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阅读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论阅读推广范式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阅读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1-31

《论阅读推广范式》

本文是关于阅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跟范式和研究范式和推广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摘 要 文章概述阅读推广的整体研究状况及其研究范式;将当前阅读推广研究归纳为六种范式:文史范式、图书馆学范式、阅读行为学范式、传播营销学范式、法理研究范式、阅读疗法范式;剖析每一范式流派的代表学者、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主要观点等特征元素;总结这些范式在阅读推广研究领域中的地位;探究值得深入研究的主题与方向.

关键词 阅读推广 研究范式 文史范式 图书馆学范式 阅读行为范式 传播营销学范式 法理范式 阅读疗法范式

引用本文格式 陈幼华. 论阅读推广的研究范式[J].图书馆论坛,2018(3):81-89.

1 问题的提出

  范式(Paradigm)一词源自希腊文,原意指语言学的词源、词根,后来引伸为范式、规范、模式、模型、范例等含义.1959年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必要的张力:科学研究的传统和变革》一文中将“范式”的概念引入科学研究领域,并在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对其进行了系统阐述,认为范式是特定科学共同体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构成的整体,是一个成熟的科学共同体在某段时间内所认可的研究方法、问题领域和解题标准的源头活水,包括符号概念、共同信念、价值,范例的“学科基质”(Disciplinary Matrix)一词能更贴切地表达出范式的内涵;范式的主体是科学共同体,即在专业方面看法易于趋向一致的某一研究领域科学工作者组成的有形或无形的学派[1].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在《社会学:一门多范式的科学》一文中指出,所谓范式就是对一门学科对象的总的基本看法,它起着这样一些作用:确定应该研究什么,有哪些问题必须提出、怎样提出,以及按照何种法则来解释所得出的结论.范式由范例、研究对象、理论、研究方法和工具构成,可以用来分析任何学科的领域或次属领域[2].由此可见,研究范式是科学共同体开展科学研究时在研究目标的设定、研究主题的选取、研究方法的采用、研究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共同依据的信念、价值、原则及思考方式.研究范式标志着科学领域的进展程度,构成该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分析概括科学领域的典型研究范式,有利于研究的积累和创新.

  近年来关于阅读推广的研究恣肆汪洋.仅以中国知网(CNKI)题名字段所检索到的“阅读推广”结果数量而论,自2006年始有现今所指“阅读推广”术语的研究论文产生,2011年起突破百篇,2013年至检索日2017年9月1日,年度数量分别为324篇、505篇、773篇、967篇、655篇,增长幅度惊人;在历时不长的11年间,历年文献总量达3603篇,说明阅读推广已是一个颇具规模的研究领域.在如此庞大的研究中,吴晞认为对阅读推广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更为匮乏与迫切[3];范并思领衔李武、等撰写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十年进展(2005-2015)》研究报告采用Citespace软件及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认为,阅读推广基础理论研究需要加强,同时需要运用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提升学术成果的价值意义[4].对阅读推广研究范式的分析总结既是基础理论构建的一部分,也是推动此领域研究质量提升的一个有效路径.

  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图情研究范式.《当代图书情报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及应用研究取向》一文将对图书情报学理论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的研究范式归纳为量化研究范式、质化研究范式、复杂性研究范式[5].《论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建构》一文反思了实在论范式和价值论范式的不足,提出实践论范式应成为当代图书馆学研究的范式选择[6].《对当前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哲学思考与探析——以学理性范式和技术性范式为例》一文将图书馆学范式归纳为学理性范式和技术性范式[7].《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若干概念及应用探析》将常用的图书馆学研究范式概括为规范研究、经验研究、思辨研究、实证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8].图情学科是与阅读推广紧密相关的学科,当前关于阅读推广的研究成果主要由图情研究人员贡献,故其研究范式必然也是众多阅读推广研究所采用的范式.

