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幼儿园环境论文范本 与罗尔斯顿环境美学与其对幼儿园环境教育方面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幼儿园环境范文 类别:文献综述 2024-02-14

《罗尔斯顿环境美学与其对幼儿园环境教育》

本文是关于幼儿园环境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环境美学和罗尔斯和环境教育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张妮妮1,2,张宪冰3

(1.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2.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31;

3.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幼儿园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关键起步阶段,对儿童后续的环境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重要.罗尔斯顿的环境美学强调对自然美感环境的重视,其“肯定美学”及“科学化美学”的观点对当前幼儿园环境教育有诸多启示:幼儿园要强调环境感知教育;培养幼儿以肯定美学的角度欣赏大自然;整合科学和艺术领域,在科学知识中发觉自然之美.

关键词:罗尔斯顿环境美学;肯定美学;科学化美学;幼儿园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6)07-0113-05

收稿日期:2016-05-18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学前教育专业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吉教高字[2014]46号)

作者简介:张妮妮(1979-)女,辽宁普兰店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张宪冰(1977-)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是人类对周围环境日渐关心的一个产物,是人类为了关怀、保护与利用环境而实施的教育.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Stockholm)召开人类环境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指出“解决世界环境危机的最佳工具就是发展环境教育”.此后,环境教育的国际性组织活动逐渐展开,开展环境教育已成为全球的共同趋势.学前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关键起步环节.学前幼儿所形成的环境态度、情感和行为习惯等,对其后续的环境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在实施过程中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幼儿初步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幼儿园环境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遭遇各种问题,比如把环境教育简单等同于环境保护教育,在环境教育的时候过于强调环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环境情感、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环境教育的方法以简单说教为主等.进一步解决幼儿园环境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完善幼儿园环境教育,罗尔斯顿的环境美学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一、罗尔斯顿强调“自然之美”的环境美学

罗尔斯顿(Rolston·H)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哲学教授,国际环境伦理学会及学会刊物《环境伦理学》的创始人.其环境美学包含了生物学、生态学、神学及哲学的专门知识,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美学观点.罗尔斯顿认为,自然是一切价值之源.自然环境的丰富性与价值是无以比拟的.“荒野是生命孵化的基础,是产生人类的地方”[1].自然生发出各种生命和情感,包括人类,也是在自然的环境中不断进化的产物.因此,人类的自然感知能力若能日益精进,和大自然建立亲密的关系,必能提升生活的乐趣与生命的境界,探索世界的奥秘之处.

罗尔斯顿的环境美学强调自然之美,充满着浓厚的自然美学情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但是当代西方美学的发展和研究中,主要以艺术为研究对象,自然环境的美感并不受到重视.追溯美学的发展历程,康德对自然美的尊重高于艺术美,阿多诺也认为,自然美可以说是艺术美的理想或模范.到罗尔斯顿,把环境美学的关注点从艺术转向自然,强调自然本身的价值性,并重视由自然科学知识引发的美感欣赏原则.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切价值的发源地.基于环境伦理学的客观价值论,罗尔斯顿强调,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而言,自然不存在丑,自然皆具有客观、肯定的美感性质[2].但是,要客观而全面的欣赏自然之美,却不能单凭感官的作用.且不说人类感官有时候会“欺骗”人,即使所见所感都是真实,单凭感官的作用来认识事物,难免会有偏颇.因此,罗尔斯顿认为,丰富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欣赏自然之美.也就是说,虽然欣赏秋天缤纷的落叶、四时的景观变化只需要关注其形式与色彩的特性即可享受美感的愉悦,但科学的确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可使我们从中看出更多的美.换言之,在生态系统中,由科学理解可以发展出人对环境的义务,最后将崇高的美感经验引向了宗教的神圣感.宗教化美学因为有其特定的宗教立场,所以不列入本文探讨的范围.下文着重论述罗尔斯顿环境美学中的“肯定美学”及“科学化美学”的观点及其对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启示.

