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作曲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五位作曲家《图勒国王》的音乐特色之比较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作曲范文 类别:专科论文 2024-02-29

《五位作曲家《图勒国王》的音乐特色之比较》

本文是作曲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和《图勒国王》和作曲家和五位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采尔特、舒伯特、李斯特、古诺、柏辽兹五位作曲家对艺术歌曲的发展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论以5位作曲家使用歌德的诗剧《浮士德》(Faust)中的诗歌《图勒国王》(Der Konig in Thule)创作的艺术歌曲为研究切入点,比较研究浪漫主义初期与中期艺术歌曲创作的风格变化.

关键词:艺术歌曲;图勒国王;音乐特色;创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12-0129-04

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1749-1832)是德国著名思想家、科学家、作家,魏玛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极富音乐性,在古典主义时期及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歌曲创作中以他的诗歌为词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浮士德》(Faust)是歌德的诗剧,《图勒国王》是该诗剧第一部第八场的一段诗歌,描绘的是黄昏时分,格雷欣在闺房中边梳妆打扮边回忆白天碰见浮士德的情景,这首诗歌含蓄地表达了对浮士德心生爱慕之情.在钱仁康先生译注的《歌德名诗歌曲精选》中选取了采尔特、舒伯特、李斯特、古诺四位作曲家使用《图勒国王》进行谱曲的艺术歌曲,比较不同时期艺术歌曲创作的技法以及风格.

一、不同歌曲版本的创作时间

采尔特(Karl Friedrich Zelter,1758—1832)是德国作曲家、指挥家、理论家,他是歌德最喜爱的作曲家,他为歌德的诗谱曲的作品基本是歌德原作“诗意的再创造”.《图勒国王》是采尔特在1812年创作的,作品用二乐句乐段写成,并重复五次以应对6段歌词.下文将详细介绍其作品具体结构情况.

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 -1828)是奥地利作曲家,他的创作重心是歌曲.《图勒国王》是舒伯特在1816年创作的,作品用单二部曲式构成,并重复两次,全曲的旋律共34小节构成.

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是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他的艺术歌曲在音乐史上也占据重要地位.《图勒国王》是李斯特在1842年创作的,作品用复3部曲式的形式贯穿了全诗,这首作品相对较复杂,共98小节,也是最具有戏剧性的一首.

柏辽兹(Hector Louis Berlioz,1803-1869)是法国作曲家,本文所选《图勒国王》来源于他在1846年创作的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沉沦》第三部分第11场,与上面三首作品不同的是,这个作品是用法语演唱,这首作品是5首作品中最长的一首,共109小节.

古诺(Charles Gounod,1818-1893)是法国作曲家,本文所选《图勒国王》来源于他在1859年创作的五幕歌剧《浮士德》的第三幕.在第三幕中,共有8场13首歌曲,《图勒国王》是其中的第六首,这个作品也是用法语演唱的.

二、曲式结构比较

曲式结构是一个作品的灵魂,不同的曲式结构能够影响着听者欣赏音乐时的音乐思维方式.曲式是在长期历史演进中逐渐地形成了某些共同的规律.对于同样的诗歌,以不同的曲式结构创作,自然可以获得完全不同的效果.这5首《图勒国王》采用了不同的曲式结构创作的.

(一)采尔特的曲式结构

此作品为平行二乐句乐段,4小节一句,第一句为开放性终止,第二句为收拢性终止.旋律共8小节,原诗共6节,所以共演唱六遍.从曲式结构可以看出采尔特的创作是遵循歌德原诗作的分段结构,将原诗6节歌词,写成朴素简单的民歌型分节歌,每节歌词唱同样的曲调.

(二)舒伯特的曲式结构

此作品由单二部曲式构成,舒伯特把每两节歌词合为一段,共演唱三遍,全曲是ABABAB形式的分节歌,其结构如图所示:

(三)李斯特的曲式结构

李斯特将原诗作谱写成了一首复三部曲式的叙事歌曲.第一部分(A)是小调式的叙事调,第二部分(B)是大调式的英雄进行曲,第三部分(A)第一段回到小调式的叙事调,第二段的钢琴伴奏出现半音阶旋律,描写金杯沉入海底,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古诺的曲式结构

这首作品为法文?譹?訛演唱,古诺将前后三节歌词都合为一段,构成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形式与舒伯特的《图勒国王》相似.但舒伯特是把歌德的原诗写成包含三节歌的分节歌,每节歌都没有再现部的单二部曲式.古诺则是将译词写成包含两节歌的分节歌,每节歌都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五)柏辽兹的曲式结构

柏辽兹的这个作品同古诺的《图勒国王》一样,也是用法语演唱,但为四乐句乐段的结构,跟舒伯特的《图勒国王》重复的方式是相同的,也是将原诗写成包含三节歌的分节歌,但柏辽兹将每节歌都写成了四乐句乐段的形式.

