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分析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和猪丹毒的分析、诊断和防治方案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分析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3-20

《猪丹毒的分析、诊断和防治方案》

该文是关于分析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猪丹毒和防治方案和诊断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病,全球大多数猪场都有该病的存在.超过20%的猪扁桃体携带红斑猪丹毒杆菌,该菌总是存在于猪体内或者环境中,因此很难净化猪群中的该菌.红斑丹毒杆菌也可以感染其他品种的动物.病菌可在猪体外的轻质土中存活数周甚至长达6个月.受污染的粪便很可能是主要的传染源.未免疫的后备猪和4胎以上的经产母猪是易感动物,感染后会出现发热、流产和产木乃伊胎,母猪会出现特征性方块形(菱形)皮肤损伤.该病临床症状分为超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该病可选用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也可选用中兽医疗法,有效的防控措施是抑制或避免该病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猪丹毒;临床症状;诊断;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 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12-0057-02

猪红斑丹毒杆菌存在于大多数(但不是所有)猪场和高达so%集约化猪场,它存在于猪体或者存在于环境中,其可以通过唾液、粪便或尿液排出,且无法通过净化将其清除出猪群.红斑猪丹毒丝菌也存在于其他动物中,如羊、家禽、鱼类和鸟类.受污染的粪便也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尤其是在生长猪舍和育肥猪舍.由于仔猪可通过母猪的初乳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该病在12周龄以下的仔猪群中相对不常见.该病为人畜共患病,人被传染后,可发生类似丹毒的损害,称为类丹毒病,但这种情况极少发生.该病菌种类较多,引发疾病的毒力也不尽相同,既有可引发轻微症状的毒株,也有可导致极严重症状的毒株.极端恶劣的环境、营养不良、温度波动以及转群和混群均会导致疾病的暴发.猪一旦受到感染,就会产生免疫力,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只会看到轻微的或亚临床症状.病原体通过扁桃体侵入机体,自然状态下发生于小肠完整性受到破坏时,或猪打斗留下伤口时.

1 临床症状

超急性型.猪丹毒能够快速致猪死亡,并且在暴发时,可能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就发生死亡.

急性型.病原体进入血液后迅速繁殖,并引发败血症.发病一般较突然,有时疾病的发展非常快,以致临床见到的第一个症状是死亡,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在哺乳仔猪上看到.该病常见特征是高热,一般达到41~42℃.某些母猪可能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疾病,但其他母猪相对正常.发病母猪在行走时表现为动作僵硬和困难,且通常不愿站立,表明关节受到了感染.在感染的最初24 h内,病原体会在小的血管中聚集,并堵塞血管,尤其是背部和腹部区域皮下的血管,引起血栓.随后这些区域的皮肤会出现供血不足,供血受阻的区域会形成小的突出的菱形肿块,这些肿块会发红,同时由于肿块内的组织死亡最终会发黑.通常在疾病的早期其他症状出现前,这些肿块可通过触诊感知.但是在黑毛母猪身上较难发现.如果不进行治疗,则病变皮肤最终会坏死并脱落.在未免疫或免疫力不足的猪群中,高热的妊娠母猪往往会出现流产.在此类病例中,猪群中高达20%的猪都会受到影响.一些妊娠母猪在随后的分娩中会出现较高比例的死胎以及木乃伊胎.公猪发生猪丹毒时病情会比较严重,因为长时间的高热会在5~6周内影响精子的生成,因此繁殖性能会受到影响,表现为窝产仔数减少,以及正常和异常发育间隔的返情率提高.一般来说,疾病的每一次暴发限于2~3头猪,然而在未经免疫的猪群中,无论何时均有5%~10%的猪会受到感染.

亚急性型.亚急性暴发时,感染猪往往不发病,体温与急性型相比会低很多,有时候体温甚至不会超过40℃或正常.在某些病例中,疾病的表现极为温和,以致难以发觉.有些未出生的仔猪在母猪亚急性感染后可能会死于子宫中,随后变为木乃伊胎.亚急性型也可引发皮肤病变,大多数受感染猪会在3~4天后自行恢复.

慢性型.慢性猪丹毒可能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发展而来,或没有任何其他临床症状的患猪.病原体一般会定植在关节腔中,引发慢性关节炎,表现为极度的疼痛和体况损失,但更为重要的是商品肉猪在屠宰后因疾病而导致报废.心瓣膜感染会导致细菌在心脏中增殖(心内膜炎),随后引发心脏衰竭而致猪死亡,如在分娩过程中.慢性猪丹毒通常发生于母猪,如果猪群中有1头母猪受到感染,则其尿液和粪便会引起其他猪感染大量细菌,因此建议对接触该猪的所有猪注射青霉素以进行控制.

猪丹毒会引起繁育母猪的繁殖障碍,症状包括急性型或亚急性型暴发时导致妊娠母猪流产,子宫内胎儿死亡,随后形成木乃伊胎,延迟发情,窝产仔数不均匀.感染猪丹毒的公猪会出现高热,同时精子的生成会受影响达5~6周.随之出现不育,表现为母猪返情、配种失败以及窝产仔数少.公猪受到感染后至少4周不能用于配种.

