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青年作家专升本论文范文 跟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典礼小辑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青年作家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27

《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典礼小辑》

本文是青年作家类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和青年作家和华语和颁奖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华语青年作家奖完成了"发现"的功能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

一个文学奖的基本功能就是确认和肯定.而一个关于青年作家的文学奖,除了确认和肯定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发现".

本届获奖的名单,经过了网友的,经过了评委的,呈现出了最终的样子,我觉得很好.我特别高兴这个名单里有我不熟悉、不认识甚至还没听说过的名字.这说明我们这个奖完成了"发现"的功能.同时,在这个名单里我也看到了我熟悉的名字,我觉得尽管我对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但是当他们出现在这个名单的时候,实际上这个奖又完成了另一重"发现"的功能,发现什么呢?尽管这些写作者已经有了丰富的写作经历和成就,已经在文学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和肯定,但是对于公众来说,他们一定程度上还是陌生的,所以,当他们站在这里的时候,对于读者来说,这依然是一种"发现".

这是我今年第二次来四川,上次来的时候,是去宜宾.在成都下了飞机,然后坐车连夜往宜宾赶.在夜里穿过成都,穿过四川的大地,忽然有种特别强烈的感慨:中国真大啊.那么多地方我们一生都去不到.对中国的写作者来说,体会中国的大,体会中国的辽阔,是我们一生的功课.所以古人说行万里路,说的不仅仅是人要走多少路,而是在这个大地上,在山河之间,在人民的生活之中,我们有多少体验.我想现在也同样如此,在这个伟大、壮丽的时代,我们所有的人,每一个写作者,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作家,我们都是在路上的人.

华语青年作家奖正成为成都的

重要文学窗口和文化名片

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蓉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从世界文明史发展进程看,城市的高度往往由城市文化力、创造力决定,所有伟大城市都是文化名城.文学作为人类灵魂的崇高事业和心灵的智慧结晶,塑造着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精神内涵,是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一直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文学文艺工作.总书记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当前,成都正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成都新时代"三步走"战略目标,致力于深入推动全市文学事业发展,通过举办国际诗歌周、天府文艺名家讲坛等,设立"金熊猫"网络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等,加快建设"书香成都",努力营造浓厚的城市文学氛围,全面提升城市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

我们支持《青年作家》杂志社和华西都市报社联合设立华语青年作家奖,意在发掘实力作家、扶持文坛新秀,助推真正优秀的有潜力和文学视野的作家走上大师之路.奖项评选三届以来,得到了中国、四川作协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赢得读者的充分赞许,受到文坛的广泛关注,正在成为成都走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文学窗口和文化名片.

希望《青年作家》杂志社、华西都市报社继续办好办活华语青年作家奖,办出显示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为成都文学和天府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搭建更为宽阔的平台和载体.希望在座的各位作家朋友多到成都走走,能以你们的生花妙笔,创作更多体现天府文化精髓、引领生活美学、传播当代价值、符合世界潮流的优秀作品,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中篇小说奖(主奖)

田耳,小说家;本名田永,湖南凤凰县人,1976年生;2000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迄今已发表小说六十余篇,计两百万字;作品多次被各种选刊转载;曾获各种文学奖项十余次;现供职于广西大学君武文化研究院.

·田耳《一天》授奖词·

田耳是个戴着面具讲故事的人,也是个讲故事的魔术师,他总在寻求变化,从而赢得喝彩.他对自己笔下的文字和文学趣味有敏捷的预感和判断.这是田耳区别于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作家的特殊禀赋.但无论如何,他对底层的关注始终如一,对底层幽暗地带的挖掘是他所擅长的.中篇小说《一天》涉及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医闹和索赔.小说以一个与死者是亲属却又相对隔离的"城里人"视角,叙写这起坠亡事件的"善后".其中有失去亲人的悲痛,更有事件双方复杂、耐人寻味的社会关系的较量.小说重在关注人们对于一起悲剧事件的种种反应和应对,至于死者,她曾经的内心、经历、遭受的煎熬,不过是活人谈判的筹码,这恐怕是更为隐晦、深广的悲剧;故事在不动声色中,把读者带入他所营造的世界,带动读者对人性和人的生存进行了有力的追问.

