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大禹治水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与这个大禹是二胡跨界融合舞台剧《大禹治水》观后有关论文范文集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大禹治水范文 类别:学士论文 2024-01-21

《这个大禹是二胡跨界融合舞台剧《大禹治水》观后》

本文是有关大禹治水论文范文集跟《大禹治水》和二胡和舞台剧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跨界”这个词如今利用率很高,从字面理解,即原本是甲领域,如今进入到乙领域.2018年4月28、29日,重庆歌剧院在重庆艺术中心剧院推出的跨界融合舞台剧《大禹治水》就是一部具有创新探索的、富有艺术想象力的作品.

在这部作品当中,乐器拥有了“人”的属性,“二胡”成为了大禹,大禹一切的戏剧行为、内心情感情绪都由二胡这件乐器奏出的音乐进行表达.正如剧作家也是本剧编剧黄维若所言:“《大禹治水》实际上是一部以器乐代替主要人物唱段的歌剧,这是一种尝试,而不意味着它是歌剧的普遍形式.”

因为要用器乐代,很自然地,在黄维若的笔下,日月山川都是如同“人”一般的生命体,大禹要治的“水”是一个时而任性狂烈、时而温柔娴静的“女子”,她的扮演者是一把“琵琶”,而那个挡住“水流”,执拗地不肯让路的“高山”,则是由“笛子”和“鼓”共同构成.

剧作家以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视角,不仅赋予了日月山川以人的外在特征,同时也赋予了他们人类的个性和情感.

作品没有局限于戏剧和叙事,而是以诗话的语言传达出充满哲思和理性的思考.由大禹治水的过程来阐释人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作品让人们明白应该如何因势利导,如何让自然“心悦诚服”展现其“善”的一面,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真正和谐.

虽然“大禹治水”这个题材具有宏大史诗性,但是舞台上的角色、乐队演奏员、指挥加起来也就二十几个人,属于室内作品的编制.然而,文本的深度和厚度又决定了这部作品的格局不能走小.

作曲家崔炳元表示,写作这部剧的难度超过了他以往任何一部作品.因为器乐代的设置,在文本中可能就是一句提示,但是到了作曲家这里,就能写出A4纸的七八页.因为他不仅要写出旋律,还要写出情感,写出人性,要让器乐的演奏和人的演唱自然地衔接在一起,不让观众感觉突兀,也就是说,作曲家要用音符创作出全新的“音乐语言文本”.?

对于崔炳元而言,不容易做到的,反而更能激发创作的想象和表现空间.乐队部分由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各一把构成,舞台上的“器乐人”由“二胡”饰演“大禹”,“琵琶”饰演“水”,“竹笛”和“鼓”共同饰演“山”,音乐形式有独奏、重奏、合奏;人声方面有四女四男组成的民众以及月光女神、太阳之神两位角色,音乐形式有独唱、重唱、合唱.因为舞台上的器乐部分是拟人化的,因此演唱与演奏并非互不相干,独自完成,而是相互交融穿插,力求实现写实的唱词与写意的音乐无碍交流.

大禹是这部作品的核心角色,由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光宇领衔.刘光宇的“演技”在当年由重庆歌剧院创作演出的音乐剧《城市丛林》中就已经让人充分领略,这次更是完全用手中的那把琴奏出了大禹治水的初心、决心和坚韧不拔的信心.

剧中,二胡不再只是一把乐器,它与刘光宇融为一体,拥有了生命、拥有了灵魂,刘光宇的表情就是二胡的表情,刘光宇的情感就是二胡的情感,人与琴合力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大禹”.这个“大禹”,时而高亢、时而深沉、时而紧促、时而舒缓、时而轻愉、时而忧伤,情感交织、如歌如诉、跌宕起伏.剧中,几位“器乐人”的音乐形象鲜明,观众能够很容易捕捉到“大禹”“水”“山”各自的音乐主线,以及在此基础上生发出的不同情绪情感的乐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大禹的几段“咏叹”,大禹、水、山的“重唱”,三位“器乐人”与太阳之神、月光女神及民众的“重唱”“合唱”等.

对演奏家来说,用手中的乐器塑造“人”恐怕比自己亲自演还要难.我们通常所看到的二胡演奏,都是演奏家坐在椅子上,将二胡放在腿上完成的.但是在《大禹治水》中,刘光宇不仅不能坐着,还要边演奏边做各种戏剧动作,平时习惯的支点没有了,演奏的同时还要关注表演,加之服饰的重量和束缚,一把小小的二胡背在身上,好比扛了一座山!同样的,这个问题对于琵琶演奏者也会遇到.但是刘光宇和他的同事们就是在这样的重重困缚之下,以“大禹治水的精神”,出色完成了演出任务,艺术家的奉献令人钦佩!

舞台整体呈现出简约写意的风格,整个舞台大致分为前中后三个演区.前区右侧是一个小山状的剪影,中间主舞台是从后至前的一个斜坡,主舞台后是一帘纱幕.尾声之前,月光女神和山的一部分“鼓”都在纱幕后面,通过灯光、多媒体投影展示出不同情境.我注意到前区的小山和主舞台的山的轮廓都是一个“人”形,不知道这是创作者有意设计的一个注脚,或者仅仅只是巧合.但是在全剧快要结束时,当刘光宇饰演的大禹站在前区小山之后,后区纱幕上陆续闪现篆字“日月星辰”以及“人”字的时候,前区小山“人”的形状,很好地契合了“天人合一”的内涵.

刘光宇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生活变了,艺术就应该变.”跨界融合舞台剧《大禹治水》正是顺应“变”的规律,对于中国音乐和戏剧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新实践.演出当中,我尤为注意观众的反应,令人欣慰的是,整个观剧过程非常安静,观众对于舞台的关注度极高,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的艺术形式、艺术创新都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应运而生的.一种艺术,有“人”的关注,就有了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游之:《歌剧》杂志主编

大禹治水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致谢大集合

有关大数据的论文

西部大开发杂志

大科技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

上文汇总,上述文章是关于《大禹治水》和二胡和舞台剧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大禹治水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大禹治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