三、调性及和声特色

五位作曲家虽都身处浪漫主义时期,但由于生卒年代以及所处社会背景不同,创作风格截然不同.采尔特和舒伯特创作《图勒国王》时是浪漫主义的早期,他们的和声语言多以传统和声为主,作品中规中矩,少有转调及离调和弦出现,多表现为古典主义的严整形式及理性思维.李斯特、柏辽兹、古诺虽然也生于浪漫主义初期,但创作《图勒国王》的年代分别是:1842、1846、1859年,正处浪漫主义中期.随着浪漫主义潮流的发展,作曲家们试图摆脱古典主义的传统观念,期望获得个性思维的解放,他们试图追求更富色彩性的和声语言.

(一)采尔特与舒伯特的中规中矩

由上文分析可知,采尔特的《图勒国王》为两乐句乐段的结构,整首歌曲较为短小、精炼.作品的终止是和声小调的正格完满终止.整首作品旋律音域为八度(a-a),平稳而又委婉自如,字里行间透露出淡淡的忧伤.

该曲采用了a和声小调,但两句中均使用了自然小调的和弦,全曲使用调内和弦,无离调及转调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在乐曲终止处主音延续了9拍,钢琴伴奏的和声在这里使用了辅助四六(I-IV四六-I),且主和弦使用了“辟卡迪三度”?譺?訛的形式.

舒伯特的《图勒国王》为主-属-主的调性布局,总体结构为由四乐句构成的单二部曲式,每个乐句均由两个乐节构成.第一乐句第一乐节为d小调,旋律围绕主音构成;第二乐节转到属调a小调,并使用正格终止落在属调的主和弦上,构成收拢乐句,第二乐句重复第一乐句的旋律;第三句由a小调转到F大调,旋律为单峰式,由b1上行级进至最高音f2后反向曲线下行至F大调主和弦的三音旋律位置结束;第四句回归主调d小调.在这部作品中舒伯特与采尔特一样,运用了较窄的八度音域,但音区不同,舒伯特作品音域为f1-f2,并且旋律更加平稳,全曲音与音之间最大的跳动为四度,多见平行音、级进及三度小跳.四乐句的终止式均采用了V-I的正格终止.除了第三乐句第三小节处使用了a自然小调的VII-III转到F大调外,其他小调属功能均为带有和声小调升七级的大三和弦,此曲也没有使用离调和弦.

(二)李斯特的“紧张度”

1.减七和弦.李斯特将《图勒国王》谱写成一首复三部曲式的歌曲.整首曲谱很有画面感和层次感,与前两首相比较为复杂,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引子完全由减七和弦构成(VII7和VII7/V交替进行).动机为下行三音列,此三音列分别由g小调的六级音e2、音b1下行进行,并交替出现两次,这种如同波浪般的起伏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中声部为六级音的持续音,由八分音符连续构成,加上低音声部和高音声部主题动机的呈现,仿佛能看到很远处宫殿中军队铿锵有力、整齐豪迈的步伐,同时烘托出宫殿中神圣的气氛.这一减七和弦的交替进行分别在后续31-37小节、55-60小节、73-39小节的连接及94-98小节的尾声中多次出现,首尾呼应.在尾声中三连音的演奏加上左手部分下行三音列动机的重现,仿佛悲痛的爱情故事随着大海的波涛、随着金杯的沉溺,慢慢消失在眼前,让人心生伤感.

2.半音化及线条化和声.在李斯特《图勒国王》的再现部分出现了以半音化走向的线条化和声,如71小节、80-83小节、86-87小节.例如,李斯特《图勒国王》80-83小节:

钢琴伴奏以半音阶上下行的旋律线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金杯被国王投入海中并沉入海底的这一过程.

