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调查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当代社会交际中大哥一词语义流变现象调查一一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为例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调查研究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16

《当代社会交际中大哥一词语义流变现象调查一一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为例》

该文是关于调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范文与流变和内蒙古自治区和调查研究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林智慧

(青海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

摘 要 : “大哥”本是汉语亲属称谓中的重要一员,代表年纪最大的哥哥,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哥”一词在当代社会交际中有了十分广泛的称谓对象,其词义也呈现扩大的趋势. “大哥”除了表示亲属称谓以外,由于社会称谓的缺失, “大哥”一词被广泛用来称呼陌生的男子 ; 同时也可以特指青年女性对自己爱人的称呼.此外, “大哥”也在一些特定的群体中用来称呼有能力、有担当的女性.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冲击, “大哥”一词的语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通过调查不同群体对“大哥”一词的广泛运用, 探讨“大哥”一词的语义流变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 社会交际 “大哥” 语义流变 原因

一、引言

在庞大的称谓系统中,汉语中丰富的称谓语受到广大语言学家的重视,近年来关于亲属称谓用语以及拟亲属称谓用语的研究文献层出不穷,像“大妈” “大叔” “大爷” “大姐”等称谓,皆纳入到学者的研究视野.比如谈倩、 蔡梓珍的 《陌生人称谓语与言语交际的互动关系——以大姐为例》 ,汪金刚、陈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男权话语网络建构——以 “大妈” “大叔” 为例》 , 等等.这些拟亲属称谓语的广泛应用,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重人情关系的传统息息相关.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发现亲属称谓语中“大哥”一词也有相关的学者做过研究,相关的论述绝大多数是从文学的视角来研究的,很少有人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关于“大哥”语义流变的论文,只发现一篇.许起山在《 “大哥”称谓的演变》一文中对“大哥”语义的演变进行了相关的介绍.可见对“大哥”一词的指称对象的研究成果不多.基于此,笔者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了解“大哥”一词在当代社会交际中的使用情况.本人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人群进行了相应的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了解他们在当代社会交际中对“大哥”一词的使用情况,最终得出调查结果,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大哥”一词的语义流变现象及其演变的原因.

二、 “大哥”一词在当代社会交际中指称对象的演变

“大哥”一词最初出现在亲属称谓中, 《现代汉语词典》对它释义为 : “大哥即长兄,指的是兄弟姐妹中年龄最大的男性同胞. ”与“大姐”的用法一致, 常用于口语交际中.所谓亲属称谓,就是对和自己有血缘关系与姻缘关系的人的称谓.在汉语词汇系统中,亲属称谓极其丰富,人们按照尊卑之别、 长幼之序对亲属称谓进行划分,这和中国的传统思想密不可分.由于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尊卑、等级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影响深远,所以在一个庞大的家庭中,很多重要的事情都是由长子或者长兄(即大哥)来决定的.可见, “大哥”在家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拟亲属称谓,是和亲属称谓相对的概念,指的是对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与姻缘关系的交际对象所使用亲属称谓用语来相互称呼.这是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称呼方式,它没有年龄、职业和性别的差异,也没有地域上的明显差别.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中国传统观念中根深蒂固的思想密切相关, 中国人自古重视宗族观念,大家族的意识十分浓厚,因此中国人喜欢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陌生人. “大哥”原本是表示有血缘关系的年长的哥哥,但是随着拟亲属称谓形式的泛化,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和我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陌生男子也称为“大哥”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随处可见.在这种拟亲属称谓语中, “大哥”中“大”的意义虚化,和亲属称谓语中“大哥”的概念不同,不是指 “年纪最大的哥哥” ,而它的核心的内涵仅仅只是“哥”或者“哥哥” .相反,有的时候对方的年龄可能比自己小,在交际中也会称其为“大哥” .面对这种交际现象,笔者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此次问卷调查活动,发现“大哥”用于对陌生人的称呼十分普遍, 无论是在文化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还是在普通的三、四线城市, “大哥”一词都普遍用于对陌生男子的称呼.由于社会称谓的缺失现象和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我们很难找出一个恰到好处的称谓词来称呼陌生男子,以致于很多年轻人在交际中经常会选择采用“零称谓”来称呼对方,如“你好、请问……” .但是“大哥”一词在此类交际场合中仍然有很高的使用频率.笔者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新城区众联广场的 100 名(其中男性 50 人,女性 50 人)市民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

