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图书馆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和我国图书馆RFID的十年实践(2006~2019)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图书馆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23

《我国图书馆RFID的十年实践(2006~2019)》

本文是关于图书馆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实践探索和国图书馆RFID和图书馆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摘 要 我国图书馆引进RFID已有10余年历史,大体可分为早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期的标准化建设,以及目前的逐渐推广三个阶段.文章从技术管理与技术史两个角度,对我国图书馆引进RFID的实践探索历程进行阶段性回顾与总结,分析和反思我国图书馆引进RFID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指出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无线射频识别 RFID 图书馆 技术史 图书馆技术

引用本文格式 陈定权,王孟卓. 我国图书馆RFID的十年实践探索(2006~2016)[J]. 图书馆论坛,2016(10):16-24.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Library RFID in China:2006~2016

CHEN Ding-quan,WANG Meng-zhuo

Abstract It has been more than 10 years since RFID was introduced in China. The history of RFID application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roughly as follows:the early exploration on theory and practice,the standardization,and the promotion. 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ib-tech history and IT management, tries to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Library RFID in China, and to analyze and reflect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applying RFID in Chinese libraries, thus indicating the future developing trends of library RFID in China.

Keywords RFID;library;history of technology;library technology

0 引言

2003年8月国际图联(IFLA)大会第一次设立“图书馆服务的无线技术——RFID的使用”讨论主题[1],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张厚生和王启云于2004年1月发表的《图书馆服务的无线技术——RFID应用》[2]是我国图书馆首次探讨RFID应用的专业论文,标志着RFID正式进入我国图书馆界的视野.2006年2月,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综合书库正式开放[3],成为我国首个应用RFID实现智能馆藏管理系统的图书馆,标志着我国图书馆正式进入RFID的实践探索阶段.2006年7月,深圳图书馆(以下简称“深图”)全面使用RFID系统[4],成为我国首家应用RFID的公共图书馆,也是世界上继西雅图公共图书馆之后拥有第二大规模RFID系统的图书馆[5].因率先全面采用RFID,深图成为我国图书馆界RFID技术应用的典范,享誉国内外.

至2016年,我国图书馆应用RFID走过10余年历程,RFID从早期的襁褓中的婴儿逐渐发展成为较为稳健的系统,成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新航标.在1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对RFID的批评与赞誉交织,保守与激进共存.英国国家图书馆在发展战略(2008~2011)中谈及技术与图书馆的关系时指出:“我们所处的环境在过去20年里发生的变化超过了过去两百年的变化,特别是技术发展的驱动.”[6]在信息技术的推波助澜下,近10来年我国图书馆及其发展理念发生了变革.本文试图从技术史和技术管理的双重视角,全面回顾和总结这10年的历程,真实记录我国图书馆引进RFID的历史,期待为图书馆未来引进RFID提供决策支持,乃至为未来的IT投资提供参考.

1 RFID及其广泛应用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是一项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也被称作电子标签技术.它作为一种快速、实时、准确采集与处理信息的高新技术和信息标准化的基础,被列为21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7].RFID工作装置一般由一对工作在同一频率下的主从无线电发射—应答器构成,即主方RFID读写器(无线电主发射—接收器)、从方RFID标签①(无线电应答器)[8]两个部分(见图1);两者均含有天线,它们之间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具体实现过程是:在RFID标签的存储器内存写入被识别物体的特定信息,并且将RFID标签安装在被识别的物体上,按照需要将RFID标签中存储的信息传达给RFID读写器,即可完成特性物体的识别.

RFID用途非常广泛,涉及国防、动物追踪、交通、物流、管理、防伪、航空等领域.RFID的最早应用可以追溯至二战期间的敌我飞机识别[9],但当时由于成本高,并未在民用领域推广应用.20世纪80~90年代,欧洲率先将RFID应用于公路收费等民用领域.21世纪初,RFID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大量应用于自动化、门禁、停车场管理、身份识别、货物跟踪等领域.图书馆应用RFID始于20世纪90年代[10].1998年1月,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在Bukit Batok社区图书馆使用HF高频RFID②来改变传统借还书模式[11];2002年,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发布世界上首个全面部署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面应用RFID系统的图书馆,开启了图书馆应用RFID的新纪元.

