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空间研究方面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与国外图书馆创客空间与实践进展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空间研究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12

《国外图书馆创客空间与实践进展》

该文是有关空间研究学术论文怎么写与图书馆和实践进展和空间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刘丽敏,王 晴

摘 要 文章利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国外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及实践进展.研究表明:创客空间是面向社区的新型组织形式与服务平台;创客空间与图书馆具有内在的战略相关性,能够促进图书馆功能转向与角色重塑;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规划与实施策略主要包括空间选址与设计、经费预算与管理、政策法规与协议、馆员与用户培训、安全防范与教育、活动策划与组织、外联活动与伙伴关系、宣传推广与营销以及效果反馈与评估;借鉴流动图书站/车的服务理念,图书馆发展移动创客空间完全可能且前景广阔.

关键词 图书馆 创客空间 移动创客空间 创客运动

引用本文格式 刘丽敏,王晴. 国外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及实践进展[J]. 图书馆论坛,2016(7):115-123.

Advances in Library Makerspace Abroad:Research and Practice

LIU Li-min,WANG Qing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ces in library makerspace research and practice abroad,the research shows that makerspace is a new type of organization and a modern service platform;there is an inherent strateg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akerspace and library;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library makerspace involve siting and space design,budgeting and finance management,policies and agreements,training of librarians and users,safety precaution and education,events planning and organization,outreaching and partnership,promotion and marketing,satiaction feedback and evaluation;inspired by the service concepts of mobile library,it is entirely possible and imperative for library to develop mobile makerspace with broad prospects.

Keywords library; makerspace; mobile makerspace; maker movement

0 引言

创客空间(Makerspace)是图书馆功能设计与规划的新兴业态,是图书馆充分利用多元化学习引导功能的优势,利用新的概念化框架改造旧观念,有效激发用户从思考转向行动的主观能动性,研究并建构一个以前沿科技工艺/设备为支撑,以数字化媒体/平台为依托,以嵌入式服务为目标的“三创”(创意、创新、创业)空间,在这样的实体或虚拟空间里,设计、玩乐、修补、合作、探索、指导、实验和创造等正式和非正式学习得到交互式融合,用户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掌控自己的学习方式,激发创业潜能;通过发展创客空间,图书馆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展和延伸服务功能,将社区、学习型组织、商业团体、家庭等联接在一起.每个图书馆的创客空间都是独特的而且一直在转型之中,创客空间具有将用户从消费者(Consumer)向创造者(Creator)角色转换的功用[1].为了总结现状、启迪未来,有必要对国外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与实践现状进行解读和评析,以期为我国图书馆发展创客空间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创客空间的由来及概念内涵

从国外文献内容可知,学者们一致认可创客空间的诞生是Make杂志不懈努力的结果,该杂志成立于2005年初,旨在促进DIY运动的发展,该杂志的发行方组织的每年一度的创客嘉年华(Maker Faire)活动已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盛会[2].探讨创客空间的历史图景,必然要提及创客(Maker)概念.Make杂志的创办人Dale Dougherty是“创客”一词的首创者,他认为创客不等于发明家(Inventor),不管我们怎样生活或者我们的目标如何,我们其实都是创客,如厨师、园丁.尽管这一观点看似非主流,但却道出了创客的本质属性.创客是新技术和数字化工具的爱好者和应用者,从某种程度上讲,很像硅谷早期计算机行业的发烧友(Enthusiasts)[3].作为一种社交空间,创客空间为人们分享知识发现的过程、相互支持和参与创造活动提供了便捷途径与场所,这对于平时无暇参与动手实践的用户来说,更是聚集起来相互学习和协同合作的好机会.从实施角度看,政策制定者应当把社交功能作用视为创客空间的核心价值之一,而不应过分强调它的技术属性而弱化其促进协同创新和知识建构的功能[4].

