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吴昌硕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与吴昌硕篆书学书观念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吴昌硕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4-11

《吴昌硕篆书学书观念》

该文是有关吴昌硕论文参考文献范文和篆书和吴昌硕和观念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赵允魁

摘 要:吴昌硕以诗、书、画、印四绝之美誉扬名海内外,他一生创作了为数众多的各类作品,其食古能化、大胆出新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观其一生诸多作品,书法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在篆书方面,吴昌硕用功最勤,成就也最高. 本文以梳理吴昌硕先生篆书风格演变为途径,进一步阐释其学书观念.

关键词:书法 篆书 风格 观念

吴昌硕出生于一个大动乱的时代.为避灾难,他一生中多次外出逃难,其间结交了来自各个领域的众多师友,拓宽了其艺术视野,加深了艺术感知力. 提及吴昌硕的篆书, 最广为人知的便是 《石鼓文》 , 可以说吴昌硕给予了 《石鼓文》 第二次生命,也可以说吴昌硕是《石鼓文》的另一种象征.

44 岁前是吴昌硕学习篆书的早期,他学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 早年的吴昌硕广交师友,从而遍览了历代金石文、古代彝器、汉砖瓦当和名人书画等,其间的作品有《司马隃糜篆书联》《为瘦羊临寰盘铭》 《曾伯临簠铭》等,其中的《司马隃糜篆书联》是他早期篆书之一,观其作,结体古朴,颇有甲骨文之神采.另一方面,其篆书的风格从流行于当时的浙、 皖派入手, 如继承邓石如、吴让之、杨沂孙等诸位名家.杨沂孙是吴昌硕早年学篆的主要对象,杨沂孙由于肆力《石鼓文》,对吴昌硕早年的《石鼓文》学习产生了直接影响.在此期间,吴昌硕学习的《石鼓文》拓本有两本,分别为天一阁本(宋拓阮刻)和好友潘瘦羊赠的汪鸣銮拓本(明拓本).《临石鼓手卷》(1887 年作) , 通篇文字较小, 结体严谨规整, 用笔含蓄凝练,尤其在笔画收笔处的虚尖,从中可窥杨沂孙篆书之影.《篆书两汉六朝八言联》为吴昌硕早年创作作品,其结体以方为主,每个字起笔处的线条浑厚凝重, 深受金文之影响. 纵观这一时期的作品,尤其在《石鼓文》的临作中,以小字为主,作品以手卷和扇面为主要形式,体现了吴昌硕忠实于原作的学书观念.

44 至 56 岁是吴昌硕学习篆书的探索时期.在这 11 年中,吴昌硕投笔从戎,但保国未成,之后担任县令,因朝政腐败黑暗,弃官回乡,壮志未酬.在这种悲苦情绪压抑之下,吴昌硕的篆书也处于逐步探索之中.《庄子田子方篇横披》(1888 年作)整体风格取法于吴让之,吴昌硕首次有意识地将《石鼓文》文字运用到了这幅作品之中,如“吾”字,但在这幅作品中,吴昌硕不是仅仅将“吾”字搬到作品中,而是根据整体风格,将原本比较方的《石鼓文》中的“吾”的体势有意拉长,与作品整体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这一举动也许仅是为了达到作品的统一,但为他以后《石鼓文》的演变埋下了伏笔.《赠子谔临石鼓四屏》(1890年作)通篇圆润工整,结字严谨,但缺少浑穆之气,如同款识所述:“天寒手僵,无一笔是处.”从中透露出吴昌硕的谦逊和对自己的更高期许.在《为伯廉临石鼓文四屏》(1897 年作)的款识中提到“猎碣临坿,取神不易.近唯让老、濠叟最得上乘.其运笔能虚实兼到耳,自视殊嫌腕弱”.由此可见吴昌硕谦虚之至,这也是他书艺增进的原因之一.《篆书诗经四条屏》(1892 年作)款识中写到“草率握管,略似吾家让翁”,从中可知,这一时期吴昌硕不断地向吴让之等清代书法大家学习.吴昌硕还涉猎碑额书法, 如 《临张迁碑碑额扇面》 (1899年作).在《篆书小戎诗四条屏》的款识中,吴昌硕写道“光绪丁酉三月,篆成自视,圆匀似猎碣,而偏斜取势则又似怡亭” . 从中可知, 吴昌硕拟 《石鼓文》笔意进行创作,这里的“偏斜取势”是吴昌硕篆书演变的萌芽,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突破.综上所述,吴昌硕在探索时期,将《石鼓文》运用到创作当中,在其过程中又不断向清代篆书大家学习, 有意识地将结体拉长, 在体势上初次体现欹侧.尽管有些作品略显稚嫩,但吴昌硕这种博取众长、自我审视和创新的学书观念值得后人学习.