2 我国图书馆引进RFID的阶段性分析

笔者于2016年3月6日利用CNKI数据库,以“主题词等于(无线射频识别 或者RFID)并且 主题词等于图书馆”为检索式,时间范围为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检索到1183篇RFID期刊论文,论文年度分布见图2.发表论文数趋势图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图书馆界对RFID关注或研究态势,其峰值是2012年.

从论文发表和图书馆实践的时间对比来看,理论研究先于实践探索,实践探索反过来丰富了理论研究的内容,提高了理论研究的热度,让理论研究有了更清晰的“问题导向”.综合我国研究现状以及图书馆界实践,笔者将我国图书馆引进RFID的历程分为3个阶段:理论与实践探索阶段、标准化建设阶段、逐渐推广阶段(见图3).3个阶段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时间切分点,它们是渐增式,前后交织在一起,但每个阶段的发展重点有所不同.

2.1 理论与实践探索阶段:2004~2007

2004年1月我国第一篇关于图书馆RFID的论文[2]发表,标志着我国理论探索的开始.在我国图书馆2006年正式引入RFID之前,由图2可知我国发表的期刊论文仅21篇,研究主题包括:RFID技术介绍及其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探索、条形码与RFID标签的比较、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优缺点、图书馆引进RFID的可行性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12-13].探索性研究有助于图书馆认识RFID,为实践奠定理论基础.正因为有理论基础,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和深图2006年才会有更大的胆识来引进RFID,而且得以成功运行.2006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深图作为我国第一家采用完整的全自动RFID系统的图书馆,其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与流程均可以为图书馆应用RFID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践基础.从2006年开始发表的论文可以看出,图书馆应用RFID的研究内容变得更宽泛,涉及RFID标签成本、标准规范、设备兼容、用户隐私安全等[14-15],带有明显的“问题导向”特征.深图的实践探索让引进RFID的理论研究不再是“纸上谈兵”,其积累的经验为后来的标准化建设、成熟的解决方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早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引起了国家的重视.2006年10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设立了“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等20个重大课题[16],表明我国开始着手大规模推广RFID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这为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2007年5月,我国首个采用RFID国产设备的图书馆[17]——武汉图书馆落成开放,成为我国图书馆RFID实践领域的又一次突破,实现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独立自主,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的基本成熟.

在探索阶段,除少数有创新意识和经济实力强的图书馆外,绝大多数图书馆对RFID持观望态度.究其主因,一是成本高.以电子标签为例,2006年RFID无源标签约8元一个[18],仅标签成本就不是任何图书馆都能负担的,更别说配套的软硬件设备.二是标准的缺失影响了RFID业界的投资热情.RFID业界的谨慎投资与图书馆界的谨慎观望是该时期的基本态势.但图书馆界坚信:标签迟早会下降到业界可以接受的水平,而标准问题则是图书馆界可以主动参与且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领域.

2.2 标准化建设阶段:2006~2013

正如“高科技营销魔法之父”杰弗里·摩尔(Geoffrey A. Moore)所说:“社会基础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标准化和国际化.”[19]标准化是发展一项新产品(技术)的基础.我国图书馆界在引进RFID之初就重视标准化问题,并积极跟踪研制相关标准③.2006年6月,科技部等15个部委共同编写的《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白皮书》出台[20],为我国RFID技术在“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壮大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虽然《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白皮书》并没有明确提到图书馆行业,但其推动了RFID产业的发展,为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07年4月,信息产业部发布《800MHz/ 900MHz 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信部无[2007]205号),对我国UHF频段RFID无线发射设备的工作频率、发射功率、占用带宽、频率容限、邻道功率泄漏比、工作模式、杂散发射限值以及传导骚扰发射等射频指标作了详细的规定[21],推动了我国自主创新的RFID技术研究,拉开了全面标准化建设的序幕,促进了RFID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为图书馆利用RFID提供了扎实的产业基础,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引进RFID的可行性.

