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语言教育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伯恩斯坦符码理论对幼儿语言教育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语言教育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06

《伯恩斯坦符码理论对幼儿语言教育》

该文是关于语言教育相关论文范本跟幼儿语言教育和伯恩斯坦和启示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摘 要]伯恩斯坦提出的符码理论从语言编码的角度解释了社会底层的子女在学校教育中容易导致学业失败的原因,为研究教育公平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通过对伯恩斯坦符码理论的解读,我们认识到不同经验背景导致不同语言编码;不同的编码形式导致不同学业成就;不同社会关系导致不同的语义相关形式;不同家庭类型导致不同的语言学习方式.因此,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我们应不断地分析幼儿个性化语言编码形式,因材施教;运用多种辅助材料,提升幼儿语言理解能力;鼓励幼儿以完整的句子表达;重视幼儿自主提问.

[关键词]伯恩斯坦;符码理论;幼儿语言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6)11-0091-04

巴兹尔·伯恩斯坦(Basil.Bernstein)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他出生于伦敦东部的一个犹太移民家庭.早期的生活经验,对他一生从事社会分工、阶级与语言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也使他与其他教育社会学家不同,其他教育社会学家主要研究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决定作用,而伯恩斯坦则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知识的分类、传递、评价和认同的过程,以此来解释上层阶级如何利用学校教育实现文化的再制.符码理论共分为语言符码理论、教育符码理论和教育论述理论三个方面.其中,语言符码理论的研究论点主要说明幼儿由于早期生活经验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语言编码形式,进而影响了其以后的学业成就.本文主要对这一方面进行分析,进而获得关于幼儿语言教育方面的启示. 一、伯恩斯坦符码理论解读 1.不同经验背景导致不同的语言编码 伯恩斯坦认为不同阶级本身所处的社会分工原则和生产控制方式不同,阶级本身的位置也就反映出了不同的符码倾向.由于劳工阶层社会分工简单,与物质基础之间的关系具有特定性,容易形成一种限制型编码;而中上阶层由于社会分工复杂,与物质基础之间的关系间接,因此倾向于一种精致型编码.伯恩斯坦进一步指出,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家庭中的子女,由于早期生活中周围环境和父母语言词汇的选择、句型的变化、话语结构以及表达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语言编码.其中,优势阶层的子女语言编码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等特征,伯恩斯坦称之为精致型编码.采用这种语言编码方式者,能以更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事物的看法,表现出对权威的不盲从.而劳工阶层的子女语言偏向于由强调情绪的词组成,具体性、描述性强,倾向于情感的口语表达,称为限制型编码.限制型语言编码的特点有:词汇量小,句子简洁,依赖特定的社会脉络,且倾向于口语化的沟通形式,语言缺乏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不注重个人观点的表达,而强调集体性的价值观念.精致型语言编码的特点有:词汇大,句子机构完整,不依赖特定的社会脉络,倾向于书面化的沟通形式,语言富有逻辑性,重视个人观点的表达.

2.不同的编码形式导致不同的学业成就

伯恩斯坦经过一系列研究证明,拥有精致型编码的学生更容易在学校教育中取得较好的学业成就.这是因为精致型编码的抽象性、概括性、结构性强的特点,与学校教育中教师使用的语言以及教材内容相一致,这便使得拥有精致型编码的优势阶层的子女更容易听懂教师的语言,更容易理解和认同教材中传递的信息,因而更容易取得学业成功.而倾向于限制型编码的农工子女由于来到学校这个新的语言环境中,需要转变自己已有的语言习惯,以很好地适应新的语言环境.然而这种转变往往令劳工阶层学生很难适应,进而对学校产生排斥感或造成他们的自卑感.最重要的是伯恩斯坦认为这才是劳工阶层的孩子在学校里学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学校里的语言环境偏向于精致型编码,教师的教学用语也是一种精致型编码,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教师语言中传递的信息;在考试中,劳工阶层的孩子不能读懂试题.而且有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不同语言编码的存在,因此还是根据以往经验教学,导致拥有限制型编码的学生学业失败.综其原因,限制型编码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精致型编码的语言.两种语言编码形式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不同社会关系导致不同的语义相关形式

