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内蒙古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和辽代内蒙古草原题材墓葬壁画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内蒙古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27

《辽代内蒙古草原题材墓葬壁画》

该文是内蒙古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跟内蒙古草原和辽代和墓葬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历代艺术创作的源泉.辽代作为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草原文化艺术创作众多,绘画便是重要的一类.墓葬壁画作为现存最多的辽代绘画艺术,从出行及归来图、饮食图、狩猎图、放牧图、草原风景图和草原游牧驻地图6个方面,展示出了辽代草原题材绘画艺术,是在传统游牧文化、唐宋文化以及西方文化共同作用下绽放而出的艺术瑰宝.

关键词:辽代;绘画;墓葬壁画;草原文化;游牧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59~ 2017) 11- 0016- 05

草原文化一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数先民在蒙古草原上策马奔腾,面对广阔无垠的草原、连绵不绝的戈壁荒原,内心必然会产生一种不同于中原农耕文明的心里认知.独特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激发出游牧民族独特的文化创作灵感,无形的灵感付诸于有形的承载物质便汇聚出了草原题材绘画.草原题材绘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石器时代内蒙古地区的岩画开始草原题材的绘画便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它通过对草原生存环境、狩猎情形以及鹿、虎等动物的写实性描画,奠定了草原绘画题材的原始基础.使得草原绘画题材进一步发展和趋近于成熟,是在辽朝时期.辽朝作为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其绘画艺术的发展上承袭了历代草原题材的风格,并与中原地区的绘画技艺及艺术风格相结合,呈现出兼容并蓄的风貌.由于历史的冲刷,流传到现在的辽代绘画极其稀少,这就使得辽墓中出现的壁画成为研究辽代草原题材绘画的重要资源,本文即通过内蒙古地区辽代墓葬壁画来透视辽代内蒙古地区草原题材绘画.

一、内蒙古地区辽代草原题材壁画墓发现情况

内蒙古地区作为辽朝腹地——辽上京、中京所在地,己发现和发掘众多辽代墓葬,其中涉及到草原题材的辽代壁画墓有将近40座.根据壁画表现的具体草原文化内容,将其分为出行及归来壁画类、饮食壁画类、狩猎壁画类、放牧壁画类、草原风景类和草原游牧驻地类6种草原绘画题材.

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草原王朝,车马出行是其日常的生活方式,故在“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观念的影响下,出行、归来图成为辽墓壁画中最常见的草原题材绘画之一,在内蒙古地区发现的拥有出行、归来图的辽墓主要有哲理木盟库伦旗一号墓、哲理木盟库伦旗2号墓、白塔子辽墓、库伦旗六号墓、敖汉旗北三家子辽墓、库伦旗七、八号墓、解放营子辽壁画墓、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敖汉娘娘庙辽墓、宁城鸽子洞辽墓、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辽墓、宝山1号辽墓、滴水壶辽墓、羊山1-3号墓、沟辽墓、白音罕山韩氏家族墓、扎鲁特旗辽墓、契丹贵妇壁画墓[1]等墓葬,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为破坏严重无法辨别的辽代墓葬壁画,故不做论述.在这20多座辽墓中,出行、归来图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为哲里木盟库伦旗一号辽墓,在墓道的北壁绘制出的出行图气势宏伟,全景式呈现出契丹贵族在草原上出行的场景,以车骑组成的第一方队为先导,帮主人探路前行.随后为仪仗队,由旗鼓组成,既有髻发的契丹族人也有头戴幞头的汉人形象.最后为出行收稿日期:2017-09-08基金项目:内蒙古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草原丝路书画艺术专项“辽代内蒙古草原题材绘画艺术研究”(16217)作者简介:聂定(19 91-),廊坊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赤峰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考古技术与应用图的主体部分,以男女主人为中心,最前为女主人乘车画面,女主人头戴瓜皮帽在一随从的陪伴下正欲登车,此车为契丹特色的轿顶式高轮小车.后为男主人坐骑,男主人髻发,身穿窄袖长袍,足登黑靴,在4个契丹仆人的服从下,正欲骑马而行.在整幅长达22M画面中契丹、汉等男女各色人物达到29位,围绕男女主人出行场景,前后连贯,构图合理,把契丹贵族出行画面刻画得惟妙惟肖肖.