2007年9月,国家图书馆成立的RFID标准化问题研究课题组完成课题报告.该报告提出了我国图书馆RFID应用标签的数据结构、通信标准选择、安保方式选择、数据安全等建议,以及我国图书馆馆代码方案、UID嵌入型的馆代码方案、我国图书馆类型代码表等方案[22].该报告的出台宣告标准化是图书馆引进RFID的重要议题,为后续的标准规范设置了基本框架.

2009年11月,科技部会同多个部委发布《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发展报告》蓝皮书,全面详尽地分析了全球范围内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概括了主要国家和地区RFID技术应用发展的战略和措施,总结了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提出了我国RFID技术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和发展措施[23],成为我国RFID产业发展的新里程碑,为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提供了建设思路.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各地开始积极开展RFID标准的制定工作.例如,2011年8月,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了图书馆RFID地方标准:《超高频射频识别 图书管理 第1部:系统架构和应用要求》(DB44/T 898.1-2011)、《超高频射频识别 图书管理 第2部:标签数据》(DB44/T 898.2-2011),规范了图书馆采用UHF 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架构、应用要求以及标签数据.

2012年的3月,由国家图书馆牵头起草的文化行业标准《图书馆—射频识别—数据模型》④通过评审验收[8]161,并于6月实施.该标准与各国图书馆RFID标准一样,采取了与ISO图书馆RFID标准兼容但保留各自区域特点的策略.历经6年左右的标准化建设,我国图书馆行业应用RFID的标准大局由此定格,但该行业标准仅仅是针对HF频段的RFID.

201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与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联盟联合发布《高校图书馆UHF RFID技术数据模型规范与应用指南》⑤,旨在为高校图书馆UHF RFID的应用提供一套符合与兼容国际化标准的UHF RFID数据模型规范及实施应用指南,也为其他图书馆使用UHF频段RFID提供参考.

在短短7年内,我国在图书馆应用RFID的标准化建设上形成广泛共识,不仅确立了HF RFID的文化行业标准规范,还积极开展UHF RFID的标准规范建设,为RFID技术在我国图书馆界的推广提供了条件,加快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步伐.

2.3 逐渐推广阶段:2012~

尽管深圳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全面应用RFID,但一个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圳,一个是国家级重点建设工程,它们的成功经验不具备可复制性,但为我国图书馆界树立了成功的典范.标准规范的不完备、技术采用生命周期不断缩短[24]105,以及RFID应用存在的问题等使一般图书馆仍然不敢轻易引进RFID.

2012年2月,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到RFID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对其的展望[25],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2012年6月,文化行业标准《图书馆—射频识别—数据模型》实施,为RFID在图书馆的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图书馆RFID相关的标准规范体系与标准规范的基本明确,以及市场上逐渐出现的图书馆应用RFID的完整解决方案,为图书馆RFID创新实践奠定了基础.因此,从理论上讲,2012年是我国图书馆领域进入RFID全面推广阶段的元年.

尽管如此,我国图书馆还只是逐步推广RFID,根本原因是经费制约.尽管RFID有着诸多优势,但以RFID为核心的解决方案并不能完全取代现有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在图书唯一标识、防盗等方面需要同时运行维护两套方案,增加了RFID的实施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如果说深圳图书馆(2006年)、东莞图书馆(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008年)、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2009年)、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2010年)等早期引进RFID的著名图书馆只是少数的创新者,那么广州图书馆(2013年)、佛山市图书馆(2014年)、南开大学图书馆(2015年)等著名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则表明,图书馆逐步开启了RFID引进阶段,它们是早期的技术采用者.判断图书馆是少数的创新者还是早期的技术采用者,最关键的考量因素是风险、成本和标准.对早期的技术采用者而言,风险可见与可控、成本可接受、标准规范体系基本成型.可以预见的是,当RFID的标签成本和设备成本下降到绝大多数图书馆可以接受的程度,图书馆就进入了RFID全面推广阶段.

3 对图书馆RFID实践过程的历史反思

RFID的成熟需要时间,而图书馆认识和接受RFID同样需要时间.无论成功与否,理性分析10余年的实践探索都会为图书馆界带来宝贵的经验、教训以及启示.

