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常德烈士街的辛亥英烈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和常德烈士街的辛亥英烈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常德烈士街的辛亥英烈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1-18

《常德烈士街的辛亥英烈》

本文是关于常德烈士街的辛亥英烈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常德烈士街和英烈和常德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湖南常德城区有条遐迩闻名的老街叫烈士街.它的街东毗邻“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 ,街西与繁华的高山街相连.因此,许多人以为烈士街的街名是为纪念常德抗战阵亡将士而命名的,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烈士街原名昭忠祠街,因街内北侧有座坐北朝南的昭忠祠而得名.昭忠祠是武陵知县许绍宗于清嘉庆八年(1803)所建.内有神龛供奉历代忠烈之牌位.每年春秋二季,府县官吏、乡绅父老必来祭奠行礼,成为例行公典.祠区分为两个部分: 东部为平旷地,西部为祠堂.民国建立后,为纪念常德辛亥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昭忠祠改建成烈士祠,门前街道也改名为烈士街.民国二年(1913),烈士祠内开办了小学,孙中山后来为小学亲笔题写了“民国八年·常德烈士祠小学·孙文” 门额.

烈士祠内供奉有辛亥烈士刘复基、杨任、陈孝骞、梅景鸿、余昭常、胡范庵、涂鉴衡、刘汉庭,以及维新义士蔡钟浩、何来保等24人的灵牌,其中刘复基、杨任等人的牌位较大,上书“ 武昌首义军事评议员刘复基之神位”和“湘西(西路)招讨使杨公任之神位”.

刘复基(1884—1911),常德武陵区柳叶湖人,1904 年加入华兴会,曾发动长沙起义,起义失败后,流亡日本,加入同盟会.1906 年回到国内,经营《民报》,1909 年在上海创办《竞业旬报》,后到武汉主办《商务报》,宣传革命思想不遗余力.为了加强革命党人的武装力量,他投笔从戎,参加湖北新军. 1911 年夏天,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准备发动起义,他担任临时总司令部参议.由于试制时不慎爆炸,起义机关被暴露,刘复基不幸被捕,后在武昌湖广总督署东辕门慷慨就义,临刑时高呼“同胞速起,还我河山”,为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

辛亥(1911)武昌首义成功后,湖南率先响应,以新军首领焦达峰为都督的湖南军政府于10月22 日成立.10 月24 日,常德失学青年陈孝骞、梅景鸿率先行动,召集陈友沅、何祖舜、胡善恒等10 多名知识青年开会,商讨起义计划,随即各自剪掉发辫,鸣放鞭炮,宣布成立常德军政府.军政府设在常德府考棚(今市局) 内.10 月30 日,焦达峰委派同盟会会员杨任为西路招讨使,节制常德,辖沅水以西常德、辰溪各属县.杨任与副使凌汉秋、副使兼参谋总长余昭常、同盟会会员钟杰、涂鉴衡、余冰如等从长沙来到常德接管政权,梅景鸿、陈孝骞率队到下南门码头迎接.常德父老乡亲欣喜若狂,市民开始剪掉发辫,常德宣告光复.

杨任(1880—1911),湖南辰溪县人.早年曾自费赴日本留学.结识宋教仁后加入同盟会.归国后在四川、云南等地奔波,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工作.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时,他返回湖南,准备在常德组织起义,但没有成功.后来返回长沙.长沙光复后,他被委任为西路招讨使.他与副招讨使余昭常等人来到常德,常德光复后,由于以谭延闿为首的立宪派在长沙发动政变,谭延闿继任湖南都督.他密电心腹西路巡防营统领陈斌升选择时机除掉杨任.陈斌升为了替被革命党人所杀的长沙上司黄忠浩报仇,派巡防兵逮捕了杨任、余昭常二人,并于11 月3 日将其杀害于常德提台衙门炮坪(今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二医院门前),并将其断头、敲牙、挖心,连同尸体陈列在黄忠浩灵堂上,杨任牺牲时年仅31 岁.而涂鉴衡、刘汉庭、向忠勇等10 余人则被砍死在考棚东侧.