调查结果显示 : 在被调查的 100 名赤峰籍市民中,尽管他们的年龄有着很大的差异,有青年人,也有老年人,但是不管哪一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存在着称呼陌生男子为“大哥”的情况,同时男性和女性使用“大哥”一词称呼陌生人的人数差别不大,可见对这个词语的使用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结合表一,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 100 名市民中,有接近一半的市民通常称比自己年龄稍大或者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陌生男子为“大哥” .但是不同年龄的人所使用的频率有所不同,相比中年人来说,年轻人和老年人所使用频率较低.这是因为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广受年轻人的青睐,他们受网络语言的影响较大,因此在交际中,他们通常对陌生男子称呼为“帅哥” “小伙” ,还有的人习惯使用 “零称谓” .总之, “大哥”一词除了用来称呼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年长男性同胞外,这一词语也经常用来称呼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甚至只有一面之交的男子,这种拟亲属称谓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当代社会交际中.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 我们发现“大哥”与“大姐”的用法有相同之处,两者都广泛用于口语当中,但是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所指称对象的性别不同.因为“大哥”作为男性, 常常是有担当、有能力的象征,因此在当代社会中,很多青年女性喜欢称自己的爱人为“大哥” “X 哥”或者“X哥哥” ,比如我们走在大街上经常会听到青年女性称自己的爱人为 “亮哥” “旭哥” “东哥哥”等.毫无疑问,这反映了青年女性对自己的爱人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像自己的大哥哥一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时刻都能让自己有所依靠,给自己安全感.总之,这种称呼方式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交际当中,基于此类现象十分普遍,于是笔者对赤峰市民政局 2017 年 12 月 24 日领取结婚证的 50 对青年夫妇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

在被调查的 50 对青年夫妇中,虽然青年女性对其爱人的称呼各有不同,但是通过表二,不难看出,有 46% 的青年女性喜欢采用“大哥” “X哥” “X 哥哥” 类似的称谓结构来称呼自己的爱人.可见女性由于自身柔弱的性格特征,希望自己的爱人能像自己的大哥哥一样关心照顾自己,同时也出于她们内心中对自己爱人的依赖之感.因此她们通常喜欢用“X 哥” “大哥” “X 哥哥”来称呼自己的爱人.透过青年女性对其爱人这样的称谓的调查研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哥”一词还应用于女性对女性的称呼.看到“大哥”一词,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是对男性的称呼,但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称呼女性为“大哥”的现象,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地存在于高等院校中.很多女大学生喜欢称自己宿舍的老大或者宿舍舍长为“大哥” ,有时女大学生也习惯称班级里学习成绩最好的或极具领导能力的女孩为“大哥”或者“X 大哥” .尽管称呼形式并不完全一致,但其结构无非就以下两种 : 名字的后一个字 + 大哥 ; 姓 + 大哥.两种不同的结构根据不同的人的语言习惯而不同.众所周知,曾经一度流行在网络媒体上的网络语言 : “社会我 X 哥,人丑话不多” .这句网络流行语虽然有调侃的意味,但是更多的是对某个人的膜拜之情.可见, 流行于女大学生交际之间的 “大哥”也有着深层的含义,基于此,笔者对赤峰学院 20 名女大学生的宿舍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下表所示 :

