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社科基金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跟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音乐项目选题分析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社科基金范文 类别:电大论文 2024-03-06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音乐项目选题分析》

该文是关于社科基金方面论文怎么写与基金和社科和选题类开题报告范文。

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是国家专门设立的艺术研究课题,也是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的主体部分.在所有艺术类科研项目中,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级别最高、影响最大,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课题.其自1988年设立音乐课题以来,较好地推动了我国音乐研究事业的进展.

学术研究需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作为最高级别的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往往具有导向作用,其选题的关注点值得我们重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获批难度极大,立项率不足5%①,只有选择好的研究题目,投入巨量的科研时间和资源才更有价值,课题通过的几率也相应更高.那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音乐项目(以下简称“国音项目”)选题有何特点?其与一般科研项目相比,有哪些异同?我们可以从已立项课题中得到相应启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除常规课题外,另有“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文库项目”“学术期刊”等类别,本文涉及范围限前者中音乐方向的课题.

一、总体特征

1988年至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共设立296个音乐项目②,其选题呈现为以下特点:

(一)选题与国家课题的分量相符合

  学术研究通常提倡“小题大做”,进行“窄而深”的研究,但国音项目作为国家级课题,无论在研究深度还是广度上都与省部级课题、市级课题、校级课题有所区分.一方面,其学术分量、研究深度、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等更为突出;另一方面,它也需要较为广阔的学术覆盖面,使成果惠及更多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国家意志与重大战略需求.例如单列西部项目就体现了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王耀华《中国当代音乐的海外传播研究》等项目符合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方向;赵塔里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民族音乐文化实录》、张寅《丝绸之路(新疆段)出土琵琶类乐器的音响复原研究》、张欢《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中亚音乐研究》、汪俊昌《“一带一路”主要国家音乐产权制度研究》接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黄翔鹏、王子初《中国音乐文物大系(I期工程)》、乔建中《当代中国音乐志述》、杨燕迪《音乐学世纪回眸》、袁静芳《中国佛教音乐文化》、向延生《中国近代音乐史》、戴嘉枋《中国和中国20世纪音乐》等均属全局性的研究.如果研究范围为整个“中国”的音乐文化,这类选题更可能出现在国家级的课题中.目前有近九十个国音项目包含“中国”二字,占总数的近30%.未带“中国”二字但同样着眼于全局研究的项目更多.在中国音乐学院历年承担的16个国音项目中,多数为全局性的研究(见下表).

  中外比较或跨国课题涉及的研究范围更广,这类选题在国音项目中也较多,如张筠青《中国戏曲音乐(部分)与外国歌剧音乐(部分)的比较》、王耀华《琉球御座乐与中国音乐》、叶松荣《断裂与失衡:中西视野下的西方20世纪“新音乐”创新问题的局限性分析》、那顺吉日嘎拉《蒙古(中国、蒙古国)呼麦(浩林潮尔)及图瓦呼麦演唱艺术的比较研究》、苏毅苗《中越彝(倮倮)族呗耄文化圈研究》、刘富琳《广东传统音乐东南亚传播研究》、饶文心《泰国、柬埔寨、缅甸编锣乐队与乐器的乐律研究》等.

(二)重视基础史论,力求建构中国音乐理论体系

中华艺术自成一体,以其独有特色矗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然而与西方相比,我们还没有对本民族音乐进行完备的基础研究,形成全面反映中华艺术特色的理论体系.因此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特别重视基础史论研究,注重建构中国艺术学的理论体系.从纵向来看,通史、断代史、专题史较多,仅名称包含“史”的项目即有37项,如陈其射《中国乐律学史概论》、俞玉姿《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资料选》、刘辉《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百年发展史》、呼格吉乐图《蒙古族近现代音乐史》、迪力夏提·帕尔哈提《维吾尔音乐史》、许德宝《西安鼓乐口述史》等.从横向来看,国音项目围绕建构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目标,推出了一批开创性的尖端成果:樊祖荫《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形态研究》、李西安《中国民族旋律学》、乔建中《中国音乐地理研究》、陈应时《中国传统音乐宫调理论研究》、杨善武《中国音乐宫调史研究》、戴嘉枋《中国乐理研究》、王次炤《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姚艺君《中国传统音乐声腔研究》、刘勇《中国乐器学概论》、王州《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研究》、陈新凤《中国传统音乐民间术语系统研究》等.其中不少课题是重点项目,这也反映了国家对于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的重视.这些项目全部完成后,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建设工作.