·获奖感言·

这篇小说是我写作理念的一次转变文--田耳

当我得到获奖消息,最兴奋和意外的,其实是"青年"两字.这些年,已不止一次有中学生邀我做交流活动,电话打来,劈头盖脸叫我田耳爷爷.左耳朵被人叫爷爷,右耳朵又被通知领青年奖,简直两重天.好在看了名单,我还不是年纪最大的.都是熟人,一同恍惚半生,这次聚于成都,哥是青年我也是青年,而且并非穿越而来.

最近刚在网上淘到自己的处女作,一篇作文,发表于1988年五月号《少年作文辅导》,记得稿费七元,钞票当成奖状舍不得花.那时就决心当作家,一晃三十年过去,毕竟初衷不改,一直在写.写作回馈于我,是一直以思考为生活的主要内容.一直在写,另有个原因是我没能写出结束自己写作生涯的作品.这是一种矛盾:既想终生写作,但又认定写作自有终点.说实话,我并不关注有本事让从不看书的路人也知其大名的作家;我总是先关注作品,我崇敬与具体某篇作品血肉相连的作家,譬如《棋王》之于阿城,譬如《我与地坛》之于史铁生,再譬如《佩德罗o巴拉莫》之于胡安o鲁尔弗.鲁尔弗写出这个中篇便停止写作去搞研究,其实他的写作已抵终点,难以为继.我不知他当时有怎样的自得和无奈,这成了我最神往的心境.我想写出自己唯一的作品.

写作寂寥,偶尔得到的奖项是难得的鼓励,我暗自理解为,这些奖项证明我还走在应走的路途,正用一系列作品靠近心目中唯一的作品.《一天》也是如此,这篇小说是我写作理念的一次转变,从对于故事的依赖,老老实实回归于写生活.我想写出生活本身粗砺的气象,毛边的质感,泥沙俱下的品格.虽然自己感觉尚可,但起初我并不看好它的命运,它过于实在且笨拙,没想仍能得到这次奖项的鼓励.从中,我也不惮于进一步信赖自我的判断.

这次获奖,我也视为对青年时代一次煞有介事的告别.此后,若再有青年奖项相邀,我只能这么回复:请不要拿你油腻大叔开玩笑啦!我渴望从以后的青年文学奖里,认识头角峥嵘的陌生人,读到耳目一新的好作品.

再次感谢华语青年作家奖,以及在座的各位!

中篇小说奖(提名奖)

·郝景芳《长生塔》授奖词·

郝景芳曾凭借《北京折叠》摘得第74届雨果奖.她的科幻小说因散发着诗意的光芒,以及对现实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认,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美感.她本次的获奖作品《长生塔》却不是"科幻"的,而是现实主义题材.不管是何种题材,郝景芳喜欢在小说中思考个体的小命运和无形的大命运之间的联系.在她看来,真正重要的,是个体小命运看待大命运的心态.在《长生塔》里,她以冷静、克制的笔调,通过多视角切换的方式刻画了不同阶层、怀有不同目的的人物群像.不断向上生长的长生塔既是略带魔幻的表述,也可解读为一种隐喻,即不断向上生长的不是长生塔,而是人的.

郝景芳,小说家;1984年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毕业;现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一部副主任;出版有长篇小说《流浪苍穹》《生于一九八四》,短篇小说集《去远方》《孤独深处》;《北京折叠》获第74届科幻大会最佳中短篇小说奖.

西元,军旅作家;1976年生,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军旅作家;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钟山》文学奖、《中篇小说选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等.