通过对赤峰学院每个年级的 5 个女生寝室的调查,我们发现,在被调查的 20 个寝室中,有接近一半的宿舍存在着“大哥”这样的称呼,尽管在不同的宿舍中“大哥”所指的内涵不完全一致,有的指的是学习成绩最优异的 ; 也有的指有领导能力、有责任心的 ; 还有的用来指称比较时尚的、 赶时髦的.但是不管怎样, 称女性为 “大哥”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大学生这类群体中.“大哥”一词的语义在社会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在“大哥”这一词语使用的影响下,由“哥”这一语素衍生出很多词语,这些词语除了具有词汇意义以外,还具有特定的社会意义.最近两年新生的“托举哥”一词,也是有“哥”这个语素构成的词语,受到了全国各地媒体的高度重视,它和“红领巾”一样,被赋予了特定的时代和精神内涵. “托举哥”一词,最早见于《三明日报》 ,这个词是由民警卢东升的光荣事迹而来.有一天卢东升在家休息时,发现对面小区四楼有个小女孩悬挂在防盗网上,情况十分危急.于是,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用拖布头托住小女孩的臀部, 防止小女孩卡住喉咙而窒息.他一直持续了十多分钟,直至小女孩获救,才默默地离开现场.由此延伸开来, “托举哥”又成为特定人群的称呼,指称那些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人. 这一类新兴词语成为时代的标志和印记,有利于更好地弘扬人间正能量.

综合上述分析, “大哥”一词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来指称的对象越来越广泛,由最初单纯地指“年长的哥哥”演变为“拟亲属称谓”的称呼 ; 由最初的只用于对男性的称呼演变为女性对女性的称呼 ; 由单纯的表层含义演变成具有时代特征和精神内涵的特定人群的代名词.

三、 “大哥”一词语义流变的原因分析

“大哥”一词由最初的亲属称谓演变出了更广泛的指称对象, 并在日常交际中得到广泛应用,那么产生这种语义流变的原因有哪些呢?笔者试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第一,社会称谓的缺失和亲属称谓的泛化.汉语中的称谓是十分丰富的,在亲属称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但是社会称谓中却存在着很多缺位现象,以至于我们很难找出一个合适的称谓词来称呼某些特定的人群,如女老师的丈夫、一般朋友的配偶等.由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宗族意识,很多人习惯于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陌生人或者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从而使得这种亲属称谓泛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当代社会交际中“大哥” “大姐”便是生动的例子.这种亲属称谓的泛化,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人重人情的传统,在交际中喜欢用亲属称谓称呼陌生人,有意识地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同时亲属称谓语中的“大哥”一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人自古以来以宗族为重, “大哥”一词恰恰反映出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这是“大哥”一词语义流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与男性自身的性格特征密不可分. “大哥”一词广泛用于对爱人的称呼和女性之间的称呼,和男性自身的有能力、有担当的性格特征有关.青年女性喜欢称自己的爱人为“大哥” ,因为在她们看来, 其爱人可以像自己的大哥哥一样,给予她们一种无比的安全感.很多高校的女大学生也把男性的这种特征赋予给女性,用来称呼那些具有领导能力、助人为乐的女生.和传统女性柔弱的性格特征相反,很多现代女性极具自立能力,具有发自骨子里的坚强和独立,这类女子通常被称为“女强人”或“女汉子” .而在大学生这一类群体中,通常会给这类女性赋予“大哥”的称呼,在交际中更加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同时也可以给对方一种亲切感.可见,男性自身有担当、有能力、有责任心、体贴周到的性格特征与“大哥”一词的语义流变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哥”作为汉语亲属称谓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交际中,随着社会称谓的缺失和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 “大哥”一词所用来指称的对象越来越广泛,同时其词义也不断呈现拓展的趋势.通过对赤峰市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群体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大哥”一词在当代社会交际中所指称对象的演变趋势,以及其语义发生演变的原因.此次调查活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哥”一词的语义演变,同时这种拟亲属称谓的用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缩小交际双方彼此之间的距离,可以产生“润滑剂”的作用.此外,网络流行语“大力哥” “托举哥”等词语的出现,成为时代的特征和标志,传递着人间正能量.总之, “大哥”一词的语义流变既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对社会交际产生了重要影响.

调查研究论文参考资料:

社会调查论文

调查报告论文

调查论文

调查论文格式

市场调查论文

论文调查方法

括而言之,本文是大学硕士与调查研究本科调查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流变和内蒙古自治区和调查研究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