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现当代文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和高师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现状与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现当代文学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2-05

《高师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现状与》

本文是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素材与现当代文学和对策研究和院校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邓长亮

(吉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0)

摘 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 无论是使用的教材, 还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方法, 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局限. 高师院校肩负着为中学培养合格教师的责任, 因此必须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教学现状, 建设有针对性的教材, 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评价机制,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教学改革; 高师院校; 对策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9.038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580 (2018) 09—0138—03

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教师人才, 这是高等师范院校的立身之本. 多年以来,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很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也达不到基本的教学目的. 而且, 师范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与综合性大学中文专业明显不同, 综合性大学更加侧重学生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师范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升, 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为核心目标. 因此, 如何结合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专业特征, 拟制一套具体可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方案, 使学生能够对知识高效而合理地输入, 有效而准确地输出. 这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价值所在. 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言: “现当代文学课程如何适应当前中文学科人才培养目标, 这门课的功能是否应当有所变通, 这个定位的调整, 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1]

一、 高师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 具有师范院校特色的教材缺失

就高等教育而言, 教材对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提升职业技能的重要媒介, 甚至在一些学生的潜意识里, 读大学就是读教材. 目前, 高师院校使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 主要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其中影响较大有朱栋霖, 朱晓进,吴义勤主编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 (1917—2013) 、 王庆生主编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 等. 这些教材版本不一, 风格各异, 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权威的专家学者编写而成, 体现了学科的发展和成就. 但对师范院校的教学而言, 这些教材的适用性是不够的. 正如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些教材 “师范教育特色的泯灭, 突出地表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与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错位, 大学教材的编写者很少考虑甚至完全漠视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的需求. ”[2] 这个被忽视的问题, 直接导致了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文学史的学习对其以后工作技能提升的帮助有限, 因此这些学生缺乏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及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课堂氛围令人担忧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进步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 这种变化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对 “90后” 的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高师院校里的大学生在专业的学习上面临着两层困境.

首先, 花样翻新的商品刺激着学生们的消费, 很多 “90后” 大学生把时间用在浏览淘宝、 网店,甚至有的同学开起了网店, 成为了微商, 或者中介. 这必然会消耗学生许多的学习精力, 本来就有限的学习时间被占用. 而且随着娱乐化社会的到来, 各种娱乐节目和网络游戏五花八门, 学生进入的门槛极低. 相比枯燥的理论课堂, 他们已经很难在专业的学习上找到兴奋点. 感官的享乐和刺激是很多 “90后” 大学生的主动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学生身体坐在课堂上, 但是内心和思绪已经远在课堂之外. “一些理论课, 一个班除了个别学生会听并做笔记, 其余的都不怎么听” .[3]

其次, 因大学扩招而导致 “90后” 学生产生就业的压力. 为了在就业时拥有更多的资本, 高师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大量的时间被用来准备各种考试, 比如考研、 英语考级、 计算机二级、 教师资格证、 公务员等. 正如北大中文系温儒敏先生所言: “现在的学生很实际, 为了找到更好的职业, 许多人同时要花功夫读第二学位的辅修专业, 有的还要考 ‘托福’ 、考这个 ‘级’ 那个本的, 精力如此分散, 学习中文系的课程不那么专心了. ” 必会降低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的信心和热情.

由于以上原因, 现在 “90后” 大学生和前些年的学生相比而言, 在课堂上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已经丧失了兴趣, 其问题不容忽视. 这些学生对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的阅读量明显减少了, “当前文学课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不读原著, 也无暇读原著.因为他们疲于应付排得满满的听课、 作业、 考试, 只能满足于死记硬背的教科书和课堂笔记. ”[5] 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不再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用网络流行小说替代了文学经典的阅读, 这对高师院校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无疑是一种缺陷, 这个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下降, 基本的读写能力不足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三) 教师教学方式陈旧与教师评价倾向科研

高师院校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在这个过程中, 教材作为媒介, 学生作为教学对象.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大量文本的阅读为前提的, 在前些年的课堂实践中, 学生有较多的文学文本的阅读积累, 能够以讨论和提问等方式积极地参与老师的教学过程当中, 因此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但对当下的 “90后” 大学生来说, 这种模式使课堂成为了 “一言堂”“填鸭式” 的教学场所.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很少和老师互动, 无问题意识. 即使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学生也只是记记笔记, 拍拍照片, 以备期末考试敷衍了事, 根本没有参与意识, 学习态度冷漠, 热情不高. 长此以往, 这种课堂氛围也损害了老师的热情, 会形成一种不良循环.