契丹饮食与中原地区的饮食有着极大的不同,更多的表现出草原游牧文化的特色,这种不同不仅仅在于其主要食材以奶肉为主,还在于奶肉的食用方法与中原地区相比更加豪迈粗狂.辽墓中发现的饮食类壁画有备饮图、备食图、烹饪图、庖厨图、敬食图、宴饮图等.在内蒙古地区拥有草原特色饮食壁画的墓主要有铁匠营子辽墓、滴水壶辽墓、羊山1-3号墓、敖汉七家子1、2、5号辽墓、沟辽墓、敖汉旗北三家子1号辽墓、解放营子辽壁画墓、敖汉下弯子1、5号辽墓、耶律弘世墓、耶律弘本墓、扎鲁特旗辽墓、宝山1号辽墓、翁牛特旗山咀子3号墓、巴林左旗白音敖包辽墓、喀喇沁旗娄子店1号墓[s]等20座辽墓.其中羊山1号墓中的宴饮图最具有代表性,绘制在天井的西壁,壁画主体为进行烹饪料理的7个契丹男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为一髻发契丹男子在一大鼎中正在沸水煮肉,其旁边一人正在用小刀切肉,挨着他的两个人,一个在端着碗盘,一个在盘中用筷子夹食物,他们身后还有3个人围着桌子,桌子上摆有碗筷以及馒头和包子,此外在3号墓的宴饮图中还有一人叼刀、挽袖准备从大鼎中将肉捞出等形象的刻画[4].以肉和奶为主的饮食,同时大锅煮肉、用刀削肉、挽袖叼刀等形象,具有显明的草原文化特色,反映出草原民族的日常宴饮生活.

骑马射猎是马上民族的基本生活,故在辽代壁画墓中也是常见的题材之一,通过对骑马、射箭、猛虎等画面的描写,生动展现出内蒙地区草原狩猎场景.其中敖汉七家子1号辽墓中在墓顶的正顶部绘画狩猎图,整幅图画可以分为6部分,其中最大的一部分便是狩猎的对象猛虎,虎头微转怒目而视,二前腿站立,后右腿在前,左腿在后,尾部上翘弯起,双耳似在听周围动静.剩下5部分中东北面和东南面两幅各位一人骑于一飞奔之马上满弓欲射猛虎,北面和西北面分别为一人左手握马缰和右手握马缰在奋力向前追逐,西面由于脱落严重难以辨识[5].另一具有代表性的狩猎图出现在沟辽墓中,在墓室西面绘有狩猎出发前的情景,在画面5个契丹男子中,右手擎鹰者最具有特色.鹰是契丹贵族打猎最重要的伙伴,契丹贵族为了得到优秀的猎鹰——海东青,将其视为最重要的贡品,让女真族每年都为其进贡大量的海东青,此外,还有一人携带弓箭以及草原特色乐器,充分表现出草原文化特色.

中原地区以农耕为立国之本,作为马上民族的契丹虽然在建国以后鼓励农业发展,但是其立国根本还是畜牧业.故在辽史中载有“其富以马.其强以兵.纵马于野,驰兵于民,有事而战……马逐水草”[6],其拥有部族牧场、国家牧场、私人牧场等多种类型.这种草原的游牧方式便是辽墓壁画中放牧图的来源,在敖汉娘娘庙辽墓、扎鲁特旗辽墓、克什克腾旗二八地辽墓、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辽墓、喀喇沁旗娄子店1号墓等内蒙地区的辽墓中都绘有放牧图.其中扎鲁特旗1座辽墓辽墓中出现了3幅放牧图,其中一幅位于东壁门洞上的外层,绘画主体为3人山间放牧图,其中两人手中握有用于驱赶牧群的长杆,牧群以牛为主还有一只羊:第二幅位于东壁门洞上的里层,为牧童放牧图,牧童手持牧牛羊器具正在轰赶身旁的牛群,在其南面还有3只羊在悠闲的吃着草:最后一幅位于西壁门洞上方外层,此图相对于前两幅图而言,放牧种类有所不同,其主体为马群和骆驼群,其中骆驼群在整幅画的最前方,在其身后不远处由众多匹马组成的马群飞奔而来,最后为虚拟化的山坡丛林,这幅放牧图中未出现放牧人,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壁画年代久远牧者已经掉落,或者是作者有意为之,预示着牧者还在马群之后.这3幅图画将辽代放牧的主要对象都描述了出来,而且牧者也从年少的牧童到老年的牧羊人,全面展示了辽朝草原牧民的放牧场景.

