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分析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从归化和异化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分析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4-09

《从归化和异化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

该文是分析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麦田里的守望者》和归化和异化相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与其他文学小说风格不同,其语言特点鲜明而富有个性,故此小说翻译难度颇大.本篇论文将简要从翻译策略的归化异化视角之下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译文(本文选取的是施咸荣译本和孙仲旭译本),笔者认为此举不仅能提高译文质量,更将对文学翻译及策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翻译策略;归化;异化

一、文本介绍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杰·戴·塞林格(J.D.Salinger)于195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当代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受到广大美国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推崇.小说中,16岁主人公霍尔顿自述自己因被学校开除在纽约城游荡近三天的经历和感受.最后他大彻大悟,说要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表现了年轻人通过叛逆的行径来掩盖空虚寂寞的生活.本文只选取了施咸荣和孙仲旭的两个中文译本来进行比较,分析了这类文学作品在翻译策略上选择归化还是异化.

二、翻译策略之归化与异化

1995年美国解构主义翻译家韦努蒂(Laurence Venuti)曾正式提出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他认为:归化以目的语为导向,异化以源语言为导向.许多学者一直在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策略上进行分析比较.本文试图通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个中译本的语言和文化分析翻译策略的选择.

从文化角度分析,翻译策略关系着文化交流.异化的翻译策略可以再现原作的风格及文化内涵,让译语读者享受到异国文化情调.然而在异化的同时又应该在语言上让译语读者容易理解,做到行文流畅.《麦田里的守望者》由于语言特色明显,文化内涵显著,因此在文化传递方面异化是比较可行的翻译策略.

三、译文对比分析

例1:I knew she wouldn’t let him get to first base with her…

施译:我知道她决不会让他攻入一垒……

孙译:我知道她根本不会让斯特拉雷德占到什么便宜.

显然,孙的翻译更易理解,可这样的翻译却失去了原文的原汁原味,译语读者与源语文化失之交臂.就好像美国人热衷的棒球运动,中国人也越来越喜爱,因此像这类词组get to first base(到达一垒),如果大家喜欢棒球运动或是有所了解,那么就知道这是进行棒球比赛的下一步,进而衍生到男女关系更进一步,施翻译成“攻入一垒”不仅能体现出美国年轻人轻松调侃的语气,而且也能表现出美国的文化氛围.归化的翻译策略掩盖了文化差异,用目的语文化价值观取代了译入语文化价值观.笔者个人更倾向于在文化层面采取异化策略的施的译文,但毕竟两国文化存在差异,对陌生的文化现象可以注释法解释,这样不仅让中国读者欣赏了异国情调,又让其进一步的了解了异语文化.

例2:Anyway, it was December and all, and it was cold as a witch’s teat.

施译:嗯,那是十二月,天气冷得象巫婆的奶头.

孙译:当时己经是十二月,天气冷得邪门.

施采取了异化加直译的翻译策略;而孙则采用了归化加意译的翻译策略.孙的翻译更加适合译语文化,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但是,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美国年轻人,说话是美国式的俗语,如果都将其改为中文的口语化词汇,文章的异质性以及源语的文化特色会被弱化,不利于文化间的交流.另外,施译中将“mold as a witch’s teat”翻译成“巫婆的奶头”,中国读者如若没有相关背景便无法理解,在西方巫婆被认为是与撒旦为伍,没有母性的光辉,所以她最具母性特征的地方冰冷无热量.笔者认为“巫婆的奶头”保留了异语文化特色,展现了霍尔顿的青少年语言特色,但为了中国读者能更好地接受这种翻译,可以附上简明注释,让读者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满足读者的翻译审美.

例3:Every time they do something pretty, even if they’re not much to look at, or even if they’re sort of stupid, you fall half in love with them, and then you never know where the hell you are.

施译:只要她们做出什么漂亮的举动,尽管她们长的不漂亮,尽管她们有点儿愚蠢,你也会有一半爱上她们,接着你就会不知道自己他妈的身在何处.

孙译:女孩儿就这样,每次她们做出什么漂亮事,虽然她们长的未必顺眼,要么甚至有点儿蠢,可你还是几乎要爱上她们,从来是他妈找不着北的感觉.

从两个版本的翻译来看,孙先生的译本更加归化,尤其是翻译“then you never know where the hell you are”时,孙翻译成了典型的中文语句“找不着北”,虽更易被读者所理解,但也容易使读者误认为西方有同中国一样的表达方式.而施先生的译本则是采用异化的手法,忠实于原文,及解释清楚了此举涵义,又避免了如孙先生版本的误解.

四、总结

针对如《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独具语言特色和写作风格的文学作品,无论是语言层面或是文化层面,翻译者都应尽量采取异化的方法来体现文体风格和人物个性.翻译的目的是文化交流,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尽量地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以确保文化的精确传输.至于异化法无法解释的,就应适当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以保证文章的通顺流畅.总而言之,归化和异化都是翻译策略,对其的选择应该灵活,不是非此即彼,因此将两者结合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不失为绝佳策略.

参考文献:

[1]施波.异化与归化关系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为例[J].科技信息,2007,(28).

[2]施咸荣.麦田里的守望者[M].译林出版社,1998.

[3]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 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

[4]孙仲旭.麦田里的守望者[M]译林出版社. 2007.

[5]于德英.《苔丝》两个中译本的异化与归化分析[MA].山东:山东大学,2002.

作者简介:

夏娟(1994.07—),女,湖南汉寿人,长沙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分析论文参考资料:

综上资料,本文论述了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和归化和异化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分析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