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文化传承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与民族交流和族谱文化传承浙江畲族家风建设实践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化传承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4-02-20

《民族交流和族谱文化传承浙江畲族家风建设实践》

本文是文化传承类有关论文范文资料与畲族和家风和族谱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摘 要:浙江畲族族谱的修造是在畲汉民族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产生的,畲族家风文化与汉族家风文化表现出趋同性,但是畲族的家风文化保留了其民族特色.本文对浙江畲族的族谱修造活动的过程和内容进行研究,了解畲族家风文化的建设实践过程,探析畲族族谱修造活动的意义.

关键词:畲族;族谱;家风文化;文化传承

一、浙江畲族家风文化的形成

浙江畲族家风文化的成熟发生在明清畲族大迁徙时期.明清两朝,畲族的民族迁徙史接近尾声,大量畲民由福建、江西、广东交界山区人迁浙江.据《浙江省少数民族志》统计,先后迁入浙江省的畲族有90支,其中蓝姓38支、雷姓30支、钟姓21支、李姓1支.有明确迁入时间记载的75支,其中明代迁入46支,清代人迁30支.其他15支虽无具体人浙时间,但大都也是在明清畲族大迁徙活动中随族群人浙.这些畲族分支最终发展成今天浙江17万畲族的主体.又据浙江畲族文化研究专家施强的《浙江畲族迁徙文化研究》一书统计,人浙的90支畲族经过数百年繁衍成7姓148宗族.浙江畲族主要分布在温州、丽水、金华、衢州等浙南地区.浙江畲族7姓,指盘、蓝、雷、钟、李、吴、罗,其中盘、蓝、雷、钟姓为畲族四原姓,李、吴、罗是其先祖入赘畲族产生的.148个畲族宗族中,蓝姓54宗,雷姓53宗,钟姓32宗,李姓5宗,吴姓2宗,盘姓1宗,罗姓1宗.各宗关系复杂,联系紧密,但都能从族谱上印证.现代畲族研究者能厘清畲族复杂的宗支关系,得益于畲族浓厚的家风文化和完善的族谱文化传承体系.

畲族家风文化的成熟,体现在家风的规范化和章程化,而族谱则是规划化和章程化家风的重要载体.畲族族谱的修造过程,就是畲族家风建设的实践过程,通过这一实践过程实现家族和睦、民族团结.在族谱产生之前,畲族主要通过史诗、歌谣承载简朴的家风文化.在浙江定居之后,畲民逐渐抛弃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模式,学习汉族先进的农耕生产技术,吸收汉族文化,最终实现畲汉民族文化共生.畲汉两族的和谐关系,得益于两族在文化上的共生关系,畲族家风文化与汉族家风文化也表现出趋同性.

稳定的居住环境和必备的经济基础是族谱修造的客观条件.明清之前,少部分畲族宗支在迁徙过程中受汉族宗族文化影响,已经开始了编修谱碟.建德市航头镇田畈村《颖川钟氏宗谱》中的《钟氏源流纪略》是由唐玄宗开元四年( 716)开始,这是目前我们发现畲族最早创谱年时间.衢州市龙游县《屋基堂雷氏宗谱》记载,该谱创修于唐乾元年间( 758-759),江山《洋坪钟氏宗谱》,该谱创修于唐僖宗五年( 878).然而,根据畲族族谱源流考,大多畲族宗支的族谱修造于明清时期,其族谱体例遵从欧苏谱例.族谱在畲族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族谱中的族训、家规等内容中充斥了儒家学说的忠、孝、悌、节、义、礼、耻、学、敬等.家规与国法统一,敦亲睦族与社会稳定统一.

畲族族谱中的家规、族训等内容与汉族家谱逐渐趋同.但是畲族族谱中保留着特有的祖图、古歌和姓氏总支分流内容,使得它与汉族家谱区分开来.无一例外,所有畲族族谱都指向同一族源一一盘瓠.至清代、民国时期,畲族的族谱文化已经十分发达,几乎每个宗族都有自己的谱牒.

二、浙江畲族族谱修造活动

编修族谱、建立宗祠、祭祖是畲族的三大盛事,编修族谱被列为首位.畲族宗族遵循三十年修谱一次的规程,一般由族内有文化的德高望重的长者统筹族谱修造工作,集家族财力物力,安排族人分赴各地寻访血缘桐近的本姓同宗叔伯,收集家族人员的生卒年月、子嗣婚嫁状况、居住方位等内容.族谱修造工作完成后,要重新修缮祠堂,请师公主持祭祖仪式,甚至还会搭戏台唱戏,宗族内外的亲戚朋友齐聚庆祝.