二、罗尔斯顿环境美学基本观点

(一)以客观价值论为基础的肯定美学

自然界的确存在着感官上让人觉得不美的地方,比如枯死的树枝、腐烂的尸体、荒芜的沼泽或沙漠……自然的这些景象实在很难被人们视作赏心悦目的风景来欣赏,因为它们并非呈现如诗如画般的美好画面.但是,罗尔斯顿认为,所有的事物都不能被当作孤立的画面,而是应该置于整个环境系统中来理解,众多微小丑陋也能孕育出自然伟大的美.

1.自然中的一切都有价值

罗尔斯顿认为,价值是自然物固有的、不依赖人而存在的本质属性,不管人类是否感知到它的存在,不管它的存在是否对人类具有意义,自然物都具有其自身独立的价值.每一种有机体都有属于其物种的善(goodofitskind),它会把自己当作一个好的物种来加以维护,生物体只为自己的生命而存在,为了它自身生命的延续与茁壮而维护它自己,这样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它对于其它的存在物所具有的工具性价值.向日葵需要向日而生,苔藓需要蔽日成长,这些都是生物体本身为了自己的成长所做的选择,是对自身成长的一种维护.也就是说,一个对象自身就是某种目的,可以作自身的“善之所以为善”的原因,无需借助其他工具性的目的与手段,这就是自然的内在价值.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具有内在价值,不管是一棵参天大树,一只卑微的蚂蚁,还是那些人类认为是恶的生物,都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2.从生态系统的整体看待自然的美

罗尔斯顿不仅仅将内在价值的意义放在个体维护其自身的善这种“自为的存在”,因为这种意涵过于狭隘.他说:“没有任何一个主体,也没有任何一个客体是独自存在的”[1].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一种生物的个体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生物个体可能不自觉的在生态系统中,无意识的扮演了遗传的、生态的以及进化史上的角色,“内在的善”也有一种“群落中的善”的集群性含义.并且,“内在的善”与“群落中的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生物个体的“内在的善”,就不可能有整个生态系统;同时,生态系统“群落中的善”又为生物个体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这个意义上,罗尔斯顿再次解释并扩展了内在价值的意涵,将个体自为存在的价值进一步扩展,成为在集合体中的价值.例如:狮子与野狼猎杀可怜的动物,看似丑陋,却只是生命与创造性的另一面,见证了生态系的生生不息.此时价值从个体中渗透出来,进入了系统,个体不再单追求自身的善,而是追寻一种生态整体的善,追求整个生态系统的维护和平衡,这时个体的内在价值便会转化成生态系统的系统价值.

3.“肯定美学”

从二元对立的角度来看,“美”与“丑”是相反相成的.有美必有丑,丑就在美的旁边.但罗尔斯顿认为,从生态角度言,自然都是美的,是从零开始往上,没有负数,此即是一种“肯定美学”(positive aesthetics)的主张[2].肯定美学的核心立场在于强调自然的内在审美价值,即“全部的自然界都是美的”.生态系统中一些看似丑陋的现象,从生态系统来看,都具有审美价值.“就像云朵、海岸和山脉一样,森林不会是丑陋的,森林只会有更美丽或较不美丽,美的等级是由零往上升而没有负数”[3].生物的猎食与被猎食只是生态链的自然循环现象,这些东西对个体而言是局部的负价值,但他们具有系统的价值.丑恶只存在观者的眼里,是个别、短暂的.从长远来看,丑陋便变得柔和了,并对系统的美做出贡献.

从环境伦理而言,美感会产生责任.如果一个人喜欢大自然之美,就会想去保护它.但美感不能只停留在感官上的愉悦与舒服,否则将造成外表好看的即保护,丑的即消灭,不符合环境保护的理念.若能由生态角度欣赏自然,则自然全美,皆应被保护,肯定美学的主张可成为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科学化的美学

十八世纪人类理性获得启蒙后,人们便开始以理性的科学思维对事物进行思考.罗尔斯顿认为虽然我们可由自然的色彩、形式与神话故事的启迪去欣赏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的熔岩景观与大峡谷之美,也可借地理学与地质学等科学的助力去欣赏它,相比之下,后者是更深刻的.

