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红掌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是谁红掌拨清波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红掌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18

《是谁红掌拨清波》

本文是红掌方面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和红掌拨清波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我第一次见到韩清波的作品,是在榆社本地的刊物上,这刊物是我们单位主办的,2014 年改版成彩色册页,比以前漂亮了,容量和内容也变得丰富,那一期的“翰墨丹青”栏目,推介了韩清波的书法,有横幅,有斗方,有扇面,有册页,行楷草隶俱全,凭虚御风,云蒸霞蔚.我翻到那几页,不由就看住了.我说这字真好啊,我怎么以前都没见过?他们告诉我,韩先生不在家乡,他在太原工作,现在是省书协的副主席.

后来,我们又办了一次红色文化书画展,以本地书法家为主,也约了几位在外的榆社籍书画大家的作品来装点门面,其中又有韩清波的字,是长的条幅《大江赋》.风神俊秀,笔法闲雅,豆绿绫绢的装裱,真如一泓碧水,有真切的风雅气息;这风雅应着大厅中悬挂的一列列卷轴,随着穿堂而过的光线微微闪光,卷轴一侧的朱红印章竟似无风自动;我抬头看着回风流雪的“宝剑倚天莽昆仑”,忽然想起一句诗“红掌拨清波”.

再后来,我从本地一些书界朋友口中零星知道了一些韩清波的事迹,在书法上,他与许多书法家的经历大同小异,遵循嗜书如痴、艰难砥砺、终成大器的普遍规律.他少年时期困顿榆社,随着求学就业离开家乡,因着工作性质亲近翰墨,数十年书海沉浮,辛苦历练,笔意日进.20 世纪90 年代末,他已名动三晋,进入21 世纪之后,他书艺更趋大成,声震国内,2010 年,他当选“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名噪一时.

他的书法温润中透出轻灵之气韵,秀逸中蕴藏沉静之骨力,深得“ 清波门外拥轻衣”之道.说到书艺,韩清波的理念颇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一是勤学不辍,时时刻刻不忘书法.行车途中,闭目沉思,意临古帖;工作之余,伏案假寐,在意念中挥毫,将灵感贮存灵台,使心意化为满意.二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多年来坚持摹帖拓碑,拜师会友,精研百家,融于一炉,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三是功夫在书外.他不但苦练书法,而且广泛涉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人文、哲学、历史、宗教扩展自己的文化视野,提升自己的笔墨格局.他的书艺与诗艺共进,使诗中有书意,书中有诗情,浑然一体——他习书如此,做人亦如此;他既是书法大家,亦是文人墨客.

韩清波早年以汉隶闻名.但从风格形态来说,他又不完全师法汉风.他的笔意,其实并不是《石门颂》那种雄阔的方笔,也不似《曹全碑》那种圆润秀丽,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切锋入纸,顿笔圆出,一波一磔,荡漾动人.他的几幅隶书,写的是唐人的诗,诗和字都沉静雍容,折射出他在传统文化上的素养,那一句“渔翁夜傍西岩宿”,风度俏丽,字势左右跌宕,情致宛转,接下来的“欸乃一声山水绿”于是便呵气成云,余韵不绝了.

《渭川田家》尤其凸显了他的艺术特点,诗云:“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这幅字运笔略有凝滞,仿佛有着某种生拙的气息,用笔的俯仰呼应,使字与字,笔与笔间的疏密空间对比格外鲜明.其间欹斜反正、 相避揖让、纵敛开合仿佛均在不经意中——王维是山西人,渭川此去不远,而世风之渐、仕途之险,正是古今一般同,或许韩清波也曾在王右丞徘徊过的斜阳中看牛羊归来,发“式微”之叹,这是他的文人情结.

还有两个小扇面,一书七绝《雪梅》,一书刘长卿诗,都是闲云野鹤的漫笔,散漫回环,温润平和;笔锋或粗或细,在平稳中有一种恣意;行进或浓或淡,于圆转中顾盼生情 .挥毫落纸如云烟,他将汉字之“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运用得炉火纯青;令人遐想春波碧水,临流照花,一夜酥雨敲得落梅如雪,远远望去,一片极淡极淡的粉色溶于芳渚,待你走近,它们却已流远,唯余清波向东而去.韦应物的意境,被韩清波亦书亦画的八分体勾勒得春满人间.近年来,他开始写行楷.这是我最喜欢的字体,我始终认为在众多字体中以行楷最具审美高度——如二王、如钟繇,他们的书法之美至今无人可比.韩清波的行楷,正是师法于此,而又有自己早年汉隶的一些痕迹,用笔纵击,富含变化,入纸处见挺拔,勾画处藏笔锋.从他清朗的筋力中,我依稀可见褚遂良,有瑶台春林的清秀.

