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会计专业方面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我国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综述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会计专业范文 类别:职称论文 2023-12-31

《我国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综述》

本文是关于会计专业论文范例与专业硕士和会计和综述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要:随着我国MPAcc培养院校的增多和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已成为MPAcc研究生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MPAcc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提高MPAcc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综述;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9-0064-04

200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需要批准了24所院校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2009年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又批准招收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截止到2016年9月,正式批准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单位达到199家.与此同时,MPAcc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已成为MPAcc研究生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了解我国MPAcc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情况,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按主题为“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进行检索,截止到2017年8月5日,检索结果是45篇,其研究成果数量、研究集中度与分布情况详见表1.从“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集中度与分布情况一览表来看,由于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起步晚,于2007年才开始探索与研究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2012年研究成果逐年增多,但研究总数量偏少,与其招生规模逐年猛增极不相称.本文从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MPAcc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提高MPAcc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

表1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集中度与分布情况一览表

一、关于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起步晚,至今只有十一年的史,缺乏培养实践经验,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白君贵、白璐(2011)认为目前MPAcc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本科化”,缺乏个性化培养,严重影响了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职业能力上的提升[1].刘永泽、赵合喜(2012)指出不论是试点培养单位还是新增培养单位面临的共同问题是MPAcc办学经验不足,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都带有明显的传统的学术型研究培养的痕迹,致使培养目标模糊,教学方法滞后,无法适应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的要求,培养的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着明显鸿沟与断层[2].郑伟(2014)认为由于受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惯性思维“重学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加之缺乏办学经验,现行的培养模式存在不少缺陷[3].王锐、王华(2016)认为由于MPAcc全国招生考试不涉及会计专业知识,学生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进一步影响了专业课程学习进度和教学质量,难以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4].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关于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方式与观念等方面.

(一)关于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MPAcc研究生教育的方向盘,直接影响着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方式的选择以及课程设置体系.刘永泽、赵合喜(2012)认为由于混淆了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在职与全日制研究生在培养目标的差异

性,致使其培养目标模糊.谭旭红、章金霞(2014)认为许多地方性院校MPAcc人才培养不能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探索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区域化会计专门人才的培养[5].何珊、王华(2016)指出长期以来各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是以学术型为主,新增培养院校MPAcc

教育尚处于探索期,存在着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混淆的问题,也使得MPAcc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职业化大打折扣,培养特色无法凸显,预期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6].

(二)关于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路径和有效手段.白君贵、白璐(2011)认为MPAcc课程设置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课程设置的结构不合理、不科学;二是课程设置特色不突出,培养院校之间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雷同现象,缺乏特色课程.刘永泽、赵合喜(2012)认为目前会计专硕的课程设置基本包括“核心课+方向课+任选课”三个模块.这些课程设置基本上沿袭了会计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专业实践课占总学时比重很少,

方向课与核心课、任选课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随意性较大,方向课的设置缺乏明确的职业导向性,课程设置不合理.孙建华(2013)认为有些培养单位课程设置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专业背景知识课程设置;二是目前课程体系设置线条过粗,方向课与任选课界限不清晰;三是方向课特色不突出[7].王悦、王华(2016)研究发现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不匹配,一是课程设置缺乏职业导向性;二是与实际业务相匹配的课程开设得很少.

(三)关于师资队伍

刘永泽、赵合喜(2012)研究表明目前大多数MPAcc培养单位的导师不仅数量上无法满足日常教学需要,而且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深厚财会理论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应用型的师资队伍.郑伟(2014)认为MPAcc培养单位的多数教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和研究,财会实践经验相对不足,而实践经验丰富实务界校外导师受精力和时间限制,不能将更多时间投入MPAcc教学上,这样许多培养院校的师资队伍就不能满足MPAcc培养模式的要求.许甲强、赵灿(2015)认为大部分培养单位都配备了优秀的校外和校内导师,但仍然存在“重学术、轻实务”的培养观念,与美国MPAcc培养单位导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背景结构的多样性存在较大差距[8].

