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图书馆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和出版社-联合馆配服务公司-图书馆模式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图书馆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2-15

《出版社-联合馆配服务公司-图书馆模式》

本文是关于图书馆类论文怎么撰写与馆配服务公司和联合和服务公司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李永峰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 宁夏银川 750021)

[摘 要] 图书馆和书店、图书馆和出版社的合作,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首先图书是带有文化色彩的,其次图书是含有作者精神层面上非物质的思想精髓、或者是凝聚人类几千年智慧结晶的特殊商品,图书馆的收藏要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有所侧重.

[关键词] 出版社;馆配服务公司;图书馆;书店

一、前言

近些年,如何在图书馆和书店、图书馆和出版社的合作中,使采访流程方便快捷、使收藏的文献保质保量、使采购的文献物有所值,业界学者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的已经付诸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然而,图书馆做的是文化公益事业,图书馆对图书的采购和企业对商品采购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商家或用户对商品的要求是实用且物美价廉就行,而图书馆对图书的要求则要复杂的多.首先图书是带有文化色彩的,其次图书是含有作者精神层面上非物质的思想精髓、或者是凝聚人类几千年智慧结晶的特殊商品,图书馆的收藏要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有所侧重.所以,面对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店和出版社就不能简单地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对二者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综合考虑才是.

二、出版社,书店和图书馆的属性

研究图书馆图书的采购模式,出发点无非三点,一是为了提高馆藏质量;二是在不影响馆藏质量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采购成本;三是为了简化采购流程以期操作能方便快捷.众所周知,一本新书从出版社到图书馆,不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从出版社直接流入图书馆,另一种从出版社先经过批发市场、书店然后再流入图书馆.所以,要研究采购模式,有必要对出版社和书店的属性做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出版社是文献的生产者,计划经济时属于事业单位,那时的出版社只管出版不管销售,印出的书籍自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经过改制为企业后,以前的优越性不复存在了,现在不但要联系作者找米下锅,而且要保证出版发行的图书多半能够畅销,否则,忍受滞销的煎熬和承担发行的亏损就不可避免.虽然眼下文化市场空前繁荣,出版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注册成立的出版社如雨后春笋一般,但同业竞争也压缩了出版社的生存空间,过去不愿意和图书馆直接打交道的做法也不得不随之改变,纷纷找到图书馆的门上来主动推销自己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出版社虽属企业,但多数是带国资性质的文化许可经营企业,也就是出版社除了具有自负盈亏的性质外还肩负着社会责任.所以,出版社除了出版一些利润厚的畅销书以外,也要出版一些利润薄不畅销的专业书,尤其是大学出版社和一些久负盛名且具有百年老店历史的出版社.

书店作为文献流通的中间环节,上连接着出版社,下连接着图书馆和读者,出版的图书大多是经书店的转手才送达到读者及图书馆手里.书店是文化的守望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然而,书店是企业,是企业就要有利可图,所以,书店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无可厚非.利润厚的多卖,利润薄的少卖,有可能造成亏损的则不卖.这也是被图书馆常常抱怨书店图书种类不全、供货偏高、不能按订单供货的原因.综上所述,想从根本上改变书店现有的经营方式是有难度的,这是书店的属性所致,再多的抱怨也无济于事.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也是公益性的公共文化场所,肩负着文献的收集、整理、典藏和服务的责任.一般来说,图书的采购应该根据当年的购书经费,结合当地文化特点,有针对性、有鉴别地综合考虑的.但大多数图书馆缺乏严格的收藏标准,没有科学的量化指标,对所采购的书籍质量也就难以衡量,导致图书的采购取舍问题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人员对图书的个人喜好;从书店采购还是从出版社采购,也是取决于采购人员和那家企业相处的关系更好.采访工作完全不透明,哪些图书该收藏,哪些图书不该收藏,读者完全是被动的,没有丝毫的发言权.这也是现行体制下图书馆采访工作亟待改革的问题.

三、图书馆一出版社、图书馆一书店两种合作模式的利与弊

笔者对图书馆一出版社和图书馆一书店的合作模式做了一些梳理,对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操作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l、图书馆直接和出版社合作利弊分析

受益于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五次评估达标的要求以及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近些年图书馆图书的采购量骤然上升,受此影响,有些出版社全年销售中竟然有百分之二十以上来自于图书馆的采购,最高的甚至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如此高亢的采购量,使图书馆从一个不被出版社看重的市场现在一跃而成为出版社的重要销售渠道之一.