·西元《黑镜子》授奖词·

西元是一位写作经验丰富的军旅作家,其作品常融入形而上的、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作为一名军人,他的小说注重微观层面的探析,写作意外地拥有诗化的语言.《黑镜子》从一个海归科学家的视角,展现了多于科学、爱情、政治等更多的人类问题和矛盾.通过作者特殊的语言处理,小说中的科学被诗化,进而带动了小说整体的荒唐氛围.西元以众多科学幻想和术语,将小说人物的内心挣扎、心理矛盾形象化,从而产生了独特的文学效果.现实事件的矛盾交错和科学幻境的交汇,映照出主人公丰富、脆弱的内心世界,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物命运、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张楚,小说家,1974年生;河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出版有小说集《樱桃记》《七根孔雀羽毛》《夜是怎样黑下来的》《在云落》《梵高的火柴》《夏朗的望远镜》,随笔集《秘密呼喊自己的名字》等;曾获鲁迅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等.

·张楚《水仙》授奖词·

张楚是个具有坚实民间生活底蕴的作家,他的小说也因此给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修辞可信度.他很少依靠故事的传奇性和事件的轰动性,而"来自作家对民众熟知生活的戏剧性处理".他的作品多描写底层生活,语言精致、细微、优雅,带有一种先锋特质.他善于呈现乡村和城市生活的碰撞,其悲悯情怀使他的写作具有了别样的深度.怎样才能把乡村写得突出别致?张楚的《水仙》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现当代以来,乡村题材的文学作品不少,以致趋同.张楚的小说用奇幻的设定让小说脱颖而出.小说写的是生活在农村的女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和爱情,在精绘细描的乡村图景中,作者用"白衫男子"带动了乡村明暗处的别样氛围.农村的平实生活与奇幻的民间想象交织在一起,给篇幅短小的《水仙》赋予了凝练的生气和幽魅的活力.

短篇小说奖(主奖)

·获奖感言·

我的小说更多的是对当下生命状态的描摹文--张楚

非常荣幸能获得"华语青年文学奖".感谢主办方《青年作家》杂志社、《华西都市报》和封面新闻,感谢各位评委,你们让我在这个宁静的初夏感受到了美妙的憧憬.能够在步入中年的前一年获得这个奖,让我在欣喜之余也有了些感慨.

在我看来,青年写作兼具自发性写作和自觉性写作的双重特点,它既有莽撞的热情、不着边际的想象、肆无忌惮的破坏力,同时也有花蕾即将绽放时的颤抖和花朵盛放时的坦然.而中年写作可能更体现出一种深思熟虑后的自知、自律、自省与自信.我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写作会怎么样,我只是希望那些还没有诞生的作品里仍然充盈着迷人的荷尔蒙气息,而且,在表达对这个世界的偏见时,更多一份理解和包容.

《水仙》是我自己很喜欢的一篇小说,虽然发表后关注甚寡.我的小说很少关注历史,更多的是对当下生命状态的描摹.究其根源,可能是对历史认知的浅薄导致了对书写历史的胆怯.这篇小说的诞生与我们县城那条河流有关,在无可抵挡的工业时代,这条河流越来越贫瘠也越来越充斥着危机感.那次三峡之行,在长江的游船上,我曾经想,那些在水中生活了数千载的神们,如果河流干涸了,他们该何去何从?是在干涸中消亡还是搬迁到水草丰美之地?在众神衰落的时代,在神话消解的时代,人类的贪婪和无知会不会得到惩罚?关于河流和诸神的想象是这篇小说的主要孕因,另外的缘由,就是我多次听母亲谈起她的青年时代.我似乎看到一位失去父母的少女坐在1965年的河边,看着夜空中的星辰和颤抖的河水,在稻花的气味中神秘的男子朝她缓缓走过来.对他们相遇的想象、梳理和构建的过程,就是《水仙》诞生的过程.

最后,再次感谢主办方和诸位评委老师.夏天来了,让我们安然地享受这个盛大、奢华的季节吧.

