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兜着圈子说圈子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与兜着圈子说圈子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兜着圈子说圈子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1-24

《兜着圈子说圈子》

该文是有关兜着圈子说圈子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跟圈子和圈子说圈子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兜着圈子说圈子

何永康

早就想说这么一个话题:圈子.

圈子,曾经是中国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东西,当然,一般还要在前面加一个“小”字——小圈子.因为小圈子和拉帮结派、山头主义、小集团基本是一个意思.应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自然有了圈子,原始部落其实就是一个个圈子.先民在圈内或互相帮助,耕作狩猎,联手御敌,或交流情感,排遣孤寂,都是常情常态,似乎没有谁刻意去经营和编织这个“圈”.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关系学成了“热门学科”,“关系就是生产力”的观点被广为认可.圈子,就成为人们社交生活必不可少的载体、趋之若鹜的阵营了.没有几个圈子,你在这个世上似乎就无立足之地了,就成了没有朋友没有哥们儿的孤家寡人.一般来说,圈子最先是以战友、乡友、学友发端的,以友情为纽带,以联络感情为目的,仅仅局限于百姓生活范畴.后来拓展到酒友、茶友、牌友、驴友、票友(包括戏票和股票)等等,情况就复杂起来.如今,圈子的外延和内涵更是大大变异了,圈子成了某种利益格局的代名词,深陷其间的成员之间的关系,基本上都是由最先的互帮互助,互敬互爱,逐步过渡到互利互惠,互通有无,最终发展到一部分人拉拉扯扯,狼狈为奸,罔顾法律,玩弄权力,无所顾忌她挑战道德底线,胆大妄为地滥用社会公权.这样的圈子既可恶更可怕.

那么,诗歌有没有圈子?文学有没有圈子?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自古有之.旧时文人的朋友圈,很纯粹,很精致,也很干净.干的多是迎来送往、诗酒酬唱的大雅之事,没官场气息,没铜臭味道,欢愉之后各自回家写诗作文.要说有什么私情,最多也就是彼此吹捧一下,满足一下虚荣心,写出“天下谁人不识君”之类的句子.还有就是你把我推举给朝廷某一位写诗的达官,我把你引荐给某一位在野的显贵诗人;前者为了弄个差事有饭吃,后者为了找个靠山好写诗,物质和精神都有了,其他似乎也就无所求了.

王羲之们兰亭雅集是个圈子,曹氏父子邺下雅集是个圈子,竹林七贤也是个圈子.到了近现代,圈子成了社团,成了民间组织,如创造社、七月诗派,如周作人的苦雨斋、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等.大家抱团取暖,合力干事,搞一搞文人聚会,办几期同人刊物.除了偶尔打点肚皮官司或笔墨官司外,也没见多少有伤大雅的事情.进出圈子,既是文人性情,也是人之常情.对文化有益,对社会无害.

现在看来,旧时的圈子是真正的朋友圈,并没圈进来多少人际关系和私心杂念,也没有利益来驱动圈的滚动,有的只是气味相投,志趣相似,情感相通.再说,那圈子也不是要命的重要,有亦可;没有.也活得下去.

然而,到了今天,圈子是大大的变异了,没圈,寸步难行;没圈,一事无成.

圈子,成了一种时尚,一种“文化”.形形色色的圈子,千奇百怪的圈子,囊括了社会方方面面,波及到各色人等.

圈子的核心是权力,权力的核心是公权.还是拿文学圈来说吧,大凡搞写作的人,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发表,能够产生社会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就是社会公器了,而这些公器的代表——编辑先生手中掌握的生杀大权其实就是公权,决定着一个作者是否拥有媒体话语权.在遍地的今天,无名作者发表作品不容易,除非你写得特别好,好得人家都不忍毙——毕竟讲艺术道德、讲做事底线的编辑还是大有人在的,这些人是文学的良心,是他们在支撑文学的希望.当然,一般般的东西肯定也是不能人其法眼了.圈子毕竟是存在的,某些圈子里,“内伙子”都还在排长队等肉吃呢,哪里还有你这个“路人”的汤喝?何况还有大圈套小圈,老圈套新圈,外圈套内圈,钢圈套铁圈,洋圈套土圈——都快成奥运五环了.再说,现在差不多都是网络投稿了,投稿成本低,谁都可以轻点一下鼠标,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的字就发出去,到编辑部的邮箱里去了.这得为编辑先生说句公道话:编辑也是人,时间精力也有限,不少编辑自己就是作家诗人,还有自己的创作计划,哪里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一一细看陌生作者的粗疏而冗长的文字呢?