1.科学化的审美有助于超越对自然神话式的景仰

原始人类的生存同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为了自身生存而同大自然进行斗争;另一方面,又将自然现象和自然物当做有生命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进行崇拜.近山拜山神,近水拜水神,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科学概念的缺乏,对自然缺乏客观的认识.科学领域的知识和理性能帮助人们超越对自然神话式的景仰,以不抱幻想的方式对自然进行适当的欣赏,避免沉迷于自然虚幻的神圣和庄严之中.比如,史前时代的人们将森林看作是精灵、女神或土地神祇的化身,被森林所吸引而深深着迷,但通过科学,我们可以知道森林是各种生物的社群,人类融入于其中.科学知识帮助人们排除神话式的迷思,使人类能够正确的欣赏大自然的美.

2.科学有助于了解自然的事实和规律

科学本身就包含对自然界事物的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自然的事实和规律.罗尔斯顿指出,科学能告诉我们一些关于自然的事实,找出自然中的共有定律或发展出一些结构来解释物种间共同组成和相互的亲疏关系[1].冬去了春来,花谢了再开,自然界的冰雪消融,草长莺飞,既需要人类用心去感受,也需要用科学去把握.通过科学,我们欣赏到自然的真正本质,生命的延续和物种的形成、肌肉和脂肪、嗅觉和食欲、规律和习俗、结构和进程、光明与黑暗、生存与死亡以及生存的奥秘,这些现象都是美学经验,但它们必须是在科学之下的.大自然的丰盈多产与奋斗求生紧密交织,植物对生命的执着,生命放低姿态的存活,树木弯曲并且扭曲的在寒冷及风吹的环境中的坚守都未尝不是一种美学体验.

3.科学能延延伸人类的美感体验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技艺达到一个出神入化的地步后,科学和艺术就可以很好地在美学、形象和形式方面结合在一起.”[7]科学和艺术结合,有助于延伸人类的美感体验.罗尔斯顿认为,人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推理与观察,在自然中发现许多原本不能感知到的体验,使我们捕捉到更多肉眼捕捉不到的景象,“科学能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延伸我们的感知触须,以使我们能更进一步触及大自然的这些面向”[2].罗素惊叹于数学之美,认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则具有至高无上的美”[4].所以,美不仅仅是我们感官所能感触到的,更是在科学的助力下对事物深层的理解,若我们自负地忽视那些超出自己感受以外的东西,那么人类的美感体验将会贫乏许多.

借助科学,我们可以欣赏到单凭感官和常识无法看到的美.“人们知道的越多,人们在自然中发现的便越多;人们发现的越多,自然中可被赞美的便越多”[5].正由于罗尔斯顿抱持这种科学助于欣赏自然美的看法,使得他能够超脱实用主义的眼光,能够更好地欣赏自然的各种美.

三、罗尔斯顿环境美学对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启示

美国知名学者威尔森(Wilson)指出,幼儿园教育与环境教育这两个领域是可以整合的,而且是众望所归,环境教育可以协助年幼的孩子在发现周围的世界时更了解自己,推行幼儿环境教育是必要的,如何使幼儿更了解自身的环境,进而在未来关心它及改善它,也是非常重要的[6].孩子从小就具有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态度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面对未来的困境.罗尔斯顿环境美学为我国当前幼儿园环境教育提供了诸多启示.