·任晓雯《别亦难》授奖词·

任晓雯是位创作与理论兼长的作家,她的小说始终保持着一种不失冷静的.其小说面貌各异,姿趣横生.无论是迷宫设置、奇幻变形,还是日常生活剪影,任晓雯都作了极富才情的尝试.对人生尤其是女性失意感的描绘一直是任晓雯作品捕捉的重心.在小说《别亦难》里,作者通过女主人公陶小小意外获得的一只黑猫为线索,运用插叙、倒叙等表现手法,勾连出她不太如意的一生.文字精简却力道十足,对于人物之间的"疏离感"刻画得十分到位,在不长的篇幅内写出了生活以及人物内心的纵深感.

任晓雯,小说家,1978年生于上海;著有《好人宋没用》《浮生》系列等;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百花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路遥文学奖提名等.

短篇小说奖(提名奖)

董夏青青,军旅作家;1987年1月生于北京,祖籍山东,在湖南长沙长大;戏剧学院研究生,现居新疆乌鲁木齐;曾在《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等刊发表小说,著有小说集《科恰里特山下》.

·董夏青青《雪山倚空》授奖词·

董夏青青是位"八五"后女作家,但她成熟大气的写作风格,令人印象深刻,她近年来创作的一系列边关题材小说,极其敏感地触摸到了生活的神经末梢,她的作品看似冷峻、平淡,却放大了边防军人内心的坚守,渗透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小说《雪山倚空》写的是军队边防连的人和事,小说截取的虽然只是生活中的几个片段,但作者用一种干脆得近乎凛冽的语调,写出了不断闪回的外部世界对于边地军人变动不居却暗流涌动的内心的干扰,在对这一特定人群生存状态进行描写的同时,社会上的诸多事物也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在董夏青青的笔下,每一个被写到的人都有一段独特的光影,每一个置身粗粝世界里让人心痛的人,都收束在作者精悍、诗意的表述之中.

非虚构文学奖(主奖)

王龙,作家;1976年生;著有长篇历史散文《天朝向左,世界向右》《国运拐点》《远去的身影》《山河命数》和长篇纪实文学《重兵汶川》(合著)、《书写的谎言--侵华战争中的日本"笔部队"真相》等书,曾获冰心散文奖、四川文学奖.

·王龙《壮丽的荒芜事业》授奖词·

王龙的非虚构作品常关注重大的人类命题.他对自由、历史、战争及时代命运的思考令人印象深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舍身求法,把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扛在肩上."王龙凭借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成熟自如的语言,完成了这篇扎实的非虚构作品.作品拥有大气的总体格局,又在每一部分中抽丝剥茧,从历史的细节处捋顺了"王安石变法"的整个过程.作品畅述了变法的曲折,具备明确的现实意义,充分彰显了正面的时代价值观.

·获奖感言·

这一奖项真诚烛照青年作家的前行之路文--王龙

这次有幸获得这个声望日隆的奖项,与其表达感谢,不如表达敬意.众所周知,"华语青年作家奖"设立不到三年,就以其卓尔不群的理想坚守,严谨科学的评判流程,赢得一种标杆意义的尊重.这一奖项真诚烛照青年作家的前行之路,无私助推他们走向广阔未来.因此,今天相聚在此的人们,无论获奖者和颁奖者,我们其实都是风雨结伴,互相温暖,赶往同一个方向的知交旅人.

任何一位在精神世界中坐井观天的作家,不可能创作所谓精品力作;任何一个在文化格局上孤芳自赏的民族,也不会诞生真正的文艺复兴."华语青年作家奖"创设的宗旨,就是希望青年作家们"以敏锐的触角,关注大世界、大时代和大生活".当下中国正挺进在由大向强的关键征途.一个真正的大国需要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更需要保持深刻清醒的思辩能力.当中国人的脚步已经跨出外太空,并到达深不可及的海洋时,中国作家是否有信心用世界共同的文明尺度和精神标高来检验自己的创作?

这样的时代"天问",也许正是"华语青年作家奖"设立的初衷,也是处于我们这个重大时代关头的作家们亟待回答的命题.

今天,中国与世界的凝望对视从未如此接近,世界与中国的融合冲突也从未如此激烈.中国人如何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如何通过千年历史镜鉴复杂现实,如何参照世界坐标解决中国问题?这些都是我近年来创作中孜孜探索的方向.