陈孝骞当场被刺倒,死于家中,梅景鸿被砍成重伤.1912 年9 月,革命党人讨袁失败后,汤芗铭任湖南督军,捕杀革命党人,梅景鸿被捕入狱,次年被杀于长沙.

烈士祠中还供奉有两位辛亥革命前期的维新志士蔡钟浩、何来保牌位.

蔡钟浩( 1877—1900),常德人.1898 年(光绪二十四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参与湖南维新变法,事败后留学日本.1900 年回国,参与唐才常的自立军起义,先后在汉口协助林圭组织自立军中军,回到湖南后组织响应起义.

不多久,汉口自立机关被破获,湖南大兴党狱,他潜回汉寿县时,被敌人抓捕,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

何来保(1875—1900),安徽人,早年考入湖南水校经堂就学.1895 年甲午战争后,痛感国运不振,参加维新运动.曾在《湘报》上发表文章,鼓吹变法.1898 年戊戌政变后,发起成立寒社,以诗会友,抨击清朝腐败统治.

1900 年加入唐才常领导的自立会,成为常德分会的主持人.后因自立军起义泄密被捕,押往长沙后不久在浏阳门外就义.

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2)10 月10日,地方官吏、乡绅父老和社会团体、学生代表500 余人来到烈士祠举行第一次公祭.以后每年10 月10 日都举行公祭,抗日战争爆发后才停止.

民国二年(1913),烈士祠内设有国民学校.孙中山为其题写校名,命名为烈士祠小学.由于革命党遭受北洋政府的镇压,这里就成为革命党人的秘密联络点.后来学校改为中山中学,学生们继承了革命传统,经常上街宣传革命,参加取缔日货和押解禁烟()局长游街等反帝爱国运动.

民国二十九年(1940),学校又改名为私立烈士祠小学.祠堂东部的空地早在民国六年(1917)建起了表演京剧的“醒世园”.民国十八年(1929)改建成“新世纪大戏院”.京剧、汉剧、电影交相演映.抗战时期,祠堂与学校均毁坏严重,学校不得不停办.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常德县党部占用了烈士祠堂.民国三十五年(1946)在戏院原址上建成“民众戏院”.这几家戏院当年都是常徳城区表演京剧的主要场所.因为那时候常德十分盛行京剧,很多人都能随口哼上几句,自娱自乐,所以抗战时期逃难到常德的京剧艺人大多数留了下来,他们组建了“群力京剧团”(常德市京剧团前身),常在这里演出.

除此之外,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的刘复基,民国二十二年(1933)在邻近的高山街湖北会馆内创立了首义小学.它就是现在的高山街小学前身.

1949 年7 月29 日常德解放后,烈士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1 年在民众戏院原址上修建成当时最高档的“人民电影院”,专业放映电影.原祠堂地基上也建成了电影院售票大厅.看电影是当时人们最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也是实行婚姻法后人们谈爱约会的重要场所.因此每天晩上,这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电影票一票难求.

1953 年市工啇联集资在烈士街的果行泉巷口创办了“新中小学”,1955 年改名为“烈士街完小”.它与从前的烈士祠小学和现在的高山街小学虽无瓜葛,但都蕴含纪念辛亥革命死难烈士之意.

改革开放后,随着旧城区的拆迁改造,烈士街早已沧海桑田.一座座高楼大厦在烈士街拔地而起,整条街道今非昔比,星移斗转,唯有烈士街的街名,让人勾起对昔日烈士祠内供奉的辛亥革命英烈的记忆.

常德烈士街的辛亥英烈论文参考资料:

此文评论,上文是关于常德烈士街和英烈和常德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常德烈士街的辛亥英烈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常德烈士街的辛亥英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