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新青年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和简论《新青年》中的个体价值诉求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新青年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21

《简论《新青年》中的个体价值诉求》

该文是新青年有关论文范文集跟个体价值诉求和《新青年》和简论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摘 要:个体价值是从西方国家传入中国的,“个人”指的是相对于群体的一己之私.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开始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本文从分析《新青年》中的几个主要撰稿人对个体的不同理解,简要论述《新青年》同人的个体价值诉求及时代背景.

  关键词:新青年个体价值诉求

  在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下,随着个体价值的传入,引起了进步知识分子的广泛热议.同时,也开始提倡与科学,开始认识人本身的价值及需求,追求个人的思想解放.《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宣传阵地,成为“个体”的发展土壤.

  一、《新青年》中主要撰稿人的个体价值诉求

  《新青年》中所表达的个体价值诉求,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过深入地探讨,本文主要是借助陈独秀、高一涵、易白沙、李亦民、胡适等进步知识分子在《新青年》杂志中对于个体的不同理解,及他们的个体价值述求进行详细梳理.《新青年》同人对个体的表达各有不同,常常把个人、人格、小己主义、自我等词语进行互换,这是当时个体在中国语境中的复杂情况.[1]

  (一)陈独秀——建立在挑战传统之上的“独立人格”

  早在1914年《甲寅杂志》①中,陈独秀就宣扬个人的权利,挑战当时盛行的国家主义思想.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他指出:“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2].在《敬告青年》②中,他运用西方启蒙时期的人权理论批评了“听命他人”、“不以自身为本位”的“奴隶”,赞赏一切思想和行为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外部力量的个人.在《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③一文里,陈独秀将个人主义与民族主义联系起来,提出个人主义的民族观.他提倡尊重自主人格,而在儒家传统文化的支配下,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之间的附属,都是没有独立人格和自由平等的.在陈独秀看来,只有勇于挑战传统,才能实现独立的人格.

  (二)高一涵——个人与国家关系中的“小己主义”

  高一涵也是个体价值的倡导者之一,他对个体的论述主要围绕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展开,在《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④中,他指出了共和国家的特点,将青年的“自觉”作为发扬民权、进而发扬共和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有赖于对青年的道德改造.高一涵认为,当今的道德与古代的道德比较,更为进取,判断标准为“小己之良心”.这种“小己主义”不是自利、利他或者牺牲,它有两重重要意义,一是用才,二是重法.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高一涵所提出的“小己主义”其实是他所设想的对青年进行道德改造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共和国家理想国民的标准.

  (三)易白沙与李亦民——个人主义的两个方向

  易白沙发表于《青年杂志》中的文章《我》,提出了一种很有价值的个人观.他阐述了“我”与国家、世界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所谓“有世界矣,有国家矣,斯不能无我以为之主人.以先后论,我为先,世界次之,国家为后.以轻重言,世界为重,国家次之,我为轻”[3].易白沙的论述都是从肯定自我的价值展开,着眼于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进行论述,始终认为个人不能脱离国家和社会.

  李亦民则将个体建立在截然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他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将个人幸福与利益作为礼法和社会道德牺牲品的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在《人生唯一之目的》中他认为“自《周易·系辞》立仁义为人道之极,至孟子而诋功利,等于蛇蝎;汉室崇尚儒术,沿袭至今,人间所传述皈依者,舍忠君、亲上等片面为人的道德外,别无他物.[4]”这种道德不是个人自身的需求,而是他人赋予自己的义务,这会使个人的精神附属于他人.这种论述主要是站在批判封建思想的基础上,与陈独秀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四)胡适与周作人——健全的个体张扬

  在《新青年》中有关个体的诸多论述中,胡适的“易卜生主义”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胡适的文章《易卜生主义》⑤,他自称是为了介绍当时新青年一班人共同信仰的“健全的个人主义”.易卜生⑥所描述的家庭和社会充满的种种丑陋现象,有一条显而易见的主线,就是“社会与个人相互损害”,社会往往用强力摧折个人的个性,压制个人自由独立的精神.等到个人的个性都消灭了,等到自由独立的精神都完了,社会自身也没有生气了,也不会进步了.胡适认为,要改变个人与家庭、社会的这种关系,必须提倡“为我主义”,只有少数独异之人与社会孤身奋战,社会进步才能实现.所以胡适的个人主义是建立在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之上的,是个人对社会的宣战.但显而易见,个人始终不能脱离社会,社会是个人发展的保障.

  五四时期的文学理论也可以窥见“个体”的身影.周作人《人的文学》⑦,这里的“人”指的就是个体的人,他还提出了“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并非慈善主义,用周作人的话来说,就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他阐述了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的发现,将人的生物性确定为人的本质,对人的自然本质给予肯定,呼吁将人性从“违反人性不自然的习惯制度”中解放出来.周作人从人道主义,也就人性的本质角度来界定人,使对于人本身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新青年》个体价值诉求的时代特点

  个体价值在近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不是独立于哲学领域的,它一直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时代.进步的知识分子对于个体价值的追求,实际上就是他们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自己政治前途的追求和对当时社会的期望.

  (一)“个体价值”的中国表述

  近代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个体价值诉求源于西方,是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价值观变迁的集中体现.但在中国,个体价值从来没有一个准确而稳定的意义.《新青年》中论述“个体”思想,均不约而同地从西方启蒙思想家的论述中寻找立论依据.而“个体价值”在引进中国的过程中必然与中国延续千年的传统发生碰撞,于是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中国文化的色彩,而中国思想界的进步人士对个体的阐发也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才能更容易地被当时的人所理解和接受.

  (二)个体价值与国家主义的矛盾与统一

  在近代中国谈起个体价值,就必然涉及到对个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讨论.《新青年》对个体价值的倡导始终与国家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进步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利益冲突,因此或多或少都有将个人与国家作为对立面进行考察的倾向,以此弘扬个人尊严和人性.而个体是不能脱离社会存在的,社会是个人的保障,社会只有尊重个人独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两者才能和谐共存,否则个人也只能通过向社会“宣战”来保证人格独立.这对于近代中国国民和民族意识的觉醒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个体价值与政治理想的紧密结合

  近代中国所探讨的个体价值,往往与自由、民权和政治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新青年》对个体价值的宣传也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的,个体价值与政治理想的结合,在《新青年》后期尤为明显.《新青年》后期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日益激进.而《新青年》的核心人物陈独秀也公开从事政治活动.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思想,对极端虚无主义进行批判,这实际上是新的历史背景下个体价值的重新建构,以为新的政治目标服务.

  对个体价值的提倡诞生于民族忧患之际,知识分子将其与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之得以在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发展成长.在个体思潮的发展过程中,《新青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中国的文化环境和复杂多变的时代政治背景,《新青年》同人对个体价值的阐述往往与国家主义结合起来,围绕个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展开,其价值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理论意义,对当时及日后的社会发展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新青年论文参考资料:

新青年杂志

新时代新青年论文

青年博览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农村新技术杂志

本文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个体价值诉求和《新青年》和简论方面的新青年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新青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