3.1 标准化建设的时机选择

(1)标准制定的最佳时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Clark对制定标准的时机提出了图4所示的双驼峰曲线理论[26].图4中的曲线表示某主题的研究及投资活动量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程度.图4表明,随着时间推移,某主题的相关研究活动量会逐渐增加,并达到某个峰值,此时表明该主题的主体研究基本成熟,随后的研究量会逐渐减少;但随着研究不断成熟,具有创新性和冒险精神的企业开始尝试性投资,渐渐形成投资高峰期.Clark指出,研究高峰期与投资高峰期之间的那段时期就是制定标准的理想时期,如果过早制定标准,研究还不够成熟,会影响标准的质量和实施效果;如果过晚制定标准,企业已经完成大规模投资,就会抵制标准的实施,标准的实施效果要么大打折扣,要么让位于事实上的标准.

(2)我国图书馆RFID标准制定时机的理性分析.2012年是我国研究图书馆应用RFID的高峰,同年文化行业标准《图书馆—射频识别—数据模型》施行,行业标准大局形成.若仅仅从Clark理论来看,我国对图书馆RFID的标准决策似乎有点操之过急,在研究高峰之前就基本完成了行业标准的制定,但若考虑到我国RFID研究和标准制定普遍滞后于国外的情况,却在情理之中.在《图书馆—射频识别—数据模型》颁布之前,ISO于2012年2月发布ISO 28560-1、ISO 28560-2、ISO 28560-3图书馆RFID标签数据元素及编码系列标准[8]105,我国参照ISO标准快速制定与其兼容的行业标准.事实上,我国RFID技术与应用的标准化研究起步比国际晚4~5年[22],虽然这可能会使得我国在标准化建设上失去主导权,但也因有可参照的标准模型而少走“弯路”、少缴“学费”.总体而言,我国RFID标准的制定时机较为恰当,但仍应尽可能完善现有的标准体系,为未来大规模引进RFID提供良好的标准规范,提高行业引进RFID的效率.

3.2 图书馆引进RFID的时机选择

根据Clark的理论,引进RFID的最佳时间应是标准制定完成之后.但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的图书馆迫不及待,主动迎接挑战,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东莞图书馆等是代表,深圳图书馆甚至提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以期掌握市场的优势.从理论上分析,RFID投资(含图书馆引进RFID和信息技术界的投资)热潮尚待标准建设完善之后才会到来.在创新与投资风险管控之间,需要图书馆理性决策.2003年卡尔指出[27],企业应该持保守的IT投资策略,在低风险时创新.作为非营利性的图书馆更应该持保守的IT投资策略,不要沦为新兴技术的试验田,不要承担不应该由图书馆承担的风险.

根据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如图5所示),当采用者达到一定数量(即“临界数量”)后,扩散过程突然加快,即当采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数量达到15%~18%的临界点之后,才会迎来大量投资的热潮.但是,扩散并不会像想象那样顺利推进,而会在不同阶段存在被称为“鸿沟”的裂缝[28],鸿沟的宽度预示着风险的大小,风险最大的鸿沟就是位于早期采用者和早期采用人群之间的那道(如图6所示).

尽管我国已有少数图书馆在应用RFID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相对于庞大的图书馆界来说,这些图书馆尚属于少数的创新者或早期的技术采用者,更多的图书馆持观望甚至质疑的态度.2012年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表示,不打算将RFID技术引进北大图书馆[24]109-110,原因有三:(1)RFID不是万能的,并非有了RFID,磁条和条码就一无是处,而且RFID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2)引进RFID所需投入非常大;(3)随着数字图书馆兴起,纸本书收藏减少,RFID的价值无从体现.此外,大众熟知且比较受欢迎的RFID应用——24小时自助图书馆,2016年4月的一则新闻报道[30]称:“在广州天河路边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不见了……曾经热议一时的自助图书馆在经历过一段门前冷落读者稀的惨淡光景后,终于无奈地收摊了……”而24小时自助图书馆面世时“盛况空前”——读者访问量、借阅量迅猛增加,如今部分地区以这样的方式谢幕,引起业界和学界的理性反思: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服务,而不是什么样的技术.