  关于阅读推广的研究范式,目前有两篇文献作了探讨.其中,《图书馆情报学实验研究范式及其应用实践》认为,图书馆情报学走向实证研究将是主流趋势,以图书情报实验研究典型案例作为推导依据,可构建图书情报实验研究的一般范式和标准操作规程(SOP)模型;并认为实验方法还可以用于环境设计与读者需求匹配、绩效评估与量化指标管理、阅读推广与用户体验改善等实践领域[9].《设计科学研究范式:架起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则探讨了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设计学科属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司马贺在其代表作《人工科学》(1969年)中提出人工科学(Science of Artificial)的概念,意指研究人工物和人工现象的知识,与自然科学相对应.在人工科学中,有关人工物(系统)的构造研究,司马贺称之为“设计科学”(Design Science),所有为实现人类期望的“可能性目标”的学科都属于设计科学的范畴.该文认为阅读推广是图书馆新兴的主流实践活动,是图书馆为促进人们阅读而开展的相关活动,其实质是为解决阅读问题,通过方案设计、系统重构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与设计学科包含的awareness of problem、suggestion、development、evaluation、conclusion的研究范式相一致,具有设计科学属性;阅读推广研究需加强设计科学的研究视角,与解释科学研究范式互为补充,分析解释预测与施策研究并重,共同构建科学的阅读推广活动方案机制[10].

  从现状来看,目前并未有文献总结概括已有的阅读推广研究范式.研究科学领域的范式流派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定量统计分析方式,如《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基于词频统计得出国外知识管理领域的58个高频关键词,再采用共词分析法及SPSS分析工具得出知识管理领域的三大学术流派[11];二是基于内容的定性分析,如《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理论流派及其分析》从概念宗旨及内容出发,将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理论流派总结为四大类、八个流派:使命类(使命说)、实践类(活动说、工作说、服务说、实践说)、休闲类(休闲说)、学科类(“阅读学”说、“传播学”说)[12].本文从“范式”的概念内涵出发,以研究者的学科背景、研究视角、主要观点、研究方法等作为分类依据,将当前阅读推广研究划分为六种范式:文史范式、图书馆学范式、阅读行为学范式、传播营销学范式、法理研究范式和阅读疗法范式;对每一派别的代表学者、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主要观点进行特征剖析;分析这些范式在领域中的地位,并对更具研究前景的范式进行了展望.本研究的意义有三:一是亟待充实提升阅读推广基础理论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为阅读推广研究的主题选取、方法与模式的选择等提供有效参考;三是为阅读推广研究范式创新作铺垫.

2 阅读推广研究范式

2.1 文史范式

  文史范式的研究重心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分析描画书、阅读在不同社会历史文化时空中的呈现;二是考察书、阅读对不同历史年代的社会文化的影响.核心代表人物为王余光和徐雁,他们也是阅读及阅读推广研究的引领人物,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的前身——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即是由此派学者推动建成.

  王余光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曾师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张舜徽教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历史文献学是其研究的学科基础.基于此学科基础,他展开了对书、出版及阅读的研究.按照时代顺序,王余光的代表著作主要有《中国历史文献学》(1988年)、《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1990年初版,该书曾被我国台湾、韩国引进出版,并于2007年再版)、《中国读书大辞典》(1993年,与徐雁合作主编,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塑造中华文明的200本书》(1997年)、《中国读者理想藏书》(1999年)、《中国出版通史(8):民国卷》(2008年,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国家“十五”和“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成果)、《阅读,与经典同行》(2013年)、《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2015年,为王余光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度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徐雁现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早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求学时,曾按当时的教学要求在中文系学习两年,故其研究有较浓厚的文化学、文学风格,尤其注重书文化的研究.其代表作主要有《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1988年)、《中国历史藏书论著读本》(1990年)、《秋禾书话》(1994年)、《名人读书录》(1995年)、《中国思想史与思想家评传》(2002年)、《中国旧书业百年》(2005年)、《藏书与读书》(2008年)、《江淮雁斋读书志》(2010年)、《中国图书文化简史》(2010年)、《全民阅读推广手册》(2011年)、《全民阅读参考读本》(2011年),并与王余光合作主编《中国读书大辞典》.