(一)重视幼儿的环境感知教育

情感、知识、能力与行为是幼儿园环境教育重要的目标.在这三大目标中,环境觉知与敏感度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环境行为来自于知识与伦理观,而知识、伦理又与感觉、感受与情感分不开,对自然环境的热爱是环境行动的主要驱力.在学前教育阶段,环境觉知与敏感度是更根本的.让幼儿由体验自然进而欣赏与尊重自然,是环境教育的第一步.美国康迪涅州某自然中心有一个“跳跃的青蛙和小径散步——连接儿童和大自然”(Hopping frogs and Trails Walks--Connecting Young Children and Nature)的项目,把环境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结合在一起,针对三至五岁的儿童,通过大自然的环境强化他们的感官体验,让幼儿逐渐内化如何正确判断和感知周围世界的能力.情意方面的美感觉知与伦理态度可说是环境行动的内在基础.人类喜欢大自然,喜欢大自然中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娇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潺潺的河水.这种美感的兴趣就是一种人与自然相连续的情感,小孩子将石头丢入小溪、生一堆火、带着狗在田野上奔跑或是观看麻雀等,都让他们感到兴奋.我们的遗传基因已为与自然的交流做准备,这是一种生而有之的对大地的爱[1].环境作家蕾切尔·卡逊说,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但是,由于现代传播媒体与电子产品的发达,孩子已不容易时常接近大自然,也少有自然美感欣赏的教导,基因中对大地的爱与喜好也可能逐渐消失、退化或沉睡中.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在他的《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里提到的一个现象:去自然化的童年.理查德在20世纪80年代走访了全美近3000名儿童和家长,和他们谈论孩子们同自然的关系,发现儿童对自然已无喜爱的情感联系,很多孩子都患了一种“自然缺失症”.几乎是同一时段,哈佛大学心理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纳德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人的多元智能中,自然智能是很重要的一种.由此,环境教育在美国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州教育和环境网桌会议(SEER)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环境的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语言艺术和数学方面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应该把孩子们从教室里解放出来.

对年幼儿童来说,学习是基于经验的感知,解放儿童,回归自然,首要就是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要在自然中,以自然的方式,开展关于自然和为了自然的教育.从美感培养开始,使儿童能成为环境监控者,从而有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因此,幼儿园环境教育要着重培养幼儿的环境感知能力,从而获得对大自然“美妙”(wonder)的感觉.这种美妙的感觉,常常发生在幼儿在草地上滚动时发现一堆小生物,观察鸟类在喂食台上觅食、观看屋檐下燕子筑巢.这种感觉更多的是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所获得经验而产生.有了这种美妙的感觉,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行为.美国环保学者卡利科特(Callicott)指出,就美国保育史而言,以往所有与保育有关的决定,受到美的激励多过责任上的期许.因为责任令人感到压力、想规避,美丽则充满了魅力,令人喜爱与珍惜[7].所以在幼儿园环境教育中,培养儿童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欣赏自然、喜爱自然的兴趣、品味与能力,更显得重要.

(二)培养幼儿以肯定美学的角度欣赏大自然

从人的本能来看,感官喜欢美的东西,不喜欢丑的东西.但美与丑的界定往往不是非美即丑、界限分明.更确切的说,美与丑的鉴别具有浓重的个人色彩,个体对美与丑的界定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美学原因、文化原因或者个人原因.鲁迅说:贾府的焦大,是不会爱上林妹妹的.林黛玉在贾宝玉的眼里很美,但是在焦大的眼里未必.再以花朵为例,石蒜是一种专门开在山间坟头的花,花朵本身并不丑,但是因为其生长的环境往往带给人冷清萧索的感觉,所以这种花也让人觉得不美.罗尔斯顿肯定美学的主张认为,在欣赏大自然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官的表象知觉体验上,而必须运用理性思维,才能看到深层的美感.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不仅需要外表美丽的生物,也需要看上去不太赏心悦目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而言,所谓丑的、恶心的、有害的生物同样具有重要的系统价值.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白蚁,不仅在碳循环与能量循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还能改善土壤品质,对植物生长有正面的影响,也是许多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8].因此,以肯定美学的角度看待大自然,万物皆美,所有的生物都是有价值的,因此那些丑、有害的成分便减轻了许多.一般人恐惧、害怕的感觉,往往来自对其他生物的不了解或认识不清[9].因而具备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是必要的.

大自然不可貌相.有些动植物虽然有毒、看起来恶心、肮脏与难看,但仍是可从价值和功能的角度加以欣赏,不应直接否定.儿童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往往受到成人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环境教育中,教师需要传递正确的环境美感态度.若以肯定美学的视角看待大自然,那么教师在环境教育中除了教导美的生物之外,也应去选择一些儿童们普遍认为丑的、讨厌的生物做教学,引导儿童由科学知识角度重新去发现其美感特质.比如说,毛毛虫看起来不美,但是毛毛虫能够破茧成蝶,由不美变成美.通过幼儿园环境教育,儿童以后再看到不美的生物时,能少一点直觉反应,多一些理性欣赏,这是肯定美学对幼儿园环境教育非常重要的启示.