图书馆直接和出版社的合作.对于图书馆来讲,其优点是采购比较准确快捷;到书比较快;重复、遗漏等购书的概率比较低;能有效地提高图书的采购质量;对于误订的或重复订购的图书退货比较方便;很少发生刁难不退的问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出版社的折扣率普遍比较低,也就意味着图书馆可以用同样的购书费在出版社可以购买到比在书店更多的书,这项举措对于欠发达地区购书费相对偏紧的图书馆更具有吸引力.出版社和图书馆直接合作,对于出版社来讲,其优点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至少是增加了百分之十几的销售量,其次是图书馆退货极少、回款速度较快、不会形成坏账、死账,最重要的是图书馆不会倒闭,而且年年都有需求,客户相对稳定.从而保证了出版社每年都有一些固定利润来自于图书馆,这些都是构成了出版社愿意和图书馆合作的坚实基础.

理论上讲,图书馆和出版社直接合作有百益而无一害.但随着图书馆评估达标逐渐进入尾声,各个图书馆图书采购量会随之减少并将逐渐趋于稳定.这对于出版社来讲,直接供图书馆的积极性和来自图书馆的吸引力也将同步降低,曾经趋之若鹜地涌向图书馆的景象将不再重现.原因很简单,当图书馆购书量达不到一定的销售比例时,出版社对图书馆的运营成本将大幅提高,结果大多数情况会得不偿失.据统计,全国地市级以上的图书馆大概有三百六十多家左右,面对分散在全国各地如此多的图书馆,大多数中小型出版社只能望洋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就是说,馆社合作,只有规模以上的出版社和规模以上的图书馆才能凸显其合作价值.退一步说,即使出版社对大小图书馆愿意一概给予合作,图书馆是否能接受得下这一千多家出版社?假设出版社能按时将本社的图书出版目录发送到图书馆,而图书馆采访人员是否能按时将一千多家出版社的出版物认真地逐个看一遍?对这个问题我个人持怀疑态度.

近年来,稍有规模的图书馆已经采用政府招投标形式集中采购图书了,尽管图书馆在招标前早早地就将招标文件发了出去,可届时能前来参加投标的出版社仍然是寥寥无几,原因何在?一是出版社书目的种类不全,多数不能满足招标条件要求,二是考虑即使能能拿到的部分标段,份额也是少的可怜.再者,招标也不可能邀请到所有的出版社前来投标,没能来投标的出版社其出版的书籍就有可能不被采购而漏采,继而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收藏质量.另外那么多的图书馆要招投标,在时间上一定会产生冲突,出版社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是避轻就重参加他们认为重要图书馆的投标,结果是出版社也错过了很多销售的机会.

2、图书馆和书店、以及这些年发展起来的馆配服务商的合作利弊分析

图书馆和书店的合作,总的来说其感情比较复杂,有爱也有恨.爱的是因为它的采购比较直观和方便,能够做到即看即所得.进一家书店即可采购到几百家出版社的书籍,省了去一家一家出版社采购的辛苦.恨的是因为它图书品种不够系统,提供的书目从网上抄来的多自己编写的少,所以虚的多实的少;畅销书极易售馨而断货,专业书却因极少进货而常常无书可采;低折扣的书不愿经营,高利润的却常常给图书馆拉郎配;投标时积极响应,而发货时却拖拖拉拉;承诺的多而兑现的少.这些问题导致图书馆收藏图书的质量不能提高、图书的不能降低、图书到货速度不能准时.严重地影响和动摇了图书馆和它合作的基础.

不过国内目前已经出现了不少的专供图书馆采购的专业图书馆配书服务商,如北京人天书店、武汉三新书店、成都世云和安徽儒林、广州大音等.他们最大的贡献就是简化了采购人员的流程,为采购人员节省了时间.但他们和传统书店一样,折扣率高的问题、到货率不全的问题、错发遗漏的问题都没能彻底解决.

通过以上分析,基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第一,图书馆采购的图书种类多副本少,和书店合作比较容易而和出版社合作却有困难,因为书店可以集百.家出版社的产品于一身,而出版社却做不到;第二,图书馆如果追求低折扣率,与出版社合作容易满足而与书店合作却有困难.因为从出版社出来的图书是一手货,而从书店出来的图书是经书店从出版社倒手后二次增加利润才出售给图书馆的;第三,如果图书馆采用政府招标方式采购图书,参加投标的书店应该比较积极而出版社却容易犹豫.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笔者经过认真的研究,提出了第三种解决方案——由出版社主导的联合馆配图书股份有限公司与图书馆合作的方式.