一个成功的创客空间是便捷访问的站点、精心设计的空间、丰富多样的软硬件、熟练的技术人员、信息管理以及参考知识等要素融合的共同体.创客空间强调活动的连续统一性,包括协作(Co-working)空间、骇客空间(Hackerspace)及制造实验室(Fab Lab),活动各个环节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是创造行为,而不是传统逻辑思维中的消费行为.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不同种业态常被混淆使用,它们虽是近义词,但存在明显区别.制造实验室是用来快速制作物理产品的工作坊,计算机数控设备是典型的硬件设施,如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等;骇客空间更聚焦于计算机和技术,如计算机程序和网页设计;协作空间是骇客空间的自然演化,聚焦于非正式的共享工作环境[5].创客空间可能只是其中的某种业态,也可能是三者的有机结合,将为参与者提供以下机会:动手(Hands-on)学习、协作、自我导向(Self-directed)学习、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原型设计、修修补补以及创客文化[6].知识共享与同伴引导(Peer-led)学习是创客文化的基本特征,这也正是区分创客空间与车间/工具库不同之处的主要标志[7].从某种程度上讲,图书馆很有可能已经开展过类似的非正式活动/项目,拥抱创客运动,图书馆能够成为社区实践中心,直接地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面向用户的外联(Outreach)机会也较多,主体互动氛围更加和谐.

2 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的逻辑及意义

2.1 图书馆与创客空间的内在联系

创客理念已经被图书馆广泛接受,这已是事实,但图书馆为什么要接纳和支持创客行为(Making)?原因在于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与创客空间所蕴含的哲学要义相契合.创客空间不应当仅仅作为制作和创造活动的社交空间,当其嵌入图书馆时,更应当成为与探索信息和拓展知识相关联的协作与学习空间,并能有效激发和应用创意理念,成为创造和传播新知识、经验与创业精神的共享空间[8].在学校或公共图书馆语境下,创客空间是青少年参与以项目为基础的课外活动的理想场所,可以开展兴趣驱动的玩乐、非正式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训练及应用、创造性思维的开发等活动.如美国加州萨克拉曼多公共图书馆(SPL)、佛州北德地区公共图书馆(NDRPL)、麦迪逊公共图书馆(MPL)等均已开展相关服务[9].可见,构建创客空间符合图书馆的使命,或者说提供创务是图书馆使命的合理拓展和延伸,这种内在联系为图书馆构建与运营创客空间提供最有力的依据.

在学术研究语境下,创客空间与图书馆的战略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0]:第一,创客空间代表着图书馆空间使用的独特方式.图书馆空间评估与改造一直被公认为是当前图书馆界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评估方案应当突破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思维定式,转而优先考虑与教和学的相关性,创客空间为这种安排提供了潜在机遇,即结合图书馆的使命,开展协同服务.第二,图书馆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增强.随着数字化制造技术的逐渐普及、研究数据的快速累积以及其他高级信息的指数级增长,需要一个明确的落脚点藉以保障信息资源管理效率,创客空间能够为数据管理与其他服务和资源的一体化整合提供现实平台.第三,图书馆有能力嵌入研究过程并在不同阶段提供支撑服务,为特定研究领域提供补充性的技巧和知识;图书馆也有责任维护学术记录,包括项目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数字化产品、设计方案、模型等.对学术研究图书馆而言,打造创新项目或创作活动有助于激发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更广泛的对话,这些对话也是图书馆联络员沟通学生与教职员工的一种方法,罗格斯大学艺术图书馆(RUAL)乐高玩乐坊就是这样一种激发用户创造和创新潜能的代表[11].

2.2 图书馆员工态度与构建动机

创客活动能够满足社区成员的多元需求,为用户提供服务、材料和技能,而用户个人难以获取这些资源,需要图书馆管理团队支持创客项目或以前从事过类似工作,并且能够与其他组织达成合作伙伴关系[12].麻省理工学院(MIT)Micah Altman团队在2015年6月曾对美国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RL)64家会员馆创客空间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结果显示:会员馆对创客空间很感兴趣,超过80%的受访馆正在部署或计划开展创务,馆员们的态度非常积极,表示创客空间是创新的催化剂、学术交流的组成部分以及参与式协同学习的中心[13].另外,根据John J. Burke等人2013年的网络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当时已经或即将建立创客空间的受访馆比例远低于Micah Altman等人2015年的调查结论,公共图书馆刚过半(51%),研究图书馆为36%,学校图书馆则更低(9%),其他类型图书馆所占比例则为4%[14].可见,2年多的时间里,创客空间在图书馆的普及率已明显提高,创务理念也得到更多馆员的认可和支持.

