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舞蹈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跟原始舞蹈微探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舞蹈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11

《原始舞蹈微探》

该文是舞蹈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原始舞蹈和舞蹈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摘 要:舞蹈作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每前进一步舞蹈也如影随形.追溯它的起源大致在上古时期.它始终伴随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而发展,中国也曾一度舞风炙热.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即是一部舞蹈产生、发展的历史.

关键词:舞蹈;明珠;舞风炙热;文化符号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6-0017-04

纵观舞蹈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原始舞蹈到现代舞蹈的转变过程,经历了由祭祀舞蹈到表演性舞蹈的演变过程,经历了从自娱再到娱人的发展过程.劳动创造了人类,并且不断促进着人类自身机能的完善,也衍生出舞蹈这门艺术性活动.原始舞蹈是人类发声器官和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健全之前表达情感的一种本能的肢体语言.可以说,是他们在艰辛的荜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生活中鼓舞他们的斗志,激发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思维水平的提高,舞蹈发展到现代,具有了表演性的特点.因此,对于原始舞蹈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找到舞蹈的起源.

  原始舞蹈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不是产生于人们随心所欲的即性冲动之下,而是产生于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中,是对劳动场景的形象再现.群居性的生产劳动,一同打猎,分享劳动果实,有时收获颇丰,内心的喜悦难以抑制,强烈到无法用语言表达时,他们就会借助肢体语言“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礼记·檀弓下》云:“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1]原始的舞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1973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彩陶盆上面的舞蹈图后经考证,就是最原始的舞蹈图案.它是马家窑文化典型代表,距今约5000—5800年,但是原始舞蹈的产生比它要更久远.

先民们借助肢体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除了能够达到彼此更好的交流的目的,他们也相信这种肢体语言能够帮助他们在下次的狩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劳动果实,这可能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意识对于物质的反作用吧!

拟兽舞

渐渐地,在他们与大自然长期的博弈中,逐渐摸索出用兽皮伪装可以捕获更多的猎物,拟兽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和产生的.刘宗迪于《百兽率舞——论原始舞蹈的文化效应》的文章中这样阐释,“原始的狩猎舞,彻头彻尾地就是一场拟兽舞,人之舞变成了兽之舞,舞使人变成了兽,使兽获得了灵性”,获得了“它们原本不具备的声意,也就是‘万物有灵’所谓的‘灵性’,或曰‘神性’”[2].由此,我们更加确定拟兽舞蹈是从社会劳动狩猎生活中孕育出来的.

一个部落狩猎结束,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劳动果实,围着篝火,身穿兽皮,后来逐渐衍生出原始的装饰美—以动物的骨骼或者牙齿为装饰,模拟百兽之态和他们捕捉野兽的动作,欢呼雀跃,不仅可以将内心的喜悦表达无遗,也达到了跟同伴很好的交流的目的.《乐记》载“凡音之声,谓之音”[3],这些,如果仅仅用语言,是不能得到充分表达的.对百兽之舞,《尚书》载,舜帝让夔掌管乐舞,敲起石磐,让大家扮作百兽的样子,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夔在青铜器上比较常见,相传是一种兽,生存之地比较偏远荒凉,因为有着杰出的音乐才能,被舜提拔做了乐师.《九韶》就是夔创作的,让人扮作凤凰、百兽,翔舞.《尚书·益稷》载:“《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击石附石,百兽率舞”、“鸟兽呛呛”、“凤凰来仪”[4].这些都是古籍中对于拟兽舞蹈的形象生动的描写.如果古籍上的记载不够充分,那么考古发现为我们探索拟兽舞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考古学家在磴口县西北托林沟北山岩画上发现的一幅群舞图,经考证,是集体性的狩猎舞表演.画面描述的是左边2个猎人,一个做双手叉腰状,一个模拟鸟的样子起舞,中间四个人手拉手围成半圆状,上方还有一个人在拉弓,另外一组人也在欢乐的起舞.仔细观察,他们都是系着尾饰的,有的还戴有头饰.整个画面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五千年前辛勤的先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动,围坐着一片篝火,穿着兽皮的衣服,戴着动物骨骼的饰物,在广垠深邃的原野上,无拘无束,婆娑起舞.