2 诊断要点

该病的诊断可通过临床症状来判定,如食欲减退、高热以及菱形皮肤肿块,如存在这些症状则基本可以判定.如果菱形肿块眼观不明显,则需要通过手掌触摸背部或后腿背后部皮肤,以及腹部两侧皮肤,将有助于做出初步判定.猪红斑丹毒杆菌在实验室很容易培养,采集突然死亡猪剖检病料,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培养有助于疾病的确诊.对感染期及2周后的母猪采血检测,通过血清凝集试验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作为参照.抗体滴度水平小于1: 60表明为亚急性感染、低水平感染或疫苗反应,滴度水平超过1: 320可能表明最近感染,同时隔2周后再次检测时抗体滴度水平上升(1:640),则预示着发病.

3 治疗方案

红斑丹毒杆菌对于青霉素非常敏感,可以作为治疗药物.对受影响的母猪应用长效抗生素制剂进行治疗,除非是急性型疾病,通常只需注射1次,但如果病情严重,有必要在2~3天后重复注射.对急性病例,速效青霉素在最初24 h内注射2次应该会有快速的响应,随后连续注射3~4天.如果许多母猪受到感染,应该在饮水中添加阿莫西林或苯氧青霉素进行治疗,药物的剂量可依据所用抗生素粉剂的纯度.也可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磷酸泰乐菌素,供处于危险中的猪群服用.对于暴发期较长的病例,通过在饲料中添加200~300 g/t的苯氧青霉素,给发病猪进行治疗,连续使用2周,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在个体暴发案例中,对育肥栏在每个生产批次间应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如果使用湿喂系统,则湿喂系统必须进行清洗并消毒.

中兽医对于该病多以清热解毒或宣毒发表、透疹外出为治疗原则.方1:大青叶120 g、生石膏40 g、贝母40 g、板蓝根40 g,共研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天l剂,连服3剂.方2:金银花12 g、连翘12 g,地骨皮12 g、黄芩19 g、大黄12 g、蒲公英15 g、地丁15 g、木通10 g、滑石12 g、生石膏30 g,水煎,25 kg体重的猪一次性灌服,连服数剂.方3:清热解毒汤,黄连25 g、黄芩25 g、山栀25 g、丹皮25 g、银花45 g、紫花地丁45 g、板蓝根45 g、元参45 g、马鞭草24 g、赤芍24 g、大黄30 g,每剂2煎,混合分早晚2次灌服(2头猪用量).方4:加减普济消毒饮,大黄25 g、黄芩12 g、甘草30 g、马勃10 g、薄荷25 g、酒玄参30 g、牛蒡子15 g、升麻12 g、柴胡30 g、桔梗25 g、滑石60 g、板蓝根30 g、青黛30 g、陈皮20 g、连翘30 g、荆芥30 g,水煎灌服,每天l剂,连服3~4剂.另用:黄柏25 g、苍术25 g、马齿苋25 g、蒲公英25 g,水煎取汁洗刷疹块处.

4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繁育猪群中,所有的公猪和母猪都需要进行免疫.目前市场上已经有效果不错的灭活苗供应,通常可接种2次,2次间隔2~4周.理想情况下,培育的后备猪应该从12周龄起接种2次疫苗,并在首次配种前接种第三次疫苗.经产母猪在产前2周或断奶时再次进行免疫,具体操作取决于场内的发病情况和病史.母猪在每个连续批次的断奶时进行一次加强免疫.灭活苗非常安全,不会对母猪产生不利影响.对于感染风险较大的猪场,后备母猪和公猪有必要再次进行免疫,因此第三次免疫可在第二次免疫后的2个月进行.公猪应该从12周龄起免疫2次,随后每隔6个月再加强1次.如果公猪发病且体温升高,并出现皮肤病变,则应立即进行治疗,并停止用于配种至少4周.鸟类同样会污染饲料,应评估鸟与猪群的接触情况.需注意是,在疾病暴发期间,饮水、粪便、鼻腔分泌物、垫料和饲料会成为病原体繁殖的温床.如果进行了免疫接种,疾病仍然暴发,则来自环境中的感染风险很可能非常高.需要评估配种栏的环境卫生状况,并将猪转入全进全出式猪舍饲养.湿喂系统,尤其是使用牛奶副产品的饲喂系统,会成为病原体繁殖的温床.检查饮水的来源,鱼可能会携带猪丹毒病原体,如果猪以河水为饮用水,那么其可能会通过供水系统感染猪丹毒.有时免疫猪也会暴发猪丹毒,原因可能是来自于周边环境的感染风险过大,免疫时漏接种或操作不当,也可能是疫苗毒株与发病株不符.遵照生产商推荐的方法对疫苗进行合理的储存非常重要,疫苗如果发生冻结,通常会失效.

该病的预防很容易通过免疫接种来实现.在持续暴发的情况下,生长猪有必要在10周龄后接种疫苗,如果疾病发生早于此阶段,则接种疫苗的日龄需要提前.然而,通常情况下,猪不应在8周龄前免疫,因为初乳中的母源抗体会降低疫苗的效果.

分析论文参考资料:

总而言之:本文论述了关于猪丹毒和防治方案和诊断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分析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