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规划设计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跟东湖绿道(一期)植物规划设计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规划设计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12

《东湖绿道(一期)植物规划设计》

本文是关于规划设计类学术论文怎么写和东湖绿道和规划和植物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2015 年,武汉市提出“让城市安静下来”的城建理念,并明确指出“绿道建设是实现让城市安静下来的重要载体,结合东湖独特的风光资源,要重点建设世界级水平的东湖绿道”[1].

东湖绿道的建设目标是:最具书香气质的人文绿道、最具大美神韵的滨湖绿道、最具科技体验的城市绿道.围绕以上建设目标,为建设最具大美神韵的世界级滨湖绿道,在分析东湖绿道现有植被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植被资源的整合和植被景观结构的重建.从实施情况来看,良好的植被基础、舒适宜人的绿色空间、各具特色的观赏片林等为东湖绿道的观赏游览构建了优良的生态环境.

1 概况

环东湖绿道一期总长28.7km,共分为4段,分别为:湖中道,从梨园广场至磨山北门,长约6km;湖山道,从磨山北门至风光村,长6.2km;磨山道,沿磨山山体区域,长5.8km;郊野道,从鹅咀至磨山东门,长10.7km.

2 前期现状植物资源分析

2.1 现状分析

东湖风景名胜区内具有丰富的生态与景观资源,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植被覆盖度高的众多山体、丰富的植被类型和植物物种,特色鲜明的各类专类园,再加上星散分布的小型内陆水体、岸线丰富的滨水湿地等,使得风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

风景区范围内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落叶阔叶林,主要包括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树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8 个植被型[2].乔木层物种以马尾松、枫香、樟树等为优势种,其他为朴树、女贞、冬青等.灌木层物种常见种有算盘子、盐肤木、檵木等,其他物种较为稀疏.草本层物种最为丰富,麦冬、蕨、苔草等为常见种,水生植物以菰群丛、苦草群丛、水葫芦群丛、菱群丛等为主[3].

风景区内多数植被结构较简单,植被垂直结构多为1~2层,具“乔———灌———草”3层结构的群落较少,能够达到数层的群落更为稀少.同时,现状绿道两侧基本呈现以湖景、山林为主的景观类型,周边较少的景观节点以及停留点,整体景观类型较为单一,不利于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

2.2 综合评价与优化

东湖风景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以及较高的植被覆盖率,但同时由于水体环境的不断恶化、长久以来的人工干扰以及湖泊岸线的人为固化,导致景区内植被破碎度较高、连通性较低,植被的自然连续分布被割裂.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2.2.1保护与利用现有生态资源.保护现状的山水格局、植被资源,保留景区现有的良好的景观格局.

2.2.2构建完整的风景区植被生态系统.增加物种、丰富层次、提高绿量,对不同植被斑块进行适当合并及调整,适度降低部分绿地斑块的破碎度.

2.2.3营造优美的植被景观空间.(1)强化杉林岸线.在现有行道树池杉的骨架之上,适当增加下层观赏植被及景观设施;(2)构建山体植被绿化廊道;(3)凸显湿地特色;(4)强化专类园区,形成特色斑块.

3 东湖绿道植物规划设计

3.1 设计原则

3.1.1生态优先.强调对群落中关键物种的保留和乡土树种的应用,根据风景区自然环境状况和立地特点,进行植被规划,营造一个既优美而又相对稳定的植物景观,创造多样生境.

3.1.2分层规划.基于自然景观,结合现状地形,在确保特色统一、整体协调的前提下,保留现有植物,注重乔灌草及水生植物相结合,形成近自然的滨水立体植物景观.

3.1.3特色彰显.顺应现有植被格局,完善地方特色群落,突出地方特色物种.同时丰富游览体验、串联沿线景点,营造各类特色园,形成东湖绿道独特的植物景观风貌.

3.2 植被规划

东湖绿道整体景观结构为4+4+8,即4 段景观绿道,4 处门户区域及8大主题区域.植物景观规划在上述基础上结合专类园设置以及景观节点打造,形成“四段四门户十八园”的宏观结构.

3.2.1四段.现状以优美的池杉岸线及磨山、猴山、枫多山3大绿心为其典型景观,各区段依据功能布局及游赏特性突出某一季节某几种植物主题,形成自身特色.

(1)湖中段.为展现东湖自然风光,纵览东湖山水美景,以蓝色为该段景观的主色调.道路植物搭配以透景为出发点,采用行道树+地被的种植模式,局部结合节点、停留点点缀带状花境,营造简洁、自然、清爽的滨水景观.景观特色:基本维持现貌、丰富节点,观赏点在于看湖.

(2)湖山段.基于本段背山临水的特质,以彩色为本段植物色彩的主色调,以彩叶、观花、观果植物为特色,营造丰富、变化、多彩的滨水景观走廊.景观特色:绿道两侧增加彩叶植物及观花、观果植物,观赏点为成片的彩叶及观花果植物.(3)磨山段.基于磨山丰富的自然植被资源,植物设计保留磨山风景区总体生态格局,以绿色为整段景观色彩的主色调,以楚辞植物、芳香灌木及地被为特色,打造一条葱郁、静谧、幽香的环山步道.景观特色:逐步增加彩叶树种,丰富林下植物,观赏点集中在中下层观花、叶植物.

