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大学数学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和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和能力培养有效衔接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大学数学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3-12-29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和能力培养有效衔接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

本文是大学数学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与大学数学和本科院校和课程教学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本文提出普通本科院校在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过程中,大学数学课程课时减少导致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建议从培养兴趣、延续课堂和强化应用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 大学数学 衔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C-0039-02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紧接着教育部与其他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确定了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地位:“应用技术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普通本科学校具有平等地位.”至此,政府以文件的形式计划将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建设成应用技术型高校.

但究竟何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较认可的观点是:应用技术型高校作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它是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为一体,主要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从培养目标来看,应用技术型高校具有高等性、专业性与应用技术性的特征.因此,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建设应有别于研究型、教研型大学,应以应用技术为主、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突出专业性特点.培养人才时应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方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会将原理应用于实践,突出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能较快地进入岗位角色,胜任工作.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数学课程教学要求与现状

大学数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与理工类重要的基础课,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其教学模式也要符合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既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同时又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具有用数学理论知识与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基本功,数学的理论知识讲解得比较多,数学的应用特别是针对某个领域、以及数学知识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的应用讲解得比较少.因此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另一方面,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良好的数学训练、数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进行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时既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关注学生的基本功、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要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然而,在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要求之下,大部分院校都在压缩理论课程教学学时,增加学生实习、实践课时.大学数学类课程作为大学公共基础课自然在压缩课时的课程之列,而且处于压缩幅度较大的课程.这是因为大学数学课程相对其它公共基础而言,属于之前课时较多的课程.以我校理工类高等数学为例,之前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课时第一学期为80学时,第二学期课时为96学时,后来压缩到80学时(第一学期)和80学时(第二学期).其它大学数学课程的课时也有相应压缩.教学课时的减少,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只好死命地往前赶.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前面所学的内容而继续学习后续的知识,导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吃力、学习兴趣下降、效果显著降低.在这种情形下,不仅不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而且就连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也得不到保障.这显然与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不相符.

鉴于上面的分析,要想改变数学课程课时不足导致理论知识不扎实、实际应用能力不足、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脱节的问题,使人才培养符合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基本要求,进行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显得非常必要.

二、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改革

作为服务于地方建设的高校,特别是自1999年以来升本的本科院校,有着转型成为应用技术型院校的迫切需要.我校作为首批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广西院校,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量身订制了转型措施.理学部作为负责数学类等全校公共基础课的部门,积极践行学校转型方案,结合数学类课程的特点,提出“奠定学生理论基础、突出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强化实践,激励创新”的改革理念.针对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之间有效衔接,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一)培养兴趣,开设数学文化类选修课

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教学是直接面向就业岗位的,素质教育也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素质教育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在大学教育中添加人文素质教育,将学生培养为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也符合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培养宗旨.数学文化课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正在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包括南开大学在内的许多高校开设了数学文化类课程.

长期以来,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注重知识传授、技巧训练,轻思想方法与数学文化知识的讲解.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时,展示的都是经过加工的数学结果与形式,很少涉及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来源和数学家进行数学创造的过程和思维的方式.这些知识的缺失使学生哪怕学了许多年数学也不了解数学这门学科,以为数学天生就逻辑严谨、结论完美无瑕;使学生易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烦燥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文化课的开设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通常情况下,数学文化类课程是以选修课程开设的.这种课程设计方式一方面可以解决数学课程课时减少导致不能既讲授数学知识又介绍数学文化的窘境,另一方面通过部分学生选修数学文化类课程,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我校在践行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措施过程中也开设数学文化类课程,如数学史、数学文化、数学之美以及数学家轶事等,供学生选修.

(二)延续数学课堂,开设数学思维能力提高班选修课

目前,各院校非数学类专业的大学数学类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以及二年级,学科专业课通常在第四学期至第七学期开设.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有些已经间隔了很长一段时间,许多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忘得差不多,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涉及的数学知识时,觉得很生疏,很多东西弄不太懂,老师又认为这是数学的基本知识,没有作过多的解释,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授课进度,最终导致专业课程学得不扎实.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学习能力强,数学基础较好,在学习专业课时几乎没有什么困难,并且有进一步学习数学或继续深造的愿望(如打算读研,正在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做准备).为满足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要求,依据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提高他们数学应用能力,我校提出了延续数学课堂,开设数学思维能力提高班选修课的改革措施.在大学第四学期至第七学期,理学部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设此选修课.该选修课有别于数学文化、数学建模等公共选修课,是专门给对数学感兴趣、希望增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同学开设的.该课程有别于社会上的考研数学辅导班,可作为大学一年级、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课程的内容难度略高于大一大二的大学数学课程,讲授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三)强化应用能力,开设数学应用类选修课

数学应用能力是指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认知技能,主要包括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数学建模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应用能力是数学建模能力.所谓数学建模是指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作表述来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数学建模的过程来看,调查研究到实体模型的建立,主要是抽象思维;实体模型到数学表达式的建立,主要是逻辑推理.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注重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实体建模的方式来强化这两种能力.然而,大学数学课程在当前课时的限制下,教师只能讲解课程的基础知识以及在讲解知识时顺带训练相应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专门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根本没有时间开展,更不用说利用实体建立模型来实现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学校通过开设数学应用类选修课的方式来实现.当前,我校开设了数学建模、数学软件选讲等应用类选修课.学生选修这些课程,增加他们对数学应用的了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背景下,针对大学数学课程课时减少导致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的问题,我校为保证人才培养符合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兴趣、延续课堂以及强化应用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分别开设数学文化类、数学思维能力类以及数学应用类选修课.这些改革措施解决了课程课时量减少的问题,有效缓解了课程教学与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

大学数学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数学期刊

大学数学论文2000字

大学数学杂志

大学数学论文

南朝祖冲之撰写的数学论文集是

大学心理论文

结论:上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大学数学和本科院校和课程教学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大学数学本科毕业论文大学数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