尽管创客空间可被定义为引入了新技术的空间载体和集聚了人员与服务的开放自由场所,而事实上,图书馆本身就是创造知识的“创客空间”,因为图书馆员热爱创造、资源建设和教育支持,这种热情最终凝结在服务之中——识别、配置、保存、共享和传授人类表达所形成的智慧结晶.Sarah M. Pritchard认为,图书馆为世界创造新的沟通机制并非为了获得更加优越的办公环境,而是在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知识服务需求方面力量单薄,因而需要资源交换与共享协议,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和支持[15].从John Burke的调研结果可知,图书馆创建创客空间的6大动机分别是:支持学习、鼓励合作、提供获取途径、拓展图书馆服务、追随图书馆使命和提供个人创造机会.公共图书馆受访馆员的回复基本符合上述排序,高校图书馆受访馆员回复的排序为:支持学习、提供获取途径、鼓励合作、追随图书馆使命;学校图书馆受访馆员的回复还包括支持修修补补,提供跨学科课程经历,提供与STEM相关的机会[16].虽然这仅是小部分馆员的想法或期盼,并不能代表所有图书馆员的心声,但这至少为研究者提供了分析图书馆开展创客空间动机的一个视角.

2.3 图书馆功能转向与角色重塑

图书馆拥有为每个人提供免费开放空间的历史渊源,不论他(她)的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均有平等机会获取图书馆服务的权利.比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图书馆界曾经出现为唱片、无声电影和幻灯片创作提供空间服务的热潮,如今,空间服务再次成为潮流,图书馆重新回归到创造理念,创造活动已成为弥合用户素养鸿沟的一种方式,创客空间即为用户提供这样的机会[17].但长期以来,图书馆常被外界视为信息的获取和消费场所,而实际上,图书馆的工作本质也在发生变化,不仅是查资料、借书籍和学术研究之场所,还能够成为视(音)频创作与演示、实物制作与创意实现的孵化基地.Make杂志资深编辑Phillip Torrone[18]认为图书馆应转变为用户可以获取学习和制作所需工具的空间,继续维持其作为“知识工具”提供者的社会功能,因为随着电子资源的迅猛增长,用户需要图书馆提供不那么唾手可得的新型工具.传统观念认为,图书馆是供人们接触、交流与分享经验的物理场所,是家庭、工作场所/学校之外的“第三空间”.Slatter Diane等人[19]认为:随着创客运动的袭来,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提法已经不再新鲜,创客空间将有助于实现概念更迭和功能转向.

陈旧的观念认为,图书馆存续的宗旨是为用户提供可获取信息,图书馆的一个传统角色是促进社区成员的知识创造,提升用户素养也是图书馆员工作的一部分.时至今日,素养的概念内涵不再单指“读/写文化”而是已经演化为“跨素养”(Trans-literacy),即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或新兴技术工具进行交互的能力.通过拥抱创客运动,图书馆能够增强自身与社区的互动关系,从而帮助年轻人掌握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技能,缩小数字和知识鸿沟,激发青少年学习动力,提供职业发展训练以及在青少年与其他社区机构之间担当联接者(Connector)的角色[20].创客文化能够帮助学生跟上时代步伐,联通世界,扩大国际视野,这些终身学习技能也将惠及日后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在开放教育时代,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已然兴起,讲座、PPT(幻灯片)、期刊文献等传统方式的教辅资料在网络上可以自由获取,但是头脑中的思想、灵感和创意却难以在互联网上寻觅[21].创客空间为创意和灵感转变为现实产品提供了便捷条件,图书馆员也多了几重新的身份:创客教育者、项目管理者、研究参与者和创业辅导者.

3 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规划与实施策略

从实施方式来看,Tris Good认为图书馆创客空间存在合作型、集中开发部署型和伺机创业型3种工作模式,并分别以艾伦县公共图书馆(ACPL)、克利夫兰公共图书馆(CPL)和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UNR)DeLaMare科学与工程图书馆为例,描述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22].从构建逻辑上讲,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构建创客空间即意味着要对以下问题作出解答[23]:建设周期多长?人员配备怎样?用户可以独自使用相关设备/工具吗?是否有馆员、导师或志愿者提供指导和帮助?需要签订用户协议吗?用户在使用技术前需要培训吗?用户了解3D打印或其他数控机器的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吗?针对创客空间项目而言,图书馆需要用终身学习和技术决定论的理念来激活传统思维,充分调动馆员的主观能动性,赋予馆员处理创客空间日常事务的自主权,至少在创客导师、志愿者合作时应强化馆员的核心作用,再现知识传播的传统使命,同时,赋予创客活动合法性地位,即保证创客空间是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妥善处理好主要的对立统一关系,如安静与吵闹,凌乱与整洁等[24].以下从规划与实施流程的视角,全方位解读图书馆发展创客空间的策略及路径.