国音项目设立的部分课题客观上也培育了若干音乐学子学科或新兴研究领域的形成,如曾遂今《音乐社会学》之于音乐社会学的贡献,类似例子还有薛艺兵《音乐的民俗模式——中国民间音乐的民俗学研究》、王次炤《音乐价值学》、赵志安《音乐传播学导论》、王旭青《西方音乐修辞学研究》、陈荃有《音乐文本编辑理论与实践》等.部分回顾总结性质的学科史研究也得以立项,例如周青青《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研究》、韩锺恩《中国音乐美学学科发展史(1978—2008)》、郑祖襄《20世纪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刘经树《西方音乐史学理论研究》、张君仁《花儿学术史》、付晓东《建国六十年来新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研究的回顾与总结》等.

(三)聚焦学术前沿的研究

学术研究的本质是创新,国音项目一直关注学术前沿的研究,其申报课题对于学界后续探索也发挥着引领作用.例如,跨界民族音乐打破中国传统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世界民族音乐研究的界限,成为近年学界的热门领域.赵塔里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民族音乐文化实录》等项目带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学界以往对于乐籍制度这一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脉重视不够,项阳《山西乐户研究》《中国乐籍制度研究》《中国乐籍制度与传统音乐文化》则开拓并带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近年比较关注城市音乐,洛秦《城市音乐文化论:20世纪上海音乐城市化研究》《上海城市文化中的移民“飞地”音乐研究》是国内该领域较早的探索者.此外,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居其宏《中国歌剧: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曾遂今《音乐的网络传播研究》、肖梅《“世界记忆”音响档案管理系统研究》《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与音乐形态关系研究》等也均为聚焦学术前沿的选题.

(四)关注填补缺失而又有新意的选题

填补缺失是一个相对概念,在学术研究繁荣的当下,几乎任何一项研究前人都做出过相应探索.不过某些领域如果受到的关注较少,缺少全面系统的研究,就有可能出现较有新意甚至使人“眼前一亮”的选题.例如,军队音乐对部队的战斗、训练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凝聚士气、统一思想、协调步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一领域的关注者不多,李双江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梳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的发展历史.古琴属于文人音乐范畴,僧侣音乐属于宗教音乐范畴,司冰琳《琴僧:连接古琴音乐与佛教文化的群体》却关注了两个领域的连接点“琴僧”,使得这一双重身份的音乐文化持有者进入我们的视野.学界关于流行音乐的成果汗牛充栋,但关注流行音乐民族风格的研究不多,施咏《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研究》即属这方面的选题.音乐家思想是音乐史、音乐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但较少有人关注圈外人士对音乐的认识,褚灏《20世纪中国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音乐观之研究》专门探讨这一较有趣味的话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他山之石”.

二、发展趋势

  (一)控制立项课题规模,提倡基础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并重

国音项目立项课题不多,其总体虽呈上涨趋势,但即使项目最多的2016年也仅有28项课题,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平均不到1项.2005年立项课题24项,11年后的2016年只增长了4项.如果考虑到近年研究生教学规模的扩大,音乐学从业者与博士、硕士数量的倍增,申报国音项目的难度没有降低,反而更大了.其选题包括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两大类,前者要求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研究周期为3至5年;后者要求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研究周期为2至3年.实际立项课题以前者为主,多数项目均为基础性研究.与应用对策相比,基础理论更具研究的深度与厚度,易于获得申报者的青睐.不过国音项目同样重视应用研究,《2017年度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指南》即提倡“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除重要的基础研究外,鼓励以高水平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作为最终研究成果”,应用对策研究也是被提倡的申报方向.