在辽朝建立后,虽然一些契丹贵族开始建立宫殿、房屋,过起了和中原农耕民族一样的定居生活,但以契丹族为主的大部分游牧民族仍然过着牵马拉车、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们居无定所,随着季节、雨水以及草场的变化而不断的迁徙,没有固定的居所和房屋,所有的家人以及家资都在迁徙的车上和跟随迁徙的牛羊身上.对于这种日常生活场景,在上烧锅1号辽墓和克什克腾旗二八地1号辽墓中有描述,其中上烧锅1号辽墓壁画描述的是迁徙过程中契丹游牧家庭,在整幅画的最前面为家庭的成员,由于破坏严重难以辨别,其后为契丹族常用的高轮车,车上还盖有黑毡布,车旁是一玩耍的小狗,后有一头牛拴在车位,随后为一人驱赶的羊群和马群,这一场景将草原游牧过程中的小憩表现得淋漓尽致.克什克腾旗二八地1号辽墓在石棺内侧绘制的是草原游牧过程中的某一驻地情景,整幅绘画的最前面为3辆高轮毡车,在毡车的旁边还有一条小狗趴着,挨着毡车有一前一后两人取水回来正在向后走,两人的前面还有一只奔跑的小狗,他们所去的地方有3座毡帐,其中白色的毡帐在中间,前后为黑色的,在整幅画的最后为生机勃勃的树木以及4只在天空中翱翔的天鹅[8].整幅画面动静结合,将草原住地生活的场景表现得惟妙惟肖.

抬头晴空万里白云飘飘,俯身绿草如海一望无垠,各种鲜花点缀在浩瀚无边的绿毡上面,微风拂过牛羊若隐若现,这就是草原风光.北方起伏延绵的山坡,不同于南方山的干奇百怪、洞幽景奇,而是更多了一份旷达与雄伟.对于草原山水的描述在库伦旗七号墓、辽庆陵、水泉沟辽墓等都有体现,其中以辽庆陵中的四季山水图最为壮丽和具体.辽庆陵中对于北方草原四季景色的描述绘制于中墓室的4个墓壁上,春季景色以中间蜿蜒的小河为分界线,河内还有天鹅、鸳鸯等在游动.河岸两旁杂草丛生,还有奔跑的小鹿,在右上角绘有平缓的山脚,整幅图画静的山、树、草与动的水、天鹅、鹿相结合,构成了生机盎然的北方春景图:夏季景色为北方山水图,在烈日的照耀下,山间河流奔息不停,旁边山林中百花点缀着枝繁叶茂的树木,空中的燕子和山中的野鹿交相辉映,绘制出丰富生动的盛夏景色:秋天的景色则刻画的更加肃穆,山间稀疏的树木配上地下枯黄的落叶,让秋的味道更加浓重,近处山坡上抬头长鸣的野鹿与远处飞翔的候鸟,使秋的色彩多了几分悲伤,整幅画面用阔叶、霜木配上动的鸟、鹿,对于北方秋天的刻画更加真实自然:冬季的景色主要刻画出在山林间一队野鹿爬山而行的情景,周围的枯木老树以及空旷的山林,更加衬托出了冬季北方严寒、荒凉的风光[9].这四幅北方四季图独具特色,并且将辽朝草原地区四季独特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是辽代北方题材山水画中不可多的珍品.

二、辽代内蒙古地区草原题材绘画中的游牧文化

出行及归来壁画类、饮食壁画类、狩猎壁画类、放牧壁画类、草原风景类和草原游牧驻地类6种草原题材绘画,作为辽墓壁画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阐释出了草原文化的内涵,反应出了辽朝社会草原题材绘画的艺术水平.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草原题材绘画与其它时期的草原题材绘画相比,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体现在对于草原地区独特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阐释.

内蒙古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方式,使得辽朝草原题材绘画继承了之前草原民族文化的传统.

其一,就是辽墓草原绘画题材的选择上,辽墓草原题材壁画中多出现有动物形象,敖汉七家子1号狩猎图中的猛虎与匈奴墓葬中出土的虎纹牌示有着共同的神韵,而且以猛兽作为装饰图案,是匈奴文化中的重要特色:鹿的形象在辽墓草原壁画中是很常见的题材,这种热衷于对野鹿形象的刻画和描述多次在鲜卑装饰中,此外还有猎鹰、奔马等都是草原民族惯用的绘画内容:宴饮图作为唐宋墓葬壁画的重要内容,辽墓壁画对其加以草原化的改造,将煮肉、切肉、奶酪等草原游牧民族特色标志替换了原来中原地区宴饮图中的食物.