为此,我尝试把比较史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历史文学创作领域,把千年中国的重大人物、事件和制度放在世界大棋局中进行审视分析.在长篇历史散文集《天朝向左,世界向右》一书中,我试图立足中国,兼顾全球,通过对比康熙皇帝和彼得大帝、光绪皇帝与明治天皇、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等人,以理性眼光反思东西文明,用中西对比剖析大国兴衰,在世界坐标上为中华复兴探寻经验教训.横看中西,博观约取,这是一段天人交战的精神穿越,也是一种孤独漫长的历史探险.有时推窗见海,有时游园惊梦,悲欢无凭的历史剧场里,我是最后那位泪流满面的看客.

《壮丽的荒芜事业》就是这样一次令我欲罢不能的创作.王安石变法堪称观察传统中国一个万花筒般的史诗性试验,也是洞悉中国改革之难的一部百科全书.一场原本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伟大变法,为何却在刚刚取得成效时半途而废、人亡政息?对于这段历史越是深入研究,越是令我叹为观止.对于今天已经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开放事业而言,我深信它依然能给改革者提供极其深刻的启示.

我们的历史还有太多的反思没有完成,我们的文化也还有太多的得失需要清理.我一直记得胡适先生当年在《信心与反省》一文里谈到中华文明的未来时说:"我们的前途在我们自己的手里.我们的信心应该在我们的将来.我们的将来全靠我们下什么种,出多少力."

为此,我愿意用胡先生一生倡导的四个字"功不唐捐",与大家共勉.日拱一卒,不期速成.日积跬步,虽远毕至--相信这是"华语青年作家奖"的追求,也是我们在座诸君的共同追求.

非虚构文学奖(提名奖)

·朱朝敏《大水天上来》授奖词·

朱朝敏是个在虚构与非虚构间自由切换的作家.她的非虚构写作注重自由、个性、民间、跨体、场景叙述等特性的兼容,以"引导心灵、修复废墟".她在创作观念上看重并强调语境,按她对语境含义的诠释,指向性包括亘古延续的文学传统,更主要的是一种诗性的文学表达.她希望让诗性的灵魂逃离过于物欲化的世界.《大水天上来》就是一篇具有这些特质的感伤与缅怀之作,作者从小"我"出发,以孩童的视角书写记忆中的雨天、江踏子、无忧潭、幻想以及马脸叔的故事,语言灵动、自然,又极具童真、童趣,不落窠臼,呈现出楚文化神秘绚烂、玄想飞驰的特色.

朱朝敏,70后作家,生于湖北枝江;曾在《人民文学》《上海文学》《花城》《天涯》等刊发表作品;出版有散文集《循环之水》《涉江》《山野虚构》,小说集《遁走曲》《鱼尾裙》《万物无邪》等.

周芳,湖北汉川人;湖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散文集《执手何须倾城》《沽酒与河人》分别获得第五、第六届冰心散文奖;非虚构作品《重症监护室》获北京文学奖.

·周芳《重症病房里的生与死》授奖词·

人的命运生死,可以集中于什么场景?无疑是重症病房.作为一篇非虚构作品,周芳的《重症病房的生与死》,在题材的选取上就已脱颖而出.作品张弛有度,有重症病房里的秒速生死,也有人物命运的伤痛和无奈.重症病房在这篇非虚构作品里,成为了一个严肃的文学场景,容纳着每一个平凡个体的重大生理和心理矛盾,也容纳了他们的生与死.它让我们深感自己虽置身庸常生活,却不得不正视生死这一看似抽象的重大课题.正是对生老病死的关注,使这部作品满怀悲悯,充满了强烈的人文关怀.

青年作家论文参考资料:

当代青年杂志社

青年文摘杂志

青年文摘投稿

当代青年投稿

青年作家杂志社

青年博览杂志

归纳上文: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青年作家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青年作家和华语和颁奖相关青年作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