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随笔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读稿思余(随笔)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随笔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1-13

《读稿思余(随笔)》

该文是随笔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和随笔类毕业论文范文。

  一

  写作具有某种不明所以的特质.写作者对素材本身和为了使素材的表达更加完善而进行的各种拣择,是看到了成品的读者不能想象的.许多写作者都会有思潮汹涌到泛滥的时候,狂喜的同时也深知不可能都以文字表达出来.他们会节制,会自我约束,他们只要那些为了最终表达的完善而进行的各种扬弃后的素材.虽然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不会认为自己是哲学家,过程中也常常伴随着痛苦和莫名的快乐,所有这些都告诉写作者:你做的对,最后的完成才是终极目的.自我节制就像老农给庄稼间苗,手艺高低同样会让素材和语言受到伤害,和各种原生材料掩盖着那些最有价值的,有些还闪着动人的光芒,没人知道如果他们被拣择会怎么样.多样性虽好,却也能打乱布局和骨架,高明的写作者能把这些融合进去,使作品完美.

  写作一个正能量的作品的难度之大,是许多写作者都深有体会的.按照朱光潜的说法,明明任何人都不喜欢悲剧发生在某个人的身上,可是看戏剧或者听故事的时候,确对悲剧怀着某种喜感的爱好.他为此专门写过一本书,论述这其中的美学原理.那些确定要写作正能量作品的写作者,往往不容易找到切入点.反倒是以悲剧故事或者不预设方向的写作者,从预留的口子切进去,毫不犹豫地抓取一切,轻易做到表述清楚和完整.所以能在调子不高的作品中展示了大的关怀和悲天悯人的姿态作品,容易得到读者的喜爱.倒是那些仍然困扰在写作主题的方向上的写作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

  写作者,无论创作的是哪种类型的文学作品,拼的都是制造幻觉的能力.这样的本领最早可能来源于童年时代院子里老祖父的故事,夏天的傍晚,吃了饭,围坐着葡萄架下,在讲述中夜临了.入睡时还在想着故事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甚至已经脑补了后续的发展.有过这样的人生经历的人,是由长辈做了文学方面的启蒙.要许久之后才知道,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早就铺陈在脑海深处的小小的芽,遇到了合适的环境,会长大成参天的大树.如何更高超地制造幻觉,正像武林高手的修炼,适当的时候来自外力的协助诚然重要,却始终有限,自身的悟性更重要,谁会在什么时候看到更高的层面,这是一种心理试炼,是否相信,是否坚定,直接导致最后的高度.

  假如写作也有“碾压”这种事,有些人好像天生比较幸运.他们更容易接近真理,用找到的路径,犯极少的错误向着目标前进.是谁告诉他们那是正确的道路,明明好多人开始时一起站在起点,起跑的声响了,第一步迈出去的时候好像没什么差距,后来发生了什么,可惜,没人会关心新人的成长之路,即使他们能获得比较早的关注,也是在显露出某些超乎寻常意义的时候,而在那之前发生的某个时刻,是注定被关注的结果的关键点.它隐藏起来,被时间和其他什么合谋,像个阴谋家,不想被人轻易发现踪迹.这个时刻的价值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在看到有朝一日“碾压”出现的时候,会被当时的局面震撼.有些人如得神助,在某个点忽然通了,一通百通之后,居然发生了反转.他们的起跑可能不那么光芒万丈,可后来他们赶上了先行者,一条新的起跑线,标志成功的起跑线被画出来了.人生,本就是无数条起跑线拼出来的.

  三

  写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认同,和对自身的认同有接近的地方.有些人会张牙舞爪的把自己张扬出去,有些人则一直温情脉脉地和世界相处.经历过的事情,告诉有些写作者只有挥舞到极致才能有机会站到舞台上,多么艰难.而温情脉脉的家伙们也是一步步形成,他们温润着待人,待自己,并在这种温润中令自己的作品带上印记.有趣的是,有些写作者的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可能相反,我们更乐于接受“文如其人”的说法.不过,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另外的十之一二是更不如意的——这话来源于网络,多么自信的人才能说出如此无惧一切的话.面对自己的作品,写作者的态度总是比较好玩,有时候他们会说出来“这是我这几年最好的作品”诸如此类的话,先不说作品是否真如写作者所说,能这样表达,就看出他对自己的期待和曾经付出的心力.人最爱的,其实是曾经的付出,越多当然越舍不得.

  写作者有个本领,就是他们和世界的相处方式的矛盾和调和这种矛盾的能力.写作者眼里的世界,是他们精神上的世界,世界如此不近人情和不可理喻,这是他们关心这个世界的原因和目的,他们感受到了,因为无法忍受而不断地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但他们的努力多半作用有限,即使如此,他们仍然坚持.写作者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和其他大部分人迥异,这让他们痛苦又欢快,写作的过程是倾诉和改善在同时做,对有些写作者来说,痛苦从未消失,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和世界水融,其实完全不是那样.有些人直到生命的最后,矛盾也无法化解,于是他们让世界留下来,他们离开.

