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新闻翻译类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跟英语外宣新闻翻译的生态语境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新闻翻译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3-13

《英语外宣新闻翻译的生态语境》

本文是新闻翻译类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生态语境和外宣和翻译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是英语外宣新闻翻译工作者的使命,然而多维度整合的“生态语境”对这一工作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英语国家和汉语国家的语言规范差异、交际思维差异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差异都是译者需要时时关注的.因此,新闻翻译工作者只有不断提升自我语言素养,站在受众的角度去驾驭“生态语境”,才能达到真实宣传中国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翻译,外宣新闻,生态语境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7-0136-03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攀升,世界中其他国家越来越想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成为媒体宣传工作的中心任务.为了促进国际交流有效的开展,更好地发挥媒体作用,外宣新闻翻译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概念解读

(一)理论依据

外宣新闻翻译的“生态语境”是以语言生态学为依据的.其定义为:“在人种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这些领域中对语言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20世纪中后期,英国伦敦语言学派代表者弗斯、韩礼德进一步探讨了语言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个新的语义理论——“典型语言环境”,该理论认为语言形式的选择受文化环境的制约.不同语言形式之间的翻译是人类社会的一项交流活动,也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活动.它的产生、延续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生态环境,翻译研究只有在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壤上扎根,才能保持特色,才能令小生态圈得以保留,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二)英语外宣新闻翻译的特征

英语外宣新闻翻译是把各种有关中国的信息从汉语形式翻译成英语形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数字网络等多种媒体对外发表,此外还有通过国际性会议等途径对外传播.

作为语言形式的转换,英语外宣翻译有着自己的特征.首先,它的主要任务是将中文译成英文.凡是影响到外国人认识和了解中国现状的新闻,凡是同其他国家的人有来往、有接触甚至关乎他们在中国的吃穿住行等方面的信息交流都要进行翻译活动.其次,它的目标受众是“外国人”,翻译工作者只有充分认识和牢记其目标读者与本身语言的差异,才能很好地完成交流工作,因而,英语外宣新闻翻译是一种交际现象,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翻译外宣材料的工作,其实就是跨文化交流工作.

二、“生态语境”的构成

语言依托于约定俗成的语法规范,作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更受到一个民族文化背景和文化思维的影响.解决怎样关注“生态语境”的问题,就要理解生态语境的多维度构成.语言的、交际的、文化的适应性选择,决定了英语外宣新闻翻译的“生态语境”.

(一)语言生态适应性选择——汉英语法规范的差异是译者必须关注的生态语境

英语与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不仅仅表现为表音表意的基础差异,它们的差异还表现在词法、句法和修辞手法的使用上.两种语言各自保有各自的用语规范.从词语选用的角度说,汉语书面表达多追求雅,而英语则趋于白;从句式结构角度说,汉语注重意义相合,而英语注重形式相合;从表达风格上说,两种语言对比悬殊.汉语宣传的文字材料通常包含较多修饰语,辞藻较为华丽,而英语则更多平铺直叙,相比而言更注重客观事实.例如:在中国,每场会议的召开演讲者都约定俗成的提到“胜利召开”,不管是大会伊始还是顺利闭幕.如果按照直译原则,那么译文应该是“themeetingisnowsuccesullyconvened”.

“nowsuccesully”在外国读者看来渲染气氛修饰语就变成了制造误解的根源,他们会以为会议之前很不顺利.因此,很多在汉语中被认为是必要的、精彩的表达,一旦按照英语语法规则去判断,就会变成繁冗赘余.比如“Trelalot”直译为“旅行了很多”时,就不能恰当表达走南闯北的经历以及其艰辛.同样“overjoyed”直译成中文“盖过了欢喜”,也远远达不到欢天喜地的表达效果.因而,以汉译英为中心工作的新闻翻译要注意去掉修饰成分,以保证译文的简洁直观.

(二)交际生态适应性选择——信息交流双方思维习惯的差异是译者必须关注的生态语境

语言信息的传递无外乎理解与表达,翻译过程中这两个环节至关重要,能理解才能表达,理解是前提,是正确翻译的基础;忠实愿意表达是翻译的关键,是翻译的目的.是让译文读者正确理解原文的途径.但是,在外宣翻译中,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甚至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的现象的确不少,一些欠缺经验译者常常会在没有真正理解原文的情况下简单机械地翻译,造成误译,甚至造成不良影响.

英语外宣新闻翻译以准确传递信息和推动国际交流有效开展为最终目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宣传工作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英语外宣翻译必须关注其交际媒介作用.考虑受众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面对的受众不同,我们不仅要改变平时的表达方式,还要改动我们要表述的内容.因而,英语外宣新闻翻译与其他类型的翻译不尽相同,它的操作过程一定要首先采用易于受众接受的策略,使宣传内容获得最大程度的认同.

(三)文化生态适应性选择——中西文化差异是译者必须关注的生态语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实用文体,更注重传播效果,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传播外宣新闻.

中西方文化差异明显,中西方思维习惯、表达方式显著不同.中文里诸多约定俗成词句翻译成英文后,如果原封不动的直接翻译,不但不能达到忠实原意的目的,反而会招致不必要的误会.在两种不同的文化氛围里,相同的词汇可能会有不同的比喻义、引申义、联想义和语境义,有时甚至相反.