  文史范式学者注重研究书与社会的交互关系,研究主题通常涉及:对一个民族、社会产生过重要影响力的书籍;典籍在不同历史年代的流传情况;经典的界定与遴选;经典阅读对民族文化传承及民众素质提升的意义;古今中外的推荐书目;特定历史情境下图书的出版情况;不同历史年代的社会阅读状况;媒介对社会阅读的影响;图书馆与社会阅读.阅读推广之兴起,源于社会希望通过促进阅读来提升民众素质及传承文化,本质是阅读与社会的交互关系.因此,文史学派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书与阅读展开的研究,成为阅读推广研究的源头,是阅读推广研究的中流砥柱,指引着阅读推广的重点与方向,对阅读推广研究与实践均有着极大的影响.

  从标志性成果来看,文史学派既是阅读推广研究的奠基者,亦是引领者.2011年徐雁主编的《全民阅读推广手册》是首部题名中包含“阅读推广”的著作,集锦式呈现了世界儿童阅读节日、组织、阅读项目、分级阅读体系、推荐书目,世界性阅读节、阅读活动,阅读疗法,代表性书店与图书馆,中国各类型阅读机构,名人读书方法,印刷术与图书版本知识,读书类报刊和网站等内容.2015年王余光主编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含一个总报告和三个分报告,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集大成者.总报告包括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成果综述、中国阅读转型的历史考察、文本变迁与阅读习惯、社会变迁与家庭藏书、技术变革与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国阅读推广的争论与思考;三个分报告分别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研究、经典阅读推广研究[13].同年,王余光与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霍瑞娟合作主编“图书馆阅读推广人系列教材”,首期编写出版《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工作》《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理论》《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图书馆时尚阅读推广》《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

  从实践领域来看,文史学派从专业学会组建、推广重点指引及推广方法指导等方面推动着社会阅读推广事业.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的前身由王余光等直接推动建立,该委员会通过多方举措引导全国性阅读推广浪潮;开展全国性阅读推广人培训,为社会阅读推广事业培养了大量的生力军.阅读推广涉及的要素有推广主体、推广对象、推广内容、推广方法、推广目标、推广效果.其中,关于推广内容,也即推广什么的问题是当前阅读推广相关研究中较模糊的一个环节,但正是文史学派研究和宣扬较多的内容.王余光旗帜鲜明地指出经典应是阅读推广工作的核心[14].从阅读推广兴起的时代背景来看,经典也应是阅读推广的重心.在推广方法上,文史学派注重三种方式:一是开设经典名著导 读课程,以推动经典阅读,王余光一直在身体力行开设名著导 读课程,南京大学启动“悦读经典计划”亦说明高校纷纷认识到以教育的方式来推动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二是设置经典阅读室或是经典专架等特色阅读空间来推动阅读,该思想已得到许多图书馆的响应,如深圳图书馆专设“南书房”、河北沧州市图书馆建立诗经阅览室与经典阅览室;三是开设读书讲坛,这种方式为众多图书馆所采用.整体而言,文史学派是阅读推广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引领性力量.

2.2 图书馆学范式

  图书馆学范式是图书馆本位的一种研究范式,研究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理论和实践问题.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理论的代表性研究者为吴晞和范并思.

  吴晞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现信息管理系),曾在图书馆司、深圳图书馆等机构任职,曾任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是提出及引领全民阅读社会建设的灵魂人物.吴晞对图书馆事业史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曾翻译《西方图书馆史》(1989年),出版《北京大学图书馆九十年记略》(1992年)、《从藏书楼到图书馆》(1996年)、《图书馆史话》(2015年)等著作,主编《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理论》(2015年).基于图书馆史的研究模式,他对阅读推广的历史发展脉络、在图书馆事业史上的定位有着极为深刻清晰的把握.他在多种场合、论文或报告中阐述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责无旁贷的核心作用,认为图书馆服务已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阶段转化到阅读推广阶段[15].吴晞主编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理论》阐述了全民阅读、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源流与关系,评述了国内外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状况,总结介绍了国内外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状况,论述了阅读立法、残障群体的阅读推广、民间阅读推广力量及组织、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与写作方法[16],可谓第一部对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梳理的奠基之作.