在社会关系层面,伯恩斯坦认为,不同阶层由于社会分工原则和生产控制方式的不同,劳工阶级集体关系强,他们说话时因拥有相似的情景,因此,使用简短的词汇甚至肢体语言就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我们哪天去那儿吧,不要告诉她.”倘若我们没有共同的脉络或集体背景,是无法理解句子语义的.在这种沟通脉络中,集体化角色显然高于个人化角色.当说话者彼此的共同背景越同一,即社会关系的集体性越强,语句和语词的选择范围越精简,组成简单语句的可能性越高,语义越要依赖共同脉络理解.长此以往,劳工阶级儿童谈话时预设集体性关系存在,故谈话时常不假思索,反映出语言构思较快,语言选择和组织较简易,故流畅度高.但也倾向于在一个狭隘的范围中挑选,词汇简短、易于理解,句法选择的范围也被缩小了,就形成了一种限制型编码.而中产阶级由于社会分工复杂,个人观念大于集体,中产阶级儿童在谈话时,会假设人与人之间沟通有鸿沟,即社会脉络弱.因此,中产阶级会思考我该怎么说,什么时候说对方才能理解.这样就会促使中产阶级词汇的选择范围更广,句法选择上也更严谨且有逻辑性,但流畅度低.例如,“我们5月1号去海边吧,不要告诉朱迪,因为她太难缠了.”相对于上一句来看,基本上这句话表示说话者的社会关系弱,彼此缺少共同的背景和集体性经验,个人角色高于集体.简单来说就是“我”高于“我们”[7],因此信息无法压缩在一个精简的语句中传递,而改用较长且复杂的句型来表达语义,也因为说话者的共同性不高,扩大了语言符号选择的范围及组合的弹性.

4.不同家庭类型导致不同的语言学习方式

伯恩斯坦提出符码是一种语言的规约性原则.而这种规约性原则是默会地习得.所谓默会地习得即在家庭中进行,因为家庭是儿童语言最初发展的地方.家庭的社会关系形式势必会影响儿童特定语言符码的形成.在家庭成员关系方面,伯恩斯坦认为,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家庭成员的关系组织也不同,可分为地位型家庭和个人型家庭.劳工阶层的家庭大多是一种地位型家庭,而中产阶级的家庭有地位型家庭也有个人型家庭.地位型家庭中家庭成员间界限明确,家庭成员的年龄、身份等社会属性是决定角色认同的重要依据,地位高低是成员差异和权威结构的基础.在地位型家庭中,家庭成员的集体性认同比自主性重要,强调权威和地位关系的固定.地位型家庭采取封闭式的沟通方式,个人较少主动表达内在的动机、意图与目的,一般父母直接决定结果.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不善于表达个人情绪和意见,语言编码倾向于限制型编码.个人型家庭则相反,家庭中地位关系不明确,权威结构不明,成员角色界限模糊,成员之间趋于平等,个人角色和义务可公开讨论,成员的差异性及自主性较高,由于成员角色界线模糊,沟通趋于一种开放的形式,每个家庭成员都被鼓励表达个人意见.因此,在个人型家庭中,个人化角色高于集体性角色.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可以不断练习说明自己的内心想法、动机和态度,无形中需要不断运用更多的词汇、语法和语句来描述自己的观点和所观察到的事物,故语言形式倾向于精致型编码.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是直接决定结果而是先解释原因.例如,在地位型家庭中,父母会简单直接地说“小孩子不能多吃糖.”而在个人型家庭中,父母会解释说“小孩子不能多吃糖,吃糖对牙齿不好.”因此,在个人型家庭中长大的儿童容易形成精致型编码,而在地位型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容易形成限制型编码.

二、符码理论对幼儿语言教育的启示

1.分析幼儿个性化语言编码形式,因材施教

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使我们了解到,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幼儿,由于早期生活经验的不同,会形成两种不同的语言编码倾向.这一点也已被著名语言学家哈桑(R.Hasan)证实.[10]哈桑长期从事研究不同阶层家庭中的母子对话,证明了不同阶层家庭语言习惯的不同,从语言学的角度验证了伯恩斯坦关于语言编码的假设.而且大量研究表明拥有限制型编码的幼儿由于不能适应学校的语言环境,容易导致学业失败.学前阶段的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语言能力高低不齐,其语言形成主要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使幼儿与幼儿之间语言编码方式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每个幼儿的个性化语言编码形式,针对不同的语言能力和采用不同习惯语言编码方式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中的语言环境,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基础.具体应该做到,通过观察幼儿与同伴之间的语言互动,分析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也可以采取与幼儿直接沟通的方式,从词汇、语义、语法、语言脉络和个人情绪表达是否明确等几个方面判断幼儿的语言编码形式.同时,经常与幼儿父母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因为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认为早期家庭生活经验是导致幼儿产生不同的语言编码倾向的主要原因,并且与幼儿父母沟通更能挖掘幼儿语言发展背后的原因.从家庭背景中确定幼儿的语言编码形式,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发展.

