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理论基础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跟新时代协调理念的理论基础、当代价值类论文范文素材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理论基础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20

《新时代协调理念的理论基础、当代价值》

该文是理论基础方面论文范文素材和理念和理论基础和协调发展相关论文范例。

  

  摘 要:在新时代中国人提出协调发展理念背景下,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统一的历史条件,理解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人的理论传承和针对世情国情党情实际形成的现实基础,再考协调发展理念在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提出协调发展理念的当代价值思考.

  关键词:协调发展理念;理论基础;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10-0022-0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系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发展作为其构成之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协调”也被赋予了富有时代价值的理论内涵,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指导依据.协调发展理念所蕴含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并不是单一的,是中国人秉承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思维指导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和改革开放新成果所提出来的关键理念.正如总书记所说:“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1]

  一、协调发展理念的中国传统历史意蕴

  要探究协调发展理念的历史意蕴,就要认识到协调发展理念中所蕴含和体现出的深刻内涵,这就需要我们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来把握协调发展理念.自古以来,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协调发展的思想源远流长,从“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天地协调、万物共生的思想,到“民贵君轻”“内圣外王”“知行合一”等社会、个人的具体协调思想,无不体现出协调发展理念的历史传承与发展脉络.

  协调发展理念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于“天人合一”与“和而不同”的思想之中.在中国文化中所强调的“天人合一”,即是倡导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古代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得人们更多地关注“天时地利”,此时自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认识世界的方式便追求至高的“天人合一”,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哲学阐述.近代以来,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不可逆转,使得人与自然关系趋于紧张,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性影响不可避免地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此时的现代社会对“天人合一”思想的需要呼之欲出,赋予了“天人合一”思想新的价值,“顺命于天”的个人要做到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对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协调发展之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而不同”的思想最早可见于《论语·子路》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阐述,大意上是说君子可以将不同的东西和谐地处理为一体,小人则只追求相同而忽略和谐.从哲学意义上来看,“和”的常解含义是和谐与统一,“同”则关乎共同和一致性;“和”是一种抽象的、内在的关系;“同”则是一种具体的、外在的关系.“和而不同”,就是追求事物与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而不是体现在表面的相同和一致,这体现了在尊重事物发展过程中个性的存在以及立足于事物不断变化所显示出差异基础上的和谐共处,从而实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发展理念.中华文明这种“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对于当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然成为协调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协调发展理念体现了“民贵君轻”“内圣外王”及“知行合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统一.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民贵君轻”“内圣外王”的提出,蕴含了中国自古以来人们的政治智慧,对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民本思想最早的阐述可见于《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在孔子、孟子这里,“仁者,爱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观点使得民本思想得以政治化、系统化.儒家经典中的民本思想将人伦看作是国家和社会产生的源头,人“成圣”的发展只有回归到人伦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所以,作为古代封建制度政治生活中的两大主体,君和民的关系成为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在儒家看来,君若没有圣君道德,则人民就有革命的权利、君要为民,民为邦本,这才是王道,才是“内圣外王”之始,才能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而“知行合一”思想则从人与自身关系方面阐释了自身协调的方式与作用.知行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取代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批判知,认为行便是知,而是知与行的平衡与协调.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所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是强调要在认识事物与现实运用中相统一,是一种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为人自身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协调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与实践基础

  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正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促成了现代协调发展理念的深厚内涵.而不可忽视的是,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既包含了历史意蕴,更有其重要的现实逻辑.

  协调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辩证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普遍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社会的发展则是一个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的过程,我们要学会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之间的联系去把握好事物发展的规律,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整个伟大的发展过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进行的(虽然相互作用的力量很不均衡).”[2]从马克思的辩证法角度出发,协调发展理念,就是要协调好各种矛盾和不均衡因素,从而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协调发展就是要协调好这两大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总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关于发展的有关联系与发展的理论无不体现出协调的重要性,为我国协调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提供哲学理论基础.

  协调发展理念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发展理念的传承与发展.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提出发展的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此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路径,统筹兼顾好个人、集体、国家以及和地方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在其关于发展的理论中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提出发展的目的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建设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以此来协调各方面因素促进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更多阐述了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协调,“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并从“人民本位”出发,以人民群众为本,明确提出中国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机统一,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则从全方位对发展问题进行了充分概述,提出“发展是第一要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核心理念,倡导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从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演进,形成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系统理论,协调发展理念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

  协调发展理念是中国对世情、国情现状的审视与总结.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向前推进,其形式表现为不可逆转性,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资料与市场整合为一个整体,这对中国来说既是一种发展机遇,也是一种现实的发展难题,协调发展理念则是对平衡好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带来的机遇与风险所提供的关键途径.我国改革开放已迎来第四十个年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不仅制约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而且深刻影响到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3].为此,协调好社会各种矛盾、实现进一步发展对于中国来说尤为重要,协调发展理念发挥出了核心作用.

  三、协调发展理念的当代价值思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可以从其中关于协调发展理念的论述看出,协调发展在当代中国即指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问题,其中就包括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等,这些发展对象之间都存在着强弱的对比,有些甚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协调发展主要是指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应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推动国内发展与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达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共同发展、协调推进的良好效果,对当今时代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协调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内涵思考.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其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上升或进化,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可以发现,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时期,我们党一直秉承马克思主义的优良理论品质,不以孤立的、不变的眼光对待中国实际问题,而是从发展的、历史的、实践的角度来解决中国问题,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中,协调发展的思想便深深影响着其演变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和谐统一的理论系统,是中国人把握好理论规律、结合时代现实、用创新协调思维处理好当今社会各种复杂矛盾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准则,深化了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协调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和价值准则.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往往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更好发展.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此不断努力奋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在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但不能一味追求毫无准则地“乱改乱造”,在这个过程中更加强调了对于整个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科学认识和理性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使这五个方面得到总体发展,只有协调好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党和国家协调各方面要素的关键在于协调处理好人性问题,这就对党和国家制定相关价值准则来进行人性的有序释放和协调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协调发展理念是中国科学执政水平提升的重要体现.在明确了协调好各种矛盾才能真正做好发展事业的前提下,协调发展理念也为我们党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指导.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纵观中国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不动摇,在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这个最大的基本国情背景下,改革依然是中国不变的发展道路,以求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举措,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在我们党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发展规律、协调社会发展各方面矛盾的举措之上所提出的.因此,我们党的科学执政水平的提升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前进道路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在新时期,只有不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协调理念作为世界观依据来指导方法论,才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我们党认识发展规律和协调发展规律的能力,推进社会和历史发展.

  参考文献:

  [1].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1-1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87.

  [3]刘伟民.协调发展理念的理论和实践意义[N].黑龙江日报,2015-11-11(6).

理论基础论文参考资料:

文学理论论文

理论月刊

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

管理学基础论文1500字

军事理论论文2000

回顾述说,这篇文章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理念和理论基础和协调发展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理论基础本科毕业论文理论基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