例如:“owl”意指聪明机智,英语中的——“aswiseasanowl”意思是,聪明机智如猫头鹰,可是,在汉民族文化中“猫头鹰”被看作不祥之物,不仅把猫头鹰进屋当作一种凶兆,更有人认为听见猫头鹰的叫声预示着要有丧事.

此外,汉语中有大量成语、俗语、谚语与历史典故,它们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源流.英语中也不乏类似现象,但所用物象和所传递意义则迥然不同.例如:成语水中捞月——tofishintheair(在空气中抓鱼),汉语中讲求生活哲理的同时也关注了意境,汉语习惯风花雪月,英语习惯日常生活直来直去.两种语言,两种物象,一为月,一为鱼,都表达了徒劳无功的意思.

再如,汉语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英语译为“thefishalwaysstinkromtheheaddownwards”,从这些简单的实例不难看出,同样的意义在汉英两种解读中借助了不同的物象.如果在实际翻译中忽视这些区别,就会造成受众的不理解,甚至曲解.因而,英语外宣新闻翻译过程中,对于稿件中出现的历史事件、地理名词、专业机构、政治术语和宣传口号等社会生活中差别比较大的我国专用的词语,以及乡间俚语、传统节日、甚至独有的饮食文化等,都必须予以注释,以期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三、驾驭环境,提升英语外宣新闻翻译的水平

每种语言都有其产生、生存、发展的独特环境,因而,熟识生态语境,克服外宣翻译中语言、交际、文化差异问题,还需要译者提升自身素质,力争驾驭环境,提升英语外宣新闻翻译的水平.

首先,要驾驭环境,提升英语外宣新闻翻译的水平,需要译者坚持一定的翻译原则.

黄友义认为“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是外宣新闻翻译应该遵循的三原则.汉语译成英语,要做到此三原则,译者必须坚持:一要充分考虑到中外文化差异性,力争跨越不同文化之间的鸿沟;二要熟练掌握外国语言习惯,避免陷入文字游戏的陷阱.

其次,要驾驭环境,提升英语外宣新闻翻译的水平,需要译者从不同国家文化差别以及不同语言表达的习惯等方面出发,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翻译技巧主要包括增译、删译、改译、回译以及这些技巧的巧妙结合,这些都需要译者根据“生态语境”的特点,灵活运用.例如,英语与汉语在文化跟语言表达习惯上具有太多差别.汉语是音形意结合的文字,3个方面共同表意,而英语是拼音文字,两者表达形式有着很大的区别.汉语兼有音美、意美、形美三大优点,而英语在形美这方面则很难体现.再次,汉语的语法规则不如英语精密,词性不如英语分明,词形也不如英语那样可以灵活组合变化.所以,译者应该根据外国受众群体所接受的语法规则、表达习惯、思维习惯等,对要翻译的原文进行适当的整理,该删减时则删减,该增加时就要增加必需背景内容,有的时候,要将原话直接翻译过来,有的时候则必须使用间接引语.

第三,要驾驭环境,提升英语外宣新闻翻译的水平,还需要译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文化修养:

1.提升语言素养,练就扎实功底,熟练掌握翻译技巧.多阅读相关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与时展接轨,更新翻译理论和方法,接纳西方文化特征,进而提高文化修养和自己的业务水平.

2.端正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译者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翻译工作,尤其对于外宣新闻翻译而言.每一个新闻事件都是随时发生,即时写作,译者在着手翻译一段新闻材料前应查阅资料,寻找翻译依据、寻求专业指导,在翻译过程中要勤查工具书,尽力做到“用心设计,精心翻译”,坚决杜绝不明所以就匆忙下笔或一知半解就师心自用,以免造成误译和曲解.

3.树立从受众角度出发的意识.外宣新闻的受众是外国人而不是中国人,翻译过程中要设身处地站在英语受众的立场上,根据英语的语法结构、表达习惯进行选词搭配,不同文体、不同风格要调整句子结构,尽可能用地道的英语传达中文新闻的原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人之长,为我所用.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同时随时随地都留心他人常用的精妙译法,并储备英语的常见表达方式.语感的培养源于点滴的积累.与此同时,在坚持传统技巧与翻译标准的同时,还要因文而异,因需而异,方式方法要变换灵活,与时俱进,确保所译内容通俗易懂.

总之,新闻话语是实用性的语言,具有独特的功能和语言特征,译者对新闻材料进行对外转译宣传时面临许多不同的语言生态环境,依照语言生态学的观点,译者要充分考虑文本的生态需要,综合语言、交际、文化等多维度的生态环境,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既能真实传递信息又为受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新闻载体,实现新闻的国际传播,真正让世界看到中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让中国神采奕奕的走向全世界.

——————————

参考文献:

〔1〕曾传生,朱广杰.试论新闻翻译中的文化过滤[J].新闻战线,2017,(14).

〔2〕鹏措.新闻翻译对汉蒙文化交融的作用[J].中国报业,2017,(02).

〔3〕那木吉力.汉蒙广播新闻翻译浅析[J].中国报业,2017,(04).

〔4〕巴尕力.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蒙新闻翻译方法研究[J].中国报业,2017,(10).

〔5〕乌云毕力格.蒙汉新闻翻译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J].中国报业,2017,(06).

(责任编辑赛汉其其格)

新闻翻译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文献翻译

毕业论文翻译

外文文献与翻译

毕业设计英文翻译

翻译理论和实践论文

英语翻译专业论文选题

本文结论,此文为一篇适合生态语境和外宣和翻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新闻翻译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新闻翻译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