据丽水畲族老人雷关江(化名)口述修谱活动:

这些是听老一辈入说的.我们宗族最早的族谱是请汉族秀才编修的,那时是清朝中期,宗族发展到几百人了.我们是由更大的一支雷姓畲族分流出来的,老人们只是模糊记得几代浙先祖的名字.于是大家筹钱,没有确切说要每户出多少钱,但是本宗族的人都愿意出,而且都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支持.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因为缺乏桐关修造族谱的经验,族长就去请附近的汉族人帮忙.汉族人看到我们修谱,就很高兴,说这样很好,你看我们家家都有族谱呢.花钱请来的编修族谱的那个秀才是个老私塾,满腹经纶,能说会道,平时也有意拉近两族关系.别人请他修谱都要花大价钱,但他看到我们畲民很多住在山地,也有不少人是给地主、山主打工,于是只是象征性收了些辛苦费而已.其实本地开明的汉族有识之士,都希望两族能和睦桐处.畲族人修谱,大家觉得能跟汉族一样有族谱了,感觉底气一下子提高了很多.畲族族谱直接遵循汉族族谱的体例,加了好多礼义廉耻等桐关内容.当然,祖先源流是坚决不能变的,从高辛帝到盘瓠,再到盘蓝雷钟四姓谱系.古歌一直说盘姓也是我们的大姓,实际上大家都没发现附近有盘姓畲族,听说在迁徙途中没了,也有说盘姓在广东凤凰山那边没跟着迁来.那时大多数畲族人是不识字的,基本上只会写自己名字.为了更好地生动记忆祖先的故事,他们请汉族画师把《高皇歌》的内容画出来,这就有了后来的祖图.族谱修造好了,祠堂建起来了,祭祖活动也搞了,这才算完事.后来学汉字汉话的畲族人越来越多,畲族也出现了一些可以称作书香门第的家庭.往后三十年重修族谱,基本上就由族内人做了.每次重修族谱完成,都要祭祖,再摆几十桌庆贺.跟我们关系密切的附近汉族也会有人来参加圆谱酒席,大家亲如一家.

上述口述内容字数不多,但背后的信息量却非常大.大概可以总结成以下几点:

(一)畲族早期的族谱是受汉族文化影响产生的,最早的畲族族谱是在汉族的帮助下修造的.在此之前,畲要通过口口相传记忆宗族谱系,但是容易导致总支关系模糊,不利于大家族的联系.

(二)在畲汉民族文化交流过程中,畲民对汉族文化持主动接收态度.而居住地的汉族文化人士乐意看到两族和睦桐处的状态,积极参与到畲族族谱修造活动中来.

(三)畲族族谱遵循传统的汉族族谱体例,形式趋同,但内容保留了畲族特色.

(四)随着畲汉民族文化交流的深入,汉话汉字在畲民中普及,畲族中出现一批文化精英,之后畲民可以自己完成族谱重修工作.

(五)通过族谱修造活动,加强了畲族族内凝聚力,建立起成熟的家风文化.同时这也促进畲汉文化交流,加强两族民众的文化认同感,拉近两族民众关系,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畲族把族谱重修、续修看作一项隆重而庄严的大事,族谱既有明血统、序昭穆的作用,又有上敬祖先、下教子孙的功能,因而十分受重视.大多数宗谱都标上“续修”、“重修本”或“创修”、“创谱”等.早期的畲族族谱因是聘请汉人修撰,带有浓厚的汉文化色彩,族谱形态简单、朴素,修谱活动无过多繁文缛节.修谱先生根据各家提供的“家状”,按血缘脉络谱写宗族繁衍世系图.清末以后畲族有了自己的修谱师,族谱形式内容逐渐丰富,修谱活动也隆重而热烈.

三、浙江畲族族谱的特征

畲族族谱是畲民纪念祖先、记录民族历史、教育子孙,用于宗族内部事物管理的最基本、直接的文书形式.每次修谱,必写谱序,现保留畲族族谱中通常有多个谱序,谱序的内容无一不是反复强调修谱的意义及重要性.如龙游县溪口罗林岗村《雷氏宗谱<重修宗谱序>》云:“夫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家谱不修则长幼莫辨昭穆不分,谱于是乎重焉.”

纵观浙江畲族族谱,形式大同小异,内容桐似又各有不同,基本上都记载着祖宗源流、支族迁徙、祭祀章程、祠规、家训、墓志铭、行状、寿序、年谱等等.与汉族族谱一样,畲族族谱也有“总谱”与“支谱”之分.以姓氏大支的公祠族谱为“总谱”,小支私祠之谱为“支谱”.《浙江畲族古籍总目提要》所收集到的江畲族蓝、雷、钟、李、吴五姓谱碟145部,大多是“支谱”.部分族谱记载一些其他桐关内容,如创修于民国的遂昌井头坞村的《钟氏宗谱》内容丰富庞杂,除了包括一般族谱应有的基本内容外,还有井头坞村景全图、各坟图、彩峰祠图、祠产、田粮、领谱字号、山契助约、捐助租田大洋人名刊、附刊宣平东农派朝云公屋基、进宝公祀田、其芳公屋基并白置己业田粮等等.

具有儒家文化色彩的家风文化.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浙江畲族族谱记载的宗约、家规,条款内容宣扬的是儒家文化中德行、忠孝等思想.清代杨澜所著《临汀汇考》记载,畲民“盖在各省诸苗中最驯良者矣”.德国人类学者史图博对景宁敕木山调查时描述畲民,畲民好客有礼,他们从事艰苦的耕作劳动,过着极其简朴的平民生活,但他们是一个和平的、谦虚的民族.这和畲族具有儒家文化色彩的家风文化是分不开的,待人接物推崇温、良、恭、俭、让,代代相传.

四、结语

畲族族谱是畲族家风文化的物化载体,畲族族谱修造活动即是畲族家风建设实践.“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家庭是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基点,注重家风是畲族的优良传统.畲族族谱文化传承是畲族家风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基金项目:2017年丽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浙南畲族家风建设实践与族谱文化传承”( LC201718)】

(作者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传承论文参考资料: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本文结论,本文是关于经典文化传承专业范文可作为畲族和家风和族谱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化传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