其二,在绘画技法上继承了草原民族的特点,它不刻意追求绘画的工笔性,不强调笔法的统一、步调的一致,而是通过粗糙的画法,简单的构图,勾勒出真实的生活情景,如克什克腾旗二八地1号辽墓中的游牧生活图,全图仅用线条勾勒出简单的毡帐,对于毡帐上的具体装饰、花纹以及细部构造都没有详细描述,对行人、高轮毡车、小狗、天鹅同样采用了这样的绘画技法,虽然简单.甚至有些粗糙,但是辽朝牧民在游牧驻地的生活情形跃然于画面之上,感觉更加生动逼真.辽墓壁画在绘画技法上还大量采用里、外双层绘制的方法,如扎鲁特旗辽墓对于放牧图的绘制.而将静止的山、树、车、毡帐与运动的虎、鹿、羊、马、骆驼以及人物相结合的构图方法,给了辽墓壁画以生命力,让静止的画面活力起来.

绘画追求精神的表达,突出对草原游牧民族气质的描述,是辽代草原题材墓葬壁画对草原民族文化的又一表现.无论是出行图、归来图还是放牧图、狩猎图,其中马的形象是当之无愧的主体.对于马的绘画既不同于写实派注重和真实的马完全一样呈现在壁画上,也不同于隋唐壁画中对于马的描述只注重造型,而是更多的通过某一点的描画,突出草原奔马的气势与意志,更加注重拟人化的内心世界的刻画.在宴饮图以及出行图的人物造型上同样采用了突出局部的刻画手法,其主要作用就在于通过细节的描述来展现出人物的心里活动.将局部突出手法与猛虎、荒原、鸣鹿等具体背景相结合,展现出草原民族特有的豪迈、勇猛、开阔及粗爽的胸怀.草原文化中部族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使得辽墓草原题材的壁画更加注重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平等的思想,呈现在画面上,就出现羊、马、狗等动物和人所占的比例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而不存在特意将人物放大,变得异常勇猛伟岸,将动物刻画得很脆弱.人与人也是如此,不同于中原地区的一些绘画,将君主、王侯将相、主人刻画很英俊突出占据整个画面的大部分,而其余的随从、仆人、士兵等刻画的很小,出现仅仅是为了衬托主人,而是都平等处理,给每个人物相当的画幅.可见辽代内蒙古地区草原题材绘画从主体、技法到画幅布局、精神表达都具有浓厚的游牧文化.

三、辽代内蒙古地区草原题材绘画中的舶来文化

辽墓草原题材壁画,在传承历代游牧文化的同时与其它时期草原题材的绘画艺术相比又有着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出现,更多的是与当时辽朝所处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文化环境的影响有关.辽朝建国以后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统治区域,向南达到幽云地区,向西达到河西走廊,重新联通了因为战乱而断截的丝绸之路,商贸、战争、逃荒等方式使得大量不同民族的人汇聚到了辽朝的统治区域.而辽朝的统治者对于这些外来人口和随他们而来的外来文化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政策,这就使得各种文化在辽朝统治区域内都能自由发展.在文化的发展和交融中,影响深远的就是来自于中原地区的唐宋文化,其次还有随着契丹西征开通的草原丝绸之路而来的西方文化.

辽朝在时间上承接隋唐五代,又与宋朝并立于南北,其政治制度、社会管理多吸收唐风的经验.在丧葬上从“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之后,乃收其骨而焚之”[1 0]开山建陵,本身就是受到隋唐丧葬制度的影响.内蒙古地区辽墓草原题材壁画中的出行图虽然在具体内容上表现的为草原游牧出行的场景,但是其灵感、在墓葬中的布局位置都受到了从秦汉以来中原墓葬中车马出行图的影响,其中对于女性的刻画,很多还保留唐朝的神韵.宴饮图更是宋墓中最常见的壁画,辽墓将其中的饮食种类、方法等换成了草原特色,但是在桌、椅等的绘制中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五代及宋的风格.在绘画技巧上,隋唐时期注重用线条描绘景物,画面简洁明了的风格,在辽墓放牧图、草原游牧驻地和草原风景图中通过用细线刻画树木的技法体现出来.在画幅布局上,内蒙古地区辽墓草原题材壁画写实性较差些,对山川、树木及毡房等的刻画不追求和真实事物的相似性,有些甚至与现实中的事物相差很大,这明显是受到隋唐时期绘画技艺中以形表意、重情轻实思想的影响的表现.总之,在绘画灵感、画幅布局、绘画技艺及中轴对称思想上都明显受到隋唐绘画艺术的影响.辽朝打通西域通道以后,有源源不断的西域商人、旅者追随着驼铃声音来到辽朝腹地,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西方的商品,还有异域的艺术文化.在羊山1号墓室东壁的宴饮图上,绘制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其中有一种水果比较特殊,即西瓜.在辽朝打通西域之前,中原地区还没有栽培的西瓜,西瓜随着辽朝的西征,进入到了辽朝腹地,登上了宴饮图.除西瓜之外,还有葡萄、石榴以及西域的美酒都进入了内蒙古地区草原题材绘画中.另一种来自西方的绘画装饰就是内蒙古地区辽墓草原题材绘画中常见的火焰纹装饰,这种装饰是在当时传播过来的佛教或者起源于中西亚地区的拜火教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可见外来的美食、宗教在满足辽朝人们口福和信仰的同时,也给予辽朝艺术创作上的灵感.

