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产业经济学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与增强经济类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的机制和路径以《产业经济学》为例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产业经济学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12

《增强经济类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的机制和路径以《产业经济学》为例》

本文是产业经济学有关论文范本与《产业经济学》和实践性和经济类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经济类课程教学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别是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文章以《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为例,分析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从教材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优化考评模式、尝试双语教学等方面就如何进一步提升该课程教学水平、增强该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 学科建设 应用性 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2-234-02

地方性高校应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现高校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着眼于培养多层次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其中课程教学是重要环节和主要手段.为此,地方性高校的课程教学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应更多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经济类的专业课程更应如此.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在传授基本理论的同时,需要着眼于国家宏观经济建设的长远需要,并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与建设的现实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使经济学科的发展有根基、有立足点,更好地确定学科方向,建设较高水平的基地,实现学科建设才能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目前经济类诸多专业课程之中,《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和科研实践,笔者认为,当前产业经济学的教学过程在厚实理论分析基础的同时,应更加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具体来看,鉴于笔者所在的城市属于资源型城市,教学过程中应与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主导产业选择、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中的产业转型、产业政策选择等内容有机结合,才能更加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也能将课程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产业经济学基本知识及理论前沿学习的同时,对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实践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有更深的体会.此外,这种方式也有助于提升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并以此为契机,推广到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而促进整个学院在经济学学科的教学方法、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完善相应机制和制度.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历程,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大量与产业经济学相关的实践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去分析,更需要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在产业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同时,应紧密联系实际,结合中国产业发展和市场建设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力求用现有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去认识、分析这些问题,并得出对解决现实问题有借鉴价值的结论.

一、当前《产业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1.教材的使用没能体现时代特色.近几年《产业经济学》教材基本直接征订于国内主流的产业经济学教材,这些教材的编者大多偏向于借鉴日本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其研究内容主要以基本理论为主,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关联、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尽管有较为明显的现实问题导向,但都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历程的结合仍较为松散.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产业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但教材更新较慢,一些内容跟不上现代产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形势,无法体现出时代特色.

2.教学方式没有突破传统模式.与大多数其他课程类似,《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同样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环节,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的“两重两轻”现象.整个教学基本上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由于经费、安全等各种原因,实践教学无论是课时还是质量等,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现状来看,目前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3.课程与区域经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是高校的时代使命.但就课程内容而言,无论是基本理论还是有关产业规制、产业政策等产业实践部分的内容,《产业经济学》更多着眼于世界范围内产业理论与实践发展,对于特定区域内产业发展实践关注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囿于自身对淮北和安徽发展产业的实践及产业政策了解不深,大多也仅仅是从宏观角度开展教学,使课程与实践联系度不高.

二、增强经济学专业课程应用性与实践性的机制优化

1.推动加强教学实践环节与改善考核方法的有机结合.产业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与运用能力.建议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将课堂考核与课外考察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作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走入社会、融入社会的时间和空间的机会,从而使他们更多地关注和发掘生活中的产业经济学发展实践.

为此,建议在现有专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等产业聚集地,(下转第236页)(上接第234页)与开发区政府及园区内的企业建立产业经济学的课程实习基地及经济学教学实习基地.同时,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在其他县、市也适当建立实习基地,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产业经济学及其他课程的教学也拥有更多的素材.

2.促进课程评价模式改革与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机结合.对现有考试评估模式进行改革,重点放在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核,如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成果展示的能力.在考试环节,应侧重于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强调学习过程中形成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具体到操作层面,从学生课堂讨论、认知数探究、专题研究和卷面考试等多个环节开展全过程、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估.

三、提升经济学专业课程应用性与实践性的路径选择

1.师资力量采取“1+1”模式.在任课教师方面,可以采取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目前,大多数高校《产业经济学》的教学课时为54课时,其中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合计为14学时左右,这部分内容可以聘任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与产业管理实践经验的政府相关部门(如发改委、经信委、税务局等机构)资深专家1~2名作为校外老师,进入课堂为学生进行深入讲解.

2.实现教材优化与教学内容优化的有机结合.首先,应该大力鼓励教师自己根据对课程前沿理论的跟踪,将最新的理论研究热点以及自己主持或参与的相关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作为课程内容的丰富和补充,提高教材的研究层次和实验特征.在此基础上,学校和学院层面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教师在多年来自己对本学科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知识的融会贯通所形成的讲义的基础上,编写符合本院学生水平、反映所在区域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特别是主导产业选择的经验与教训等内容的教材,为本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3.尝试双语教学与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机结合.根据笔者在课堂上的随机调查,尽管部分学生因为对英语教学的陌生而存在畏难情绪,但仍有超过60%的学生对《产业经济学》如果采取双语教学都持有欢迎的姿态.为此,可以考虑在部分专业,如国际贸易等专业试行《产业经济学》双语教学,待时机成熟,可以全面推广.教材的选择是双语教学的难点之一,由于原版教材在阐述问题的逻辑模式与学生的传统认知习惯不太一致,且由于在阅读中要查阅大量的词汇,耗时较多.因此,应该加强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对于关键的知识点和难点在教材中配以中文,并且增加关于我国学术界对产业理论研究的进程、我国产业发展实践及区域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特别是所在省、市的产业发展历程等内容,在同一本教材中实现英文原著内容与我国产业实践内容的有机融合.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批准号:2015zdjy078);安徽省经济学省级特色专业(批准号:2014tszy016]

产业经济学论文参考资料:

产业经济学论文选题

经济学杂志排名

产业经济学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五大期刊

经济学论文题目大全

归纳上文:此文是关于《产业经济学》和实践性和经济类方面的产业经济学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产业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