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中医治疗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医治疗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1-20

《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

本文是中医治疗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与小儿哮喘和中医治疗和哮喘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秋冬之际,寒气袭人,小儿常常易因感冒而诱发哮喘.中医认为哮喘系因肺、脑两经之气不足,不耐风寒所致.明代医家薛恺指出:“喘急之证,多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真气虚而邪气实者为多.”所以,在气候变化的时候,如感受风热或风寒,原来有哮喘的小儿最易因感冒诱发.当然,除外感之外,尚有痰湿、吸人花粉、嗅到异味、恣食积滞等原因,也可引发哮喘.

小儿哮喘,临床所见以热证、实证为多;平素肺脾虚弱,易于感冒的,以寒证与虚证占多数.因此,中医认为小儿哮喘有寒热虚实四种证型.由于受邪的不同与个体体质的差异,治疗得当与否,寒热的转化与虚实证候互见也是很常见的,治疗时必须审慎.

小儿哮喘之证虽然是肺经之病,但与脾胃的关系尤为密切,局部与整体相互关联.治疗上要有整体观点,弄清诱因,既治标又治本,先后缓急措施得当.正所谓“若已发则散邪为主,未发则补脾为主”.

痰在小儿哮喘病程中尤有特殊之重要意义,小儿不会吐痰者占大多数,痰阻气道,引起肺气不能下降,上逆而喘.因此,祛痰成为治疗小儿哮喘病一大法则.

基于以上认识,小儿哮喘发作期以平喘为主,采用宣肺、散邪、祛痰、定喘的方法;而哮喘的缓解期要抓紧扶正培本,扶正重在调理脾胃.

哮喘病临床常见于脾胃弱的小儿,纳食不馨,消化欠佳,吸收亦差,抗病力薄弱,呈弱不经风状态.哮喘易反复发作,缠绵不休,形成恶性循环.这类患儿面色无华、形体消瘦、眼圈晦暗、腹胀胸满、尿频肢凉,已由脾虚引致肾虚.虚证哮喘病所在肺,病根已累及脾肾了.中医讲究辨证审因,分期治疗.

发作期

风热哮喘型证见喘咳、痰声漉漉、面赤有汗、唇赤口干、舌苔薄黄、大便欠畅或干结.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苦杏仁各6克,玉泉散15克,桑白皮、黄芩各9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天.中成药可选用麻杏止咳片、蠲哮丸、小儿痰喘丸、双红抗喘膏等.

风寒哮喘型证见喘咳气促、面色苍白、恶寒无汗、痰白而稀、口淡不渴、舌苔薄白、大便正常或略溏等.方用小青龙汤加减.麻黄、干姜各3克,桂枝、细辛、苦杏仁、紫苑各5克,法半夏、白前、射干、款冬花各6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天.中成药可选用桂龙咳喘丸、气喘冲剂、定喘养肺丸、桔附平喘膏等.

缓解期

肺虚痰喘型证见咳嗽气急、痰声漉漉、饮食难下、汗多恶风、苔白而腻.方用橘红定喘汤加减.制紫苑、大力子、紫苏子、茯苓各9克,五味子5克,法半夏、橘红、厚朴、苦杏仁各6克,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连服7天.中成药可选用橘红丸、止嗽宁喘丸、气喘膏、百合固金片等.

脾虚痰积型证见痰壅喉间、日久不尽,食少脘胀、神倦乏力、溲利便溏、舌质淡嫩.方用二陈汤加减.党参、陈皮、枳实各6克,白术、法半夏各5克,茯苓9克,甘草3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天.中成药可选用健脾止咳丸、消咳喘膏、枇枇半夏冲剂、杏苏宁喘丸等.

肾虚痰喘型证见咳喘痰多、动则喘甚、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夜多小便、舌红少津等.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玄参、麦冬、生地各9克,山萸肉6克,五味子5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7天.中成药可选用二冬膏、蛇胆桔贝丸、百合补肺丸、保金丸、补肾防喘片等.

值得一提的是,小儿稚阴稚阳,纯阳之体,易虚易实,临床常见虚实证候互见.治疗上要虚实兼顾,采用攻补兼施,攻其邪扶其正,邪却不伤正,正强易祛邪.俗话说“三分医药,七分调理”,扶正攻邪不能单靠药物,更要注意生活上的调护,包括饮食、卫生,锻炼等.饮食的宜忌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注意总结哪些食物有诱致发病的,宜忌食.更要纠正盲目忌口的错误,以致营养不良,正不胜邪,不利康复.

中医治疗论文参考资料:

中医杂志社

四川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中医护理论文

中国中医急症杂志

评论:这篇文章为关于小儿哮喘和中医治疗和哮喘方面的中医治疗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医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