(三)整合科学和艺术领域,在科学知识中发觉自然之美

目前我国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中,与环境教育较相关的领域是科学和艺术领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环境教育的体现也是科学领域之下的一个目标:“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个目标,可以发现其包含了环境教育的知识、情感和态度,尤其强调环境教育的情感和态度.但在幼儿园自然科学教育中,却往往把知识的教育放在首位,知识与美感是分离的.幼儿园环境教育变成单纯的知识教导,比如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把欣赏自然之美束之高阁.知识有助于美感但不等于美感,相关的科学知识只是基础,幼儿园环境教育要强调科学和艺术的整合.罗尔斯顿认为,科学让我们看到了自然的多样性与时空性之美,也欣赏到了其微美、崇高、精巧美、生命的奋斗之美与再生之美.教师如果以此做为环境美感教学的原则,能使儿童获得更深入的自然美感.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在进行环境美感欣赏教学时,可以把科学教育和美感欣赏融合起来,合二为一.比如说,可以在介绍环境知识后,进一步去引导儿幼儿进入美感的欣赏,去启发幼儿关注对象的美感特质.比如在科学课《动物的尾巴》中,可以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这是知识的教学.之后在拓展活动中可以通过扮演不同的动物来体验尾巴的作用,或者通过绘画活动去描绘尾巴之美,从而进一步体会不同动物之美.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环境教育中,科学与艺术可以彼此呼应,相辅相成.静静聆听鸟儿的歌唱、青蛙的叫声、感受寒冬中的白头翁花,或是扮演一只兔子、一朵玫瑰花,不论是采取静态或动态的活动,最后都应邀请儿童分享感受,使知识与美感合在一起,通过幼儿的自身体验,使其能更加了解和欣赏大自然之美.

四、结语

罗尔斯顿的环境美学为幼儿园环境教育提供了具体而丰富的指引,在环境教育上极具参考价值.其肯定美学主张以生态系统的角度来欣赏万物,以培养儿童具备正确的环境态度.科学化美学肯定自然科学知识能扩展自然的美感欣赏,在环境教育上深化环境美感欣赏的教学,提升儿童觉知自然美感的能力.在幼儿园环境教育中,教师扮演极重要的角色,因而丰富幼儿教师的美感体验,提升美学素养,学习相关的教学专业技能,才能真正引导儿童进行环境美感的欣赏,落实环境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ROLSTON,H. Philosophy Gone Wild:Environmental Ethics[M].NewYork:Prometheus Books,1989.

[2]ROLSTON,H. Environmental ethics:Duties to and values in the natural world[M].Philadelphia,PA: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88.

[3]ROLSTON,H.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Forests[J].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1998,56(2).

[4]李醒民.科学中的审美[N].光明日报,2006-02-07.

[5]ROLSTON,H. Beauty and the Beast:Aesthetics Experience of Wild life[M].SanDiego,CA:West view Press.1987:194.

[6]WILSON,R,A. Fostering a sense of wonder during the early childhood years[M].Columbus,OH:OhioEnvironmental Prote-

ctionAgency,OfficeofEnvironmentalEducation,1993.

[7]CALLICOTT,J.B. Leopold‘slandaesthetics(T.-M.Chen,Trans.)[EB/OL].Retrievedfromhttp://www.huf.org.tw/2010/green/e-

colg10.htm,2000.

[8]李后锋.白蚁:启发人类生活的社会性昆虫[J].科学发展,2013:281,44-49.

[9]范义彬.生物多样性教育的理念与实务:昆虫教育篇[EB/OL].http://163.30.45.6/film/4/4-190/4-190-4.doc,2009.

[责任编校:周玉林]

[实习编校:粟红蕾]

幼儿园环境论文参考资料:

幼儿园环境创设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幼儿园文献综述

幼儿园论文范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环境污染论文

言而总之,此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环境美学和罗尔斯和环境教育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幼儿园环境本科毕业论文幼儿园环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