此外,各地区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以及舞俑等都是拟兽舞很好的佐证.由人扮作凤凰而舞的“桂树引凤凰”在山东的画像石的乐舞百戏图中,独占鳌头(图1).还有徐州画像石上的百戏图“鱼龙蔓延”也是由“象人”扮作鱼和龙来舞蹈(图2).山西浑源汉墓近年出土的随葬物—彩陶壶上的纹饰就是刻画的由人扮演虾来作舞,故名“戏虾舞”(图3)此外,包头地区考古发掘出的黄釉浮雕陶樽,也是以拟兽舞来作纹饰的,有的头戴山羊假面,以羽毛为服饰,有的带猴头假面,动作似乎在表演拟兽舞(图4).狮舞俑和马舞俑出土于新疆吐鲁番的古墓葬群(图5).此外,反映在壁画中,我们熟知的就是甘肃武威汉墓的猫舞人,它身穿短裙,作双臂朝天状,着双足,翩翩起舞.(图5)拟兽舞蹈在史料中的记载也很浩繁.《海清拿天鹅》作为蒙古族的传统舞蹈,实际上是一种拟兽舞蹈,《进馔仪轨》中描述的《鹤舞》,《穆天子传》卷五中描写的《白鹤舞》.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艺术越是古老,越是亲近动物题材.不同地域的人群,相同点都是用被神化了的动物统一信仰.先民相信,动物可以通天,因此把动物作为本民族的图腾加以崇拜.在商人的心中,鸟是它们的祖先,或者说与他们的祖先有着密切的关系.《诗经·商颂》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5]《史记·殷本纪》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6]王亥是上甲微之前著名的先祖,甲骨卜辞上记载的亥字上就有一个鸟字.鸟纹在青铜器上是很常见的,而青铜器一般是祭祀的礼器,可见,鸟在商人心中的地位.此外,还有饕餮纹、夔纹、龙纹、象纹等.“龙凤呈祥”一直被我们赋以美好的寓意,其实也是有根据的.它们其实是原始图腾的遗留.闻一多先生说:“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其实,龙凤都是以一种动物为主体再综合其它动物的特点虚拟化的生物表象.这也反映出华夏民族主体形成的过程,图腾信仰在先民的生活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后发展到西周的方相舞,戴兽面具舞蹈来驱除鬼魅,嫫母,传说为皇帝之妻,就是最早的方相.方相舞和十二兽舞目的就是驱除人们想象的鬼魅.方相氏的形象在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画像石上被刻画的栩栩如生,它头戴面具,身披兽衣.在马王堆一号汉墓彩绘棺上刻画着十二神兽的舞蹈,很有动感.

求偶舞和干戚舞

在庆祝丰收的拟兽舞中,群体中的个人增进了交流和情感,彼此产生好感,因此原始的求偶舞就诞生了.可以说,原始社会,舞蹈是人们交往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人类产生之初,还没有文字,也没有孕育出语言,只能借助舞蹈这种最直接和切身的媒介进行交流,表情达意.而在拟兽舞蹈中,通过动作和姿态,人们的情感就得到了表达.相应的,产生了孕育后代、繁衍族群的求偶舞.言“视尔如筱,贻我握椒”,是互表悦慕,交情好也[6].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双人对舞岩画中这种画面被表现的淋漓尽致.纪兰慰曾经考察阴山岩画和乌兰察布岩画的原始舞蹈,发现其中很多都是反映男女爱慕之情的画面“舞者大多手拉着手或臂连着臂,从中可以看到女子炫耀身姿的舞技,男子倾心爱慕之态,亲昵关系一目了然.有些舞者身体裸露,形象夸张,再现了氏族社会那种毫无掩饰、以舞传情的奇风古貌.”

在族群的欢呼雀跃中,有些人往往会手持狩猎工具进行庆祝,这也就是“干戚舞”的原型,相传刑天与天帝争神,失败被杀,但他并不屈服,失去了头颅,他就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愤怒地手持干戚作舞:

湖北省荆门的楚籍巴人墓葬出土了“大武辟兵”铜戚,并且表面刻画着怪异的神像,应该是当时巴人表演干戚舞的道具.

祭祀舞

祭祀舞也产生于这样的生活背景下,原始先民生存条件恶劣,寄希望于借助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就是神灵和祖先.于是就产生了对神灵、祖先和氏族图腾的某些崇拜.《礼记·郊特牲》载“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8]就是对这种意识的反映,他们以己度人,认为神灵和祖先同人类一样,都有受酬心理,他们把美好的事物贡献给神灵和祖先享用,他们就会很愉悦,进而就会满足人类的愿望和要求.这种祭祀舞发展到后来,仪式更加庄重,起初是人人可舞,家家可请神、酬神.《国语·楚语》云“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9]这时的祭祀活动只是群众习以为常的生活的一部分.发展到后来,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单户家庭的祭祀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就有了专门的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的出现,也就是巫的雏形的出现,他们一般是牧师或者农民,平时从事农业生产和渔猎活动,每逢请神、酬神时就成为巫.再到氏族社会末期,一般是由氏族首领担任,他们被认为在“智能”、“明能”、“聪能”、“圣能”等方面具有超出常人的能力,能更好的充当沟通人神的媒介,更好的传达人类的愿望和神的旨意.相传伏羲氏就是一位身兼两职的部落首领.这时的祭祀舞就演变为巫舞,《宋元戏曲史》云“巫之事神,必用歌舞”巫因为要沟通人神,依赖于舞来娱神、媚神、请神和送神.《新疆岩画》中说:“在远古初民的意识观念里,神们不仅需要食物,还喜欢舞蹈.所以巫术仪式中离不开歌舞形式,目的在于娱神,用以达到梦寐以求的功利”.这一时期的巫舞更加被重视了,无论从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求雨舞