3.1 空间选址与设计

创客空间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必须深度结合图书馆的资源配置、馆舍结构及可承受度进行统筹规划,一般有两种方案:一是开辟新的空间;二是改造既有空间.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和偏好确定适合自身定位的设计方案.在选址方面,一般选择较为空旷、便于进出和扩展的自由/闲置空间为嵌入对象.将创客空间设置在开放区域意味着创客活动与图书馆的开闭时间保持同步,有助于营造创新氛围,激发用户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也便于管理者实时监管创客活动,但对统筹管理的要求较高.这种颇具吸引力的方案已经得到大多数实施主体的普遍采纳,便于营造活泼和积极的环境/氛围,参与者可以自由地聚集与协作,方便装饰各种便携式的或灵活的轻型框架.美国西港公共图书馆(WPL)和纽约科学馆(NYHS)即采用这种方案.但这种方案也有缺点,即可能装修费用和时间消耗较大[25].在空间设计过程中,噪音、气味、场景布置、电源插座以及安全防护等因素也都应当被考虑在内.

3.2 经费预算与管理

在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对所有组织来说,用好每一分钱都很关键,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可持续运营与发展亦不例外.从某种程度上讲,构建创客空间很像开办公司,必须考虑到成本预算,包括启动成本、每年运营成本和收益.启动成本因项目而异,主要包括人员和导师费用、空间建造、工具和材料以及其他费用.例如底特律公共图书馆(DPL)HYPE青少年中心的启动成本预算为3万美元,其中采购预算约占七成,年度运营成本约1.1万美元,即便如此,HYPE仍对青少年免收任何费用[26].里奇兰公共图书馆(RDL)更是将“自由获取”视为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免费服务内容包括文本印刷、3D打印、电脑上网、课程、研讨班/会等,深度理解用户的需求,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并付出行动[27].在图书馆创客空间的资金来源渠道方面,美国案例大都提及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IMLIS)在资助方面的大力支持,至少5家图书馆创客空间直接受益于此,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其他热爱公共服务事业的机构与个人也都纷纷慷慨解囊.诚然,对资金流向的严格管控也是必须考虑的战略要义,同时还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3.3 政策法规与协议

图书馆提供创客空间服务不应采取“小卖部/杂货铺”模式,而应将创客空间打造成为用户的“创新工作坊”,提供便捷访问途径,制定科学合理的收费制度和减免政策.为此,图书馆需要解决好用户获取创客空间服务的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平问题[28].除此之外,还包括知识自由、隐私保护和公共信息合理使用等法律或伦理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创客活动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著作权、专利权、商业秘密以及其他产权或权利.为了保障创客行为规范性并提高管理水平,图书馆政策必须作出调整以便于在问题发生时提供及时有效的调解机制或引导方针.但就目前来看,没有国家标准或模板可供参考,图书馆需要为自己的用户量身协议或政策,提供便捷的访问和获取渠道[29].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信息技术政策办公室建议可接受的使用政策应当形成协议文本,既为保护用户的知识自由,也为明晰设备使用中的权责义务关系.政策内容应当彰显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取向,但针对大部分设备使用中存在的责任问题,仍需通过培训、免责声明和发布公告等方式进行治理[30].

3.4 馆员与用户培训

馆员从哪里学到创客空间管理技能?馆员如果不会修理3D打印机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如果对激光切割、编织等类似活动一无所知,馆员将何去何从?每位参与创客空间服务的馆员都应当首先考虑这些关系服务效能的现实问题,然后发现资源、同行,获得在线帮助.如通过观看YouTube视频自学,利用社交媒体(如Twitter)发现同行或与教研助理、社区志愿者研讨,参与创客嘉年华或夏令营服务工作也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获取知识的途径[31].对于用户而言,他们进入创客空间后很少有人知道应该做什么,这时候馆员的指示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是馆员在创务中的价值彰显.对于馆员来说,参加培训和学习也是提升个人综合素养、丰富知识结构(尤其是科普知识)和提高服务水平的理性选择.在培训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以实用技能为主,如常见的故障修理、规范的操作流程等;在培训方式上,可以在面对面的环境中进行,也可通过网上教程和在线研讨会实施,点对点(P2P)培训方式可能更受欢迎,但最重要的是参与者应具有敢于尝试和不怕失败的意愿.

