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视听语言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跟寻找失落的家园《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视听语言分析与文化反思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视听语言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05

《寻找失落的家园《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视听语言分析与文化反思》

该文是关于视听语言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和《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和失落的家园和视听语言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一些传统的以放牧为生的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挑战,工业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文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影片以儿童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工业化对“水草丰茂”的破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引人深思.

关键词:电影;视听语言;工业化;环境;文化反思

[ 中图分类号] :J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6)-27-143-04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是一个围绕两个裕固族少年展开的故事.影片的主人公巴特尔和阿迪克尔是一对兄弟,因为弟弟阿迪克尔的出生,家里忙不过来,父母便将哥哥巴特尔送到爷爷家抚养.从小被爷爷带大的巴特尔始终有一种“被抛弃”的不平,对父母和弟弟心存芥蒂.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安排他们去同一所学校上学,并经常给他们买一些喜欢的东西,即使是这样,他们关系也没有缓和.后来,爷爷去世,答应来接他们的父亲并没有出现,处于各种情感交织的哥哥最终决定跟弟弟一起,踏上了寻找家人的道路,寻找那个记忆中的水草丰茂的地方.

影片中用群众演员,以生活中的角色去叙事,形象、场景逼真, 不追求视觉冲动而注重叙事及情感力量,通过人与环境的交互融合,表达人和草原之间的关系,给人一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美学感受.这部电影的导演李睿珺是位甘肃籍的80 后,虽然很年轻,但其已独立导演过多部电影并且也取得了许多不错的成绩.结合他之前拍过的两部电影《老驴头》和《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可以发现,李睿珺导演非常关注老人、孩子这些关于历史、文化的记忆与传承以及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的题材,善于把一些比较哲理、抽象的东西与当下的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因为导演早期也进行过一些美术和音乐的学习,所以,在他的电影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不论是构图、色彩运用还是音乐的选择剪辑等都有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每部作品都充满了诗意,既有视觉享受,又发人深思.

一、影片中主要的视听语言分析

纵观全片,不难发现这部影片在构图上还是很讲究的.例如刚开篇时,父亲骑着骆驼,背对着观众,朝着画面边缘和深处走去,远处一辆货车朝着观众缓缓驶来,并逐渐遮挡住骑着骆驼的父亲的身影,成为画面主体,然后驶出画面之外.这种布局安排,无形中也给观众进行了暗示,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传统的游牧文明造成的巨大冲击,原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也不得不被迫改变,工业文明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同时,这也为下面的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后来孩子们骑着骆驼寻找父母所在“水草丰茂家园”埋下伏笔.

影片中有很多地方都是地面占据画面主体,天空、人物都很小,通过影像来传达人和草原的关系,例如爷爷用铁锹铲土一点一点地填补打不出水的洞口,以前这片打四五米就能出水的土地,现在打几十米都没有水,这种凝重而无奈的心情,与周围大片荒漠化的草原和戈壁相互呼应,远处牵着骆驼缓缓走来的父亲,与近处俯身铲土的爷爷更是衬托出草原牧人对这片土地的依赖与眷恋.(图2)兄弟俩寻父途中有一个场景,导演将荒无人迹寸草不生的土地跟哥哥幼小的身影放在一起,这种强烈视觉对比下的安静而忧伤,无不让每一位观者为之动容.像这样将人物至于宏大背景之中的构图还有很多,荒弃的古城、破落的寺庙等等,这些原生态的环境令人信服.

片中也不乏一些“引景”的应用,例如拉羊的卡车在狭长的公路上逐渐远去的场景,因为打不出水,草原退化,这个地方已经不适合人和动物继续生存下去.这辆渐渐远去的卡车仿佛带走的不仅仅是羊群,好像把这里的一切也都带走了,带到那个遥远的、未知的地方.

“借景”也是这部影片中较常出现的手法,例如哥哥在抛下弟弟不久后路过一个寺庙,在去往寺庙的途中,他穿过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门洞,这种门洞的设计, 既形成了一种景深的效果,同时也象征着他经历过的一个个心路历程和坎坷,画面精心铺排,耐人寻味.

寺庙里,简单而深刻的教导似乎让哥哥明白了很多,有所醒悟.在寺庙中指着墙上的图轴告诉哥哥,那是《报父母恩重经变图》,父母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养,如今像母亲一样的河流干枯了,像父亲一样的草原枯萎了,我们能为母亲修福、造经、烧香是人能报父母之恩.在哥哥和一起祈福的同时,弟弟正好被带上了阁楼,看见哥哥正在祈福.此时的倒三角形构图哥哥虽然在画面的最前面,但是被弱化处理,画面的焦点打在了刚上楼的弟弟身上,这种稳定的三角形构图和独特的画面处理预示着兄弟俩内心的相互接纳和对父母亲情的回归.