“新兴技术潮流曲线”(Hype Cycle for Emer- ging Technology)[31](见图7)可以揭示上述现象.受众对新兴技术的期望一般会经历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破裂谷底期、稳步爬升光明期以及实质生产高峰期.图书馆界对RFID的期望也大体类似,由早期的好奇到膨胀,以为可以极大地改善管理和服务,但实践检验让业界的期望走向理性回归,思索RFID究竟能给图书馆带来什么样的变革以及如何进行变革.庆幸的是,受制于经费压力,我国图书馆界出现的只是理论上的泡沫(体现在论文发表的数量上),而非投资泡沫.我国图书馆应理性投资,顺利跨过“鸿沟”或渡过“低谷期”,等待恰当时机,成为早期或后期的技术采用人群,迎接稳步爬升的光明期.

技术风险姑且不论,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始终是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无法绕开的话题.以2006年的深图和2013年的广州图书馆(以下简称“广图”)RFID项目进行简单比较,RFID标签2006年每个约8元,2013年降至约1元.以馆藏300万册书刊为例,7年左右,仅标签费用就相差2100万元,这还不包括其他的软硬件购置费用和硬件折旧与损耗.深图当时为了尽可能避免损坏昂贵的RFID标签,给每本书加装了一个硬封皮,而后来的广图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下简称“中山图”)放弃了这一道工序,节省了费用.

从这些角度讲,深图2006年大胆引进RFID,尽管承担着创新风险,但作为创新者和方向的引领者,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如此大规模全面采用RFID,仍有商榷之处.东莞图书馆尽管跟深图几乎是同期引进RFID,但东莞图书馆是小规模应用[32],相比之下,东莞图书馆的实践路径更有参考价值.如果不考虑新馆建设或改扩建等外在因素,仅从理论上分析,深图与广图或中山图相比较,尽管都是大规模应用RFID,但从选择时机来分析,广图和中山图的决策更理性,经济上更具有可行性,更具有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

3.3 社会的接受度与智能服务的推广

与传统的光学条码相比较,RFID对图书馆的最大价值在于管理和服务的自主性或智能化,以及让图书馆能够融合进社会流行的各种智能服务.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组织,在信息社会生态系统中难以承担起智能服务的普及成本和潜在风险.幸运的是,我国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为图书馆的自助服务和智能服务营造了非常好的社会环境,自助服务和智能服务的普及已由市场完成.2007年6月29日横空出世的iPhone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随后Android、Windows Phone、Symbian^3、BlackBerry7.0等智能系统先后上市,标志着智能手机(连接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终端设备)的价值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变得不可估计[33].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社会大众对互联网的认知,各种智能应用APP让社会大众习惯了自助服务和智能服务.

一旦用户习惯了自助服务和智能服务,图书馆全面引进RFID就有了坚实的用户基础,自助服务和智能服务的引进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深图新馆运行不到1个月,52%(约13.8万册)的借书量通过自助借还系统完成[34].深图研发的智能书车[35](2006年)和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36](2008年)、上海普陀区图书馆率先采用的智能书架[37](2011年)、佛山市图书馆(2016年)自主创新开发的用于偏远地区自助借还的移动智能图书馆[38]等RFID应用的成功运行发挥着较好的服务效益,这跟自助服务和智能服务的市民接受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图书馆积极回应了大众的呼声,跟上了技术发展的潮流.

4 对我国图书馆RFID应用的展望

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条形码技术给我国图书馆事业带来了一场崭新的技术革命,使图书馆走向了自动化.直至现在,条形码依然有着旺盛的需求和生命力,尽管硬件设备换了一代又一代,但作为图书唯一标识的条形码一直保留下来.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虽只有短短10余年,看似仅仅是条形码的取代品,但给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带来了颠覆性变化,它给用户带来的使用体验非条形码所能提供.

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热潮的消退,引领图书馆发展方向的当属智能化,而智能化的基础就是RFID.在新一轮图书馆发展热潮中,RFID将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展望未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完备的标准规范、成熟的RFID解决方案、多样性的智能应用将会呈现在图书馆面前,并促成图书馆新一轮变革.