(二)形成层次化的课题体系

国音项目经过多年探索,取消了自筹经费项目,新增重大项目,形成重大、重点、一般、青年、西部五类项目并存的层次化课题体系.各层级课题的侧重不同,其主要依据选题分量及申报人条件进行划分.重大项目是层次最高、权威性最强的国家项目,仅有喻辉《互联网语境中中外音乐交互影响研究》、王耀华《中国当代音乐的海外传播研究》、郭克俭《中国传统音乐表演体系研究》三个选题中标.其着眼于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支持对音乐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起关键作用的重大选题.重点项目选题同样要求对学科建设起重要支持作用,如黄翔鹏、王子初《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田联韬《中国藏族音乐文化考察研究》等课题.青年项目申报者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其选题多聚焦于具体的学术问题.西部课题申报者工作单位在西部地区,绝大多数选题也集中在西部音乐上.

(三)宏大叙事与具体研究并重

国音项目的研究既要有广度,也需体现出一定的深度.其解决重大问题、体系建设、跨国研究的选题侧重宏大叙事、覆盖面广,重大项目、部分重点项目多带有这一特点,课题成果往往拓展了某一学科的研究领域.而更多项目则集中于具体研究上,出现了很多专题性质的选题,如应有勤《音阶的起源及流变》、蒲亨强《中国道教音乐发展史》、陈荃有《音乐文本编辑理论与实践》、冯长春《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史研究》、张娟《中国知青歌曲研究》、孔义龙《岭南音乐史研究》等.申报者有较好的研究基础、比较精深的个案选题也得以立项,如冯文慈《乐律学大师朱载堉研究》、伍国栋《江南丝竹研究》、杨久盛《清代盛京宫廷乐舞研究》、张伯瑜《变革社会中的中国传统音乐——云南个旧市大屯镇洞经会调查研究》、唐继凯《明万历泰律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蓝雪霏《民间音乐的“游移”结构原则研究》、齐琨《徽州宗族礼俗音乐研究》等.

(四)重视课题指南的作用

国音项目每年正式申报前,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均发布课题指南,对课题申报进行指导.立项课题从申报者递交的材料中选出,由于选题、申请人学术能力等因素,最终通过的项目与课题指南并不一定完全吻合.但课题指南着眼于我国音乐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反映了国音项目倡导的方向,在课题申报、学术研究上发挥着引领性的作用.一般而言,符合课题指南的选题通过的可能性更大,优先研究方向课题的资助额度也更高.此前课题指南设立的“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形态研究”“音乐地理学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声腔研究”“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研究”“音乐表演体系研究”“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与音乐形态关系研究”等选题也均已立项.

此外,由于音乐与戏剧、舞蹈等姊妹艺术以及哲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多有交叉,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戏剧、电影/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艺术、舞蹈等方向,同样可能出现与音乐相关的课题,如1997年度一般项目《戏曲音乐美学导论》(张刚)、2011年度重点项目《清代戏曲音乐史》(路应昆)为戏剧方向.非艺术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也有音乐课题,如2012年度中国文学方向重大项目《域外汉文音乐文献整理与研究》(王小盾)、2007年度民族问题研究方向项目《中国南传佛教音乐的人类学研究》(黄凌飞)等.此类项目同样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其选题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了解.

  

① 林芳《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立项课题分析》,《情报探索》2015年第7期,第33页.

②具体名录见《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音乐学立项名单》,《中国音乐学》2015年第3期至2016年第2期连载;《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音乐学立项名单》,《中国音乐学》2016年第4期.

(本文为中国音乐学院青年项目《音乐类科研课题选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徐天祥 中国音乐学院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 金兆钧)

社科基金论文参考资料:

科教导刊杂志社

社科论文

人文社科类期刊

汇总:此文是关于对写作基金和社科和选题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社科基金本科毕业论文社科基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