跟告别后,兄弟二人继续踏上寻家的路程,此时的两人已不像之前那样处处充满着抵触和对立,言语和动作上都显得柔和亲密了许多,周围场景的选择和布置上也合理利用视觉心理,为这种微妙的情感变化做了烘托.例如夜晚弟弟教哥哥玩悠悠球的场景,弟弟耐心而认真地教哥哥如何玩悠悠球,哥哥好奇而仔细地看着弟弟如何演示,导演将这充满着温情的兄弟俩人玩耍的影子投射在他们身后的白气球上,气球的弧形线条和柔软质感所带来的视觉心理感受,让此时的情感传达变得更加细腻充分.

影片在镜头的处理上也是下了很大的工夫.运用了很多远景和全景来表现环境的广阔深远,同时也以一种描述性、客观性的方式,让观众和片中的兄弟俩一起,来感受和发现草原、荒漠中的秘密.在拍摄人物交流的场景时,导演多采用中景的方式表现,这样既照顾到了人物,又带出了人物活动的环境.例如爷爷骑着马带着弟弟回家,弟弟问爷爷爸爸为什么不能到离镇子近一点的地方放牧,爷爷回答离镇子越近的地方,草原退化沙化的越厉害,只有远离镇子的地方水草才会丰茂,牧人的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中景镜头让爷孙俩的对话和周围的环境形成映衬,让人们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给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所带来的伤痛和无奈.

在拍摄角度上,兄弟俩人骑着骆驼穿越戈壁荒漠的仰拍镜头令人难忘,仰拍而形成的强烈的造型和透视感震撼人心.他们骑在骆驼上,犹如骑士一般,充满着力量和自信,向着前方勇敢的探索和寻找着.

同时,影片也运用了一些长焦镜头,通过压缩现实的纵深空间,将人和景巧妙的融合到一起,表达人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例如爷爷望着拉羊的卡车渐渐远去,这时远方的荒漠草原也变得虚化模糊,爷爷跟这片荒漠化的草原距离拉近,以此表达了爷爷和这片土地的密切关系.其实,在此之前就有一个细节已经体现出爷爷对于这片土地的情感,在师傅把羊都装上车后,爷爷让师傅留一撮羊毛给他,举动虽小但触动人心.画面上虚化的背景也和爷爷高大而清晰的背影形成对比,蕴含着着爷爷对于这片土地的深情和坚守.

光线和色彩的处理表现对于一部优秀的电影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仔细欣赏这部电影可以发现,这部电影中很少出现那种直射的硬光,多为柔和的散射光.整部影片的色彩基调为淡.色彩在情节发展中能够突出人物的性格、处境和情绪,也可以表现某种象征理念.[1]《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讲的就是关于工业化、文化变迁、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一些社会问题,安静而淡雅的调刚好能恰到好处地与影片中想要渲染的情绪融为一体,将那种面对日益沙化的草原、被迫迁徙的惆怅淋漓尽致的传达出来.同时,这部影片也充满着浓浓的乡愁之情,淡黄的暖色调也为整部影片带来一种永恒的坚守和诗意的温情.

色彩作用于人的情感迅捷而富有冲击力,可以从情绪上感染观众.在色彩处理中,为了突出造型,表现主要人物在特定场合中情绪色彩,创作者往往会对人物或人物的某一个部分、局部环境进行特殊的色彩设置,该色彩与背景色之间能形成明显的色彩对比关系.[2] 影片中,哥哥抛下弟弟后独自前行的那个夜晚,他在戈壁滩上伫立了许久,在这个场景中,导演将深蓝色的天空作为画面的主体,穿着红色上衣的哥哥处于画面下方,大片的蓝色把哥哥瘦小的身躯包围着,这种色调和构图将分离后哥哥内心的孤独与沉重以及渴望重聚的心情完美地表达出来.