(1)标准规范日益完备.我国图书馆关于RFID的研究和标准制定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研究高峰期已过,大规模投资尚未完全开始,但我国图书馆行业标准大局已形成.因为成本的制约,更多的图书馆对国外的解决方案(基于国外的标准)望而止步,期待我国研发的基于国内标准的、更符合国情的解决方案.图书馆的观望为我国图书馆应用RFID的标准规范的完备赢得了时间.在这个“机会窗口期”,图书馆界应联合相关单位细化和完善相关标准规范,迎接即将到来的RFID投资热潮.

(2)RFID技术解决方案日益成熟且市场化.可以确信的是,标签成本必将会降低到图书馆可以承担的合理价位.早在2004年EPCglobal U.S大会上,就有专家认为,若要想实施RFID技术,就必须把标签降低到每个10美分[39].更有报道称,如果能够成功生产石墨烯天线标签[40],那么RFID标签成本将继续下降,使得RFID标签随处可用.低廉的标签将会激发更多的图书馆引进RFID,促成庞大的市场和商机,市场上将会出现成熟的解决方案,更多图书馆应用RFID,成为早期或后期的采用人群,再加上国家标准规范的护航,图书馆全面引进RFID的时代将会到来.

(3)RFID的广泛应用将会催生出丰富多彩的智能应用.标准规范的完备让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对外具有开放性,再加上开放数据和关联数据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在大众智慧的参与下,必将催生出丰富多彩的应用,这些应用根据用户的多样性需求,会极大地满足小众化与个性化的服务,让图书馆的服务深入民众的日常生活,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在公众生活中的存在感,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4)掀起新一轮的业务和服务变革.RFID应用让图书馆的业务和服务实现了自助化和智能化,降低了管理与服务的人力资源需求,高质量的资源建设与深度的用户服务成为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例如,“流通部会消失,更加重视采编部”[41],公共图书馆将投入更多资源从事阅读推广.此种环境下,图书馆员的角色将会发生根本改变,职业能力要求会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智能社会、智能城市等发展成熟,而RFID作为其中的核心基础技术之一,就成为图书馆密切联系社会的纽带,从而使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不断升华.

5 结语

继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之后,RFID技术为沉寂多年的图书馆界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RFID在我国图书馆的10余年实践探索,无论是服务理念,还是管理模式,继条形码之后,确实给图书馆带来了又一次新的技术革命.无论是从图书馆视角,还是从用户的角度,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以及互动模式均反映出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10来年的努力探索,无论是早期的激进引进,还是随后的适时适度规模的引进,抑或是积极跟踪与理性观望,都体现出我国图书馆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基于具体馆情的科学决策.创新者的开拓进取,无论最后的成本效益如何,他们为图书馆创造出了更多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我国图书馆界在RFID应用的道路上才得以顺利地快速前进,甚至在国际上开拓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国图书馆RFID应用的每一步前行脚印均为RFID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RFID在图书馆界的不断完善铺上了一块又一块的垫脚石.

注释

①RFID标签分有源和无源两种,若无特殊说明,本文的RFID标签均指无源标签.

②图书馆界主要采取的无线电频段有两种,即HF高频13.56MHz频段和UHF超高频900MHz频段.

③标准泛指标准和规范.

④WH/T43-2012——图书馆 射频识别 数据模型第1部分:数据元素设置及应用规则;WH/T 44-2012——图书馆 射频识别 数据模型 第2部分:基于ISO/IEC 15962的数据元素编码方案.

⑤《高校图书馆UHF RFID技术数据模型规范与应用指南》分为《高校图书馆UHF RFID技术 第一部分:数据规范模型》和《高校图书馆UHF RFID技术 第二部分:应用指南》.

参考文献

[1] IFLA.[EB/OL].[2016-01-10]. http://www.ifla.org/ about-rfid.

[2] 张厚生,王云启.图书馆服务的无线技术——RFID应用[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1):56-58.

[3] 上海阿法迪.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案例[DB/OL].[2016-01-17]. http://success.rfidworld.com.cn/2006111622103679.htm.

[4] 秦红. 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分析探讨[J]. 现代情报,2009,29(6):130-132.

[5] 辛苗.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J].现代情报,2007(1):161-163.