3.5 安全防范与教育

安全是图书馆发展创客空间必须考虑的关键要素.一般来说,图书馆应当为馆员和用户提供培训与安全教育课程,其中,教会用户如何安全地使用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安全使用工具并承担责任是学习经历的首要目标.创客空间的天然属性决定必须保持环境整洁,在必要时可加装通风和空气过滤系统,为参与者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如护目镜、手套和耳塞)和购买责任保险,也有权力要求所有参与者签署图书馆责任豁免协议[32].更重要的是,图书馆还应注重培养用户长期的良好正确的行为习惯,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的责任意识,比如:绝不能用激光切割机切割塑料,在安全员的指导下谨慎使用大功率设备,戴安全眼镜,保持短发或头发向后梳的状态,穿不漏趾鞋,树立“违者即被请出”的管理权威.在创客活动中,尤其要避免飞溅、烧/灼、有害气体、缝纫和金属制品等造成的伤害,活动结束后应进行环境清理并使物归原位.为了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图书馆可在显眼位置张贴常见问题解答(FAQs)公告表,或者在重要设备和工具上挂上警示语以作提醒,提前制定应急处理预案.

3.6 活动策划与组织

项目与活动内容是创客空间的“主营业务”,涉及到硬件资源、软件设施与人员的引入及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实施者的活动筹划能力、资源调配与控制能力、现场管理能力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等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从创客空间的软硬件资源角度看,没有固定的或者标准化的采购列表可供参考,图书馆应当根据自身需求和定位引入合适的资源并随创客项目发展而适时调整、补充和完善[33].根据John Burke等人的调研可知,图书馆创客空间最常见的活动分别是:3D打印、图片加工、视频剪辑、计算机编程、工艺品制作、数字音乐录制、3D建模和修补,高校图书馆更偏好于筹办与学科有关的活动方案以契合教学目标[34].活动策划应遵循用户需求驱动的设计原则,根据用户群体的特征、结构和习惯等因素设计出符合本地社区需求的活动方案;在实现路径上,荷兰艾斯堡市立图书馆(ECL)及其分馆实施分类分众策略,面向不同年级的少儿用户提供参与式学习和内容创造活动,如以寻宝、机器人周、海报、数学巴士、漫画、乐队为主题,受到小朋友普遍欢迎[35].

3.7 外联活动与伙伴关系

外联活动具有吸引用户、资助和捐赠的作用,也是与个人或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校、博物馆、大学、高科技公司都是潜在的合作伙伴,与之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能够获得额外的硬件资源和专家辅导.例如:费耶特维尔免费图书馆(FFL)接收到私营企业捐赠3D打印机,艾伦县公共图书馆(ACPL)与本地的创客组织合作,利用他们的专家和设备为图书馆用户服务[36].洛杉矶公共图书馆(LAPL)与本地的洛杉矶创客空间合作,在3D打印、编码、动画制作以及其他动手实践活动领域开展试点,并利用其社区实验室实施公民科学项目[37].路易斯维尔免费公共图书馆(LFPL)很重视识别潜在的伙伴关系,与外部组织合作开展公共创客项目,如与路易斯维尔数字协会(LDA)和本地创客组织LVL1联合举办3D打印工作坊、现场展演活动和迷你创客嘉年华活动[38].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任何组织都应当开源节流,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跨界合作与伙伴关系网络的构建是图书馆创客空间设计与实施的理性选择,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服务质量、获得可持续投资的重要战略.外联活动能够发现社区成员兴趣所在,倾听心声,了解需求,及时调整创客项目内容和安排,扩大不同年龄阶段用户群体的参与度.

