好“小巷总理”依然十分重要.

“我们的困惑是,如何适应居民各种各样的新需求.”王晴说,现在的居民都比较注重维护自身权益,遇到矛盾纠纷,自己都会去研究法律法规,社区工作者如果不了解与居民生活比较密切的诸如住宅管理条例、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就很难让位们信服.

过去,有些政策规定没那么细,和居民有些问题都可商可量.但如今法治社会,任何调解都不能突破底线原则,在法规的基础上才能做好调解,也因此更加考量社区工作者在J隋与法之间协调的能力.

而让人为难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遇到纠纷后选择直接上网、上电视,走各种信访投诉或法律渠道,“有事不来找我们怎么办”成为社区工作者的新难题.如何获得居民们的信任,尤其与年轻人打成—片,在新时代提出了更高要求.

王晴说,万变不离其宗,老一辈居委会干部的经验和新时代的知识殊途同归,那就是同理心.怀着同理心,设身处地为当事人多想想,协调矛盾就会好办很多.

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新时代的社区工作者,案例教学、老帮青永远不会过时.

居委会像一个“块’’,专业社工像一条 “线”

调研之后,就是创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能力培训体系.比如,建立系统的推进机制、全覆盖的培训方案、整合全方位的培训资源.重点建好“四个库”:“专家智库”“实训基地库”“师资库”“教程库”.尤其不再是“—刀切”的大而全的培训,而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问题和需求,依托专业研究和培训机构,组织开发了针对不同队伍的培训课程模块.形式更具实效性.特别突出实践,增加模拟实战,交流互动,探索团队合作模式.

社区工作者的定期培训目前还比较传统,大多是一些枯燥的理论大课.不少工作者坦言,“其实上课睡着了”“听不进去”“理论听完就忘”.大家建议采取“问题导向”,“多讲讲案例故事”,“希望能够结合实际”.

就在近几个月,社工专业的学生入驻黄浦区的几个居委会,分别进行访谈,了解社区的“老大难”,按照专业理念,开始设计策划一些长期合作的项目.

那么,社工专业知识究竟碰出了什么火花呢?

马骥曾遇到一起家庭纠纷,夫妻闹离婚,丈夫跑到妻子娘家的小区吵架,—言不合最后吵到了居委会.当时的马骥大致上劝说双方以和为贵,好歹平息了怒火,其中居委会究竟起到多大怍用,谁也说不清楚.

社工专业的学生提出他们的看法:在专业领域,家庭纠纷有一套专门的调解技巧,比如角色扮演、换位思考、场景复盘等等.吵架只是表象,背后必然有更深层的家庭沟通问题.专业的家庭社工,会一步步深入了解原因,通过各种专业知识和手段,最终化解矛盾,“治标更治本”.

然而居委会工作的思维方式并非如此,往往先充当“救火员”,解决当下矛盾,把情绪安抚下来再说.至于背后的深层次家庭矛盾,当事人不表态,居委会也不能插手太深.这与专业社工的工作思维其实并不相同.

唐有财做了一个比喻,居委会的工作能力就像一个“块”,在辖区的块里,家长里短、公共利益,千头万绪什么事情都管,但是只要出了这个“块”,协调的有效性就不明显了.

而专业社工的工作能力就像一条“线”,它按照领域来区分,养老领域的社工、家庭领域的社工、环保领域的社工,各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方法,化解矛盾时,往往链接各种社会资源,打通上下游的关节点,策划方案、项目,一步步解决问题.

如今,在唐有财的带领下,这批学生将会按照各小区的“老大难”问题,分别制定一些长期的项目,社工专业学生与居民区社工结对,组成团队落实项目,由此引入各种社会资源和专业方法,希塑能够对社区人才未来的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启迪.

比如,聊到小区停车难问题.小区附近的商场很难答应错峰停车.有时候,即便软磨硬泡,商场答应了、谈拢了,最后由于车位早就包月出租,包月用户非常恼火,认为既然付费包月,晚上这个车位“我就算不用,别人也不能用”.协商就此不了了之.

社工系的学生则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协商的基本原则,就是所有当事人一起谈,“那为什么不能请包月租户也共同参与,大家其实能够商量出一个三方共赢的方法,仍然有谈判余地.”

无论如何,当下社区治理的问题纷繁复杂,越来越需要专业知识的介入和分工合作,在原有的”小巷总理一把抓”“救火队长满场跑”的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培养方式,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资料来源:《解放日报》)、

居委会论文参考资料:

此文汇总,本文是关于居委会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面向未来和居委会干部和居委会相关居委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