  范并思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建树颇多,出版《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斐法测评的理论史纲》(2004年)、《图书馆学理论变革:观念与思潮》(2007年)等著作,引领了中国图书馆界对图书馆核心价值、图书馆精神、图书馆公平的研究.阅读推广兴起后,他基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厚造诣,提出“阅读推广已成为图书馆主流服务”的判言,开创性地举起阅读推广基础理论研究的大旗,2012年领导创设上海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含阅读推广理论与方法分委会),2016年领衔建立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并任主任,主持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基础理论和体系结构研究”.学理性研究是范并思阅读推广研究的特点.他在《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一文中指出,阅读推广是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形式,是活动化、碎片化、介入式的服务;目标人群是全体公民,重点是特殊人群;阅读推广的最终目标是通过阅读提升公民素养,使不爱阅读的人爱上阅读,使不会阅读的人学会阅读,使阅读有困难的人跨越阅读的障碍;而阅读推广的定义、阅读推广与图书馆服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关系是阅读推广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17].

  阅读推广具有强烈的活动化特征,故当前探讨怎么做、做了什么的研究占有极大的比例,主题通常涉及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策略、儿童/青少年/大学生的阅读推广方法方式、阅读困难人群的阅读推广策略、经典阅读推广方法、数字阅读推广模式、新媒体环境下的阅读推广策略、特定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世界各国的阅读推广模式、阅读推广实践现状调研.这些研究展示了丰富的阅读推广方法、模式及案例,为同行提供了极大的实践参考,也为“形而上”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一手实践资料的支持.

2.3 阅读行为学范式

  阅读行为学范式认为只有对阅读行为有深入了解和把握,方能提出科学的建议与结论,故在研究方式上较多借鉴认知科学、行为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实证或实验的方式,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研究阅读动机、行为、体验、效果等的关系特征,进而提出阅读推广策略或服务建议.

  实证研究是阅读行为研究领域倍受关注与推崇的研究模式.典型流程为:(1)基于相关学科的理论模型,提出模型与假设;(2)问卷设计:采用文献研究结果、焦点小组或专家访谈结果,以及小规模问卷测试来形成最终的问卷;问卷通常采用Likert七分或五分量表;(3)数据收集:选定调查对象,说明原因与样本特征、问卷发放方式、发放问卷数、回收的有效问卷数量及比例;(4)研究结果:检验测量模型,考察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然后进行假设检验;(5)讨论或结论.例如,《移动服务用户采纳行为的整合模型——基于移动阅读的实证研究》一文基于信息系统、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理论,从一般技术因素、特定技术因素、消费者心理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个整合的移动服务用户采纳行为结构方程模型;接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模型假设进行验证.其中,问卷的形成经历了三个过程:首先依据文献研究提取各变量的测度项形成初始量表,通过专家意见法对初始量表进行检验修正,进行小规模测试,依据结果继续修订部分题项,形成最终的问卷;然后运用SPSS 13.0和PLS结构方程分析软件验证模型和假设;最后对研究发现进行讨论[18].图情领域具跨学科研究视野的学者将此种研究模式成功引入阅读推广相关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李武、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茆意宏、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桂华等.李武现为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3年度青年项目“新媒介环境下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及其引导机制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2年度青年项目“上海市青少年数字阅读及其引导机制研究”,发表了《感知需求对大学生采纳和使用社会化阅读App的影响研究——以移动新闻客户端为例》《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持续使用意愿及发生机理研究》《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动机与行为之关系研究——以上海市初高中生微信阅读为例》等多篇阅读行为研究论文.其中,《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持续使用意愿及发生机理研究》很典型地采用了这种实证研究模式:基于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ECM进行研究假设,综合文献研究、焦点小组访谈的结果设置问项,变量测量主要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利用SPSS20.0对统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AMOS 21.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最后分析讨论[19].茆意宏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度项目“移动互联网用户阅读行为与服务策略研究”和2016年度项目“基于内容营销的深度数字阅读推广研究”.他应用实证研究方法,以移动互联网用户阅读寻求行为、阅读使用行为、阅读交流行为等为主题开展研究,并发表了系列论文.李桂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016年度重点项目“全媒体环境下复合阅读行为及其阅读推广对策研究”,发表了《当代阅读行为研究:研究导向与概念构成》《阅读社区研究:阅读推广视角的社群信息学研究实践》等前期理论性成果,目前正采用实证方式进行课题研究.新一代研究人员越来越注重采用实证方法来开展更有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持的规范性研究.李新祥的博士论文《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嬗变及对策研究》根据已有文献及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提炼出一个包括阅读主体、阅读媒介、阅读环境三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并据之设计问卷,展开基于量化的国民阅读行为特征的研究[20].