(四)关于培养方式与观念

王治、张多蕾、程一江(2011)认为2009年MPAcc开始招收全日制研究生,招收的应届本科生没有工作经验,现有的教学模式令人担忧,加之较高的教育成本,难以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9].孙建华(2013)研究发现国内MPAcc研究生教育由于长期受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影响,一是授课教师仍习惯以传授知识和课堂讲授为主,还没有普遍采取案例教学;二是培养观念仍存在“重学术,轻实践”.三是实习实践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王锐、王华(2016)认为部分培养单位培养方式和观念滞后主要表现在:(1)案例教学授课方法不当.(2)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第二课堂开展.(3)实习实践教学由于时间短、随意性较大,难以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

二、优化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

MPAcc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不同于学术型的研究生教育,应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位论文写作与管理等方面,优化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刘永泽、赵合喜,2012).

(一)明确培养目标

曲晓辉(2005)指出培养目标决定着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方法等诸多环节,我国MPAcc教育的培养目标应面向会计职业[10].刘永泽、赵合喜(2012)认为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首先应对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进行区别,明确会计专业硕士是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目标应有明确的职业资格导向.许甲强、赵灿(2015)通过对29所培养单位的培养目标的对比研究发现,不少培养单位根据自身的办学优势制定了特色鲜明的培养目标,如上海财经大学等院校将培养学生的领导潜质作为培养目标,中山大学等院校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会计领导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广西财经学院MPAcc项目则是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为己任(胡国强、莫磊,2015)[11].

(二)优化课程设置

MPAcc课程设置是针对培养对象选定的各类课程所进行的教学安排,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白君贵、白璐(2011)认为课程设置创新可从四个方面入手:(1)开发具有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所需的“软”课程.(2)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务课程和实践课时.(3)引进国外的优秀课程.(4)根据学校的自身优势和区域特点开发特色课程.刘永泽、赵合喜(2012)认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应以会计职业资格为导向,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有机结合,既要突出会计专业特性,又要体现不同会计职业岗位的特殊要求.孙建华(2013)基于高端会计人才需求导向提出MPAcc课程设置适合采取“1+4”模式,即由1个背景类课程和“基础课+核心课+方向课+实习课”4类课程构成,实现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郑伟(2014)会计专业硕士课程设置应基于其培养目标的“高层次、职业化和应用性”特点,增加课程设置的弹性、选课机会和空间,实现“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王锐、王华(2016)认为优化课程设置基本途径有三:一是科学合理设计好方向课;二是增设实习课;三是增加案例教学比重.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MPAcc研究生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白君贵、白璐(2011)认为构建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师队伍有两个措施:(1)引进来.引进实务界成功人士、高层主管和财务专家担任教授、客座讲师.(2)走出去.学校应积极为教师定期走入企事业单位创造条件,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刘永泽、赵合喜(2012)认为建设专职导师与导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会计硕士培养目标的最佳路径.首先,建设“双导师”制,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其次,建立“导师组”,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会计专硕导师数量不足,使研究生培养程序化、标准化和批量化.另一方面,将有利于研究生和导师进行整体沟通交流,大大提高培养效果和培养质量.

(四)改革创新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直接影响着MPAcc教育的质量,也是其成功的关键环节.孙建华(2013)认为改革培养方式应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1)积极采取案例教学方式,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增加实务课程比重;(3)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基地.何珊、王华(2016)认为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考核,将实习报告与毕业成绩挂钩.王锐、王华(2016)基于MPAcc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方式应以行动学习为主线,搭建实践提升平台,构建“双导师”指导机制.

三、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梳理出探索创新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其他培养单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厦门大学会计系是我国会计界的领跑者,也是首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之一,厦门大学MPAcc项目在积极借鉴国内外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经验基础上,取其精华,始终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和“如何培养研究生”不断探索与创新,打造出具有卓越领导能力的高端财会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卓越领导能力的高端财会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现实性与前瞻相结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惯例相结合,课程设计特色突出,针对性强,并根据财会改革进行动态调整.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加强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辟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第二课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本着“优化存量、开拓增量”原则,通过人才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12].财经大学是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单位,该校MPAcc研究生教育以行动学习为导向构建了具备“国际视野、应用导向、领导潜能、职业精神”的知行合一的高级会计实务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应用导向、领导潜能、职业精神”的知行合一的高级会计实务人才为目标,以行动学习为导向,在MPAcc课程模块化、实务化、信息化、国际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如开展专题式行动学习项目、开发会计信息化课程、加快国际化建设拓展研究生的国际视野等举措,取得了很好的培养效益[13].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和造船业紧密结合的综合型大学,该校MPAcc项目深度结合并依托学校和院系特点与优势,打造具有四大特色的培养模式[14].(1)“鲜明的造船行业烙印”.该校MPAcc项目专注于造船业及配套产业,为造船业培养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财会专门人才.(2)“产学研用”的无缝街接.该项目主要选择造船企业及配套企业为实训基地,将实训基地与就业单位对接、与科研项目对接、与实习实践对接、学以致用,实现“产学研用”的无缝街接,很好实现了会计专业硕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3)培养“工”字型人才,即广博与精通结合,做事与做人统一.(4)实验模拟运营过程.基于全日制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对实务缺乏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模拟运营过程”,为学生走向真实社会实践搭建一个中间过渡环节.该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手段,培养直接面向船舶企业的应用型、高层次、高素质的财会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还大大提升了该校MPAcc项目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