3.远关系转调.在这首作品中,李斯特运用了大量的转调,以表达诗歌中的每一部分情节,其中不乏远关系转调.如第一部分最后一句26-29小节,由主调g小调的关系大调bB转调#d小调,用这种远关系的差异色彩表达国王看到金杯对已故宠妃的思念之情.在作品的三声中部,李斯特使用了模进转调的方式,由B大调上二度模进到c小调,使远关系变得更加自然.歌词相同的两句:“悉数遗赠诸世子,留下金盏独不传.”使用上二度模进来重复这句词,强调了金盏对于国王的重要性.

(三)柏辽兹由和弦外音构成的增音程

柏辽兹的《图勒国王》为四乐句乐段的形式,并重复两次,调性布局为“主-下属-属-主”(F-bB-c-f-F).在上海音乐学院伍维曦教授的文章《和而不同之美-从“图勒国王之歌”看<浮士德的沉沦>对原著的诠释和再创造》?譻?訛中将女高音描述为“易趣奇诡”,这种风格在乐谱中是由增音程所构成,全曲中出现了两种增音程:增四度、增二度.

1.增四度.在8小节弦乐拨奏后,小提琴演奏出了舒缓的旋律,增四度音程一开始即出现(f-b),但由于还原的b音不在和弦内部,为跳进辅助音,所以失去了原先增音程在色彩上给人的尖锐感,在随后的女高音演唱的第一、二乐句开头均采用了此增四度音程开始.同样女高音演唱中的b音属于跳进辅助音,钢琴伴奏的和弦为F大调主和弦.

2.增二度.作品第三乐句转到了属小调c和声小调,旋律开始从c小调上主音(d)下行级进至中音(be),升VII级与VI级音之间就构成了和声小调的特性音程增二度.例如柏辽兹《图勒国王》第三乐句:

这一小节钢琴伴奏的和弦为c小调属七和弦,ba音为经过音.

(四)古诺对调性的重叠处理及其与李斯特相同的模进转调

歌剧《浮士德》是古诺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这部歌剧使用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如通俗的曲调、色彩丰富的和声与配器以及富有戏剧性及表现力的情节等.

1.模进转调.古诺的《图勒国王》是由单二部分节歌构成,其副歌部分开始就出现了以两小节为一个单位的下二度模进,由d小调模进至C大调.例如古诺《图勒国王》副歌部分:

2.调性的重叠.作品引子部分为a和声小调,且在引子结束时有明确的完满终止式K四六-V7-I,人声进入时的旋律是a1-c2-b1-a1.和声在a小调中所对应的分别是I-III-VII-IV,其中III和VII级和弦均为自然小调的和弦,而后面两小节中出现g音均是不升高的,这就意味着在人声进入时就应该是C大调了.旋律声部与钢琴声部形成了重叠的双重调性,由于C大调和a小调为关系大小调,本身就比较相近,所以听觉上并不觉得突兀.

对五位作曲家《图勒国王》的分析可以看出,浪漫主义初期与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们在创作音乐时在技法风格上都存在差异.浪漫主义初期的歌曲创作基本维持了古典主义的“中规中矩”,而李斯特的出现极大地加快了歌曲创作的步伐,他将器乐曲的一些创作技法融入歌曲中,使得浪漫主义中期的歌曲在调性、和声、织体等各方面都出现了更深层次的变化.法国作曲家古诺和柏辽兹与德国作曲家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成长背景,他们的作品中有着更多的浪漫色彩,更加抒情,具有法国人特有的典雅的细腻.

——————————

注 释:

①歌词由米歇尔·卡雷(Michel Carre)译成法文.

?譺?訛辟卡迪三度(Picardie):西洋古典音乐作品中,为回避小调主音之上的纯律大三度泛音和小调小三度三音实音的音律差异,常常在小调性的乐曲结束和弦中使用升高半音的“辟卡迪三度”.

?譻?訛伍维曦.和而不同之美-从“图勒国王之歌”看《浮士德的沉沦》对原著的诠释和再创造[J].上海戏剧,2006,(05.).

参考文献:

〔1〕钱仁康.歌德名诗歌曲精选(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作曲论文参考资料:

本文总结,此文为关于经典作曲专业范文可作为《图勒国王》和作曲家和五位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作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