四、“出版社一联合馆配服务股份公司一图书馆”模式

国内出版社大概有一千家左右,如果每个出版社均单独成立销售公司,相应的销售公司也要有一千家左右.销售队伍的增加和销售量的增加并不一定是成正比的线性关系,相反,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还将极大地压缩出版社的利润.但如果出版社能在区域内横向联合,将各个出版社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一千多家出版社可能只需要五六家联合馆配销售公司即可完成所有出版社的销售任务.

联合馆配图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馆配公司)实际是由多家出版社共同出资成立的股份制书店.是出版社专门服务于各种类型图书馆而成立的销售公司.运作方式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其性质是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的股份制法人机构.公司对公司全体股东(出版社)负责,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对于出版社不论规模大小,投资多少应该一律给予吸收为股东,目的就是将区域内的出版社全部绑在同一部战车上,同呼吸共命运,集中优势资源强化销售,唯有这样,才能对图书馆更具吸引力,在馆配图书服务中,也更能体现其独特的优势.

图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由于版权的限制很多图书只能为有限的几家出版社所发行,很大程度上具有垄断权,所以优秀的图书并不一定由著名的出版社发行,也许是由名不经传的小出版社发行也未可知.但所有的图书馆并不一定能将所有的出版社都能眷顾到,这势必造成图书馆有可能错过收藏优秀图书的机会.如果所有的出版社都能拿出办自己销售公司的钱投入到联合馆配公司,大的出版社可以以逸待劳,小的出版社则可以小博大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由多家出版社联合成立的联合馆配公司其优势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汇集的出版社多,收集的出版物全

馆配公司起点高、理念新,可以吸引众多的出版社共同参与投资.招股说明只要把公司成立的目的讲清,经营的方式让股东明白,让股东能看到公司未来发展的前景,有理由相信百分之九十的出版社应该都会参与投资,因为馆配公司对于出版社可能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以北京为例,筹备小组可以以北京为中心在京津冀地区联合多家出版社共同出资组建区域馆配公司.尽可能将区域内所有的出版社都吸收为成员不留死角,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将区域内出版社的出版物全部笼而有之,有利于图书馆采购.二是馆配公司规模大,有能力更好地为图书馆提供优质的服务.北京地区现有出版社280家左右,加上天津河北山西等合计估计能有300多家左右,按每家出版社出资50万,公司的注册资本就能到达1.5亿.以此规模向全国的图书馆提供配书服务,其影响力是相当巨大的,也是其他供货商无法抗衡的.据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图书馆的供书经费大约在30亿~ 40亿元左右,如此大的市场蛋糕,馆配公司只要占比到达百分之二十,每年的销售就可以达到6-8亿元,用不了几年,公司在国内上市也是指日可待.

有了馆配公司,原则上图书馆就没必要和将近一千家的出版社再直接打交道了,因为这些馆配公司已经全权代理了这些出版的工作了,图书馆只需要和这几家大的馆配公司合作,基本可以满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采购要求.很明显,出版社共同组建一支馆配销售公司,无论对出版社还是图书馆都将是双赢,并必将对图书市场起到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成立馆配公司一定要以以区域为中心,比如华东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组建华东地区馆配公司,华南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组建华南地区馆配公司,西南地区以成都为中心组建西南馆配公司,西北以西安为中心组建西北馆配公司等等.

2、书目数据真实可信,文献供给有保障

以往,图书馆很担心供应商提供的书目数据的不真实,虚假的书目信息有可能造成采购人员的错订和漏订,给采购人员带来不必要的负担.馆配公司提供的书目数据应该全部来自于上游出版社和公司的二次加工.专业化的公司一定有专业化的管理.责任清晰,分工明确,严格的操作流程、健全的管理制度,都是提高书目数据的真实性、减少书目数据的误差率的可靠保证.

销售上游出版社的图书是馆配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对所有的图书均一视同仁,不会厚此薄彼,不但销售畅销书,还要销售不这么畅销的专业书;不但要销售大众文学,而且还要销售学术性很强的学术著作.专著要销售,连续出版物如年鉴、地方志之类的图书也要销售.只有一心一意地为图书馆提供服务,图书馆的文献供给才能得到保障,合作才能得以持续发展.

3、折扣率低

馆配公司的背后是实力强大的出版社,在进货方面可以享受到上游出版社给予上的最低折扣.馆配公司是出版社的子公司,母公司将图书赊销于子公司是没有风险的,馆配公司将图书出售给图书馆,也不会担心图书销售后货款回不来的问题.因此,馆配公司在经营中不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只要做好二传手就好.馆配公司是出版社的销售公司,公司只要把图书销售出去拿出版社的返点就够了,所以利润不追求最大化,有时甚至是可以扁平化的,以上这些都是对公司竞争力的有力支持,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馆配公司能从上游供货商拿到较低的货源,图书馆作为用户.理论上应该也能享受到最低折扣率.

