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记忆深处的回响方面论文范例 与记忆深处的回响有关论文范例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记忆深处的回响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16

《记忆深处的回响》

该文是关于记忆深处的回响方面论文范例与记忆深处和回响类论文范文。

高中毕业时,我决意要选择一所离家最远的大学,谁也拦不住.因幼时体弱多病,当时快八十岁的祖母惦念我的身体,苦心相劝,但无济于事.那时刚读过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又被“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古训所激励,苍天不负少年,最终我果然被一千多公里之外的西南民族大学录取.拿到通知书时欣喜若狂,一踏上火车就暗自筹划:最近十年愿意全力成为一名好作家,甚至寒假暑假也拿出来写作,因此有可能,便不会再回家了!

立下的这个誓言,当然也没能兑现.但当时每次寒暑假的大量时间也都用在自费考察、写作采风上,真正回到黄石这座家乡小城的时间,确实可以说屈指可数.特别是寒假,时常是大年二十八回家,到了大年初三、初四就念念叨叨地说“想回成都”.因为有幸作为男孩,所以父母也鼓励“好男儿志在四方”,所以对于我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也没有太多责怪.

只是十多年过去之后,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并且已经漂泊了好几个城市,最近的武汉,最远的美国北卡州,不远不近的北京、深圳等等,一下子忽然对家乡产生了一种奇特的依赖心理,甚至开始怀念已经拆掉的高中校园、逐渐老去的父母,以及扶轮而行的祖母,特别是当年关迫近,大街小巷开始播放各种贺年的欢快音乐时,思乡的感觉愈发强烈,以至于家乡的街道、幼年的记忆、中学时代的往事,竟然时常出现在睡梦里.

这大概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说的“乡愁”.表面上,思乡应是没有什么“愁”可言的,当下并非贺知章所在的唐代,“少小离家”不必“老大回”,高铁、飞机如此方便,全世界大多数任何两个地点之间的旅行,所消耗的时间都不会超过二十四个小时,若是思乡,回去便是.但生活便捷了,工作节奏也变快了,我一年几十趟空中飞行,去上海、北京、香港的次数平均都各有好几次,但回家竟然也就一两次,以至于“几过家门而不入”成为了一种常态.乡愁,没想到真的成为了一种愁.这种想回而回不去、对家乡熟悉但又陌生的愁绪,就这样在自己的心中升腾.

这让我想到了我曾居住过的悉尼唐人街,它与悉尼市的主干道乔治路(G e o r g e S t r e e t)平行.这里既有浙江会馆,也有福建会馆,还有长沙会馆,它们都是一百年前漂洋过海的华人在异国他乡纾解乡愁的所在.但这些会馆现在大多作为中餐厅使用,仅存的只有斑驳的石刻门牌.一百年前,华侨们经济条件极其有限,且中西交通也不便利,因此背井离乡的华侨们都以为自己这辈子不会再回到家乡.在那些石刻门牌旁,故而都会篆刻有与家乡有关的诗词,甚至有些老华侨在临终前还会托付自己的孩子,如果骨灰不能归葬桑梓,就请在骨灰盒上描摹上家乡的风物.一代代华侨,终老并长眠于此,悉尼郊区的一片片华人公墓,墓志铭不约而同地朝着北方.

乡愁,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这片黄土地上人民的灵魂所依,精神所寄.中国人有一句话,叫“身土不二”,这原本是佛教用语,但后来逐渐衍生为一种中国人特有的情怀——人与家乡是一种特定的“天人合一”关系,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对于家乡的牵挂,已经融入血脉,成为记忆深处中最动听,也最温暖的回响.

(韩晗:深圳大学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黄石市青联委员)

记忆深处的回响论文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此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记忆深处和回响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记忆深处的回响本科毕业论文记忆深处的回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