  实验研究模式往往采用实验对照数据来探讨阅读机理与效果,进而提出阅读引导策略.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人员为东南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袁曦临,他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一般项目“数字阅读机制与导 读策略研究”,发表了《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网络数字阅读行为对阅读脑的改造及其对认知的影响》《基于PAD的移动阅读行为及阅读体验实证研究》等论文.

  阅读行为学范式以较成熟的理论或模型为基础,采用定量的方式研究阅读行为,由此产生实践性策略建议,是新一代研究人员较推崇及认可的研究方式.应用这种研究范式能有效提升阅读推广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及国际化程度,因而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2.4 传播营销学范式

  传播营销学范式通常从要素或模式的角度探究传播学、营销学等相关学科与阅读推广的相近之处,并应用其理论框架来展开阅读推广的研究与实践.谢蓉认为,阅读推广活动从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传播活动,符合传播学的一般原理.拉斯韦尔5 W模式理论将传播过程分为五类要素: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以及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可用来总结和解释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整个过程.根据传播学理论,任何阅读推广活动,不外是对推广主体、阅读者、阅读对象以及推广媒介等要素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进行一定的设计、组合、组织和配置的结果[21].后来谢蓉携手刘炜、赵珊珊等对阅读推广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阐述,认为阅读学、教育学、传播学、社会学、认知科学、图书馆学、市场营销学是阅读推广的相关学科,而侧重通过方法和过程设计达到传播效果的传播学最值得借鉴;图书馆阅读推广是阅读学、图书馆学、传播学交叉的领域[22].此类研究借鉴传播学的理论模型来建构阅读推广的理论模型,对阅读推广研究产生有益的启迪.陆晓红在文献调研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战略管理、营销、儿童发展、阅读等多个学科的理论,构建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23].薛宏珍借鉴7P服务营销组合理论(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People 、Process、Physical Evidence)开展“微书评”“书香吧”的阅读推广实践[24].刘怡君应用4R营销理论框架(Relevance、Reaction、Relationship、Reward)[25]展开阅读推广研究及实践.阅读推广兼具营销与传播的性质,传播学与营销学领域已有相当多成熟的理论或模型,将其应用于阅读推广研究与实践,甚至是形成阅读推广理论模型,将是非常有价值的借鉴.

2.5 法理研究范式

  立法对于社会阅读具有重要的、根基性的保障促进作用.法理研究范式通过对阅读相关立法问题的研究来宣扬及推动立法进程而自成领域.研究主题包括立法的可行性、必要性、价值意义,国际上相关立法情况、重点内容、对阅读的推进作用,中国相关立法背景、历程、评价、立法框架与内容建议等.研究主体主要来自图情领域、新闻出版领域和法学领域.

  《全民阅读立法:以国家意志推动学习》一文指出:“全民阅读立法,就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确定政府为促进全民阅读的责任主体.具体的设想包括:将全民阅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制定全民阅读规划,发布全民阅读调查情况,提供公共阅读场所,举办全民阅读活动,保障公民阅读权利等.”[26]张麒麟的硕士论文《全民阅读立法研究》总结了国外阅读立法经验,探讨了我国阅读立法的依据,提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基本框架[27].肖容梅对我国阅读立法的背景、进展情况进行梳理与分析[28].蔡箐分析国外阅读立法情况与特点,包括重视未成年人的阅读、调动各界力量共促阅读、保障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的建设、注重提高阅读能力和培育阅读素养、制定规划计划与立法、设立阅读日和阅读基金制度等,以启迪国内的阅读立法工作[29].这些研究虽然并不直接以阅读推广为研究对象,但能有效推动阅读领域相关法律条文的制订与出台.