4、配送速度快

图书配送的快慢和公司资金实力的大小、公司管理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馆配公司属于出版社联合出资的股份公司,公司实力和管理水平应该是业内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公司有实力拥有自己的展示中心,也有实力拥有自己的物流中心;公司管理可以有公共图书馆事业部,也可以有高等院校图书馆事业部;公司管理分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高,工作效率也就越高.另外,馆配公司和出版社属垂直关系,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新书发行的第一时间馆配公司就应该首先能拿到样本,为以后图书馆的图书配送打好了基础,缩短了时间,间接地解决了被读者一直抱怨新书迟迟不能和读者见面的问题.

5、连续性好

常言说,吃惯的嘴、跑惯的腿.图书馆当然也是习惯于和上游供货商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不希望看到合作的书店今天倒闭了明天关门了.馆配公司实力雄厚经营稳定,有利于和图书馆的长期合作.只要出版社存在,公司持续发展就是可期的.一般来说,行业用户中业务员队伍要求相对稳定,职工流动不能过于频繁,尤其和上千家相对固定的图书馆打交道,运作模式、沟通技巧都至关重要,人员频繁流动则会造成新老职工工作出现断层,不利于工作开展.馆配公司经营规模相对较大,有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

6、享受图书的增值服务

图书馆和馆配公司合作还有一个隐性好处就是,馆配公司有实力也有能力为图书馆提供更专业的增值服务,比如在配送图书时可以对所提供图书一次性分类编目,也可以根据图书馆的要求提供贴书标、贴磁条等一系列增值服务,这样,当图书到馆入库后,只经过一些简单的工作流程后,很快就可以上架,大大缩短了新书和读者的见面时间.

在这里笔者再次极力倡议,图书的分类编目不应该由各个图书馆去做,而是应该由出版社在出版新书时一并完成.图书的分类编目虽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但技术含量其实并不高,并非只有图书馆的馆员才能胜任,出版社工作人员照样也能胜任.假设某一本新书分别被2000家图书馆选中,那么,新书入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由图书馆的采访人员进行分类编目,2000家图书馆就得有2000个人要做这同样的一件事,且不说各个图书馆对该书的分类能否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仅这2000人的重复劳动就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在新书出版时由出版社预先完成分类,并且将分类号直接刊印在书脊上,立即就能为几千家图书馆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为普通老百姓学习分类法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在个人收藏图书的人也不在少数,但了解分类法的人却少之又少,能分门别类地将图书整理好的更是凤毛麟角.多数人平时图书排架都是依照个人习惯,等到急用时往往每次都要把整个书架翻个底朝天.既浪费时间又耽误工作.笔者以为,如果这个倡议能得以实施,一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并必将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去干,一个人可代替几千人工作,一套班子可以替代几千套班子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馆配公司作为图书馆和出版社之间的纽带,在有关问题上更容易发现和沟通.

总之,由出版社联合组建馆配公司的优越性实在是太多,在这里笔者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五、结语

1、不可想象的是,一家出版社为几千家图书馆做配送服务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同样不可想象的是一家图书馆要找上千家出版社购书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如此的交易方式,相信买卖双方彼此所付出的交易成本都是巨大的.而由地区间的出版社组成的股份制图书馆配送服务公司,正是为了满足买卖双方各自的需求设立的公司,其结果一定是图书馆和出版社的双赢.

2、建议尽快制定“中国图书分类标准”,如果有了图书分类标准,出版社在图书出版印刷时将图书的分类号印刷在书脊上,则可以减少几千个图书馆中几千人的重复劳动,为图书馆节省了人力物力,降低了图书馆的运营成本.《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已经用了几十年,其分类方法有必要进一步改进.笔者以为图书分类法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就是说既能适应于大陆,也应该能适应于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适合于公共图书馆,同样也应该适合学校图书馆等;适用于图书馆,同样也应该适用于个人和家庭.

3、图书馆工作中很多方面的操作还很落后,比如,打印图书的索书号、给图书加盖公章、以及给图书贴书标等等,诸如此类简单重复的工作仍然停留在效率极其低下的手工操作上,但如果这些工作外包给馆配公司的话,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工作一定会被效率极高的机器所取代.因为,效率就是金钱,企业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图书馆论文参考资料:

图书馆文献

图书馆期刊

图书馆论文发表

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杂志

图书馆建设杂志

归纳上文,本文是关于图书馆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馆配服务公司和联合和服务公司相关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