辽王朝雄立中国北方二百多年,在政治上对各民族采用分而治之的南北面官制,在经济上重视畜牧业的同时鼓励农耕经济,在文化上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再加上开放的民族心态,使得辽代内蒙古地区草原题材绘画呈现出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既有对以前草原民族绘画传统的继承,又受到来自中原地区强烈的唐、宋绘画的冲击,同时还有随着草原丝绸之路从遥远的西方传递过来的异域文化的影响.参考文献:[1]吉林省博物馆,哲里木盟文化局.吉林哲里木盟 库伦旗一号辽墓发掘简报U].文物,1973,(8);王健 群.库伦旗二号辽墓发掘散记U].社会科学战线, 1978,(1);敖汉旗文化馆.敖汉旗白塔子辽墓U]. 考古,1978,(2);哲里木盟博物馆,内蒙古文物工 作队.库伦旗第五、六号辽墓U].内蒙古文物考 古,1982,(2);敖汉旗文物管理所.内蒙古昭乌达 盟敖汉旗北三家子辽墓U].考古,1984,(11);齐晓 光.内蒙古库伦旗第七、八号辽墓U].文物,1987, (7);项春松.解放营子辽壁画墓发掘报告U].松州 学刊,1987,(4—5);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辽陈 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发掘简报U].文物,1987,(11); 邵国田.敖汉旗娘娘庙辽代壁画墓U].内蒙古文 物考古,1994,(1);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辽中 京博物馆.宁城县鸽子洞辽代壁画墓U].内蒙古 文物考古文集,1997(第2辑);兴安盟文物工作 站.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辽墓清理简报U].内蒙古 文物考古文集,1997(第2辑);齐晓光,盖志勇, 丛艳双.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发掘简报U]. 文物,1998,(1);王未想.内蒙古巴林左旗滴水壶 辽代壁画墓U].考古,1999,(8);敖汉旗羊山1-3 号辽墓清理简报U].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1); 敖汉沟辽代壁画墓U].内蒙古文物考古, 1999,(1);塔拉,马凤磊,张亚强,王青煜.白音罕 山辽代韩氏家族墓地发掘报告U].内蒙古文物 考古,2002.(2);董新林,塔拉.内蒙古扎鲁特旗浩 特花辽代壁画墓U].考古,2003,(1);王大方.古代 契丹的汉族贵妇壁画墓[N].中国民族报,2004- 03-05.[2]吉林省博物馆,哲里木盟文化局.吉林哲里木盟 库伦旗一号辽墓发掘简报U].文物,1973,(8).[3]赵国栋,宋国君.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铁匠营子 砖厂辽墓U].内蒙古文物考古,1997,(1);王未想. 内蒙古巴林左旗滴水壶辽代壁画墓U].考古, 1999,(8);敖汉旗羊山1-3号辽墓清理简报U].内 蒙古文物考古,1999,(1);敖汉旗七家辽墓U].内 蒙古文物考古,1999,(1);敖汉沟辽代壁画 墓U].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1);敖汉旗文物管 理所.内蒙古昭乌达盟敖汉旗北三家子辽墓U]. 考古,1984,(11);项春松.解放营子辽壁画墓发掘 报告U].松州学刊,1987,(4—5);敖汉下弯子辽墓 清理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1991,(1);巴林右旗 博物馆.辽庆陵又有重要发现.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0,(2);董新林,塔拉.内蒙古扎鲁特旗浩特花 辽代壁画墓U].考古,2003,(1);齐晓光,盖志勇, 丛艳双.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发掘简报U]. 文物,1998,(1);项春松.辽宁昭鸟达盟地区发现 的辽墓绘画资料U].文物,1979,(6).}]敖汉旗羊山1-3号辽墓清理简报U].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1).;]敖汉旗七家辽墓U].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1).j][元]脱脱.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7]项春松.上烧锅辽墓群U].内蒙古文物考古,1982, (2).;]项春松.克什克腾旗二八地一、而号辽墓U].内蒙古文物考古,1984,(3).)]张鹏.辽代庆东陵壁画研究U].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3).LO]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7.

(责任编辑姜黎梅)

内蒙古论文参考资料:

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

结论:本文是一篇适合内蒙古草原和辽代和墓葬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内蒙古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内蒙古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