他的《书上元夜游》,“予在儋州”“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这些字以线条粗细、墨色浓淡的变化渲染层次,字形上长扁互用,在平和的水波上时泛涟漪,正契合了上元夜游的内容;它们的精微动静,也正与苏轼看空得失,放手人生的超俗境界若合符节.我相信韩清波在写下这篇华章之时,对苏轼的心情是有很深感悟的,他必定也曾有过“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的上元之夜;必定也曾有不知得失,“盖自笑也”的茫然.也正因如此,这书迹也应是他的心迹;不过,书迹对心迹的反映毕竟是模糊的,上林的繁华与红尘的喧闹,夜游的纵情与市井的驳杂,到底孰真孰假?我只能说这书意大有深意,难以名状.

他的代表作中,我最喜欢一幅《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是佛教中字数最少而影响最大的经典著作,历代书法名家均有法帖传世,我见过的心经作品不下百种,这些经文多以小楷为主,法度精严.而韩清波是用行楷,并且不是整齐地抄录经文,而是散漫参差地书写,通篇看去有葳蕤的姿态.像我前一段时间看到的云冈石窟,很容易让人想起长袖善舞的飞天和露齿微笑的菩萨,想起密布峭壁的千眼佛龛,金彩辉煌的八部天龙;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佛教的包容与智慧.这与文人墨客退隐山林之间的清高超脱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那是一种安逸、一种自足、一种欲乘风归去、度化众生的感觉.他的笔锋深入般若波罗蜜,五蕴、四谛、十二因缘在此聚首,万物在此听经,午夜响起梵音,他写出舍利的悲悯和菩提的光亮,写出一个人远离颠倒梦想的孤独.这个时候,他不是一名书家,而是一个信徒,他也不是在纸上书写,而是用心雕刻佛的真言,他心中有信仰,关于艺术,关于宗教,这决定了他书法的格局和情怀,他的整个世界都在涅槃.花非花兮雾非雾,夜半来兮天明去.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韩清波的掌中之笔已然成为心的延伸,而他心中有着浩大的隐喻和思考,故而提勾点画,意随笔动,八面出锋,变化无穷.经过他数十年的追求,他的书法有了精神史和宗教意义的氛围:落英缤纷的暮春,火树银花的元夜,野泉奔突,烟霞飞舞,摩诃婆罗多在风中叹息;只有清波碧水永远不变,在这乱世红尘中倒映真善美的面容.这个在宣纸上行走自如的人,在回首的一瞬,我也不认识他到底是谁.也许他只需要他的艺术来见证.

中国书法艺术有民族的精神图腾、深远的人文寄托、激越的生命歌唱,所以说书法史上文化和笔墨精华的结合,是书法审美价值的集合.书法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着一个个不断被丰富和创新的过程,这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所有有志书山的同道者用精神意志和信念来支撑,韩清波无疑做到了.他的书法作品是别具一格的生命意象.一个人一生能把这么多时间放在书写上,这样的心情和状态非常人能及.他通过写字的过程,实现了自己心灵的飞翔;他又把飞翔的灵魂用笔墨沉于纸上,书写自己的内心;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他的成就也得益于他的沉静,所谓“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人无古贤.”从哲学的角度看,静水方能流深,乃有真味.

韩清波也致力于推动书法在社会中的普及和发展,他在书协驻会的12 年间,成功举办了山西省第六、七、八、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山西省第一、二、三届书法精品展,山西省第一、二、三届群众书法展,山西省第一、二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使三晋大地一大批青年书法人才脱颖而出.他积极运营各种公益活动,组织书法公益讲座三十余场,选派优秀中青年作者义务讲授,共有3000余名书法爱好者参加听讲.他带领书法家们送作品到基层,历年来为广大群众和爱好者书写春联和书法作品20000 余幅.他编辑出版书法报《笔阵图》三十余期,创办了书法网站和书法微信平台他是三晋书坛的莳花人.

纵观韩清波其人其书,他一直在表达他的文化审美和追求——爱与美就是中国书法的灵魂.他是具有全面书法艺术素养的学者型书家,创作与理论皆佳,欣赏他的书法是一种享受.他师造化得其精神,法名家得其精华,走出了自己独特的自然质朴、高古淡远、隽永大气的艺术道路.他底蕴深厚,作品有着非常高的美学价值,不管形态如何,这种艺术本身之美不会改变.他从自己的追求中,从几千年书法传统中,探索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文学沟通的新的和谐创作之路.他对书法时代内涵的感悟是新时代的书法家对书法艺术探索成功的一个缩影,正是他这样的书写者使当代书法对传统书法弘扬和传承,并且让古典艺术得以生存.他的书写绝非简单技术层面的字匠生活,而是一种情感的物化,是一种身心的洗礼,是一种信仰的解译,是一种梦想的执着.清癯淳厚的韩清波,一如既往地书写着他的爱与美,天人合一,物象通融,这就是他的艺术内涵与核心价值.

回望三晋风烟远,是谁红掌拨清波?

红掌论文参考资料:

言而总之,该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红掌本科红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红掌拨清波方面论文范文。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