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古诗词教学方面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古诗词教学莫忘关注题目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古诗词教学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3-26

《古诗词教学莫忘关注题目》

本文是古诗词教学方面有关开题报告范文与古诗词和莫忘和教学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河北省南和县实验中学卢莉芹

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大多关注诗歌意思的理解与手法的赏析,对题目往往一带而过,不加留意.殊不知,有些诗歌的题目含有丰富的信息,如加咀嚼,裨益教学.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关注题目,关注之后会有哪些“妙处”.

一、掌握题目中重点词的意思,正确理解题目,丰富文言积累

文言词语中,有的词有“一词多义”或“古今异义”现象,诗歌题目中如有这些词,要加以关注.这不仅可以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还可以丰富文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如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明确“之”在这里是“到……去”的意思,再联系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会掌握得更好,到学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时,学生就能迁移运用了.

或许有老师说一个词不必那么在意.笔者曾在一个学校考查《过故人庄》中“过”的意思,有80%的学生答成“经过”,这不就产生教学疏漏了吗?当学生通过本诗知道“过”有“访、探望”的意思后,学习《大铁椎传》,读到“故尝与过宋将军”时,就能轻松理解了.

有教师教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对题目中的“见”字不加点评,“懒教师”必然产生“糊涂学生”,据调查,该班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见”的意思,一部分学生理解成“见到”.对于这个难点,我们可用“类比推测法”进行教学:联系生活,请学生依次说说“见教”“见谅”“见笑”各是什么意思,然后学生推测出“见赠”应该是“赠给我”的意思,最后教师用这些例子归纳出“见”的用法——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认识一个词,能准确理解一个题目;积累一个词,能提高一点阅读能力.“微言大义”,不容小觑.

二、了解题目中个别词的由来,学习文化知识,拓宽文化视野

刚入初中,学生就接触到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是个长而绕口的题目,“课释”解释“左迁”为“降职”,学生看到后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在此不妨多用点时间,让学生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知道“迁”有“调动官职”之意,查“左”得到这样的解释: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而以左为次之的地位.所以“左迁”为“降职”“贬官”.这样学生就了解了一种文化知识,学到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时,自然就无需解释了.

学《送元二使安西》时,可告诉学生,古人说一个人,喜欢称呼他在族里或家里兄弟间的排行,“元二”就是“元家老二”.这样的称呼还出现在这些诗题中,如《别懂大》《问刘十九》《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曾让一些师生困惑:这是写雁门太守作战的诗吗?解决这个疑问,应该先从“行”说起.“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它的字数和句子不受限制,比如《长歌行(青青园中葵)》《短歌行(对酒当歌)》,但这里的长、短不是指篇幅,而是指吟唱时歌声的长短.《雁门太守行》是“行”中的一个曲调名,与“词牌”有点相似.同为曲调名的还有《饮马长城窟行》,关于该诗题的由来,《文选》五臣注说:“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征人路于此而伤悲矣.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它是一类题材的一个曲调名,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开头是“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东汉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开头是“饮马长城窟,水寒伤子骨”;唐太宗李世民的《饮马长城窟行》开头是“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我们据此可以推测出,《雁门太守行》不是实写雁门太守作战,而是表现战争题材的一个曲调名.

《仪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所以,从诗歌题目中了解一些文化常识是在落实《课标》精神,有意思,也有意义.

三、划分题目的朗读停顿,消除误读,促进理解诗歌内容 诗歌句子的朗读停顿,大部分教师较为注意指导,但对诗歌题目的朗读停顿,教师多不重视,从从属上说,只有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才能正确朗读;从操作上说,划分题目朗读停顿,可以促进我们理解题目意思.

比如《游山西村》,一些同学读成“游山/西村”,如果标出“游/山西村”的朗读停顿,题目的意思学生是不是就恍然大悟了?

《归园田居》怎么读?“归园/田居”?“归/园田居”?还是“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其一)》有这样的句子: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指“回到园田”,那题目的意思应该是:回到园田居住.所以题目按意义划分朗读停顿为_归园田/居,按音节划分朗读停顿为——归/园田/居.

这里列举几个题目,我们从意义角度辨析朗读停顿.

《峨眉山月/歌》,“歌”是一种诗歌体裁;《别/云间》,“云间”,上海古地名,是作者的家乡;卿/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酬”指用诗歌应答;《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前面是诗歌内容,后面是作者意图.

四、从题目入手,探求诗歌的内容与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有时候从题目人手分析,可以更快地走进诗歌.比如教学《次北固山下》,可让学生先不读诗句,而根据题目猜测诗歌内容.试想“旅途停泊在北固山下”,那可能要写山水之美景、抒游子之乡情了,带着猜想去阅读,马上就能进入诗歌.这不就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效吗?

在教学过程中,也可根据需要随时联系题目进行分析.李商隐创作了诸多“无题”诗,教材选入了《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学中可让学生思考:从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看,这是一首写相思的爱情诗,那作者为什么不以“相思”或“赠某某”“怀某某”为题呢?学生会感觉到这样就把情感坐实了,指向单一了,“无题”反让人有诸多感受,产生朦胧之美,有“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学习《商山早行》,可让学生思考“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这些景物描写如何扣住题目中的“早”字.这些例子大家可模拟得之,不再一一列举.

五、从题目出发,寻找对比阅读的“点”,创新诗歌的鉴赏方式

在日常教学或进行综合性复习的时候,我们需要将诗歌进行“对比教学”,而从题目出发,可以找到一些很好的对比材料,设计出精妙的对比点.

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对比,让学生思考:题目同为“秋思”,两者的“秋(景色)”与“思(情感)”有何异同呢?

又如,将杜甫的《望岳》《春望》与王绩的《野望》作比较,问:同是“望”,它们“望”的视角与写景思路相同吗?

笔者从题目出发寻找对比材料时,发现了一对“孪生”诗歌,并据此设计出一个对比阅读,学生很是喜欢:

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对比,从题目结构、体裁、情感、手法等方面赏析两诗的“同工”之妙.

这两首诗的内容为: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两首诗的题目结构都是“时间+情感动词+对象”,白居易的诗只多了个地点“邯郸”.时间都是节日,-“冬至夜”-“九月九日(重阳节)”;情感-“思”-“忆”;思念对象-“家”-“山东兄弟”.体裁都是七言绝句,巧合的是都押“en”韵.情感非常明确,都是抒“思乡怀亲”之情.更巧合的是手法,两者都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都写实,写孤寂之感,一具体写“抱膝灯前影伴身”,一概括说“独在异乡为异客”;后两句都是想象,是虚笔、曲笔,不写自己如何思家,却从对方着笔,写家人如何思念自己、如何遗憾自己没在家团聚,“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曲折有致,委婉感人.

学生通过以上种种对比阅读,可以学习鉴赏诗歌的角度、层次,还可以培养求新、求异精神,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题目是诗歌的一个小点,但教学时让这“点”发亮,课堂一样能散发神采与魅力.

古诗词教学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概括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古诗词和莫忘和教学方面的古诗词教学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古诗词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