[6] The British Library. The British Library’s Strategy[DB/OL].[2016-05-20]. http://www.bl.uk/boutus/ stratpolprog/strategy0811/strategy2008-2011.pdf.

[7][9]许毅,陈建军. RFID原理与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2.

[8] 董曦京,刘博涵,陈攀. 图书馆RFID技术理论与实践[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

[10] 蔡孟欣. 图书馆RFID研究[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19.

[11] 陈嘉懿,孙翌,金毅,等. RFID产品在国内图书馆的应用调研与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107-111.

[12] 沈嵘.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9):37-39.

[13] 叶淑凤. 试论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4):18-19.

[14] 邢笠. RFID技术与动态补失系统在流通文献缺失管理方面的应用[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1):72-75.

[15][34]刘英华. 无源RFID识别技术与图书馆文献管理[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55-57.

[16] 甘琳.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J]. 图书馆论坛,2007,27(3):8-11.

[17] 王颖. 对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2):46-48.

[18] 王永东. RFID在图书馆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图书馆论坛,2006,26(4):108-109.

[19] Geoffrey A. Moore. 龙卷风暴[M]. 钱睿,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

[20] 李华. ALA关于RFID技术的隐私保护政策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08(12):59-63.

[21] 张丽. UHF 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发展分析[J]. 当代图书馆,2011(2):42-44,66.

[22] 邓尧伟. 图书馆RFID标准发展概述[J]. 图书馆学研究,2010(1):19-21,10.

[23] 常向阳. 图书馆RFID技术推广的关键问题与策略[J]. 图书馆学刊,2011(7):60-70.

[24] 顾晓光. 拥书权拜小诸侯——图书馆馆长访谈录[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

[25] 马晓静.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21):18-19.

[26] Andrew S. Tanenbaum. 计算机网络[M]. 潘爱民,译. 第四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9.

[27] 尼古拉斯·G. 卡尔. 冷眼看IT——信息技术竞争优势的丧失[M]. 曾剑秋,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1.

[28] Geoffrey A. Moore . 跨越鸿沟[M]. 赵娅,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6-21.

[29] 潘天骄,陆颖隽,邓仲华. 从创新扩散理论看图书馆的云计算应用[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84):27-32.

[30] 然玉. 自助图书馆需要走出流俗[N]. 长江日报,2016-04-07(4).

[31] Jackie Fenn, Mark Raskino. 精准创新:如何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创新[M]. 朱晓明,曹雪会,任轶凡,等,译. 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5:19.

[32] 钟新革. 图书馆ATM建设实践与思考[J]. 图书馆学刊,2009(4):107-109.

[33] 叶才卫. 移动互联网浪潮下的智能手机发展浅析[J]. 移动通讯,2012(15):12-16.

[35] 马瑞. RFID智能书车:创意·创新·创造[J]. 图书馆建设,2009(6):100-104.

[36] 深圳图书馆首推“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J]. 图书馆论坛,2008,28(4):52.

[37] 邹娟. 普陀区图书馆率先启用智能书架[EB/OL]. [2016- 06-23]. http://news.rfidworld.Com. cn/2011_11/7eee 2501e1a1a544. html.

[38] 国内首个RFID移动智能图书馆正式开通服务[EB/OL]. [2016-06-27]. http://news.rfidworld.com. cn/2016_01/81b45614e38b06ed. html.

[39] 科技日报. 英国研发出石墨烯墨水打印出RFID射频天线成本低廉[EB/OL]. [2016-07-10]. http://news. yktworld. com/201505/201505281410216791.html.

[40] ZDNetChina. EPCglobal U. S大会召开RFID技术倍受关注[EB/OL]. [2016-08-02]. http://news.rFidworld.com.cn/2005/5-16/102639.html.

[41] 刘传玺,周秀会,董真.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J]. 图书馆论坛,2008,28(5):68-70.

作者简介 陈定权,男,博士,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孟卓,女,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 2016-08-22

(责任编辑:刘洪)

图书馆论文参考资料:

图书馆文献

图书馆期刊

图书馆论文发表

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杂志

图书馆建设杂志

总而言之,此文为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实践探索和国图书馆RFID和图书馆方面的图书馆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