2.运用多种辅助材料,提升幼儿语言理解能力

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认为,拥有限制型语言编码的孩子,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中的语言环境,进一步来说就是倾向于限制型语言编码的孩子不能完全理解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能读懂试卷,导致他们学业失败.为此,教师应该尽量顾及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和语言编码形式,根据学前阶段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必要时运用恰当的教具,帮助幼儿理解语义.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儿童的认识发展还离不开具体的事物,第二信号系统不完善,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事物来认识外界.祁文慧教授在《幼儿语言研究的新探索》一文中提到,“幼儿语言的习得过程,本质上就是基于认知经验的语言网络自建构的过程.幼儿先是基于对世界的感知形成认知图式,然后基于认知图式形成语义结构,最后通过语义结构形成句法结构.”这就启示我们,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时,适时地使用一些抽象的、高度概括的语言是可以的.但是,必须要借助具体的教具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语义,照顾到不同语言发展水平的儿童,进而帮助幼儿形成结构严密的句法结构.

3.鼓励幼儿以完整的句子表达

符码理论认为,劳工阶层由于社会分工不同,集体性强,语言依赖一定的社会脉络,体现出简洁性的特点,因此导致他们在词汇范围上较小,而且语言的逻辑性差,有时运用几个简单词汇甚至是利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就可以进行沟通.而且很多研究表明,在幼儿园中有些小朋友在与教师或者家长等比他年长的人进行沟通时,句子不完整,省略许多连词、形容词,只说动词和主要名词,这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当前家庭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比例,父母或家里的长辈极其宠爱孩子.于是,在对话中出现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幼儿只需说一个词,或者一个眼神和动作,大人便心领神会,马上去做.例如,幼儿说买再用手一指,父母就马上去买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根据伯恩斯坦的理论,社会脉络之间的有机连带形式越强,组成简单语句的可能性就越高.长此以往,语句和词汇的选择范围越精简,导致幼儿形成了一种限制型的语言编码方式.[12]虽然伯恩斯坦一再强调,限制型编码与精致型编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只是两种不同的沟通形式.[13]但是,毕竟学校里的语言倾向于精致型编码形式,而且我们也认为精致型编码由于说话时不依赖特定的社会脉络、词汇概括化程度高、个人意愿表达明确,这些更符合一个精英人才的标准.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幼儿理解甚至形成精致型编码,教师和家长应该注意引导幼儿说一段完整的话,必要时还应该让幼儿解释一下自己的理由.

4.重视幼儿的自主提问

在“不同的家庭类型导致不同的语言学习方式”一段中,伯恩斯坦重点阐述了家庭成员间的角色关系和沟通方式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编码的形成,使我们了解到地位型家庭中,父母的权威被凸显出来,一般是父母直接决定结果,子女的自我情绪或意见没有有效的表达途径,因此,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幼儿更容易形成限制型编码.而在个人型家庭中,家庭成员间的角色界限模糊,成员的自主性较高,父母的权威被隐藏.在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不但可以提出对家务的看法,也可以说明自己的内心想法、动机和态度,无形中需要不断地运用更多的词汇、语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的是一种精致型编码.由此可以看出,家庭重视对幼儿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形成精致型编码.[14]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自主提问,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在当前幼儿园教育中,一些教师为了保证集体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时候会对幼儿的提问视而不见,根据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这样做不利于幼儿形成精致型语言编码形式.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的每一次提问,抓住语言教育的契机,用充足的耐心向幼儿解释,使他们理解,并且这样做还有助于幼儿形成清晰、富有逻辑性的语言.

语言教育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教育杂志投稿

师德教育论文

教育杂志社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小结,这是一篇关于对写作幼儿语言教育和伯恩斯坦和启示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语言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语言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