其次, 随着高师院校专业基础课程课时的压缩,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总的教学课时压缩了将近三分之一, 并且由原来的两学年变成一个学年的学习, 即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分别只有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 这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大量的文学史基本知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 经典的文学文本也没有时间去仔细阅读, 更谈不到重读.

最后, 高校院校的教师评价体制更加侧重科研, 而且在科研考核上有数字化的指标, 没有完成指标会导致相关的津贴减少. 这一评价机制会使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有限, 直接后果就是课堂教学沦为形式, 甚至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 直接导致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失败.

二、 高师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方案与路径

(一) 建设面向中学语文教育的高师院校教材

高等师范院校主要是为中学培养教师人才, 尤其是省属的师范院校, 这是高等师范院校的立身之本和时代使命. 在这一前提之下, 高师院校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应该和综合的大学的教材有所区别. 对于高师院校,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材的编写必须结合中学的语文教学实践, 了解当下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质和知识能力, 避免在高校的塔里固步自封, 脱离实际. 因此, 教材的编写应该由一线的具备研究能力的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和高校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者共同来完成, 并且适当在文学史的编写过程中增加教学案例, 在对文学史基本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注重在案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种理念, 会使高师院校的课堂和中学语文的教学直接对接起来,理论指导实践, 并让学生在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目的性, 极大调动了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 培养学生对现当代文学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

高师院校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堂教学必须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校和教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 培养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兴趣, 把学生的观念由 “要我学” 变为 “我要学” , 只有这样, 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提升学生基本语文素质的要求. 一方面, 针对学生阅读文学文本少的现实, 教师和学生社团应针对本课程的经典文本举行读书会、 报告会和开展小组讨论会等推广活动, 让学生积极地了解和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的常识, 培养其学习的兴趣. 了解是产生兴趣的前提, 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家作品产生学习的兴趣, 仅有课堂的时间是不够的, 因此应该在课下, 多举办相关的读书活动, 让所有的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 为课堂的有效学习培育土壤. 另一方面, 学校要积极创造学生实习的机会, 减轻就业的压力. 使学生较早地以教师的身份接触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这会让学生意识到专业课的有效学习会对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的形成极其重要, 从而倒逼学生认真对待课堂的学习态度, 自觉提升主动性与兴趣.

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更多是从事中学语文教育, 因此, 在校学习期间, 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上, 放在基本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上, 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 无论如何, 忽视本专业的学习, 把过多的精力浪费在娱乐休闲和准备各种各样的考试上, 这对学校和学生而言, 都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三) 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评价机制

高师院校的教师不同于综合性大学的教师, 高师院校的教师具有更多的为中学教育培养教师的责任. 这一特点导致高师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有更多的实际目标, 因此, 以往的 “一言堂” 、 “填鸭式” 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这种要求, 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第一位, 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来满足这种要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以文学文本分析为前提, 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问题为导向, 以课堂讨论为主, 用教师具体讲授为辅, 培育学生鉴赏作品, 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从而建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 同时也应该把慕课的教学方式引入一线课堂, “慕课” 无疑将引发 “学习的革命” , 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带来深刻变革.

对高师院校而言, 量化的科研不应称为主要的教师考核办法, 在某种意义上讲, 教师培养合格的学生也许比其科研能力更为实际和重要. 教师的科研能力再强, 学生没有培养成为合格的教师, 这远离了高师院校的宗旨和目标. 因此, 我们认为, 必须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效果作为考核的标准, 高师院校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唯科研论, 学生和教学必须放在首位.

总之, 高师院校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学生必须调动自己的主动性, 培养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兴趣, 侧重“文学审美能力的培育、 个体生命体验的发掘和文学悟性的养成” ,[7]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魅力, 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

现当代文学论文参考资料: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题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现当代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文学杂志排名

此文结论: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对写作现当代文学和对策研究和院校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现当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现当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