从这一点看,某些编辑先生用圈内人的稿子既是无奈,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一是熟悉圈内人的人品和风格,靠得住,不会惹什么麻烦,可以规避观点错误、言论过激或者抄袭剽窃问题带来的风险;二是质量大致也还过得去,圈内人大都是人了册的,混述文坛也有些年头了,多少还是有些手段和功夫,既把持得住经脉,又张弛有度,轻车熟路的,能明了报刊的需求,又摸透了编辑的喜好,还能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省事又讨巧,何乐而不为?我想,某些报刊面向社会公开的投稿邮箱,或许十天半个月都不会有人打开吧?因此,无名气的作者要想感动上帝,得到编辑的垂爱,你真得写出比别人好得多的作品.

如果说圈就是人脉,那么,文学圈就该是“文脉”——文人活动之脉络、作品存活之命脉了吧?

有人会说,哥们儿,既然如此,俺们还是自娱自乐吧,不陪那些先生玩儿了,俺们自己也搞个圈吧.于是.就小旗一挥,登高一呼,就四方飞云,八面来风了——这就是人口大国的“红利”.难以计数的民刊和个人文学网站、网刊应运而生,有的还办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有了微信后,微信的文学圈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几乎是人手一个或数个,尤以诗歌圈景象最为繁荣.诗人阵容强大,粉丝众多,可谓“微信如此多娇,诗歌这边独好”.网络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直逼传统纸媒文学作品,但快速、海量、低成本(当然也不免低质量)却是纸媒难以比拟的.不少有影响的诗人也都放下身段,被圈人这样的“民间组织”,不时把自己的新作晒出来换几个“赞”.

以新圈来套老圈,圈来圈去;以此圈来套彼圈,彼消此长.这是社会走到今天的必然,是圈子文化的不断的自我革命自我更新,当然,也可以说是对世俗小圈子的反叛与抗争.

有一档网络在线节目叫《贵圈》,大张旗鼓地说些圈内的事体,揭示圈子幕后规则,解读圈子业态,没多少遮拦与顾忌.于是,“贵圈”二字成了热词,被人挂在嘴上,碰面不是问候“贵圈可好”,就是谴责“贵圈真乱”.

很多厮混在圈内的人,看起来面子光鲜无比,背后吞下的苦果却不知几何,表面的幸运或许恰恰隐藏着很深的不幸.成名成家的理想追求,艰辛苦涩的创业打拼,让圈子法则成为适者生存的铗律.既很难走进去,也很难走出来.进得圈来,得遵循潜规则,得收敛起个性(包括创作的个性);得削足适履,委曲求全,受制于人;还得投桃报李,礼尚往来,否则就会不久于圈子了.如此看来,圈中人其实就是套中人.

圈子,是每个人都可能面对的诱惑,是不可回避的交际领域.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我要说的是,你尽可以自觉地走进圈子,而不是被硬性地圈了进去;你走进圈子后,最好不要被圈住了手脚;你进入圈子之前,得想条退步抽身的后路,最好一只脚进去,另一只脚还留在圈外.

圈子也是“双刃剑”呢!花环是圈,镣铐也是圈;贵妇人的项链是圈,孙悟空的金箍也是圈.

有时想想,其实也完全可以不入圈的.一般来说,写作是作家的个人劳动,不需要拉帮结伙,吆五喝六.但不入圈你得有定力和气度,能够忍受你的劳动成果束之高阁或无人喝彩.因为没有圈子运作,就没人为你助阵为你站台为你张目为你美言,你真得甘于寂寞,真得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精神和“板凳需坐十年冷”的修为才行.

不入圈就是不入流,不人流就可能不入册,不入册在某些时候也就入不了围.反过来说,即使你进入了一个圈子,也不一定就能搞出什么大名堂来,你得花很多时间去兜圈子——就像我写这篇文章一样为不惹麻烦在不断地兜圈子——应酬、逢迎、扎场子.更重要的是你会浮躁你会攀附你会焦灼.结果是矮了目标,小了格局,败了心气,乱了初心.

毋庸讳言,圈子文学固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毕竟还是破坏了文学的生态.要打破圈子或者说解散圈子是不容易的事,但改善圈子结构改变圈子的属性,引导其在正确道路上正常转动当是可为之事,把小圈子扩充成大圈子也是可为之事.设如是,文坛的去污能力和自洁能力或可恢复,文学的“绿水青山”或可再现.

圈,还有一个读音为“juan”,鸡圈,猪圈的“圈”.我倒担心人了某圈,会不会被“圈(judn)养”了,失去了天性和本真以及“敞放”的自由自在呢’

兜着圈子说圈子论文参考资料:

点评,此文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圈子和圈子说圈子方面的兜着圈子说圈子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兜着圈子说圈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