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艺术精神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与山水美善简析儒家道德境界下的艺术精神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艺术精神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19

《山水美善简析儒家道德境界下的艺术精神》

该文是关于艺术精神方面论文如何写与儒家和艺术精神和境界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张萌 哈尔滨师范大学

摘 要:从孔子起“山水比德”成为了中国文学的一大传统,然而这种艺术传统实际上来源于孔子对道德境界的追求.本文试从《论语》中体味孔子对道德追求中的思想感情,并分析这种由道德而得快乐的特殊情感体验,从而理解儒家思想体系中所蕴含的艺术精神.

关键词:比德;孔子;道德审美;艺术精神

作者简介:张萌,女,1994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76-01

道德感实际上与美感是相通的,它们在根本性质上有着很大相似性,那就是无功利.从原始先民的巫术崇拜开始,巫舞和颂歌给人美感的同时也给人精神上的慰藉,一场巫术仪式完成之后的秋季不一定丰收,然而每一位耕种者的心灵却得到了踏实的肯定.当人类文明进程发展到礼乐治国的阶段,仪式、音乐和行为规范等等形式在妥帖优美之外更多得让人感觉到了一种道德的崇高,这也是人生快乐的源泉.

一.夫子之乐——道德情怀中的无边快乐

对于夫子来说,道德的坚守和礼乐的履行方能创造出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第一次被夫子用山水做了比喻,从这些对象化的情感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快乐的心胸和一种艺术的思维: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我们都曾为孔颜之乐而感动,那些在清贫中的坚守让人心疼然后敬佩,可是我们往往过多得关注与那种困苦的生活状态,而忘记了在这种状态下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怀方可熔铸出无边无际的快乐.其实正是“仁”为孔子颜回这些坚守者创造出了一个异于现实世界的世界,很类似于艺术创造的第二世界中美感的形成,由心而生的快乐也在道德创作的精神世界中诞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克己复礼在《论语》之中从来都不是教科书一样的清规戒律,相反的,是不由自主油然而生的向往,“礼乐”在践行之中就足以快乐而满足: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道德为孔子创作了第二世界,对于道德的学习一样为孔子带来了满足于愉悦,甚至让他忘却了现实生活中的时间的存在.对于现实的超脱,一样也是艺术给人的直观感受.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述而》

孔子的生活一样是艺术的.《乡党》篇记述孔子以礼而作的生活状态让我们在反感那些琐碎的要求之外,感动于那对生活的尊重和珍惜,更为夫子达到的生活状态莞尔.申申,夭夭,历来解释众多,我不希望把这两个叠词的意义具体化,这样两个温柔可爱的发音足以让我们窥见夫子闲居生活的快乐.把生活当作一件艺术作品来切磋琢磨,其达到的效果必然是惊人的,其状态必然的悠然自得的.

二.山水之乐——精神印照下的艺术美感

夫子的道德感映照于山水,则成为山水之乐.对象化的道德感,日后被命名为“比德”,而“比”本身就是《诗三百》中的一种艺术的方法,那种面对于山水的心态,又何异于日后刘勰文中的神思种种创作论调.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山水在夫子心中眼中,已然是自己的感情,正是这种胸怀使山水成仁成知.无数人可以对山水有无数理解,因为山水本身可以给人太多感触,然而山水本性如一从来未曾转移,所谓“仁者静”的真谛正在其中.山水之乐恰似知音之乐,亦是成全之乐,仁者对山而解山,山对仁者而助仁,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东鲁春风吾与点,当人在山水中愉快徜徉,不需要谈仁说义,人与山水获得同样的节奏,已经处处合乎仁义,这种自然与人心合一的状态实际上与艺术给人带来的升华是一致的.

而当孔子专注于艺术的美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些艺术的美感无不与孔子内心的节奏相应和,“礼乐”之美其实就是道德之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八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述而》

那尽善尽美的音乐的艺术让人忘掉现实生活中的感官上的刺激,而韶乐之所以尽善尽美,实际上的原因还是在于其符合了道德的追求.

在孔子眼中《诗》的艺术道理和“礼乐”的艺术格局正是相通的,其落脚点都是“仁”在心中给人带来的美感享受: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八佾》

诗歌的美让人忘掉功利,正如同道德的魅力让人获得美感一样: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美矣.’” 《子路》

公子荆的居室或许远不华丽,但是在做到节俭这一道德上的规范之后,他获得了比现实效果高许多的美感享受.审美与道德实际上融为一体,艺术与礼乐在这里不谋而合.

道德足以让生活获得愉悦与满足,那种升华于现实物质生活之外感受正如同艺术的忘我境界.发源于情的礼乐规范本身就拥有中和的美感,而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在存在层面正好与艺术相通,作为道德的外在形式的践行带给那些坚守者无数销魂快乐,这与审美所带来的美感又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或许就是孔子那与道德扭结不开的艺术精神了.

参考文献:

[1]《论语译注》,杨伯峻,1958年6月,中华书局.

[2]《论语新解》,钱穆,2009年8月,三联书店.

[3]《论语今读》,李泽厚,2004年3月,三联书店.

[4]《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2010年12月,商务印书馆.

[5]《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2011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6]《美的历程》,李泽厚,2014年6月,三联书店.

艺术精神论文参考资料:

艺术科技杂志

大学精神论文

艺术导论论文

领导艺术论文

艺术教育杂志

艺术期刊

本文点评,上文是一篇关于儒家和艺术精神和境界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艺术精神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艺术精神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