吴昌硕从 56 岁辞官专心于艺术到 70 岁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社长,这段时间是吴昌硕学习篆书的成熟期. 在此阶段吴昌硕接触到了5种 《石鼓文》拓本, 分别为明初拓本一册 (王任堂旧藏) 、 残拓 (游析津旧藏) 、 《我水》 (上海徐渭仁藏) 、 旧拓 《石鼓》(河井荃庐藏)、阮元积古斋拓残本和臼鼓旧拓(吴市旧家).这些拓本给吴昌硕的篆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本阶段吴昌硕学习的石鼓文拓本《临石鼓文立轴》(1903 年作)、《临石鼓文四条屏》(1908 年作),这是吴昌硕较早的背临作品,此时吴昌硕已将《石鼓文》烂熟于心.在《临石鼓文立轴》(1903 年作)和《临石鼓文横披》(1911年作) 的款识中均提到 “未能实虚兼到, 为可愧也” .尽管在 1897 年他注意到这个问题,但多年后仍有不满,吴昌硕坚持自我审视,可见他对书法的执著追求.《赠澹如临石鼓文轴》(1909 年作)用笔娴熟,线条遒劲,节奏变化渐趋丰富,在结体上,字形拉长,上紧下松,将《石鼓文》的朴茂浑雄与邓石如、吴让之的秀丽舒展完美结合起来.吴昌硕的《石鼓文》在这一阶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貌,但他并非安于现状,而是对书法艺术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吴昌硕在65岁时通临 《石鼓文》款识中称:“予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唯其中古茂雄秀气息,未能窥其一二.”这里也明确提出了吴昌硕以后学篆的目标和理想,也正是数十年如一日不断专研,令其 《石鼓文》 书法在晚年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70 岁至 84 岁是吴昌硕书法艺术的高峰期.吴昌硕曾在《刻印》诗中称:“不知何者为正变,自我作古空群雄.”这首诗尽管是其中年所作,但表达了他坚持求变的意志.从最初的与古为徒的实临,到博取众长略显稚嫩的探索,再到终成个人风格的突破,吴昌硕一直寝馈于《石鼓文》,也在不断地寻求变化和突破,到了晚年时期,吴昌硕真正做到了“自我作古空群雄”.在此期间,吴昌硕又接触到了 6 种《石鼓文》拓本,分别是《石鼓》残本(明拓)、乙鼓旧拓、旧拓《猎碣》、明拓 (吴云藏) 、 旧拓不全本 (吴江旧宅) 、 元拓 《石鼓》(王任堂藏),加之以前所见各种拓本,至少有 14 种之多.各种不同的拓本给吴昌硕带来了丰富的审美和取法,他在其中有目的地吸取营养,为他学习 《石鼓文》 增光添彩. 晚年的吴昌硕对 《散氏盘》用功颇多,常常将《散氏盘》和其他金文、石刻和自己的理解融为一炉.如《篆书遨游百宋集联》 (1919 年作), 《为叶舟篆书联》集《散氏盘》而成,中锋用笔,重墨涨墨与枯笔飞白紧密结合,又时出颤笔,线条遒迈老辣,气势雄浑.《为子云集散氏盘联》是吴昌硕以《石鼓文》笔意集《散氏盘》,线条含蓄浑厚,润者不肿,枯中注神.结字时破平衡而时追险态,在不平中求得协调统一.整幅作品纵肆沉雄,有雷霆万钧之势.下款有“人书俱老” 一印, 可以说是吴昌硕晚年得意之作. 《临琅琊台刻石》(1919 年作)整体气势浑雄,线条饱满老辣,金石味浓厚.《篆书七言联》笔力沉酣其实飞腾,不仅有《琅琊台刻石》之影,还可看到缶翁篆刻铁笔下苍茫浑朴、钝厚迟涩的石刻痕迹,将篆刻的残破效果移融到书法中,使其具有与众不同的“金石气”.线条如其大写意画中的老梅枝干,纵横放逸,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纵观吴昌硕篆书作品,其形式有立轴、条屏、扇面、横披等,早期以手卷、扇面形式为主,中晚期以立轴、条屏形式为主.他笔下的篆书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汲取小篆体势,将纵向笔画拉长,雄浑中不失秀美灵动;第二,结合金文特点,字体古意盎然,打破篆书原有的平衡结构,布局参差错落;第三,结体欹侧,左右结构的字呈现出左低右高的形态,增添一种活泼可爱之气.吴昌硕用其毕生心血投入到书法学习中,他的篆书成就是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其崇高的品格修养和强烈的艺术个性,铸成了他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的学书观念给后人留下了无限启迪.

吴昌硕论文参考资料:

硕博论文

会计专硕论文题目

会计专硕论文选题

小结:本文是大学硕士与吴昌硕本科吴昌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篆书和吴昌硕和观念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