(4)郊野段.基于场地的资源和肌理,选用特色乡土植物,恢复东湖的自然生境,以为整段植物色彩的主色调,以观赏草及花果类农作物为特色,营造野趣、自然的滨水景观绿道.景观特色:保留现有宅前屋后上层乔木,节点处增加观花、果乡土植物,补充中层高草及下层花甸、观赏草及水生植物,观赏点为成片的高、低草花甸.

3.2.2四门户.(1)西入口:梨园广场,不在绿道一期建设范围内.(2 )东入口:落雁驿站.作为绿道东门户的落雁驿站,以杉林湿地为背景,借现有“芦洲落雁”景点,形成一处将自然景观与驿站完全融合的门户节点.广场主要以种植孤植特选乌桕、银杏为主,以保证驿站平台观景视线.片林组团以现状林木为背景,下层以简洁地被营造疏朗开敞的林下空间,体现秋林归鸿的意境.广场南侧绿道两侧以早樱、紫玉兰结合下层草花打造花道.(3)南入口:全景广场.全景广场作为绿道的南门户,结合磨山、梅园、樱园及湖岸码头形成连续的景观开敞区,营造宜人的滨水开敞空间.在常绿树香樟、柚子、桂花的映衬之下,银杏、三角枫、乌桕等穿插其中,以片植的樱花、梅花为主景,搭配开花地被,形成春赏繁花,秋观红叶的“火树银花”植物景观.(4)楚山客厅:磨山北门.磨山北门是磨山道与湖中、湖山道的交汇点,也是进入磨山道的起点.设计以“磨山客厅、开放水岸”为主题,临湖一侧以春秋景为主,保留梳理现有大树,适当点植观花、观叶乔木.靠近北门处以白玉兰、紫玉兰等为主,临楚城以池杉和梅花为主,呼应现有梅花片林.

3.2.3 十八园.全线共设置18个特色植物主题景观,其中包括6 个1 级植物特色园,作为东湖绿道的重点进行打造.

同时规划5个2级植物特色园,7个3级植物特色园,共同构成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

(1)一级特色园.①楚风园———湖北特色植物园.作为绿道起始点,新增树种以武汉市树市花,即水杉、梅花为主.延续该节点“从森林出发”的理念,保留现有上层乔木,清除胸径8cm以下的杂木,地被植物以湖北特色乡土地被为主,如虎耳草、矾根、过路黄等,进一步突出湖北特色.②九女墩———纪念花园.以低冲击开发为理念,在保留现有乔木的基础上,点缀湖北特色植物如白花湖北木兰等,下层配置黄、白两色地被,以表达哀思、缅怀之情.③东堤———湿地花田.保留现状渔场堤埂,以渔场历史传统肌理为骨架形成大小不一的湿地花田.选择东湖优势的水生植物形成各具特色的水生植物专类园,岸边种植水杉、木芙蓉、红枫等色叶、开花植物,打造特色鲜明的水花园,增加亲水、近水、玩水的游赏体验.④湖心岛———湖心揽胜.湖心岛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将东湖水域风光尽收眼底,通过植物造景将其打造为阳光草坪、环保花园、大师花园以及疏影花岛、沙滩浴场等五大部分,满足人们多功能需求以及不同的视觉感受.种植突出春花秋叶,主要观花树种:樱花、垂丝海棠等,主要观叶树种:水杉、三角枫、乌桕、鸡爪槭等.⑤鹅咀———翘楚半岛.鹅咀被绿道主线分为东、西半岛.东岛采用“大树+ 观花地被”的种植模式,边界以疏林围合,孤植树作为草坪焦点,留出观望磨山的视线.西岛采用组团式种植模式,以山楂、紫薇为主景,市民可以不同的角度感受到四季变幻的完美景致.⑥西埂———湿地禾园.保护这里的自然风貌,近观禾草,远观汤菱湖和华侨城的城市天际线.通过对现场植被的有目的的保护和修复,并引入有景观价值的乡土品种,形成以禾草湿地为主的低维护的植物群落.

(2)二、特色园.依托风景区现有专类园资源,根据节点总体布局,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分别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型专类园,如金果园、芳香园、绣球园、健康花园、都市农庄、水生采摘园、鸟嗜植物园等,作为绿道二、特色园,丰富景观风貌、增加游览体验.

4 结论

结合东湖风景名胜区绿道植物规划设计的具体案例,研究了风景名胜区绿道植物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法.根据地域特征,对现有植物生境进行保护和干预,以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风景区植被规划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而应站在风景区总体层面上进行研究和分析,尤其是作为国内首条城区内的5风景区绿道,应对景区现有植被特征、景区内外生态环境以及景区所处的生境条件,并结合绿道总体结构、景点布置以及游线安排,从宏观体系到内部格局、从生态条件到设计布局逐层分析,从而指导风景区绿道的植被规划.

规划设计论文参考资料:

城市规划杂志社

毕业设计

设计投稿

大学生涯规划论文

机械设计和制造期刊

毕业设计说明书

评论:上述文章是关于对写作东湖绿道和规划和植物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规划设计本科毕业论文规划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