  《国外阅读领域立法分类探究》一文将阅读领域的立法分为三类:一是综合性法律,如俄罗斯的《国家支持与发展阅读纲要》、韩国的《读书文化振兴法》;二是专门性法律,如美国的《阅读卓越法》、日本的《关于推进儿童读书运动的法律》;三是行业性法律,如加拿大的《国家图书档案馆法》、丹麦的《图书馆服务法》[30].相应地,近一年来国内先后出台了三项具有阅读促进作用的法律条文:一是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二是2017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办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7年6月起实施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该条例是为促进全民阅读,保障公民的基本阅读权利,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而制定;三是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这些法律法规对社会阅读基础设施设置、经费保障、服务规则、总体规划等基本问题进行规定,能够有效保障及推进社会阅读.

2.6 阅读疗法范式

  阅读疗法是一种以医学的精度将特定阅读内容推送给针对性读者进行深读和体会,以达到推动读者心理健康发展或促进读者心理精神疾病康复的阅读推广方式.与普及性阅读推广相比,阅读疗法在人员资质、技术水准、实施效果等方面要求更高更专业,因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医学、心理学、图情人士交叉研究的领域.医学界人士的研究主要有三类:一是对阅读疗法起源、发展历程的推介性介绍;二是阅读疗法的应用情况述评;三是阅读疗法在治疗各类精神、心理性疾病方面的临床效果研究,通常会采用实验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国外,阅读疗法在医疗过程中应用广泛,因而医学领域研究者发表的成果远多于国内.

  相对而言,中国阅读疗法的大部分研究成果由图情学者贡献,并产生了王波、陈书梅、宫梅玲等代表性研究者.王波为《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分委员会首届主任.早在1998年,他即发表《图书疗法在中国》一文,是国内较早关注及研究阅读疗法的学者.其后,他对阅读疗法原理、概念、类型、书目、中国不同历史时期阅读疗法的应用、国外阅读疗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发表了系列论文,并于2007年出版《阅读疗法》一书,可谓阅读疗法的集大成研究者.陈书梅为我国台湾大学资讯管理系副教授,是我国台湾研究阅读疗法的领头人,侧重采用德尔斐法、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小说、电影、绘本等阅读材料对儿童、大学生、流浪人员的心理疗愈效用,且基于这些研究指导新竹教育大学图书馆与高雄市立图书馆的阅读疗法服务,发起了“送儿童情绪疗愈绘本到四川”的活动,体现出较强的以研究指导和影响社会实践的发展特征.任职于泰山医学院图书馆的宫梅玲是将实践上升为研究理论的典型代表.宫梅玲的阅读疗法实践源于她对泰山医学院发生的学生心理问题恶性事件的思考,由此展开关于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偏好的求助方式的调查,发现大学生遭遇心理困扰时最理想的两种求助方式是知心朋友倾诉法和读书排解法;后来她在《图书治疗——拓展我国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学研究新领域》《图书疗法在中国》等文章的启发下,坚定步入阅读疗法的研究与实践领域.在持续不断的实践中,她总结出阅读疗法、音乐疗法、同伴辅导法、心理咨询法四法合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取得良好的成效,并据之在医学及图情刊物上发表系列文章,成为阅读疗法跨界实践与研究的代表.

  总体而言,王波关于阅读疗法的系列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陈书梅采用实证方法来展开阅读疗法研究的模式值得推广,而宫梅玲基于实践提炼总结阅读疗法的实施模式颇有参考价值.阅读疗法是阅读推广事业中非常值得应用及创新的一个领域.关于如何在阅读推广工作中普及阅读疗法、如何应用大数据来推进阅读疗法实践均是未来值得研究及实践的问题.

