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工匠精神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价值与路径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工匠精神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22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价值与路径》

本文是工匠精神类论文例文和高职和工匠和价值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辜桃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课教学部,湖南 娄底 417000)

摘 要:“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既需要国家政策导向,也需要教育强化.“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教育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现实需求,是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客观需求.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具体路径包括:转变价值观念,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顶层设计;依托课堂教学,打造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强化校企合作,构建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平台;厚植工匠文化,营造工匠精神培育的浓郁氛围.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匠精神;价值;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7)08-0114-03

继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到“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由此可见,“工匠精神”既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观,也是时代的呼唤.“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既需要国家政策导向,也需要教育强化.2017年3月1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应邀就“教育改革发展”这一主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我们国家教育的发展,建设教育强国,职业教育非常重要,和普通教育一样,是我们国家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智力保障.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爱迪生,需要培养鲁班.”高职教育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应积极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基地.

1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探讨

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掌握纯粹的职业技能,更需具备“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已成为当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备的特征,是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高职学生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后备力量,是企业未来的技术骨干,他们的素养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水平.因此,高职教育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1.1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教育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现实需求

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工匠精神”是我国辉煌科技发明的重要支撑.鲁班发明、庖丁解牛、曾候乙编钟等历史故事折射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对技艺的孜孜追求.但在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立竿见影、急于求成、不甘心“坐冷板凳”的短视行为使社会上大量出现各种“差不多”现象,“中国制造”成为“粗制滥造”“山寨版”的代名词,“工匠精神”逐渐没落.综观美国、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的历史经验,他们的企业之所以基业常青,源于其对“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有学者在谈到近两百年德国的现代化道路时认为:“从外部看,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部看,支撑这一道路的是‘工匠精神’——对技术工艺宗教般的狂热追求远远超越了对利润的角逐.”[1]68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匠精神”是制造业强国的催化剂.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国在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战略,作出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全面部署,这一战略的推进必然引起制造业人才队伍结构的调整,这就需要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工匠精神”的涵养.

1.2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工匠精神”的本质不是在于把工作或技艺当作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对工作精益求精、对产品精雕细琢、对技艺追求极致的价值观.《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中“大学生就业时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调查结果显示,沟通能力和专业技能依然最受求职者关注,其次是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而道德修养、组织能力、独立能力、协作能力、进取心、刻苦精神与工作热情等,这些被用人单位与社会所看重的基本素质,却被求职大学生相对忽略.由于“工匠精神”的缺乏,高职学生就业后频繁跳槽、“闪辞”的现象时有发生.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2015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率分别为24%、43%”,有98%是主动离职,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高职高专:46%)和“薪资福利偏低”(高职高专:48%)[2].“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其提倡的专注、坚守正是高职学生必须学会的品质,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刻苦钻研,才能成为行业的翘楚.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不仅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成功求职,而且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3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客观需求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的范畴,培育技能是它的工具理性,培养“人”是它的价值理性.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仍停留在表面,内涵建设上走入了重技能传授轻人文教育、重外在规范轻内在素质、重知识灌输轻道德教化的实用主义误区,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有三件事情是大学必须要做的:职业训练、整全的人(the whole man)的教化和科学研究.”[3]40《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也明确提出,高职教育应“着力培养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必须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秉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一批执着专一、踏实肯干、一丝不苟的人才,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2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高职院校应在充分认识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充分挖掘、整合各种校内外教育资源,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实效性.

2.1转变价值观念,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顶层设计

“工匠精神”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良性互动.高职院校应站在时展的前沿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培育对学生、学校、企业、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改变以往偏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观念,树立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理念,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切入点,探索与之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将“工匠精神”培育纳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全过程,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通过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将弘扬“工匠精神”落到实处,形成“顶层设计、宣传引导、课堂教育、文化涵养、实践养成”的全方位培育机制,加强学生爱岗敬业、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的培养,使“工匠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2.2依托课堂教学,打造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需要课堂教学的渗透,使其常态化、具体化.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师应充分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在讲述创新创业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内容时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让学生明白践行“工匠精神”的价值与意义,有针对性地推进“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二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教育.专业课教师要加强对专业课教材的分析,将专业课的教学目标与本专业学生需具备的职业素养有效融合,在制定单元知识与技能学习目标时也要制定具体可行的职业素养目标,有意识地向学生说明本专业所对接岗位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工作职责等,通过理性培育与引导,使“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专业课教学的始终.

2.3强化校企合作,构建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平台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离不开真实的实践环境,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因而校企合作是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支撑.“职业院校必须利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平台,加强‘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从而使‘工匠精神’与技术活动、技能培育有机结合起来.”[4]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标准,开发教学项目,承担教学任务.高职院校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去企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企业发展理念、了解企业规范、领悟企业文化,在良好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促进职业行为的养成,在实践中培养“工匠精神”;另一方面,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走进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面对面指导、开办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逐渐使“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内核,成为学生自觉的精神追求.

2.4厚植工匠文化,营造工匠精神培育的浓郁氛围

高职院校厚植工匠文化,必须“要精心营造校园文化环境,陶养学生的匠心”[5].在物质文化层面,精心打造教室或实训场地的文化长廊,张贴行业内“工匠精神”践行者的画像及名言、悬挂反映“工匠精神”的横幅或标语,利用校园橱窗、校报、校园微博、校园微信号等载体宣传“工匠”精神.在精神文化层面,高职院校要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制度文化层面,将“工匠精神”融入学校发展规划、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制度中,用制度引领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把“工匠精神”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行为文化层面,以校园活动为平台,邀请讲授职业道德课的教师举办职业道德知识讲座,邀请行业精英、优秀校友分享成功经验,举办有关“工匠精神”的征文活动、演讲赛、辩论赛,鼓励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技能大赛,观看《留住手艺》《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等.此外,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参观考察工厂、高新技术产业区、科技馆、民间作坊,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调研走访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领悟“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

3结语

“培养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立校之本”[6],“工匠精神”培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绕不开的一个话题,需要高职院校的长期坚守.高职院校必须正视发展中存在的困境与问题,结合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求、自身发展的需求及学生发展的需求,加强内涵建设,培养更多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德艺双馨的能工巧匠,勇于担负起培养“大国工匠”的使命,助推“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的升级.

参考文献:

[1] 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 彭宏.超三成大学生毕业半年内曾有离职经历[EB/OL].(2017-01-16)[2017-04-30].http://edu.people.com.cn/n1/2017/0116/c1053-29025508.html.

[3] Jaspers K. The Idea of The University[M]. Reiche H A T, Vanderschmidt H F, trans. Boston: Beacon Press,1959.

[4] 李小鲁.“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16-5-13(5).

[5] 罗海鸥.厚植工匠文化,教育从何入手[N].中国教育报,2017-4-6(7).

[6] 周兴中.工匠培养的关键在精神成长[N].中国教育报,2017-3-21(10).

(责任校对蒋云霞)

工匠精神论文参考资料:

抗战精神论文

精神科护理论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论中国精神的论文

中国精神论文2000字

大学精神论文

上文结论:这是一篇关于对写作高职和工匠和价值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工匠精神本科毕业论文工匠精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