长镜头在这部影片中也是出现多次.这种手法对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展现连贯效果、传递寓意、积累情绪、创造抒情节奏等都有很好的作用.例如弟弟抱着因病去世的骆驼痛哭的那个场景,导演用了一分多钟的长镜头来表现,哀嚎的哭声和近距离的人物痛苦表情的刻画,将所有的观众都带入了那种失去、背离、无助的伤感之中.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片中的配乐.这部电影的配乐可以说是十分走心的.据导演李睿珺介绍,电影里所有的音乐都是根据裕固族传统的摇篮曲发展演变而来,曲子是由制片人方励推荐的一位伊朗作曲家制作的,然后用一些类似于冬不拉、土耳其嘟嘟克等乐器进行演奏.这些异域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带有诗意想象的变奏,恰到好处地渲染了画面,使人在沉重的命题中达到了心灵上的跳跃.

二、诗意美学中的文化隐喻

裕固族是甘肃祁连山北麓的一个少数民族,回鹘的后裔,信仰藏传佛教.九世纪,在甘州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叫甘州回鹘汗国,鼎盛时期有五十多万人口.九世纪末十世纪初的时候被西夏的李元昊灭国,现在这些人依旧生活在河西走廊,人口仅有一万四千左右.[3] 裕固族本身人口就特别少,又分成两支,一部分说东裕固语,一部分说西裕固语.根据导演李睿珺的自述,两个孩子其实也是裕固族两种文化的象征,虽然语言不同,但又属于同宗同源的的概念.因为从小分别在不同的环境生活,因此他们在一起时必然就存在一些矛盾.影片中,弟弟较哥哥而言,要明显的质朴和野性一些,他是了解草原文化的,种种场景和元素的运用都可以表现出他对草原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例如,和爷爷一起骑骆驼时的对话;不让骆驼倌给骆驼膝前系木条;骆驼回归故地让他联想到儿时的黄金牧场等等.哥哥就有一些被教化了,他更具有现代人的特质,执拗、拘谨,甚至有时还有点自私.例如影片中,哥哥自己的水喝完了,夜里偷偷将弟弟的水壶换给自己;途中难得路过一片水域,弟弟毫无顾忌地脱掉衣服在水中嬉戏,而他却迟疑了一会儿才脱下衣服和弟弟一起玩耍等等.在这里,弟弟像是一个有意识的回归者,而哥哥则更像被设置成了一个游历者、冒险者,镜头借哥哥之眼去浏览那些古老的壁画,去穿过寺庙的一个个门洞,去领悟的教诲.他的失落来自外部,来自亲眼见证归家意义的丢失.而弟弟面临的是信仰的灭亡.[4]

影片中还有很多事物都具有隐喻的修辞内涵,例如片头出现的一点点剥落的壁画,这样的表现手法,从一开始就为影片奠定了一个厚重的历史基调,同时也传达了历史的兴衰和文明的进程.在后面的历程中,他们路过一个风蚀严重的山洞,哥哥在洞内发现了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大夏国图景的壁画,此时这一意向的再次出现,既是与片头相呼应,同时也为片中出现的其他意向创造了联系.例如之前在沙漠中隐约看到如海市蜃楼般的师徒四人牵着白马前行的图景;后来,在废弃的村落里,弟弟捡到了象征着方向的指南针还有革命意义的;夜里,宛如梦境般的白马再次出现消失;之后在破旧墙壁上看到的《河西报》和写有“人民公社好”的简报等等,这些看似零星细节其实都蕴含着内在的历史联系,这些都是历史所留下的积淀物,古代的壁画、藏传佛教、废弃的房子、时代的遗迹,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融合的历史和现实.

片中还有一些象征着工业文明产物的元素,如:公路、卡车、白气球等等.弟弟在废弃房子中发现的小伙伴的家庭合照则暗示了环境恶化的趋势已愈演愈烈,频繁的迁移住所似乎已成为常态.同时,遗落的家庭合照无疑让兄弟俩的那种思乡之情再次涌上心头,对家人团聚的期盼,对水草丰茂的向往,这些情感的调动也进一步催化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历史视野下的精神反思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这部电影既是诗意的,也是厚重的,它背后所蕴含的时展所带来的生态问题、社会问题以及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的.近年来,随着草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草原沙化、水土污染,水位下降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正经受着极大的挑战,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生态已迫在眉睫.同时,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让很多家庭的青壮年不得不长期在外工作,由此带来了许多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也正是因为现代化工业进程的推进,牧民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也基本改变,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威胁.草原游牧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各游牧民族与自然环境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创造的成果,这既是他们智慧与力量的结晶,同时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守护草原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我们在进行民族地区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民族自身的发展,根据每个地域的独特环境,制定适宜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视听语言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语言润色

语言文学论文

交际中的语言艺术论文

视听杂志社

语言论文

语言教学和杂志

综上所述,这篇文章为关于经典视听语言专业范文可作为《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和失落的家园和视听语言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视听语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