3 总结与展望

  范式是研究视角、内容、观点与方法的综合.上述六种范式以其在主题内容或方法方面的强烈特征而得以区分,形成独具风格的知识领域或研究个性.概括而言,文史范式、行为学范式、阅读疗法范式可归属于阅读本位式的阅读推广研究,文史范式侧重的是阅读的文本,行为学范式侧重的是读者的阅读行为,阅读疗法实质是探究阅读文本对人们心灵的疗愈机制;图书馆学范式、传播营销学范式属于图书馆本位式的阅读推广研究,从图书馆服务实践及图书馆学研究范式出发,提出问题并展开研究;法理研究范式是在对社会阅读推广事业发展特点深入把握的基础上,对所涉及的各方社会力量的责任、权利、要求、指标等进行具有法律效应的规定,其目标在于保障和推动社会阅读,但很明显其出发点与其他几种研究范式有所差异.本文归纳分析了这六种特色鲜明的研究范式,在勾勒呈现流派特征的同时,启迪于后续研究.从各流派的研究视角、内容、方法与价值来看,下述方面值得进一步应用或突破.

  (1)基于大数据的智慧阅读推广平台体系研究.当前图书馆的许多阅读推广实践主要基于经验或是小众数据,因此无法产生广泛的影响,成效受限.在全民阅读的社会背景下,建设基于读者、读物、活动的大数据智能对接型大阅读平台体系对阅读推广主体、读者均具有重要意义.当诸如图书馆等阅读推广主体要策划一个推广活动时,可以从平台上获取读者阅读偏好、相关典型活动案例等数据;当读者产生特定阅读需求时,可以从平台上便捷地发现针对自己需求的读物,或是可以加入的线上线下活动信息.当然,推广主体及对象均可在线提交相关信息或进行交互.基于大数据方式智能地为读者找需要的读物/活动、为读物/活动找读者,而不仅是呆板地提供检索、浏览等传统查找读物的方式,是图书馆阅读推广事业发展的必然.因此,关于智能型大阅读平台的体系架构、读物或活动的揭示机制、读者数据分析模型、读物或活动与读者之间的交互机制等均值得深入研究.

  (2)融合创新型阅读推广实践项目及模式研究.阅读推广是一项参与力量多元、方法多元的社会事业,需要多维融合创新,采用新的运作模式,实施具有示范效应或是社会影响力较大的项目来推动进展.例如,对高校图书馆而言,阅读推广应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与通识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卫生教育、社会实践、课外生活等进行有效整合,开创新型模式或项目,推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公共图书馆体系而言,从社会阅读习惯的培育、弱势群体的关照角度,整合多方力量与资源,设计可行的全国性或区域性阅读推广项目,将阅读推广落到实处、起到成效.这种较宏观的顶层设计,对阅读推广涉及的各类主体、阅读推广法理研究均大有裨益.

  (3)阅读推广研究的理论模型.从构成要素或流程解析的角度,借鉴相关学科成熟的模型,构建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模型,推动阅读推广研究的学理化进程.

  (4)阅读行为研究与阅读推广实践的结合.用实证或实验的方式取得读者阅读行为的数据或运用大数据思维对多方阅读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来策划设计阅读推广方案,推动阅读推广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

  (5)阅读推广文化研究.从文化社会学角度考察阅读推广这一社会事业的历史文化脉络、所体现的时代文化特点.这个主题既是文史范式的研究拓展,也与图书馆事业史相交融.

  (6)作为特殊推广方式的阅读疗法在各类型图书馆的普及应用研究.基于心理学、教育学、文献学的研究成果,研究归纳不同人群的特征心理问题,梳理对这些心理问题有疗愈作用的图书及相关文化作品,研究阅读疗愈空间的建设方式,以指导阅读疗法的普及与应用.

  近十年阅读推广研究经历了井喷式的发展,已步入亟需沉淀、深入及创新的阶段.从研究主题、方法等方面进行范式创新,推出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成果,阅读推广研究将迈入深刻、严谨与成熟的发展进程!

(责任编辑:何燕)

阅读论文参考资料:

青春风杂志免费阅读

英语杂志在线阅读

杂志阅读

杂志在线阅读

期刊阅读

飞魔幻杂志免费阅读

结束语,本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范式和研究范式和推广方面的阅读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阅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