在《春秋》中“舞雩”的出现频率不少于19次,《说文解字》释雩“夏祭乐于赤帝,以祀甘雨也”[10]说明可能求雨习俗产生在夏朝之前.“卍”字在甲骨文中是舞名,是用以祈雨的舞蹈.《周礼·春官·宗伯》载:“若国大旱,则率巫而舞雩”[11],这里的雩祭的内容主要是舞,是在遇到大的旱灾时让女巫来舞的.因此,《春秋公羊传·桓公五年》载:“大雩者何?旱祭也”[12]“桑林之舞”说的是汤为了求雨以身铸于桑林,是商代著名的求雨舞.群众性的舞蹈在先秦的求雨仪式中比较常见,到周代这样一个重视礼乐文明的国度,逐渐演变为“雩礼”,不仅规模很大,而且分为“旱雩”和“正雩”.因为每年的旱灾月份都不一样,所以旱雩也就不固定,一般在每年的五月到七月三个月之间举行,因为这段时期是农作物生长的黄金时期,如果这段时间农作物因为受到旱灾的影响没有很好的生长,那么一年的收成都会受到影响.正雩是起预防作用的,所以举行时间在旱雩之前,也就是春季的季末.再到以后的汉代,这种求雨舞更加的受到重视了,《春秋繁露·求雨》中,董仲舒把求雨按照时段分为春、夏、季夏、秋和冬,在每个时段要做的工作都不一样,例如:春季的时候,我们需要在“水日”那天祭祀山川社稷,并且把我们的愿望告诉神灵,有时候遇到雨灾,我们需要止雨,在“土日”的时候向神灵祈祷,告知他们雨水已经足够.

祈福舞

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是古代这样一个农业社会最美好的生活画卷,也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古代,人口的繁衍生息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比如,屈原的《九歌》中描述的少司命主人的祸福寿夭,因此在楚国对于少司命的祭祀也是非常重视的.出土于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的人面鱼彩陶盆刻画的图案就表达了古人对于人口繁衍的美好愿望.他们以捕鱼为生,逐渐发现鱼的生殖能力很强,所以把鱼刻画在器物上,进行鱼祭.

对农业生产也有专门的祭祀—蜡祭,主要是祭祀主管农事活动的八位神.分别是:神农、后稷、田峻、邮表疁、猫神、虎神、坊、庸.对于这八位神灵的祭祀一方面是表达对他们使得农业丰收的感恩,另一方面是求得来年的福佑.并且蜡祭中也是有祝辞的,“主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13]或许表现了古人试图控制自然的某些.

舞蹈既是中华文化的精魂,又是人类族群的感情.而原始舞蹈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曙光初现,是人类文化的最初的源头.始终伴随着人类从遥远神秘的蛮荒时代逐渐踏上文明的征程,舞蹈体现了古人对于人和自然、人和生命、人和神灵祖先最原始的感知和认识.通过舞蹈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远古先民的思想变化和加深对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清文化的发展思路.直到现在,原始舞蹈也散见于很多社会风俗和民族文化中,许多岩画和器物上的舞蹈图仍然对于我们今天的舞蹈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意义,可以说,原始舞蹈正是一个文化宝库,因此对于它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传承中华文化灿烂宝典,加深我们对深邃的上古文化的缅怀和记忆.唯有以感时空、明历史的人文关怀,我们才能不断探索、鉴赏舞蹈蕴含的无尽的内涵和精神.

——————————

参考文献:

〔1〕〔8〕〔13〕王学典.汉·戴圣纂辑.礼记[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8.

〔2〕刘宗迪.百兽率舞—论原始舞蹈的文化效应[J].文艺研究,2000(3):107.

〔3〕吉联抗.阴法兽校.乐记乐本[M].北京:音乐出版,1958.

〔4〕樊东译注.尚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5〕〔7〕傅斯年.诗经讲义稿[M].北京:与建设出版社,2015.

〔6〕司马迁.史记·殷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82.

〔9〕(春秋)左丘明.国语[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0〕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1〕杨天宇.周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2〕(汉)何休,解诂.春秋公羊传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徐阳)

舞蹈论文参考资料:

舞蹈杂志

体育舞蹈论文

舞蹈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舞蹈毕业论文

关于舞蹈的论文

舞蹈毕业论文题目

此文点评,上述文章是关于舞蹈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原始舞蹈和舞蹈相关舞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