  四

  写作者对别人的经验都很关注,尤其是还没成功的对那些久已成名的,更是如此.这其中也包含着一种愿念:他的经验已经被证明成功了,如果我拿来用,离成功至少近点.这样的思路大体上没错,学习者会发现自己用起来不太顺手,自己总结的经验更自如,可是,效果不明显.这个时候写作者要和自己斗争,要不要抛弃自己的原来的东西去学新的,这样的问题我曾经被问到,作为编辑,是否曾经看到过这样的先例.我仔细想了许久,结论是不确定.这样的问题的答案一定是个体的,私人化的,不能获得某种能够推而广之的总结性的论点的.这其中甚至包含了哲学意义上的问题,如果放弃原来的,新的经验是否能学到手;如果还坚持,此前没有成功已经说明问题了;又或者找个折中的方案,到底哪个部分被折拆掉,哪个部分被保留呢.这已经不太像写作了,更接近人的道路选择了.所以,这个事不小,很大,比写作者认为的要大的多.

  有些写作者谈到写作经验的时候,会说感动别人首先感动自己.我怕听到这样的话,能感动写作者的话,对别人来说可能根本没用.有些写作者充满信心的告诉我们,某篇作品是这几年来最好的作品,个人评价的跑偏是经常会出现的.虽然每年实力派写作者有分量的作品会出现,仍然会有一些此前没被期待的作品照耀文坛,甚至成了经典.人最不能了解的是自己,最不能把握的是他人,人与人之间的知道和了解都很困难,是不争的事实.

  早年间,国外有些小说家也是剧作家,他们的某些作品是先有剧作再有小说,那个时候想过这样的情况什么时候会出现在身边.现在,类似情况频繁出现,小说家迈向剧作家的时候,也是剧作家反过来走向小说家的时候,对有些写作者来说,先达成的是剧作家,不过小说家的梦想仍然藏在某个角落.戏剧、电影等的故事结构方式和小说的不同,使得许多这类小说家笔下的故事戏剧冲突更强,文字的画面感更有冲击性,他们的作品只要能解决从对话推进情节到叙述解决这个问题,取得的效果可能出乎意料的好.有些小说家做过努力,试图让作品具有某种类似的强烈戏剧冲突,总不对路,还是先稳住,千万别把本来拥有的丢掉.

  五

  最近看的作品中,有些故事的取材显然来源《聊斋》,《搜神记》也有,但是少.《聊斋》里的故事神鬼动物俱全,各种情节想到的想不到都有,拿来做个素材库,很自然.只是同样取材于那里,处理素材的能力高下就成为作品是否成功的前提.从某个角度说,也像厨师,食材一样,做菜的水平怎么样,端上桌高下立现.有些写作者只拿《聊斋》做引子,讲了个完全不搭的故事,从结构到发展脉络都自成一格,很好看的.也有的写作者被原来的故事框住了,虽然能看出来想突围,也努力了,到底还需要更多的技巧.科幻文学最近热起来和刘慈欣等人的获奖有关,很多读者非常喜欢他的系列作品《三体》.但是,不代表凡是拽上一大堆的科幻名词、讲个云山雾罩的事,或者根本就没讲明白的一个事,自诩是科幻文学就真是科幻文学了.用科幻的手法在进行文学创作,从大的概念上说也是文学,只不过外衣是科幻而已.有些写作者把科幻的手段举的老高,把一堆普通人看不懂的科学名词放到一块儿,大而言之是科幻,文学那一面根本就了无踪迹,此类情况是否应该归入文学就是大的问题.当年看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很过瘾,科幻色彩有,文学元素更有,那才是文学作品,科幻文学作品.同是作文,有些中规中矩,有些突兀奇崛,让看官眼花缭乱,迷在写作者创造出来的天地中不知前路在何方.唯一能分辨的是眼前现出的光和影,喜欢光怪陆离的自然就去了五彩斑斓,喜欢安详自在的就找淡然清朗.文学给人的,说到底还是有方向的,心之所向.

  六

  对绝大部分的写作者来说,写作是个体劳动,与其他人的互联互通就比较可疑,做了田野调查或体验生活后,仍然需要写作者独立面对所有的素材,开始一场充满了孤独和寂寞的个人色彩浓重的个体劳动.在写作时,个体的特质和好恶对作品的走向和最终达到的效果有巨大的作用.有些写作者是多面的,可以把自己分成两个人,一个在写作的时候出现,他享受这孤独和寂寞带来的愉悦感;而当他和世界勾连的时候,他可以长袖善舞,换一副思维方式.

  写出一个让人喜欢或者讨厌的故事或人物都不容易,写作者用了各种心思,笔墨也泼上之后,认为已经写出了能把巴尔扎克都毙掉的小说,或者直接让莎士比亚拜服的语言,存盘的时候志得意满,关电脑的时候意犹未尽,第二天早晨怀着要重温巨著的心态看昨天的劳动成果,结果发现和昨天的感受差的很远,被重击后默默地离开了页面.等心情平复下来,再看作品,进行判断,冷静地找问题,找差距,那个标准存在于写作者的脑海里,写作者要实现对作品的愿景,虽然艰难,不想放弃.要不要在不知道该如何做的时候坚持写下去,对写作者来说是个问题,更是读者的隐患.只不过读者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写作者的窘境,不知道写作者的状态高低,写作者自己是知道的.如果恰恰于此时新的诱因出现的话,写作者可能出现状态回升的情况.这是运气好的时候,好运气出现的时候是有限的,通常情况是只能坚持写下去,直到把状态写回来,下一刻春暖花开.也许是这样的不甘心,让有些写作者把一个题材写了又写,直到他认为写出来能达成初心的那个人物,那个故事.往往的,写作者谈到某部作品时,说的不多,他们想说的已经在作品里淋漓尽致地表达过了.

随笔论文参考资料:

随笔杂志

上文点评,这篇文章为大学硕士与随笔本科随笔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随笔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