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大学生道德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跟当代大学生道德内化刍论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大学生道德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14

《当代大学生道德内化刍论》

本文是大学生道德毕业论文怎么写跟内化和道德和大学生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西昌学院 胡 映

摘 要: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只有遵循其内在规律才真正具有实效性.该文从道德认同、道德教育和道德体验的角度,初步探讨了促进当代大学生道德内化的根本问题.

关键词:道德内化;道德认同;道德教育;道德体验

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知、情、意、念、行的发展历程.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转化为个体道德品质和信念的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转化的某种作用,其中内化作用是关键所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外在条件仅仅是提供了道德品质形成的客观可能性,而大学生从自身需要出发,自觉地对道德规范进行筛选、认同,将其纳入自己的品德结构体系中,把外在、他律的道德原则及规范内化为个体内在、自律的道德品质和信念才是道德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

一、道德认同是当代大学生道德内化的基础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及基本原则、主要规范.处于社会支配地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决定了主流道德体系,反映“应当”与“不应当”的关系,表达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愿望.然而,道德规范的遵守却是一个互动的双向过程,其前提和基础需要人们对道德规范的认可和接受,自愿受其约束,即道德规范所表现的特质与受控者的生活经验、社会态度相一致、相契合,才能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并最终外化为实际的规范行动.

新时期我国的道德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之上并为之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社会也必然会规范出一系列道德原则、规范来约束这一特殊群体.但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大学生实际道德水平与社会期望值失衡的状况,究其原因分析是社会道德规范与大学生道德认同和需求不协调,大学生的道德选择与社会道德标准发生冲突是重要因数.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原理,大学生对道德的需求也应该是多层次需求.一方面,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普通道德需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当代大学生已逐步衍变为普通劳动个体,日常面对更多的是具体的大学生活,他们需要平常人的道德标准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利益道德需求,提高其的科技文化和心理素质,并以此来缓解竞争时代的压力.利益驱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大学生道德利益原则的利益指向是大学生成才需要上的潜在利益,追求利益的利己性、社会性和应当性,使利益驱动内化为大学生个性心理素质和道德精神,外化为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实践行动.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人”的高尚道德需求.受过多年教育而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希望所在,社会道德的高期望值也理所当然.大学生在求得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希望具有展现青春风采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广阔舞台,历史上多次证明大学生在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关键时刻都能够体现出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坚强意志.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过程中,当代大学生优异表现事实上消除了社会上相当部分人对80年代后的担心,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满足了大学生高层次的道德需求,他们能自愿和主动地接受和认可,自觉地内化为道德品质和信念,并外化为具体的实践行为.

二、道德教育是当代大学生道德内化的关键

道德教育是指生活于现实社会关系中的有道德知识和经验的人们依据特定的道德准则对他人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一种活动.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但良好的道德品质却不可能与生俱来,在其形成过程中还极易受一些社会不良道德表象的诱导而产生道德困惑,甚至发生道德扭曲.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道德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在道德选择过程中能够正确地鉴别和筛选,把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势在必行.

第一,道德教育应回归“生活需要”的教育本质.马克思主义曾明确提出,人通过其“生活活动”所创造有意义的世界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它与动物以“生命活动”为内涵的“生存世界”是具有本质的区别,日常生活世界是人类活动的根本价值和基本源泉.大学生道德教育无疑是一项最基本的人类教育活动,教育目标也应回归大学生生活需要的本质诉求.“生活世界”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一是生动的主观性,二是丰富的文化内容(包括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经验常识、美德传统等等),这两个方面不可分割地有机统一于生活世界当中.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必将深刻地改变学校道德教育的旨趣,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首先,道德教育主要将不是向受教育者传授某种特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而是要启发他们的道德主体性,从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本质、价值和尊严.其次,道德教育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把人类尤其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最后,道德教育要在更大程度上科学引导受教育者干预并且超越社会生活,从而更充分地实现人的本质所赋予他们的潜能,培养出既适应现实又适应未来的一代新人.

第二,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创新性开展道德教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影响因数的扩大,社会多元化和思想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诉求方式也明显地发生了新的改变,高校道德教育需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以适应新形势带来的挑战.首先,调整好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关系.融合我国优秀道德文化与世界先进道德文化的点,探索传统道德与时代特征相协调的德育内容,研究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新需求,增强道德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到大学生心里去,真正被大学生所喜爱、所接受.其次,处理好道德教育总目标和个性化教育需要的关系.在弘扬道德主旋律,坚持人才培养基本标准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要求,为学生设计出多层次的道德目标,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强制式要求为因材施教的引导,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个性需求.再次,主动应对信息时代道德影响的新动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正逐渐成为信息传播中的主角,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正成为网络信息的受众,如果道德教育不能主动及时地介入,就会失去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制高点.通过建立道德网站等,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正面导向大学生的道德困惑.最后,改变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不平等的德育关系.往往由于功利化和世俗化的需要,常常把道德规范按固定的教育方法急于求成地灌输给大学生,道德的“自律”过程就变成了法律式的“他律“要求,从而使道德教育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应遵循道德教育的规律性与逻辑关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变强调权力影响为人格渗透,变重视结果为重视过程教育等等.

第三,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道德教育的强大合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合力,营造良好道德环境,才能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从家庭角度来讲,家庭成员要起好表率作用,并与学校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共同面对大学生道德教育,而不是将孩子简单推给学校,自己成为旁观者;从学校角度来讲,高校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教师道德行为对大学生道德形成的直接影响,应努力让大学回归一片“净土”,另一方面应深入研究和把握新时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性,转变传统的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下的课程设置和安排,加大对德育工作的投入,注重全校教职工德育水平的提高,自上而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中,促成优良学风、教风和校风,建立良好的德育环境;从社会角度来讲,深入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在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道德主旋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街道社区、农村等都应积极奉行“德为先”的道德观念,在大学生就业和择业时坚持把“德”的要求放在首位,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道德体验是当代大学生道德内化的保障

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落实.道德规范必须通过人的感性体验活动和感性行为才能得到表现、实现和确证,并在不断的重复行动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从而使外在的规范内化为主体内在的道德需要.道德体验在理念上体现了现代教育中的学生教育主体观,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大学生主体在接受和形成自身的德性过程中的体验环节,满足大学生向往参与的内心渴望,增强了他们成长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此基础上,德育目标在潜移默化中顺利实现.首先,大学生道德体验的基准点应立足于现实的大学校园生活,每个大学生都应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不忘、时时不忘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如在学习、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明礼诚信等方面进行实实在在的道德实践.其次,大学生道德体验不能孤立于社会道德体系之外,要让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出纯自我的的理想状态,到现实中去感受生活,去感悟大学生道德与社会道德规范相融合的真谛.如大学生全面深入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科技创新、生产劳动等各种活动,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成才本领得到提高.最后,大学生道德体验的关键是在于“持之以恒”(这里的“持之以恒”是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而言的).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须经过长期的行为积累,由道德认识到道德实践,由道德观念到道德信念,由道德行为到道德习惯的发展过程.道德习惯的形成使一个人在面临某种道德选择时会不假思索地选择某种符合道德规范的道德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大学生道德“内化”的实际效果.黑格尔指出:“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3]

参考文献

[1] 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

[2]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编.与时俱进的理论探索[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版.

[3]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79版,第170页.

作者简介

胡映(1972— ),男,汉族,复旦大学法学硕士,西昌学院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大学生道德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

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大学生投稿

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上文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经典大学生道德专业范文可作为内化和道德和大学生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大学生道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