广西财经学院MPAcc项目是2011年批准的广西唯一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该校积极探索“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特色模式,该模式的思路与做法如下:一是精准培养定位“立足广西、辐射东盟;需求导向、联合培养;诚信楷模、桂会精英”.二是按需制定培养方案.该校根据广西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特点设置了三个培养方向,即面向广西区内大中型企业的“企业财务与会计方向”、面向会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方向”和面向政府部门的“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方向”.三是实施“5+1”课程设置体系及联合培养授课方式.“5+1”课程设置体系是指五类必修课(包括理论课+校内实验+校外实验+综合案例+学位论文)和一类自修课(它是根据5类必修课由学生自学相关的课程).四是搭建三大支撑平台即教学平台、科研平台和联合培养基地平台.五是建立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和激励制度,加强教与学的双向联系与沟通,提升了MPAcc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15].

四、结论与建议

目前国内关于MPAcc研究培养模式整体比较薄弱,其研究涉及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等诸多方面,但还应加强以下三方面的研究.

首先,加强对我国MPAcc培养单位中“领跑者”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经验进行研究,总结MPAcc教育的本质与规律,为其他培养单位提供借鉴.

其次,加强国外会计硕士(MPAcc)教育的实践研究.“洋为中用”,通过研究国外先进的MPAcc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等,以提升我国MPAcc研究培养质量.

最后,加强MPAcc实践教学实效性和质量研究.

MPAcc 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MPAcc实践教学实效性和质量将有助于提升MPAcc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白君贵.基于目标取向的全日制MPAcc 教育的探索[J].长

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8).

[2]刘永泽,赵合喜.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培养模式的

思考[J].会计之友,2012,(6).

[3]郑伟.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其改进[J].财务与

会计,2014,(12).

[4]王锐,王华.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研究

与实践——以沈阳理工大学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6,

(6中).

[5]谭旭红,章金霞.基于“双轨制”模式下MPAcc 人才培养

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1).

[6]何珊,王华.我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现

代经济信息,2016,(2).

[7]孙建华.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创新——基于高端

会计人才需求导向[J].财会月刊,2013,(16).

[8]许甲强,赵灿.我国MPAcc招生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比

较研究[J].中国商论,2015,(34).

[9]王治,张多蕾,程一江.会计专业硕士学位(MPAcc)教育:

现状分析、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J].会计师,2011,(5).

[10]曲晓辉.面向职业化要求:我国会计教育改革新取向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的定位、过程管

理与质量控制[J].财务与会计,2005,(1).

[11]胡国强,莫磊.服务国家特殊需求 MPAcc 人才培育项

目”的实践——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M].会计之友,

2015,(18).

[12]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中国

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报告(2004—2015)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页码.

[13]孟焰,袁淳,刘俊勇,等.以行动学习为主线 培养知行合

一的高级会计实务人才——财经大学培养会计硕

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2).

[14]崔健波.深耕船舶行业:江苏科技大学MPAcc培养特色

探索[J].亚太教育,2016,(29).

[15]唐红祥,李春友.“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

会计专业硕士培养SWOT分析与培养模式探索——

以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硕士为例[J].高教论坛,2016,(4).

会计专业论文参考资料: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对会计专业的认识论文

会计专业的论文题目

会计专业论文题目

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大专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该文结论,此文是一篇关于专业硕士和会计和综述方面的会计专业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会计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