3.8 宣传推广与营销

即便拥有最好的咨询与设计方案,但如果没有用户参与或使用,则意味着时间和金钱的投入都打了水漂.为了规避类似的潜在风险,图书馆应当从宣传推广和营销方面下功夫,这也是创客空间成败的关键因素[39].试想,当社区成员听闻本地图书馆提供创客项目时该有多高兴,但不是人人都了解创客运动,更谈不上花时间去让周围的人知晓.因此,项目规划中应当留足“广而告之”的时间,以下是成功案例的小窍门[40]:使用Logo创建“品牌”,争取合作伙伴的支持以扩大空间知名度;利用社交媒体来宣传项目、分享经验,如罗格斯大学艺术图书馆(RUAL)与本地媒体合作帮助宣传新空间,制作宣传视频发布到社交媒体(如Facebook)和新闻网络,已成为联系校内学生与教职员工的桥梁,引导用户更好地理解图书馆在创新文化构建中的功能[41].为了获得更好的宣传与推广效果,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UNR)DeLaMare科学与工程图书馆教职员在大学社区街道定期展演创客活动/技术,增强用户的现场体验感,活动效果较好,已被采纳为内部职业发展策略[42].像其他服务一样,图书馆应当好好思考如何将年轻人融入到过程中来,对此兴趣浓厚的青少年将成为最佳的“广告代言人”,乐于转告朋友圈并鼓励其他人加入进来,招募青少年志愿服务小组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3.9 效果反馈与评估

当创客空间顺利运行起来,设备/工具、资金到位,同时还与合作伙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宣传推广也做得仔细、周密,参与创客活动的用户也是高朋满座,这是否表明图书馆创客空间成功了?其实,还差一步——评估[43]!效果反馈与评估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优化业务为目标,采取因地适宜的评估方式,评估内容应至少涵盖3个方面:从图书馆及其员工的视角测量创客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社区成员的视角测量创客活动的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估服务模式的综合效益[44].在活动结束之时,请参与者完成一项快速调查是获得及时反馈的最优方式,也是下一轮精彩项目发出的邀约.针对青少年用户,访谈其家长是获得反馈建议和意见的一个有效途径,能让家长感受到这是一项有意义的课外活动.除了问卷调查、访谈、技能阶梯评估(SLE)等正式方法外,非正式评估工具也不应忽视.当用户谈论活动优劣或价值时,评估主体可以提出一两个跟进问题并做好笔记;收集精彩的创客故事并与社区分享,有助于彰显活动价值,也是向上级汇报影响力的重要材料,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拍照是值得推荐的方式,一图胜千言,笑脸不也是反映成功的指标吗?

4 图书馆移动创客空间的建构与实施

虽然创客空间在图书馆的知名度和人气与日俱增,但它毕竟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仍有一些发展趋向值得图书馆人关注和创新思考,比如:用户不能到馆参与活动时图书馆作何应对?对于预算(成本)或经费紧张的部分图书馆来说,构建创客空间还有可能吗?缺乏空间资源的分馆又该怎样实施呢?借鉴流动图书和移动图书馆模式,创建移动创客空间完全可能且前景广阔.移动创客空间对图书馆多功能/用途的空间改造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更适用于分支较多的图书馆系统,也能作为一种宣传推广工具[45].移动创客空间的理论研究很少,实践案例也不多,使创客空间“动”起来仍是一个新颖的理念.目前国际上构建移动创客空间并开展相关服务的图书馆与教研机构主要有[46]:美国蒙蒂塞洛高级中学(MHS)、伊隆大学(EU)、斯坦福(Stanford)大学和芝加哥公共图书馆(CPL)以及荷兰Frysklab(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机构)和加拿大DHMakerBus(数字人文创客巴士).

限于规模和承载能力,移动创客空间不可能囊括全部的工具与设备,因此资源配置应遵循小而精的原则,尽量不选台锯、钻床等大型设备,转而考虑3D打印机、手工制作工具、数码产品等轻便设备.与固定的创客空间相似的是,移动创客空间的实施仍面临一些共性问题:用户需求、资源保障、人员培训和安全教育等,更重要的问题则是供给和资助.MHS图书馆移动创客空间服务给其他欲开展移动创客空间的图书馆的启示是:移动创客空间由学生自我管理,招募实习生和志愿者以充实服务团队,馆员担当协调员和引导员角色,强化品牌意识,扩大学生参与广度[47].对于创客空间来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实现可持续的运营模式,什么因素能够确保创客空间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解散?作为欧洲首家移动创客空间,Frysklab给出的答案是高瞻远瞩的长期规划,包括制定融资策略、嵌入教育机构以及产品设计与研发[48].移动创客空间的设计、实施与管理是一门大学问,灵便性与安全性往往相互排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EU的实践经验是选用硬质塑料和透明玻璃构筑整体框架并优先考虑安全性,同时为用户提供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团队以起到辅导、监管和促进的协同作用[49].

