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社会化类论文范文 与和谐哲学观在社会化中的实现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社会化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06

《和谐哲学观在社会化中的实现》

本文是社会化类有关论文范例与社会化和和谐哲学和实现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为总书记的提出的当届政府的重要执政理念.根据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说法,和谐即公正.建设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天人合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彰显“公正”的原则.中西方哲学沿着各自不同的“和谐 ”观点外化路线,形成了各有偏重的和谐社会理想和创建路径,探究“和谐社会 ”思想的哲学基础,汲取中西方和谐哲学观的“合理内核 ”,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的最佳和谐.

关键词:和谐社会;哲学

一、“和谐 ”哲学的来源

西周的史伯提出著名的和谐哲学观点:“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谐是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是事物间关系的协调,是事物内部各要素的均衡.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尚书 》就提出了“协和万邦 ”的主张:“克明俊德,以亲九族.《易传 》提出天地人是一个整体,天人相参,天人和谐,意即依据乾道的变化,人获得自己的命运和本质,变化会有差异,但冲突又要融合,即走向太和,而和的价值是万国安宁与繁荣.“和谐 ”在西方哲学中则是从宇宙万物的状态出发来阐述的.中西方哲学沿着各自的哲学旨趣出发,形成了不同的和谐哲学本体观.中国哲学注重整体性、全局性、综合性的思维,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当中的和谐,这种和谐哲学观认为世界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强调人要顺从自然.中西方和谐哲学本体观为全世界各民族人民提供了一个可以相互学习、借鉴融合、不断发展的思想资源,从而为促进整个人类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和谐 ”观点的社会化方式

中国哲学从整体性思维出发,把人、自然和社会看成是一个统一体,强调“直觉体悟 ”.这种和谐哲学观外化到社会历史领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强调人自身的“和谐”修身,以缓和社会关系矛盾冲突,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宁有序.中国哲学的和谐社会观突出强调人和,强调人伦关系的和谐,家国一体、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家和国和 ”、“天下为公 ”、“万邦协和 ”、“和为贵 ”、“求同存异 ”、“家和万事兴 ”、“和而不同,同而不和 ”等等,都是和谐本体论形而下外化为伦理政治的表现.在这种和谐社会观的深刻影响和作用下,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熟人社会 ”的社会政治文化结构体系和“分子 ”式的“个人 ”.西方哲学从发散性思维出发,把人、自然和社会看成是一个对立的矛盾体.这种和谐哲学观外化于自然界,出现了人与自然界的道德话语和环境伦理学思想.这种和谐哲学观外化到社会历史领域,强调人与人之间是不和谐的,强调通过建立社会制度的约束和限制来消除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达到社会秩序的和谐.在这种和谐社会观的影响和作用下,形成了西方社会所独有的以地域和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城邦社会、契约社会、公民社会的社会政治文化结构体系和“原子”式的“个人 ”.

中西方哲学沿着各自不同的“和谐 ”观点外化路线,形成了不同的和谐社会理想.中国哲学从人的自身出发,强调人的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肯定社会内部各种力量的中和有序,形成了一种向内探求和谐的演进路径和图景.

三、“和谐社会 ”的实现途径

中国形而上和谐哲学观落脚到实现和谐社会理想的途径主要是追求中和、中庸之道,不走极端,维护集体利益;注重内省,以求能达到身与心的和谐.中国儒家强调修身养性,上保国泰民安,下保自身平安.儒家认为通过礼乐教化使人们“持中 ”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儒家一贯主张用封建伦理道德纲常来规范人的行为,要求人们以“仁 ”为出发点,各安其位、各守本份;只要努力维系封建伦理道德纲常,就能达到和谐的社会关系,即在等级的差别中实现和谐.北宋的周敦颐认为,从人的身心从物的诱惑中得到解脱就必须“主静立人极 ”,即为政者要以圣贤人格为向度,树立符合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对民众进行礼乐的教化.而中国的道家“以物观物 ”,主张通过“无为 ”来实现天和与人和合一,即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从而保持天下太平.但是老子的那种“小国寡民 ”的理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也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在老庄那里,人只剩下自然属性,而不是社会的人.中国哲学传统上把“天人合一”的“天 ”视为自然,主张人要顺应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佛教哲学求证圆融无碍,实现所谓的“涅槃 ”境界,也是为了求得自身的身与心的和谐.即使到了处处要求把握发展机遇的今天,人们仍然极为重视“机遇 ”,强调“天时、地利、人和 ”.

西方形而上和谐哲学观落脚到实现和谐社会理想的途径主要是偏重于探究和谐制度的设计,通过强大的国家机器来解决社会的不平等、不和谐、社会利益矛盾,消解混乱和冲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无论是马基雅维利的君主权术思想还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无不强调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制度化.他们普遍把社会的和谐看作是利益的均衡和社会等级结构的协调,认为法律、财政、税收、教育等制度和社会规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强有力保障.在这种和谐社会观理念的深刻影响下,西方国家普遍建立相当完备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有非常发达的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表达各种利益和要求的密如蛛网的社会组织.同时,当代西方国家还普遍开展了社会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和探索.与此相适应的是,西方人形成了崇尚个人奋斗、个人努力,追求个人享受、个人自由的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西方和谐哲学观上的差异,造就了中西方所追求的和谐社会理想上的差异.这说到底是由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差异,形成了中西方民族在追求和谐社会理想进而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的根本不同.社会和谐不仅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而且是科学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构想的美好图景.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又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实际.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芒!

社会化论文参考资料:

此文总结,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社会化和和谐哲学和实现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社会化本科毕业论文社会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