5 结语

印本馆藏和数字内容是图书馆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空间本身也是一种资源,却被长期忽视.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子资源的迅猛增长,更多的用户将寻求信息的视野转向图书馆之外,图书馆存续的价值意义更加难以证明,可利用空间和当地社区正在成为图书馆的两大资产,创建和管理社区互动关系是图书馆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为图书馆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契机.创客空间正是这样一种面向社区的空间,共享、学习、教学和创造是创客空间与图书馆的共性所在,两者都为社区服务并帮助成员终身学习,空间服务是发展趋势,将有效强化图书馆的社区中心地位[50].创客空间为图书馆“上了一课”:允许用户的需求和技能来塑造服务,这条原则应尽早应用于服务创新中来.创务还应秉持人文关怀理念,因为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是服务于所有用户,为最大数量用户提供最便捷访问方式的理念被视为“图书馆的信仰”,所以对所有用户来说,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应当保证体力和智力上的可获取性,图书馆为残疾人提供创务不应被忽视[51].技术进步和社区需求是塑造未来图书馆运作方式的影响因素,也是决定是否构建创客空间的终极砝码,如果管理得当,将为用户带来更多潜在益处,也有助于优化图书馆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 Did V. Loertscher,Leslie Preddy,Bill Derry.Makerspaces in the School Library Learning Commons and the uTEC Maker Model [J]. Teacher Librarian,2013,41(2): 48-51,67.

[2][26][32][33][36] Cristina Benton,Lori Mullins,Kristin Shelley,et al. Makerspaces: Supporting an Entre- preneurial System[EB/OL].[2016-02-21]. http:// www.reicenter.org / upload / documents / colearning / benton 2013_report.pdf.

[3] Dale Dougherty. The Maker Movement [J]. Innovations,2012,7(3):11-14.

[4][28] Shannon Crawford Barniskis. STEAM:cience and Art Meet in Rural Library Makerspaces [EB/OL].[2016-05- 06]. https://www.ideals.illinois.edu/bitstream/handle/ 2142/47328/158_ready.pdf?sequence等于2.

[5] Tod Colegrove. Editorial Board Thoughts:Libraries as Makerspace?[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Libraries,2013,32(1):2-5.

[6][12][16][34] John Burke. Making Sense:Can Makerspaces Work in Academic Libraries? [EB/OL].[2016-05-06].http://www.ala.org/acrl/sites/ala.org.acrl/files/

content/conferences/confsandpreconfs/2015/Burke.pdf.

[7] Krista E. Parham,Anna M. Ferri,Stephanie Fan,et al. Critical Making with a Raspberry Pi-Towards a Conceptualization of Librarians as Makers [EB/OL].[2016- 05-06]. http://www.asis.org/asist2014/proceedings/ submissions/posters/261poster.pdf.

[8] Ina Fourie,Anika Meyer. What to Make of Makerspaces:Tools and DIY only or is there an Interconnected Information Resources[J]. Library Hi Tech,2015,33(4):519-525.

[9] Cynthia Houston. Engaging Youth in a New Media Read-Write Culture through Library Makerspaces [EB/OL].[2016-05-06]. http://www.reseau-canope.fr/ifla-seminairebnf/pdf/houston_article.pdf.

[10][13]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Rapid Fabrication

/Makerspace Services(Survey Results:Executive Summary)[R]. Washington,DC: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USA,2015:11-16.

[11][41] Megan Lotts. Lego? Play:Implementing a Culture of Creativity & Making in the Academic Library [EB/OL].[2016-05-06]. http://www.ala.org/acrl/sites/ala.org.acrl/files/content/conferences/confsandpreconfs/2015/ Lotts.pdf.

[14] Karen Miller. Makerspaces:A Practical Guide for Librarians(Book Reviews)[J]. Australian Academic & Research Libraries,2015,46(3):223-224.

[15] Sarah M. Pritchard. Building Institutions of Knowledge: Librarianship as a Maker-Space [J]. Portal Libraries & the Academy,2014,14(4):471-473.

[17] Katherine M. Wight. Learning Commons versus Makerspaces [D]. Warrensburg:University of Central Missouri,USA,2015:13,16.

[18] Janet L.Balas. Do Makerspaces Add Value to Libraries? [J]. Computers in Libraries,2012,32(9):33.

[19] Slatter Diane,Howard Zaana. A Place to Make,Hack,and Learn:Makerspaces in Australian Public Libraries [J]. The Australian Library Journal,2013,62(4): 272-284.

[20][40][43] Erica Compton,Amy Boese,Jaina Lewis,et al. Making in the Library Toolkit [R]. 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USA,2015:6-7,15-16.

[21][23][27] Heather Michele Moorefield-Lang. Makers in the Library:Case Studies of 3D Printers and Maker Spaces in Library Settings [J]. Library Hi Tech,2014,32(4):583-593.

[22] Tris Good. Three Makerspace Models That Work [J]. American Libraries,2013,44(1/2):45-47.

[24] Shannon Crawford Barniskis. Metaphors of Privilege: Public Library Makerspace Rhetoric [EB/OL].[2016-05-06]. https://www.ideals.illinois.edu/bitstream

/handle/2142/73726/39_ready.pdf?sequence等于2.

[25] Aphrodite Bodycomb,Everly Brown,Bohyun Kim, et al. Makerspace Task Force Report [R]. Baltimore: University of Maryland,USA,2014:19-22.

[29] Heather Michele Moorefield-Lang. User Agreements and Makerspaces:A Content Analysis [J]. New Library World,2015,116(7/8):358-368.

[30] Michael A. Crumpton. Fines,Fees and Funding: Makerspaces Standing Apart [J]. The Bottom Line:Managing Library Finances,2015,28(3):90-94.

[31] Heather Mooreield-Lang. Change in the Making: Makerspaces and the Ever-Changing Landscape of Libraries [J]. Techtrends,2015,59(3):107-112.

[35] Marjukka Peltonen,Mikaela Wickstrom. 3D-prints and Robots Play a Part in My Story - Participatory Learning Action and Content Creation in a Library Maker Space [EB/OL].[2016-05-06]. http://www.chinalibs.net/

Upload/Puile/2014/8/8/201488114338825.pdf.

[37] Joan Horvath,Rich Cameron. The New Shop Class:Getting Started with 3D Printing,Arduino,and Wearable Tech [M]. New York: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2015:66.

[38] Nicole Dixon,Michael Ward. The Maker Movement and the Louisville Free Public Library [J]. Reference & User Services Quarterly,2014,54(1):17-19.

[39][45] Emily Boyle,Michelle Collins,Robyn Kinsey,et al. Making the Case for Creative Spaces in Australian Libraries [J]. The Australian Library Journal,2016,65(1):30-40.

[42] Erich Purpur,Tara Radniecki,Patrick Tod Colegrove,et al. Refocusing Mobile Makerspace Outreach Efforts Internally a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J]. Library Hi Tech,2016,34(1):130-142.

[44] Dugmore Penny,Lindop Hamish,Jacob Baruk. Making the Makers:An Exploration of A Makerspace in A City Library [EB/OL].[2016-05-06]. http://www.lianza.org.nz/sites/default/files/Dugmore_P_Making_

the_makers.pdf.

[46] Heather Michele Moorefield-Lang. When Makerspaces Go Mobile:Case Studies of Transportable Maker Locations [J].Library Hi Tech, 2015, 33(4): 462-471.

[47] IdaMae Louise Craddock. Makers on the Move:A Mobile Makerspace at A Comprehensive Public High School [J]. Library Hi Tech,2015,33(4):497-504.

[48] Jeroen de Boer. The Business Case of FryskLab,Europe’s First Mobile Library FabLab [J]. Library Hi Tech,2015,33(4):505-518.

[49] Dana Gierdowski,Daniel Reis. The MobileMaker: An Experiment with a Mobile Makerspace [J]. Library Hi Tech,2015,33(4):480-496.

[50] Andrew Kelly. Why do We Need One of Those?The Role of the Public Library in Creating and Promoting Makerspaces [EB/OL].[2016-05-06]. http://www.alia.org.au/sites/default/files/Kelly%20-%20final.pdf.

[51] Tara Brady,Camille Salas,Ayah Nuriddin,et al. MakeAbility:Creating Accessible Makerspace Events in a Public Library [J]. Public Library Quarterly,2014,33(4):330-347.

作者简介 刘丽敏,女,硕士,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信息管理系教师;王晴,男,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

收稿日期 2016-03-06

(责任编辑:周坚宇)

空间研究论文参考资料:

上文结束语:本文是关于对写作图书馆和实践进展和空间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空间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空间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